- 年份
- 2024(1261)
- 2023(1864)
- 2022(1567)
- 2021(1549)
- 2020(1357)
- 2019(3294)
- 2018(3243)
- 2017(6531)
- 2016(3525)
- 2015(4138)
- 2014(3927)
- 2013(3904)
- 2012(3571)
- 2011(2978)
- 2010(3089)
- 2009(2947)
- 2008(3039)
- 2007(2789)
- 2006(2575)
- 2005(2356)
- 学科
- 企(19299)
- 企业(19299)
- 业(19200)
- 管理(18101)
- 济(12103)
- 经济(12076)
- 财(11563)
- 务(10292)
- 财务(10290)
- 财务管理(10267)
- 企业财务(10001)
- 方法(7380)
- 制(7226)
- 数学(6429)
- 数学方法(6398)
- 体(5595)
- 体制(5418)
- 公司(5136)
- 银(4897)
- 银行(4893)
- 行(4581)
- 融(4200)
- 金融(4200)
- 业经(3193)
- 人事(2590)
- 人事管理(2590)
- 策(2430)
- 中国(2340)
- 划(2205)
- 经营(2193)
- 机构
- 大学(47851)
- 学院(47224)
- 管理(20433)
- 济(18731)
- 经济(18352)
- 理学(17411)
- 理学院(17302)
- 管理学(17143)
- 管理学院(17063)
- 财(13737)
- 中国(13629)
- 研究(12679)
- 财经(10392)
- 京(9597)
- 经(9578)
- 财经大学(8081)
- 商学(7080)
- 商学院(7053)
- 江(6872)
- 中心(6550)
- 会计(6470)
- 科学(6350)
- 所(6243)
- 北京(6153)
- 融(5980)
- 金融(5811)
- 公司(5702)
- 州(5490)
- 经济学(5421)
- 研究所(5258)
共检索到74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小溪
<正>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与发展,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为了维护投资者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近年来监管机构不断优化和完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制度。2023年12月15日,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及《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决定》,旨在健全上市公司常态化分红机制,提高投资者回报水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立新
监管部门应继续以市场化为导向,逐步探索创业板上市公司监管体系、监管政策、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提高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创业板建设和监管工作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来,创业板市场以其强大的活力,在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注册会计师协会充分发挥督促引导作用,促进持续提升财会信息质量和内部控制有效性,不断强化行业协会自律监督作用。自上市公司2021年年报审计工作开展以来,中注协发挥自律监管作用,严密监控上市公司年报审计质量,通过定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跟踪监测、及时约谈、全面分析等方式,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切实履行“看门人”职责。
关键词:
事中监管 上市公司年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毛振华
2016年下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重心由稳增长向防风险转变,尤其是针对金融风险的防控措施不断出台,2017年监管政策进一步升级。将防范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监管不断升级。2017年以来,货币政策持续趋紧,金融监管进一步趋严,从多角度加强对金融机构业务行为的规范与监督,金融监管进一步趋严。一方面,央行逐步完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2017年以来持续通过降低基础货币投放力度,提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毛振华
2016年下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重心由稳增长向防风险转变,尤其是针对金融风险的防控措施不断出台,2017年监管政策进一步升级。将防范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监管不断升级。2017年以来,货币政策持续趋紧,金融监管进一步趋严,从多角度加强对金融机构业务行为的规范与监督,金融监管进一步趋严。一方面,央行逐步完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2017年以来持续通过降低基础货币投放力度,提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小明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福建省物价局的部署要求,厦门市主动作为,及时制定出台停车服务收费政策的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管理配套文件,通过推行分类管理,采用"互联网+"模式,不断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政策,进一步提升监管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一)率先出台配套政策,上级精神落到实处2015年12月,国家印发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政策的指导意见后,厦门市迅速行动。2016年2月,出台《厦门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曾凡雨
劳动时间数据作为最近两次人口普查的新增数据,对于把握我国劳动就业基本情况、弥补传统的就业失业调查的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也可以说是目前表征我国劳动者工作时间状况的最权威、最准确的数据。这些数据在反映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状况和趋势方面,有着其他数据不可替代的优势。分析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劳动时间数据,我们发现,随着劳动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劳动人口工作时间总体呈现缩短态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银行风险管理部课题组
市场风险资本监管新规的主要变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国际银行业交易账簿出现巨额损失,暴露出巴塞尔协议Ⅱ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重大缺陷。为此,巴塞尔委员会修订了市场风险资本计量要求,从引入压力风险价值、新增风险和证券化产品的资本要求,到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资本的计提,体现了对危机前监管体系的反思,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现行市场风险监管框架存在的问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贵州省财政厅自2004年开始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目前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已推广到全省9个地州、50个区县,规范了资金运行,提高了资金安全。但是国库专户资金一直存放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账户中,没有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监控范围,仅靠人工进行资金调度和监控,存在一定风险。为提高国库专户资金运行安全,省财政厅自2010年起开始借助国库动态监控系统,推进国库专户监控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比较完整的现金预测框架,为开展现金流动精确预测和投融资管理奠定基础。国库动态监控系统可进行国库专户收入监控。国库将财政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惠平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重视行为监管,无疑是我国金融监管理念的重大转变,将促进我国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升级金融风险的防控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金融监管理念的转变、监管体制改革和有效化解风险,是关系到我国金融稳定和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大问题。第五次全国金融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惠平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重视行为监管,无疑是我国金融监管理念的重大转变,将促进我国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升级金融风险的防控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金融监管理念的转变、监管体制改革和有效化解风险,是关系到我国金融稳定和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大问题。第五次全国金融工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楼秋然
2002年,美国通过强制性色彩浓厚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试图收紧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监管。然而,强制性监管模式并不具有充分的正当性基础,其最重要的缺陷在于忽视了"好的公司治理因公司而易"的事实。任意性监管模式由于难以为投资者提供周全保护、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的柠檬市场等缺陷,不能作为应对危机的监管模式。"遵守或者解释"规则因为兼具强制性与任意性监管模式的优点,体现出既能维持公司治理的必要弹性,又能有效保护投资者、降低代理成本的制度优势。未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监管应当完成向遵守或者解释规则的转向。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楼秋然
2002年,美国通过强制性色彩浓厚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试图收紧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监管。然而,强制性监管模式并不具有充分的正当性基础,其最重要的缺陷在于忽视了"好的公司治理因公司而易"的事实。任意性监管模式由于难以为投资者提供周全保护、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的柠檬市场等缺陷,不能作为应对危机的监管模式。"遵守或者解释"规则因为兼具强制性与任意性监管模式的优点,体现出既能维持公司治理的必要弹性,又能有效保护投资者、降低代理成本的制度优势。未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监管应当完成向遵守或者解释规则的转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辑 胡春阳
鉴于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和内幕交易的危害,本文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上市公司质量欺骗的行为和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到的均衡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质量欺骗行为是不可避免的。文章同时分析了一些关键因素诸如惩罚系数、监管成本、质量欺骗额对均衡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质量欺骗发生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质量监管 博弈分析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艾博
近年来,部分上市公司治理失效、管控失灵、运作失序等问题凸显,外部监管介入势在必行。研究发现,面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本土问题,在信息披露规制失灵的情况下,应当突破监管介入的法治困境,在《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中明确证监会的监管职责,并以回应性监管理论为指导,寻找公司自治与政府管制之间的平衡,强化上市公司治理内生动力,构建监管介入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本文建议制定《上市公司治理监督管理办法》,发挥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合力,实施多层次监管、过程性监管和分类监管,为上市公司治理监管工作奠定制度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