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77)
- 2023(9357)
- 2022(8412)
- 2021(8027)
- 2020(6810)
- 2019(15980)
- 2018(15986)
- 2017(31589)
- 2016(17231)
- 2015(19426)
- 2014(19457)
- 2013(19392)
- 2012(17489)
- 2011(15558)
- 2010(15266)
- 2009(13920)
- 2008(13581)
- 2007(11672)
- 2006(10099)
- 2005(8752)
- 学科
- 济(66533)
- 经济(66448)
- 管理(54924)
- 业(53805)
- 企(47765)
- 企业(47765)
- 方法(34346)
- 数学(29611)
- 数学方法(29318)
- 财(21170)
- 农(16186)
- 务(16168)
- 财务(16111)
- 财务管理(16088)
- 企业财务(15418)
- 中国(15164)
- 业经(15007)
- 学(14563)
- 地方(12448)
- 制(11956)
- 理论(11598)
- 和(11484)
- 贸(10911)
- 技术(10906)
- 贸易(10904)
- 农业(10890)
- 易(10570)
- 环境(10540)
- 划(9772)
- 教育(8889)
- 机构
- 大学(241434)
- 学院(238974)
- 管理(102421)
- 济(91374)
- 理学(89752)
- 经济(89316)
- 理学院(88852)
- 管理学(87493)
- 管理学院(87068)
- 研究(73505)
- 中国(54733)
- 京(50996)
- 科学(46207)
- 财(42603)
- 所(36123)
- 业大(35698)
- 财经(34963)
- 农(34649)
- 中心(33382)
- 研究所(32825)
- 江(32558)
- 北京(32170)
- 经(31911)
- 范(30123)
- 师范(29872)
- 州(27095)
- 农业(27037)
- 商学(26921)
- 院(26871)
- 商学院(26644)
- 基金
- 项目(167936)
- 科学(131946)
- 研究(123096)
- 基金(122570)
- 家(105699)
- 国家(104817)
- 科学基金(91191)
- 社会(75953)
- 社会科(71936)
- 社会科学(71916)
- 基金项目(66745)
- 省(64886)
- 自然(61079)
- 自然科(59627)
- 自然科学(59614)
- 自然科学基金(58556)
- 教育(56081)
- 划(54579)
- 编号(50956)
- 资助(50552)
- 成果(40825)
- 部(37166)
- 重点(36480)
- 创(34871)
- 发(34150)
- 课题(33528)
- 科研(32382)
- 创新(32353)
- 项目编号(32215)
- 教育部(32104)
共检索到334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韩岚岚
本文利用2008年至2013年被中国证监会查处的内幕交易案件中101个内幕交易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内幕交易人获取收益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内幕交易人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公司内部内幕交易人获取的超额收益高于公司外部内幕交易人。在公司内部,总经理获得的超额收益最多。另外,本文还证实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越完善,内幕交易人获取的超额收益越少。据此,本文认为证券交易监管机构需要关注公司内部人员,特别是公司总经理交易股票的行为;对于上市公司本身而言,加强公司治理可以减少内幕交易的发生。
关键词:
内幕交易人 平均超额收益 公司治理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彭志 肖土盛
本文以2009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事件为样本,研究了并购重组过程中的内幕交易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普遍存在信息提前泄露与内幕交易问题,股票价格和交易量在并购重组公告前后发生明显的异常波动。进一步研究发现,预期内幕交易的收益越高、并购重组交易金额越大,内幕交易越严重;公司在并购重组信息披露前停牌越早、证监会对内幕交易的稽查执法力度越大,越有助于抑制内幕交易行为。此外,本文研究结果主要存在于并购重组成功的子样本中,而对于并购重组失败的样本,知情人进行内幕交易的动机较弱。本
关键词:
并购重组 内幕交易 公司监管 上市公司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鲁小兰
本文选取2004-2014年沪深两市主板中发布并购公告的目标公司为样本,结合我国内幕交易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媒体监督和证券分析师关注等公司外部治理因素对内幕交易程度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网络媒体较好的发挥了外部监督、抑制内幕交易的作用,证券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更多利用了自身信息优势,助长了内幕交易行为。最后对于提高证券市场治理环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外部治理 内幕交易 并购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鲁小兰
本文选取2004-2014年沪深两市主板中发布并购公告的目标公司为样本,结合我国内幕交易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媒体监督和证券分析师关注等公司外部治理因素对内幕交易程度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网络媒体较好的发挥了外部监督、抑制内幕交易的作用,证券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更多利用了自身信息优势,助长了内幕交易行为。最后对于提高证券市场治理环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外部治理 内幕交易 并购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岳宝宏 孙健
本文在对国内外内幕交易者收益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借鉴Bris[1]以间接方法测算了我国控制权转移事件(2001—2009年)中的内幕交易者收益率,同时利用回归模型研究了控制权转移中内幕交易者收益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控制权转移中的内幕交易者收益有正有负;公告前30天内幕交易者的收益占公告前60天收益的42.3%;公司的规模、盈利状况、公司治理水平和控制权转移的支付方式等都对内幕交易者的收益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贤杰 孙淑伟 曾庆生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的一个比较尴尬的现象是,被监管部门和股东寄予改进上市公司治理厚望的部分独立董事,特别是具有券商背景的独立董事,却利用获得上市公司信息的便利,在内幕交易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文章首次检验了特定类型的内部人——券商背景独立董事与公司内幕交易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聘任了券商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内幕交易的严重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公司,而且对于会计信息质量较低或者聘请低质量审计师的公司,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另外,对于曾经聘任过券商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内幕交易较为严重的现象主要存在于这些独立董事在职年度,而非其他年度。文章的研究结论为证券监管部门重新思考、完善独立董事聘任制度提供...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券商背景 内幕交易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朱小平 杨扬
上市公司信息的公平披露对于构建和谐有效的资本市场、维护社会整体的公平正义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国上市公司拥有的内部信息要转化为公众知悉的公开信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存在一个传递区间,特别由于种种原因,在目前我国这个传递空间比较大的情形下,这就使得那些最先获得这些公司信息的"圈内人"能够提早进行购入股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华桂 庄晨
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探究了自主研发和外部知识获取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和国内技术合作对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国外技术的吸收能力较差甚至不显著。只有通过成立合资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外技术。对样本的进一步细分,还发现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程度有限,国有企业的外部知识获取能力较差。
关键词:
自主研发 外部知识获取 生产率 企业绩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德武 戈玉娥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以我国股票市场2007年1月1日~2010年5月31日的期间已完成且可确定定价基准日的176次定向增发为样本,进行了日平均超常收益率、累积平均超常收益率、公告效应和内幕交易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非常严重的内幕交易。
关键词:
内幕交易 定向增发 CAR 内幕交易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俞绍文 张磊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大股东内幕交易行为所造成的股票市场变量的波动进行了实证和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在重大信息公告日前有所上升,公告日后则会显著下降;平均异常波动率在重大信息公告日前的较长时间内比较平稳在公告日前几天则会小幅增加,在信息公告前日或后日更会急剧放大,随后就急剧下降;日均换手率在信息公告日前急速放大,而在公告日后急速下降且在会告回前某一段时间比其他时间段都要大。只有建立违规甄别模型,加强对重大信息日的监测,规范、完善和推进信息披露制度、惩罚机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更有效地抑制大股东内幕交易行为。
关键词:
大股东东 内幕交易 事件研究法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周勤业 卢宗辉 金瑛
本文分别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和投资者信息获取的成本效益网上问卷调查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费用呈逐年上升态势 ;投资者为获取公开信息所负担的费用较多 ,总体呈上升趋势 ;投资者普遍认为对投资决策极重要的公开信息项目有年度报告、利润分配及转增股本实施公告、首次发行或二次发行招股说明书及发行公告等。投资者认为最重要的定期报告项目是主要财务指标 (中报 )和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 (年报 )、股本变动和 (主要 )股东 (持股 )情况以及财务报告。对机构投资者而言 ,其在作出投资决策时最关注的财务指标依次是上市公司成长性指标、盈利数量指标、盈利质量指标。而对偿债能力指标...
关键词:
信息披露成本 信息获取成本 成本效益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吴波 郝云宏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对象,分析迁入地优势及其分异对总部迁移绩效的影响,得到如下三个结论:(1)迁入地优势获取是一个长期过程,迁入地总部集聚优势和信息沟通优势并不能直接提升迁移绩效。(2)迁入地总部集聚优势随企业规模而分异,其中越大规模企业的总部从迁入地总部集聚优势中获益越小,而越小规模企业的总部则越容易获取迁入地总部集聚优势。(3)迁入地信息沟通优势会因迁入企业规模而分异,其中越大规模的迁入企业越能够有效利用迁入地信息沟通优势,进而提升总部迁移绩效。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赵国宇
通过并购获取公司的控制权、随后变更CEO并与之合谋是大股东掏空行为得逞的重要途径。利用2007~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的结论有:公司控制权转移一般同时会引起CEO变更,但控制权转移并不必然导致掏空;如果并购方以劣质企业为并购目标,并且实施的是跨行业并购,掏空是大股东获取控制权的主要动机。进一步,若控制权转移的同时发生CEO变更,其目的是实施掏空动机下大股东与高管的合谋行为。为此,本文建议针对那些动机难以合理解释的并购行为,提前识别掏空与合谋行为,并加强监管。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CEO变更 并购 掏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赵国宇
通过并购获取公司的控制权、随后变更CEO并与之合谋是大股东掏空行为得逞的重要途径。利用2007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的结论有:公司控制权转移一般同时会引起CEO变更,但控制权转移并不必然导致掏空;如果并购方以劣质企业为并购目标,并且实施的是跨行业并购,掏空是大股东获取控制权的主要动机。进一步,若控制权转移的同时发生CEO变更,其目的是实施掏空动机下大股东与高管的合谋行为。为此,本文建议针对那些动机难以合理解释的并购行为,提前识别掏空与合谋行为,并加强监管。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CEO变更 并购 掏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