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35)
2023(13832)
2022(12104)
2021(11576)
2020(9764)
2019(22857)
2018(22328)
2017(43717)
2016(23565)
2015(26681)
2014(26206)
2013(26206)
2012(24159)
2011(21743)
2010(21562)
2009(19940)
2008(19761)
2007(17077)
2006(15060)
2005(13715)
作者
(65984)
(54641)
(54205)
(51746)
(35130)
(26083)
(24698)
(21347)
(20750)
(19517)
(18760)
(18453)
(17165)
(17148)
(16863)
(16761)
(16274)
(15938)
(15659)
(15638)
(13425)
(13369)
(13090)
(12374)
(12156)
(12083)
(11981)
(11923)
(10873)
(10683)
学科
(98259)
经济(98135)
管理(71093)
(69582)
(58691)
企业(58691)
方法(48189)
数学(42693)
数学方法(42289)
(28766)
中国(27033)
(25276)
(21008)
贸易(20998)
业经(20640)
(20474)
(19678)
财务(19610)
财务管理(19574)
(19432)
企业财务(18704)
(18250)
地方(17225)
农业(16757)
(15112)
银行(15078)
(14920)
金融(14919)
(14766)
环境(14308)
机构
大学(337340)
学院(333063)
(142054)
经济(139345)
管理(135350)
理学(117277)
理学院(116075)
管理学(114398)
管理学院(113804)
研究(112045)
中国(87419)
(71998)
(66504)
科学(65577)
(55699)
财经(53702)
中心(50376)
研究所(50273)
(49111)
(48041)
北京(46569)
(45930)
业大(45659)
经济学(43608)
(42243)
师范(41928)
财经大学(40319)
(40241)
经济学院(39496)
(37820)
基金
项目(223672)
科学(177314)
研究(165774)
基金(165541)
(142910)
国家(141764)
科学基金(122758)
社会(106319)
社会科(100895)
社会科学(100870)
基金项目(87515)
(82997)
自然(79122)
自然科(77319)
自然科学(77303)
自然科学基金(75961)
教育(75477)
(70844)
资助(69634)
编号(66665)
成果(54474)
(51343)
重点(49256)
(46511)
(46130)
课题(44946)
教育部(44830)
国家社会(44110)
人文(43492)
创新(43007)
期刊
(151032)
经济(151032)
研究(103079)
中国(59378)
(51437)
管理(49634)
学报(48253)
科学(45604)
(43393)
大学(37209)
学学(34841)
教育(33374)
(32558)
金融(32558)
农业(30405)
财经(26714)
技术(26648)
经济研究(25266)
业经(23175)
(22707)
问题(19973)
(17892)
理论(17129)
图书(16552)
(16398)
技术经济(16235)
世界(15889)
国际(15371)
实践(15224)
(15224)
共检索到490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林华  
本文使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了与券商相互持股对上市公司的短期股价和长期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从短期看,市场对上市公司与券商相互持股的态度悲观但不显著,而与券商相互持股的高系统风险上市公司的股价出现了显著为负的累计平均非正常报酬率;从长期看,与控制样本比,与券商相互持股没有使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获得改善,但公司的投资绩效显著提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军  杨戈  赵倩琳  
近年来券商研究报告的信息质量问题已经受到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通过计算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前后窗口期内的超额收益来分析其对券商自营业务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证券分析师会考虑到券商自营业务业绩而选择发布更为乐观的评级和EPS及股价预测的报告,以此来影响自营业务部门重仓股的股价,进而提升券商自营业务业绩。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更加理性有效地使用券商的研究报告,并提出了对证券分析师进行行业监管的新思路。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毛洪涛  邓博夫  吉利  
本文以证券投资基金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持股对上市公司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当整体持股水平较低时,证券投资基金会恶化公司治理增加上市公司股权资本成本,只有其整体持股达到较高水平时才能改善公司治理降低上市公司股权资本成本。实证结果表明,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与股权资本成本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同时国有产权性质会削弱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与股权资本成本之间的倒U型关系。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媛媛  葛厚逸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媛媛  葛厚逸  
2015年开始,保险公司在股票二级市场的频繁举牌成为保险业界、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门现象,保险公司作为大股东持股上市公司,能否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保险公司是否是优质的机构投资者?本文选取中国A股市场2006~2015年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Tobit模型对保险公司作为前十大股东持股的上市公司的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寿险公司作为大股东,其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公司规模、发展能力、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票回报率显著正相关,与贝塔系数负相关;财险公司作为大股东,其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公司规模、发展能力、流通股比例、股票回报率显著正相关。此外,本文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保险公司作为大股东持股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寿险公司持股可以显著提升上市公司下一期的经营业绩;财险公司持股对上市公司下一期经营业绩则无显著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雷倩华  柳建华  龚武明  
现有的研究认为,机构投资者通过两个渠道影响流动性成本:逆向选择和信息效率。一方面,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逆向选择问题会增大流动性成本;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通过股票交易使私有信息渗透到股价之中,则会提高信息效率,减少流动性成本。因此,机构投资者与流动性成本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实证问题。本文研究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增加了报价价差、有效价差和PIN值;进一步地,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其他机构投资者持股更可能导致流动性成本的增加。因此,我们认为,监管层应严厉打击机构投资者获取内幕信息,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减少逆向选择问题,同时应减少机构投资者操纵股票市场等影响股价信息效率的行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解维敏  唐清泉  
创新对企业、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长期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创新项目高风险、不可预测、回报期长等特征,使得管理层不愿进行创新。文章基于代理理论,就高管持股能否将管理层和外部股东利益更好地协同起来,激励管理层进行创新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2002-2006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管理层持股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治理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管理层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有正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正的影响只存在于私有产权中。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嘉兴  邢维全  
从机构投资者持股的角度,检验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及其对机构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显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决策具有显著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越高,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就越高,反之则越低;机构持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敏感程度受股票类型的影响,而对会计准则质量的敏感程度则不受股票类型的影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陆海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股东的交易行为研究越来越得到学者的重视。2006年以来的大小非解禁和减持为我们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大股东行为的变迁及后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第一大股东的减持是近年来大股东减持的显著特征,控股股东更倾向于不转让控制权而通过逐渐降低持股比例获得私利,这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独特制度背景造成的,因此,本文将对大小非解禁后大股东通过减持是否可以获利,获利水平如何,不同性质的股东在减持收益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等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相关经验证据和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林华  
公司财务报告是一个复杂信息系统。已有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已基本达到弱式有效,会计盈余的披露具有价格效应;但也存在"功能锁定"和反应滞后的现象。那么,现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究竟达到什么程度,市场能否"看透"财务报告;如不能全"看透",则到底能"识别"出多少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含量?本文以财务指标作为切入点,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用财务指标预测盈利变动方向的模型;然后以模型为依据构造套利投资组合,并通过观察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来检验财务指标分析的价值和市场有效性。研究结果证实了财务指标分析在证券投资中的增量有用性。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姜锡明  刘西友  
本文以2005年沪市A股公司募集资金变更的新项目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该类项目的投资效果。通过对公司规模、以前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股权结构、项目规模等因素分析后发现:该部分资金的投资效果与第一大股东的关系不显著;与资金变更规模正相关;与是否投资于主营业务正相关、是否投向多元化正相关、是否发生过募集资金闲置正相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秋生  贾赟  
我国自2012年1月1日开始强制实施内部控制审计,为实证研究内部控制审计是否能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了可能。文章选取2010—2013年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基于动态数据,实证研究了强制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强制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虽有提高,但并不显著,应当引起我国内控规范制定、执行和监管者的思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艺霖  王爱群  
内控缺陷披露与内控审计是否影响公司的资本成本这一问题,直接决定公司及其投资者对内控缺陷披露、内控审计的关注程度,进而决定资本市场的信息透明度以及资源配置效率。在我国内控信息披露制度转型的重要时间节点上,运用沪市A股上市公司2011-2012年的数据,探究内控缺陷披露、内控审计与债务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披露内控缺陷会显著提高债务成本,但内控审计却不会显著降低债务成本,而内控审计对内控缺陷披露与债务成本关系的调节为:只有当上市公司未披露内控缺陷时,内控审计才会显著降低公司的债务成本,当上市公司披露内控缺陷时,内控审计反而会提高公司的债务成本,但并不显著。该研究结论为提升公司、债权人对内控缺陷披露、内控审计的重视程度,以及为我国内控信息披露制度由"自愿"向"强制"的转型,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艺霖  王爱群  
一、引言内部控制对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也是资本市场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基本保障。投资者通常依靠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信息来判断上市公司的盈余可靠性与自身投资的风险性。投资者对披露了内控缺陷的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和内控信息的信心会降低,进而会要求较高的报酬率来弥补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权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青原  彭飞  彭小微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1~2005年的公开财务报表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流动性与公司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资产流动性显著负相关;公司资本结构与其盈利能力以及公司规模显著负相关;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所得税费用显著正相关;股权集中度与公司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