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89)
2023(6542)
2022(5672)
2021(5100)
2020(4411)
2019(10125)
2018(9870)
2017(19465)
2016(10548)
2015(11935)
2014(11998)
2013(11924)
2012(10857)
2011(9677)
2010(9810)
2009(9462)
2008(9703)
2007(8809)
2006(7838)
2005(7491)
作者
(28855)
(24527)
(24193)
(23042)
(15575)
(11426)
(11055)
(9196)
(9166)
(8901)
(8220)
(8157)
(7838)
(7824)
(7762)
(7331)
(7235)
(7161)
(7071)
(7048)
(5970)
(5869)
(5822)
(5645)
(5634)
(5440)
(5423)
(5383)
(4791)
(4667)
学科
管理(46046)
(42344)
(39691)
经济(39588)
(39440)
企业(39440)
(20975)
方法(17543)
(15679)
财务(15649)
财务管理(15625)
(15454)
企业财务(15084)
数学(14352)
数学方法(14213)
(11013)
业经(10681)
(9788)
中国(9672)
体制(9659)
(8328)
(8229)
银行(8222)
(7678)
(7488)
金融(7486)
(7235)
环境(7189)
理论(7161)
技术(6767)
机构
大学(156228)
学院(152629)
(65218)
经济(63897)
管理(63520)
理学(54865)
理学院(54364)
管理学(53776)
管理学院(53486)
研究(47040)
中国(38980)
(37392)
(32213)
财经(28628)
(25982)
科学(24284)
(23315)
(22524)
中心(21692)
财经大学(21477)
北京(20242)
经济学(20029)
研究所(19466)
(19053)
商学(18624)
商学院(18471)
业大(18264)
经济学院(17907)
(17732)
(17594)
基金
项目(96028)
科学(77939)
基金(73567)
研究(71739)
(62240)
国家(61725)
科学基金(55122)
社会(48380)
社会科(45892)
社会科学(45882)
基金项目(39066)
自然(35418)
(35161)
自然科(34616)
自然科学(34607)
自然科学基金(34044)
教育(33654)
(29836)
资助(29663)
编号(28387)
(24839)
成果(24447)
(23202)
重点(21193)
教育部(20944)
人文(20391)
(20235)
国家社会(20134)
(19599)
创新(18926)
期刊
(74748)
经济(74748)
研究(47766)
(33776)
中国(33558)
管理(26644)
科学(19301)
学报(19284)
(16997)
(16950)
金融(16950)
大学(16132)
学学(15151)
财经(14989)
教育(14469)
(12658)
技术(12041)
经济研究(11090)
农业(10691)
业经(10581)
财会(10559)
会计(9947)
问题(9141)
(7300)
通讯(7181)
理论(7180)
会通(7156)
现代(7112)
(7077)
技术经济(7041)
共检索到237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昭  
本文认为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减持行为具有其内在机制,上市公司内部人的减持行为有的是出于增加自身流动性的考虑,有的是对资产重新配置,有些则是利用信息优势获取超额收益,无论减持出于何种目的,源于何种动机,都是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最优化自身现状达到利益最大化。有关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的研究文献不胜枚举,研究的范围和角度也纷繁迥异,因此本文致力于对已有文献做一个总结归纳,找到已有研究的内在逻辑。本文从内部人持有股票的流动性限制、内部人减持的行为动机、内部人减持的外部效应以及法律监管效应这四个角度探寻了内部人减持交易存在的内在机制,同时,对中国特殊的资本市场环境下所存在的内部人减持行为的研究作了全面的梳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华领  马云飙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了公司内部人减持对年报审计费用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上市公司内部人减持比例越大,年报审计费用越高。机制检验表明,内部人减持增加了审计风险进而增加了审计费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民营上市公司、国际“四大”所审计的上市公司,内部人减持对审计收费的正向影响更大;相较于非董事高管和监事,审计师仅对大股东和董事的减持增加了审计收费。这表明内部人减持引致的风险是影响审计定价的增量因素。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甘茂智  
减持规则设计,须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处理好尊重股东合理退出需求与维持市场秩序的关系,最终实现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总体看,境外减持规则可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行政监管与上市公司自律双结合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上市公司自律模式这两种基本模式。两种模式均包含了对内部人及其持股的认定、减持数量及方式限制、交易窗口期或内幕信息敏感期、锁定期等方面的内容,在有效的市场定价机制和完善的法律责任制度约束下,境外主要依靠信息披露规制内部人减持,较少依靠锁定期等手段。相关经验对我国境内进一步完善减持新规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高榴  
本文通过评估上市公司内部人股份减持新规的实施效果,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出发,以典型案例论证减持新规出台后证券市场发生的新变化,系统分析现行上市公司内部人股份减持制度运作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一是制度缺陷给董监高在上市公司立案期间减持留下空间;二是各种低级违规减持行为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三是利用信息优势"精准减持"仍然有机可乘;四是虚假增持及规避减持等伎俩不断推陈出新;五是大股东通过股票质押违约"被动减持"存在风险隐患;六是违规处罚畸轻,难以达到警示和震慑的目的。为此,要立足"三位一体"监管体系,积极应对证券市场新变化;以案为鉴填补监管制度漏洞,增加限制性条件和新的技术手段;加强窗口期交易的管理,积极做好股权质押风险的应对;大幅提高违规处罚力度,有效提升监管威摄的作用,从而为促进我国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推动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洪峰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决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判断,其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鉴证报告中最核心的信息。围绕着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国内外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分类与认定、披露的影响因素以及披露的经济后果三个层面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后续的研究方向以及应该关注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庆仙  陈祖华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者对内部审计的公司治理机制有诸多不同研究视角。就国内不同研究视角的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寿喜  王沈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及传导效应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目前学术界较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及传导效应的研究,但对战略内控缺陷、经营内控缺陷和合规内控缺陷的研究显著不足。我国应修改《公司法》等相关法规,增加对公司内控缺陷监管的内容,并在上市公司IPO、日常监管和退市监管上实施"以内控缺陷监管为主,财务绩效监管为辅"的策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俊生  曾亚敏  
中国的《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禁止内部人短线交易,并设置了内部人禁止股票买卖的敏感期,但内部人亲属不受此限制。本文对深圳证券交易所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的内部人亲属股票交易数据分析发现:(1)上市公司的内部人亲属对内部人任职企业的股票交易次数已经远远多于内部人自身的交易次数;(2)内部人亲属的交易存在很多的短线交易行为与敏感期交易行为;(3)内部人亲属股票交易整体而言能够获得超额收益;(4)短线交易与敏感期交易有助于内部人亲属获得超额收益;(5)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亲属获得的收益比其他内部人亲属更高。据此,本文认为证券交易监管机构需要关注内部人亲属股票交易行为,尤其警惕内部人亲属交易可能成为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卫金金  
一、引言所谓财务重述,是指公司在会计报表发表之后,又重新对其补充和调整的会计处理行为。近年来,财务重述的行为逐步受到监管部门及利益相关者的关注。财务重述是上市公司对之前发布的年报或半年报会计信息进行补充或者纠正,一般情况下,这种行为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矜  
为了更好地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文章设计了评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定性指标体系和定量指标体系,对内部控制进行综合评级,为确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类型奠定基础。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陈旭东  王锦华  
本文从公司内部治理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进行研究后发现,股权结构对关联交易行为有很大影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约束和减少了关联交易;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更促进了关联交易行为的发生;监事对关联交易行为的监督机制还没有充分发挥;管理层没有通过频繁的关联交易来提升公司业绩,债权人还未能积极参与到公司治理中,也就不可能有效抑制非公允关联交易行为的发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秉祥  朱涵宇  简冠群  
控制权特征影响公司实际控制人决策动机,进而影响其首发股份减持幅度。以2009-2014年上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实际控制人在首发股份解禁后减持比例与其控制权特征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控制人进行内部交易和减持实现权力变现的行为普遍存在,对中小股东及市场公平性造成一定影响,权力难以得到约束是这一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考虑在治理结构上适当降低两权分离度、股权集中度和终极控制权,外部加强企业信息披露监管。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控制权较高的情况下,实际控制人减持行为、力度与企业业绩并无显著影响,对此类减持行为需要持更理性的态度,客观分析其减持动机;由此也需要认识到,控制权变动是市场调节作用之一,新进入的资本有可能为企业经营带来正面作用,这在控制权过高的企业中尤为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烈  孙德芝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好坏,关系企业内部控制的生命与活力,进而影响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的有效性。文章在对沪市A股2012年度内控评估报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及实际,透视了上市公司在内控评价范围、内控缺陷标准界定、内控评估部门设立及内控评价相关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斌  
文章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内容,提出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模型,并从操作层面阐明了该模型的具体运用,为上市公司执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开展内控有效性评价提供灵活适用的技术工具。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公明明  魏琪  马涛  丁丽  张俊兰  
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工作应注重从内部控制环境业务层面的内控管理、内部控制架构等方面进行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