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10)
2023(11759)
2022(10552)
2021(9981)
2020(8487)
2019(19843)
2018(19670)
2017(38003)
2016(21014)
2015(23528)
2014(23620)
2013(23514)
2012(21276)
2011(18953)
2010(18818)
2009(17313)
2008(17277)
2007(15286)
2006(13428)
2005(11885)
作者
(60474)
(49797)
(49509)
(47164)
(31969)
(23860)
(22656)
(19596)
(18834)
(17972)
(17150)
(16729)
(15829)
(15748)
(15437)
(15367)
(15191)
(14890)
(14278)
(14274)
(12408)
(12167)
(12058)
(11336)
(11316)
(11235)
(11067)
(10867)
(10068)
(9907)
学科
(76487)
经济(76391)
管理(72836)
(68182)
(61137)
企业(61137)
方法(39326)
数学(33169)
数学方法(32820)
(27609)
(20945)
财务(20875)
财务管理(20839)
企业财务(19929)
(18585)
中国(18202)
业经(18021)
(17764)
(16846)
理论(14818)
地方(14010)
(13814)
(13603)
银行(13566)
(13016)
技术(12988)
(12783)
贸易(12775)
(12615)
农业(12608)
机构
大学(292442)
学院(289872)
管理(121775)
(108744)
经济(106064)
理学(104458)
理学院(103311)
管理学(101696)
管理学院(101130)
研究(90932)
中国(70923)
(62588)
科学(58107)
(54426)
(45742)
(45430)
业大(43574)
财经(43075)
中心(42702)
(42355)
研究所(41626)
北京(39401)
(39260)
(36430)
师范(36036)
农业(35524)
(35081)
(33095)
财经大学(32473)
商学(32211)
基金
项目(198253)
科学(155246)
基金(144297)
研究(142846)
(125644)
国家(124605)
科学基金(107727)
社会(87970)
社会科(83351)
社会科学(83327)
基金项目(77831)
(77180)
自然(72708)
自然科(71009)
自然科学(70991)
自然科学基金(69730)
教育(65699)
(65083)
资助(59812)
编号(58174)
成果(47089)
重点(43655)
(43632)
(41202)
(40109)
课题(39243)
科研(38517)
创新(38351)
教育部(37428)
大学(37112)
期刊
(118363)
经济(118363)
研究(82895)
中国(53501)
管理(47388)
学报(47156)
(45482)
科学(42919)
(39631)
大学(35376)
学学(33285)
教育(30091)
(27649)
金融(27649)
农业(27433)
技术(24567)
财经(21185)
业经(18796)
(17817)
经济研究(17674)
(16163)
图书(16132)
理论(15248)
问题(14702)
财会(14661)
实践(14143)
(14143)
科技(13921)
技术经济(13835)
会计(13819)
共检索到423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小钰  
本文以2006-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信用评级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并分析了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和信用评级上调之间的关系,并对这一关系加以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如果企业在本期获得信用评级上调,那么企业在上期就有着明显的操控盈余管理的行为。此外,因为评级机构在调整带时候常会关注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因此企业在此方面的操控行为很少,大多数时候都是操控企业真实盈余管理。除此之外,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共有三类,不同企业将会选择不同的操纵行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新华  黄小勇  王怡鸿  
本文选取2008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在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情形下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国有股比例在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相关;法人股比例在与依次度量真实盈余管理显著相关,但数据结果却与研究假设相反;股权集中度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相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季敏  金贞姬  
本文分析了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显著性关系,公司特征与活动盈余管理也存在着显著性关系。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徐飞  刘建勇  
本文选取2011—2013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对资产减值类型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利用坏账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新倾向;上市公司并不偏好利用同属流动资产的存货减值盈余管理;上市公司依然存在运用长期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本文基于以上研究结论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平  
文章选择2009—2018年被ST处理上市企业前、中、后年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盈余管理与企业ST"摘帽"成功概率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管理者报酬动机对二者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企业被ST后,盈余管理确实能提高企业成功"摘帽"的概率,但是这一结论只在非国有企业存在,在国有企业不存在;企业在ST前、中、后盈余管理水平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说明ST企业并不存在主动"戴帽"的现象。此外,管理者报酬动机对盈余管理对企业成功"摘帽"概率的影响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曲应  卢晓明  
文章以2013年深市主板市场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将盈余管理划分为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根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度量出的内部控制指数作为解释变量,综合考虑公司规模、营业周期等控制变量,通过SPSS统计分析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则无显著相关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国华  陈方正  
本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管理层特征的相关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管理层中持股的人数越多,盈余管理程度越小,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有股份比例普遍较低,盈余管理程度与持有股份的比例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毛洪涛  沈鹏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CFO薪酬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逐步建立起了以盈余为业绩指标的CFO薪酬激励机制。通过文章逐层递进的研究,我们发现我国上市公司CFO薪酬激励契约显著地区别反映了盈余中的非经常性损益和经常性损益,但是却未能有效地区别反映经常性损益中的应计项目和经营性现金流,存在类似"功能锁定"的现象。进一步细分研究样本后,我们发现由于盈余管理上市公司CFO薪酬激励契约对非经常性损益和经常性损益的不合理权重赋值,扭亏上市公司的CFO薪酬激励契约反而刺激了CFO进行盈余管理。根据研究我们认为,解决CFO薪酬激励契约对应计项目和经营性现金流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继初  
本文以2008年度非金融A股公司为对象,探讨了内部审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研究发现内部审计人员的组成状况、内部审计经费能够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盈余管理;监事会会议次数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公司规模越大,内部审计难度越大,发生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内部审计和公司特征的其他方面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显著。总体来看,内部审计质量在识别与抑制盈余管理方面有一定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补喜  毋丹  
以上市公司季度会计数据构建上市公司总体水平的会计盈余,采用回归和计量模型分析总体水平会计盈余与未来宏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总体水平的会计盈余与未来经济增长正相关,并能够预测未来一个季度的经济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华  
在调整基于盈余反应系数的盈余质量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与最高决策者相关的研究变量,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5~2007年的经验数据,分析了上市公司最高决策者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职合一与盈余质量负相关;董事长或总经理在本公司领取报酬与公司盈余质量呈现不显著的正相关性,且有行业差别;董事长或总经理在控股股东单位任职与公司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但有行业差别。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孟焰  袁淳  
会计盈余具备价值相关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预测能力,但对于亏损公司来说,为负值的会计盈余对未来会计盈余的预测能力明显是非常弱的,因此亏损公司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与盈利公司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对1998至2003年度的5705个研究样本中亏损公司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亏损公司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要明显弱于盈利公司,同时也发现净资产变量的价值相关性同样偏弱。而决定亏损公司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则在于亏损公司发生卖壳行为的可能性。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王建华  
企业的股权结构特别是"一股独大"的存在,是造成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本文调整了基本盈余反应系数,加入与股权集中度有关的研究变量,以我国上市公司2005~2007年的经验数据,分析了股权集中度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有显著的倒U关系;其他股东制衡能力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控制权竞争度与盈余质量呈现不显著负相关,但有行业差异。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福胜  吉姗姗  程富  
本文对比分析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都会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且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短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公司管理层会使用应计盈余管理或真实盈余管理来满足"盈余阈值";满足"盈余阈值"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具有显著负效应,而满足"盈余阈值"的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具有显著正效应;仅通过应计盈余管理满足"盈余阈值"的公司比仅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满足"盈余阈值"的公司具有更优的未来经营业绩。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利益相关者对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理解。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会起  
本文选取2004——200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在抑制经营者为增加自身效用而进行盈余管理方面失效,经营者持股比例低或股权激励不足并不是其失效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