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71)
2023(13878)
2022(12136)
2021(11443)
2020(9659)
2019(22162)
2018(21944)
2017(42906)
2016(23095)
2015(25915)
2014(25823)
2013(25333)
2012(23012)
2011(20590)
2010(20441)
2009(18964)
2008(18800)
2007(16427)
2006(14398)
2005(12845)
作者
(64484)
(53561)
(53117)
(50589)
(34298)
(25528)
(24083)
(20843)
(20358)
(19078)
(18270)
(17840)
(16872)
(16833)
(16480)
(16307)
(15899)
(15884)
(15354)
(15311)
(13049)
(12997)
(12824)
(12171)
(11969)
(11791)
(11781)
(11765)
(10645)
(10343)
学科
(88787)
经济(88636)
管理(78656)
(73183)
(65727)
企业(65727)
方法(42149)
数学(35300)
数学方法(34944)
(31382)
(22491)
(22179)
(22102)
财务(22034)
财务管理(21998)
业经(21980)
中国(21498)
企业财务(21028)
(17651)
理论(16063)
(16004)
地方(15520)
(15317)
(14669)
贸易(14656)
技术(14650)
(14531)
银行(14494)
农业(14478)
(14256)
机构
大学(327629)
学院(324452)
管理(133769)
(128548)
经济(125756)
理学(116359)
理学院(115170)
管理学(113445)
管理学院(112850)
研究(102088)
中国(77616)
(68637)
(65171)
科学(60716)
财经(51816)
(49642)
(47128)
中心(46488)
(46235)
(45839)
业大(45560)
研究所(44634)
北京(43255)
(40684)
师范(40329)
财经大学(38878)
经济学(38378)
(37607)
(37223)
商学(36356)
基金
项目(221596)
科学(175919)
研究(164455)
基金(163281)
(140439)
国家(139276)
科学基金(121650)
社会(104716)
社会科(99162)
社会科学(99141)
基金项目(87446)
(84738)
自然(79285)
自然科(77443)
自然科学(77428)
自然科学基金(76064)
教育(75514)
(71448)
编号(67183)
资助(66495)
成果(54871)
(50018)
重点(48691)
(46486)
(44989)
课题(44923)
(44707)
教育部(43797)
创新(43248)
人文(43009)
期刊
(139492)
经济(139492)
研究(96926)
中国(59492)
(53454)
管理(50328)
学报(48120)
科学(44482)
(41313)
大学(37432)
学学(35244)
教育(34166)
(29921)
金融(29921)
农业(28288)
技术(26260)
财经(25952)
业经(22579)
(21889)
经济研究(21632)
问题(17808)
理论(16811)
财会(15832)
图书(15583)
实践(15343)
(15343)
科技(14995)
现代(14888)
技术经济(14808)
会计(14688)
共检索到469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鹿君  
《企业破产法》设定的破产申请是权利而非义务,无法遏制事实破产的公司实施继续贷款、拖延债务履行、高风险投资等不当行为。上市公司迟延申请破产非但损害债权人、中小股东等公众投资者利益,亦低效占据大量社会资源、破坏证券市场秩序。从债权人及中小股东保护的时间维度、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践与事实破产公司的剩余索取权等视角看,构建上市公司事实破产时董事、控制股东的不当交易责任与迟延申请破产责任确有必要。基于我国实践,并参考德国、英国经验,我国董事、控制股东不当交易责任的触发时点应设定为公司存在事实破产表征时,而迟延申请破产责任的起算时点则宜为公司出现法定破产原因时,在其行为给全体债权人造成损害的范围内,根据过错程度承担赔偿责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洪  
公司董事的民事责任马洪TheCivilResponsibilityofCorporationDirector¥(MaHong)Directoristhecoreofcorporationnianagement.Thebehaviorofdirecto...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立东  
文章以2006年深、沪两市的235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控制、董事会监督对民营上市公司高管报酬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与高管报酬正相关,董事会监督的调节作用会强化二者正相关关系,但大股东控制的调节作用会扭曲二者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表明,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报酬决定中存在"赎买效应"和"任职激励效应",加强对大股东控制的监管,推进董事会独立性的建设,对于提升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秀华  郭绍俊  
已有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超额控制权与公司价值呈负相关关系。本文考察了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在制约控股股东侵害行为,进而缓解控股股东的超额控制权与公司价值的负相关关系的作用。结果显示,独立董事比例越大,独立董事人数越多,在制约控股股东侵占问题上越有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组独立董事制约控股股东侵害行为效果显著,而非国有组效果则不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文龙  林琳  
我国上市最基本的代理问题是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文章就以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为前提,通过考察大股东跨期最优条件下的投资行为与股利行为。发现随着投资者保护的增加或者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会减少过度投资同时增加股利的发放。随着公司再融资次数和数量的增加,会刺激公司增加投资。该结论为已有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国洲  
对上市公司而言 ,慎选独立董事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错选独立董事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代理问题 ;保护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是独立董事的基本工作目标 ,独立董事就应该由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来选择 ;上市公司股东应将愿意独立董事的诚信、声誉、能力、个性及其职业与公司所属行业的相关度作为选择独立董事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庆  
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问题,利用合成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效果较弱。要提高独立董事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必须在产权改革和股权改革的基础上,加强独立董事市场的建设,并提高独立董事行权的能力和意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跃军  徐飞  
本文研究表明:(1)上市公司年度内举行独立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即独立董事越勤勉,越有可能实施累积投票制度;(2)上市公司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即独立董事运作机制越好,实施累积投票制度和网络投票的可能性越高。基于此,本文建议从单纯强调独立董事规模与比例,转向注重提升独立董事的勤勉程度和完善独立董事运作机制,切实保护中小股东权益。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凌士显  
本文基于沪深上市公司2009-2017年的数据,实证研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是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二是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责任限额越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好;三是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引入时间越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四是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及外部治理环境的变化对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之间关系的影响不显著。上述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一是要加强对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公司内部控制之间关系的研究,全面、准确掌握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为引入外部治理机制、促进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打下基础;二是要营造有利于促进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持续健康发展的环境,从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健全监管政策指引等多个维度,引导保险公司创新发展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扩大这项保险的覆盖面,打造保险业与上市公司共赢发展的新纽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金幼芳   杜沛育  
当前配套机制缺失现实下,独立董事承担连带责任与其职责义务并不匹配,也背离民事责任的调整目的。基于独立董事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难题,根据责任义务匹配、风险收益平衡的逻辑思路,应当建立独立董事主体差异化的宏观责任区分框架与类型化的微观责任认定框架,健全股东大会决议与商业判断规则保护、责任保险与限额赔偿兜底的双层责任限制路径,构建科学合理的独立董事民事责任平衡体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志强  
我国《公司法》关于有限公司股东出资不足民事责任的规定存在着内在矛盾。从公司债权人保护、加强股东资本充实责任以及比较分析、体系解释的角度看,对于有限公司的初始股东,在其他股东不出资时,应与其他股东出资额度不足的情形一样,规定其承担连带责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卉  
本文基于2004-2020年针对负面传闻的上市公司澄清公告样本,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澄清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提高了澄清的详细性、技术性和合规性,提升了澄清公告信息质量,改善了公司的澄清信息披露行为。此发现在控制传闻类型,采取倾向得分匹配、Heckman两阶段模型或工具变量法之后仍然稳健。当控制权转移风险较大,即市场股价下行压力较大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较高时,股权质押对澄清信息披露的影响更为显著。异质性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媒体关注等公司治理机制有利于股权质押对澄清信息披露改善作用的发挥;股权质押改善澄清信息披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交易日发布的澄清公告中。进一步研究表明,澄清公告的信息质量对其市场反应产生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交易日发布的澄清公告中。并且,股权质押背景下澄清公告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还能有效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结果说明,为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控股股东将促使企业主动改善澄清信息披露质量。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牛建波  李胜楠  
论文对2002-2004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行为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根据面板数据本身的特征选择适宜回归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发现,在通过家族控股上市而形成的民营上市公司中,年度内董事会会议次数对企业的市场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通过兼并重组取得控股地位的民营上市公司中,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在考虑控股股东现金流权与投票权分离程度的调节作用后发现,随着控股股东现金流权与投票权分离程度的提高,年度内董事会召开会议次数的增加有利于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加。同时,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回归方法的结果还发现,如果不注意控制面板数据本身可能存在的非观测因素的影响,就可能会得出虚假的结论,这启发...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唐跃军  左晶晶  
本文从第二类代理问题和引入外部监管的角度,基于终极控制权刻画控股股东控制权和大股东制衡机制,揭示属于不同利益阵营的公司大股东治理战略对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实证研究显示:控股股东控制权比例与独立董事规模之间表现为正"U"形关系;控股股东现金流权比例(卷入程度)越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数量越少,独立董事比例越低;其他大股东制衡度越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数量越多,独立董事比例越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南方  
<正>要在认可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稳定发挥重要作用,鼓励其运用企业家精神发挥社会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通过制度设计,避免其滥用控制权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步骤,但目前,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法律规制不够完善,导致产生较高的代理成本,造成公司治理内生动力不足,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