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29)
2023(15804)
2022(14057)
2021(13080)
2020(11188)
2019(25985)
2018(25496)
2017(50621)
2016(27098)
2015(30622)
2014(30312)
2013(29758)
2012(26942)
2011(23889)
2010(23797)
2009(21834)
2008(21189)
2007(18379)
2006(15933)
2005(13539)
作者
(74730)
(62047)
(61640)
(58956)
(39688)
(29839)
(28101)
(24404)
(23446)
(22233)
(21185)
(20825)
(19554)
(19488)
(19283)
(19113)
(18564)
(18516)
(17804)
(17674)
(15169)
(15156)
(15150)
(14308)
(13837)
(13773)
(13647)
(13632)
(12460)
(12208)
学科
(107105)
经济(106987)
管理(83446)
(78770)
(68060)
企业(68060)
方法(56256)
数学(49871)
数学方法(49095)
(35087)
(26298)
中国(25492)
业经(23091)
(21952)
财务(21863)
(21855)
财务管理(21820)
企业财务(20786)
(20550)
税收(20403)
(20228)
地方(20195)
理论(18700)
(18272)
贸易(18263)
(18027)
(17716)
农业(17641)
技术(17477)
(17064)
机构
学院(376546)
大学(376487)
管理(154580)
(148677)
经济(145627)
理学(135869)
理学院(134501)
管理学(131921)
管理学院(131234)
研究(114629)
中国(85039)
(77855)
(75104)
科学(70794)
财经(59817)
(55436)
(54568)
业大(54237)
(53526)
(53016)
中心(52658)
研究所(50183)
北京(48570)
(46667)
师范(46207)
经济学(45348)
财经大学(44852)
(42934)
(42012)
农业(41820)
基金
项目(263085)
科学(208248)
基金(192795)
研究(191812)
(166807)
国家(165476)
科学基金(144639)
社会(121169)
社会科(115090)
社会科学(115061)
(102172)
基金项目(102040)
自然(95320)
自然科(93222)
自然科学(93202)
自然科学基金(91504)
教育(89549)
(85734)
资助(81030)
编号(78499)
成果(62600)
(58367)
重点(58014)
(55069)
(54175)
课题(52750)
创新(51292)
教育部(50907)
科研(50632)
大学(49933)
期刊
(149711)
经济(149711)
研究(109339)
中国(62480)
(58599)
学报(56288)
管理(55119)
科学(50968)
(46262)
大学(43268)
学学(40971)
教育(39609)
技术(34202)
农业(32359)
财经(27912)
(27482)
金融(27482)
经济研究(25237)
业经(24404)
(23603)
问题(19399)
统计(19124)
技术经济(18162)
(17642)
理论(17385)
图书(17331)
财会(17257)
(17188)
科技(17140)
(16933)
共检索到527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思跃  侯定昌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5年的财务数据,采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探讨政府在税收征收与企业在税收规避中的议价能力。研究得出:政府和企业有不同的税收议价能力,企业在税负规避中处于强势地位。政府平均倾向以25.72%提高企业在"合理税率"基础上的实际税率,而企业平均倾向以39.47%降低自身实际税率,企业最终需要缴纳的实际税率低于"合理税率"达13.75%;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显示出更强的税收规避能力,国有企业与政府税负议价的"净效应"使其最终需要缴纳的实际税率低于"合理税率"达16.22%;税收规避能力存在行业个体效应,其中农林行业的税负规避能力最强,而房地产行业的税收规避能力最弱。因此,需进一步完善税法,并强化对国有企业的税收稽查。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思跃  侯定昌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5年的财务数据,采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探讨政府在税收征收与企业在税收规避中的议价能力。研究得出:政府和企业有不同的税收议价能力,企业在税负规避中处于强势地位。政府平均倾向以25.72%提高企业在"合理税率"基础上的实际税率,而企业平均倾向以39.47%降低自身实际税率,企业最终需要缴纳的实际税率低于"合理税率"达13.75%;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显示出更强的税收规避能力,国有企业与政府税负议价的"净效应"使其最终需要缴纳的实际税率低于"合理税率"达16.22%;税收规避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陶江  辛兵海  廉永辉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贷款数据,本文应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实证测度了上市公司信贷市场上借贷双方的议价能力。全部样本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权结构、股权激励、政策性贷款情况、财务状况等因素影响双方议价能力,且平均而言银行议价能力强于上市公司。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控股企业的议价能力整体上强于私人控股上市公司。因此一方面企业应提高自身业绩,发送优质信号以获得更强的贷款议价能力;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进一步营造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以鼓励私有经济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云峰  
本文基于我国某中部省份165家中小银行在2018-2021年期间发放的企业贷款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对企业议价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显著改善了企业议价能力,样本期内,借款企业总体上比商业银行拥有更强的贷款利率决策主导权力,平均而言,该权力使得实际贷款利率低于“公正贷款利率”4.41%,平均每笔贷款为企业节省0.24个百分点的利息支付。异质性分析表明,大型、国有、高信用评级以及具备抵押担保条件的企业具有更强的议价权,而其他企业议价能力相对较弱。本文的发现为准确评估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效和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供了新的参考视角。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童锦治  苏国灿  魏志华  
由于间接税具有易于转嫁的性质,企业所缴纳的流转税并不能代表其实际负担的税收。因此,在探讨"营改增"对企业流转税税负的影响时,我们应将税负转嫁因素考虑进来。本文从税负转嫁出发,首次基于企业议价能力的视角,利用2010-2012年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营改增"对企业实际流转税税负的影响。结果发现:(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越低,企业的名义流转税税负在"营改增"后上升幅度越大,但其绩效并没有因此而下降;(2)经销商的议价能力越低,企业的名义流转税税负在"营改增"后上升幅度越大,但其绩效并没有因此而下降。进一步地,本研究表明,企业的议价能力会对税收政策的实施效果与目的是否一致产生重要的影响,政府和企业在做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依颖  王增涛  余洁  
中国工业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外资流入的重点领域,在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关于工业行业引资规模已经过度的呼声日高,在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的同时亦对引资政策造成了较大影响。为准确测量出中国工业行业实际引资规模相对最优规模的偏离程度,本文以2001-2016年工业行业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工业实际引资规模相对最优规模的偏离效应进行了测算。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实际引资规模相对最优规模:第一,整体呈净下偏效应;第二,行业大类净偏离效应均为负值且制造业绝对值最小,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居中,采矿业最大;第三,分行业净偏离效应差异巨大,上偏和下偏行业俱存。因此,中国工业领域实际引资规模呈现整体不足但部分行业已经过度的事实。基于此,政府应采取差异化的工业行业引资政策,积极引导外资流入工业领域的同时严格审批程序以促使低端外资和引资过度行业外资流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宁  
基于中国沪深A股市场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选取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对上市公司违约风险生成的问题进行分析,清晰地刻画出"投资决策偏差—违约风险""融资决策偏差—违约风险""股利分配决策偏差—违约风险"三条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的提升均可以将财务安全边界向前推进,但发展能力的提升反而给公司的财务安全带来负面影响;一系列财务决策偏差通过现金流、资本结构等通道削弱公司价值,并进一步将公司推向违约点,最终导致违约风险的生成。实证结论对控制和化解上市公司违约风险,营造健康、高效的公司财务环境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安宝  李凤云  
从融资视角来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因其自身特点受制于较强的融资约束。因其引发的资金不足问题导致新能源企业的投资效率低下。为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政府补贴成为缓解融资约束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0~2014年新能源产业微观数据,在全样本和按企业异质性分组的子样本下,利用异质性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定量估计融资约束和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投资效率的双边效应和净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而言,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产业上市企业投资效率的正向效应能够平滑融资约束的负效应,但却未能完全正负抵消,新能源产业上市企业仍存在投资不足现象。但也有1/4的企业存在过度投资现象。从新能源上市企业的异质性来看,东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阳玉香  莫旋  刘杰  谢汶莉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流动人口是否获得公平的劳动收入。研究发现:我国流动人口总体上获得了较公平的劳动收入,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流动人口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谈判能力相对减弱,高收入者获得的工资要低于公平工资水平,而低收入者获得的工资要高于公平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会影响流动人口的劳动收入。因此,要为流动人口获得公平劳动收入创造一个良好环境,提升其在劳动力市场的谈判能力,同时政府要根据流动人口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提出相应政策,以增进劳动力市场的公平,从而提升流动人口的劳动收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阳玉香  莫旋  刘杰  谢汶莉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流动人口是否获得公平的劳动收入。研究发现:我国流动人口总体上获得了较公平的劳动收入,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流动人口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谈判能力相对减弱,高收入者获得的工资要低于公平工资水平,而低收入者获得的工资要高于公平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会影响流动人口的劳动收入。因此,要为流动人口获得公平劳动收入创造一个良好环境,提升其在劳动力市场的谈判能力,同时政府要根据流动人口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提出相应政策,以增进劳动力市场的公平,从而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阳玉香  莫旋  刘杰  谢汶莉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流动人口是否获得公平的劳动收入。研究发现:我国流动人口总体上获得了较公平的劳动收入,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流动人口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谈判能力相对减弱,高收入者获得的工资要低于公平工资水平,而低收入者获得的工资要高于公平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会影响流动人口的劳动收入。因此,要为流动人口获得公平劳动收入创造一个良好环境,提升其在劳动力市场的谈判能力,同时政府要根据流动人口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提出相应政策,以增进劳动力市场的公平,从而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冉渝  闻碧凝  
本文以2008—201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企业社会网络对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对于企业研发溢出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社会网络都有体现;高管持股数量和区域市场化水平是社会网络作用企业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内外部重要渠道,当高管持股数量越多,市场化水平越高,社会网络对企业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强;当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同一个人或者企业并非属于高科技行业时,社会网络对于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辛兵海  廉永辉  陶江  
农村借贷市场中放贷者和农户的议价能力对农户贷款利率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我国10省份2711家农户的贷款数据,本文应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实证测度了农村信贷市场上借贷双方的议价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农户个体特征如贷款担保提供情况、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及为取得贷款的额外花费等因素影响双方议价能力,且平均而言放贷者议价能力略强于农户。进一步分析发现,非正规金融放贷者议价能力强于农户,但正规金融议价能力略弱于农户。此外,在实际贷款利率的不同分位数上双方议价能力有所不同。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依颖  王增涛  
作为吸引外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吸引外资过度的呼声日高。为此,本文以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我国吸引外资最优规模及实际利用外资偏离最优规模的程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我国吸引外资规模相对于最优规模,整体呈现下偏效应,下偏度为22.35%;(2)东部地区吸引外资规模相对于最优规模整体下偏效应比中部与西部地区严重,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3)省际间吸引外资规模相对于最优规模下偏效应差异较大,下偏度最高省份是最低省份的10倍多。可见,我国吸引外资不是过度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依颖  王增涛  
作为吸引外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吸引外资过度的呼声日高。为此,本文以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我国吸引外资最优规模及实际利用外资偏离最优规模的程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我国吸引外资规模相对于最优规模,整体呈现下偏效应,下偏度为22.35%;(2)东部地区吸引外资规模相对于最优规模整体下偏效应比中部与西部地区严重,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3)省际间吸引外资规模相对于最优规模下偏效应差异较大,下偏度最高省份是最低省份的10倍多。可见,我国吸引外资不是过度而是不足,且区域间引资规模相对于最优规模的净效应差异较大。因此,因地制宜、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外资仍是促进我国区域及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