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35)
- 2023(17254)
- 2022(14866)
- 2021(13689)
- 2020(11522)
- 2019(26184)
- 2018(25849)
- 2017(50407)
- 2016(27395)
- 2015(30159)
- 2014(29925)
- 2013(30020)
- 2012(27703)
- 2011(25000)
- 2010(24931)
- 2009(22926)
- 2008(22111)
- 2007(19529)
- 2006(17216)
- 2005(15191)
- 学科
- 济(128533)
- 经济(128417)
- 管理(77949)
- 业(75683)
- 企(62093)
- 企业(62093)
- 方法(51342)
- 数学(44749)
- 数学方法(44355)
- 农(31486)
- 地方(30820)
- 财(29370)
- 中国(28904)
- 业经(27051)
- 学(27020)
- 农业(21814)
- 制(20732)
- 贸(19772)
- 贸易(19759)
- 务(19164)
- 财务(19103)
- 财务管理(19076)
- 易(19053)
- 环境(18363)
- 企业财务(18143)
- 地方经济(18007)
- 和(17732)
- 技术(17183)
- 理论(16966)
- 产业(16090)
- 机构
- 大学(392731)
- 学院(391629)
- 济(164362)
- 经济(161152)
- 管理(152572)
- 研究(137059)
- 理学(132813)
- 理学院(131243)
- 管理学(129077)
- 管理学院(128385)
- 中国(99849)
- 科学(86335)
- 京(83773)
- 财(71522)
- 所(69989)
- 农(68542)
- 研究所(64103)
- 业大(61527)
- 中心(60608)
- 财经(58063)
- 江(56374)
- 农业(53907)
- 经(52782)
- 北京(52639)
- 范(50622)
- 师范(50026)
- 经济学(49937)
- 院(49587)
- 州(45781)
- 经济学院(44898)
- 基金
- 项目(271355)
- 科学(212098)
- 基金(196913)
- 研究(192798)
- 家(174175)
- 国家(172777)
- 科学基金(147064)
- 社会(122777)
- 社会科(116403)
- 社会科学(116374)
- 基金项目(105717)
- 省(105662)
- 自然(96939)
- 自然科(94624)
- 自然科学(94599)
- 自然科学基金(92931)
- 划(89348)
- 教育(86706)
- 资助(80393)
- 编号(76680)
- 重点(61275)
- 成果(61010)
- 发(59437)
- 部(59138)
- 创(56101)
- 课题(52533)
- 创新(52437)
- 科研(51916)
- 国家社会(50736)
- 教育部(50123)
- 期刊
- 济(182740)
- 经济(182740)
- 研究(115056)
- 中国(69585)
- 学报(67344)
- 农(61568)
- 科学(60554)
- 管理(55486)
- 财(54454)
- 大学(49813)
- 学学(47493)
- 农业(42016)
- 教育(35261)
- 技术(32008)
- 融(31310)
- 金融(31310)
- 经济研究(30166)
- 财经(28833)
- 业经(28699)
- 经(24844)
- 问题(23910)
- 业(21663)
- 技术经济(20135)
- 科技(19490)
- 版(18570)
- 资源(18352)
- 图书(17770)
- 现代(17537)
- 商业(17535)
- 理论(17471)
共检索到569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彦东 宋宝
上市公司的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特色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西部地区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GM模型分析三次产业划分后从西部地区三大产业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要素出发,深入来剖析其对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供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西部区域经济 影响研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若愚 张龙鹏
本文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以及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发现,西部资本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西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协调以及产业结构的趋同。进一步,虽然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西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贡献,但资本密集型产业竞争力较弱,不能提供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同时有着较强产业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未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经济增长 资本推动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周兵 杨曦 何巍
运用西部大开发前后相关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以后,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显现,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GDP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同时,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而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逐步弱化,而且二、三产业的效益及效率高于第一产业;此外,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横向比较表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程艺敏 李文龙
根据城市集中度的影响因素,针对我国西部地区成渝、关中、兰白西三大城市群,本文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城市集中度的测定模型,进而采用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使经济增长最大化、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化的最优的城市集中度。实证结果分析表明,为使经济增长达到最大,成渝城市群应增加城市集中度,兰白西城市群应减小城市集中度;为使区域人均收入差距最小,成渝城市群应减小城市集中度,兰白西城市群应增大城市集中度。关中城市群处于过渡时期。本文进而得出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不可兼得,这为中国西部未来的城市化途径选择提供了有益见解。
关键词:
城市集中度 经济增长 城市群 城市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戴腾辉 董永亮
区域性差异是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重要特征。文章利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三次产业发展数据从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产业结构转型速度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内生力三个角度对其进行量化,三个维度的量化结果均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依据量化结果就当前经济下行环境下如何有效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雅萍 吴丰林
在总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般路径与机制的基础上,借鉴区域旅游流理论,提出了旅游业协调区域经济差异的三种机制,即赶超机制——基于区内旅游的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机制;帮扶机制——基于区际旅游的先行区域的拉动机制;协同机制——基于区内和区际旅游共同发展的互动机制。根据上述协调机制,以及政府和市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协调互补作用,尝试构建了旅游业协调区域经济差异的基本路径;进而针对当前西部地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就基于旅游业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天星 潘明道 徐凡 王昭
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偏离-份额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深入研究了1996—2010年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其所属八地市的三次产业对沈阳经济区GDP的贡献。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的产业集聚现象明显;沈阳和鞍山的经济增长对整个经济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差异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最后,针对弱化全区产业集聚程度、促进全区三次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洪涛 顾江
基于产业结构贡献统计的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1951—2012年广西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间差异和2002—2012年广西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受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下不同政策手段与方式的影响,在时间上广西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呈两阶段波动收敛,在空间上三大经济区呈自西向东梯度推移的规律性变化,因受二产不断增加因素的影响,14个城市间产业结构变动过程差异显著,且三大经济区和14个城市的经济政策使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呈反向变化。后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开放统一要素市场,促进要素资源流动,构建分工合理与布局科学的产业体系,逐步以间接调控方式并遵循市场...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增长 变动效应 广西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智莲 高辉 张志勇
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积极承接中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凸显。西部地区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地区,应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观念,以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在总结绿色金融系列工具和分析西部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提炼出西部地区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进而针对目前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蒋先玲 赵一林
中国经济"新常态"面临过剩产能消耗缓慢、市场机制运行不畅以及出口导向型经济难持续等诸多挑战,尤其是区域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导致经济结构转型困难。文章对29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结构进行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最高,相关系数高达0.940 3,其次是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东南沿海地区普遍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Chenery第4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多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Chenery第3阶段),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建议加大对科技型、创新性民营企业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更和 李小建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1994—2003年10年来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明显,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差异较大,各地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一。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率降低是结构调整的基本动力之一,而结构调整又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主要因素是区域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投资政策,人均GDP、年均GDP则与其不相关或弱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越强 蔚立柱 沈迎春 雷建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背景下,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以及面板门槛模型详细检验了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两者具有协同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存在"双门槛效应",即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一个最优调整区间,呈现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因此在协调不同政策时,应注重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和门槛效应,发挥"1+1>2"的政策效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阳华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薛文骏 徐瑞扬
本文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变动MLI指数并使用异质性面板格兰杰检验和面板协整模,型实证分析1995至2009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的长期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同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分别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的提高,表现出中国的生产要素正在向生产率和能源效率较高的产业进行转移。然而,中国地区产业结构差异依旧明显,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需要协调各省域经济增长速度及能源利用效率,以免扩大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动 MLI指数 能源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旭亮 宁越敏
2010年义乌市面临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等诸多省及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改革和发展战略,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离不开对产业结构的深入分析。首先,对义乌市三产发展演化及制造业产业的支柱产业进行了分析;其次,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义乌三产和各行业进行了分析,得出它们的份额分量、偏离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
关键词:
义乌 产业结构 偏离份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