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94)
2023(11085)
2022(9717)
2021(9198)
2020(7617)
2019(17872)
2018(17602)
2017(35079)
2016(18785)
2015(21095)
2014(21069)
2013(20901)
2012(18822)
2011(16900)
2010(16570)
2009(15142)
2008(14886)
2007(13081)
2006(11389)
2005(10025)
作者
(53533)
(44456)
(44088)
(41809)
(28459)
(21378)
(19946)
(17380)
(16791)
(15825)
(15356)
(14730)
(13959)
(13883)
(13589)
(13549)
(13259)
(13214)
(12778)
(12663)
(10954)
(10704)
(10657)
(10081)
(9885)
(9836)
(9777)
(9682)
(8881)
(8652)
学科
(76230)
经济(76135)
管理(60811)
(60235)
(53145)
企业(53145)
方法(39146)
数学(34252)
数学方法(33956)
(24141)
(18181)
财务(18121)
财务管理(18101)
(17964)
中国(17557)
企业财务(17396)
业经(16840)
(14963)
(14799)
地方(13550)
(12940)
贸易(12930)
(12513)
理论(12300)
技术(12249)
(11885)
农业(11836)
(11402)
金融(11401)
环境(11311)
机构
大学(270594)
学院(267750)
管理(113880)
(107888)
经济(105620)
理学(99556)
理学院(98574)
管理学(97113)
管理学院(96634)
研究(83458)
中国(63348)
(56576)
(51381)
科学(50222)
财经(42263)
(40843)
(38622)
业大(38301)
中心(37859)
(37774)
研究所(36947)
(36506)
北京(35785)
(32627)
师范(32350)
经济学(32038)
财经大学(32028)
商学(31088)
商学院(30760)
(30249)
基金
项目(185303)
科学(146844)
基金(137090)
研究(135221)
(118230)
国家(117281)
科学基金(102713)
社会(85542)
社会科(81239)
社会科学(81218)
基金项目(74148)
(70635)
自然(68456)
自然科(66919)
自然科学(66905)
自然科学基金(65727)
教育(61728)
(59456)
资助(56706)
编号(54805)
成果(43298)
(41631)
重点(40280)
(38685)
(37535)
教育部(36294)
课题(35980)
创新(35935)
人文(35747)
科研(35586)
期刊
(113457)
经济(113457)
研究(78888)
中国(43856)
管理(41857)
(40747)
学报(40012)
科学(37373)
(33040)
大学(30530)
学学(28860)
(25116)
金融(25116)
教育(24777)
农业(23253)
技术(21587)
财经(21199)
业经(18406)
经济研究(18051)
(17815)
理论(15009)
问题(14589)
实践(13758)
(13758)
图书(13360)
技术经济(13145)
科技(12428)
现代(12353)
商业(12111)
财会(11995)
共检索到379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娟  
文章在"动机-行为-结果"的范式框架下,选取2010—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从流动性、信号传递、股本扩张、利益输送、股利迎合五个方面研究了企业"送转股"的动机,并通过换手率、财务业绩、交易量、大股东减持行为、超额累计收益的市场效应进行反馈式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推出"送转股"股利方案主要出于流动性和股本扩张动机,但在牛市阶段和"高送转"中股利迎合动机也显著存在,信号传递动机和利益输送动机不成立。反馈式检验也验证了这一结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钱学宁  尹中立  
2015年度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公布后,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实施"高送转"分配方案(一般把10股送10股或转增10股及以上数量的称为"高送转")的上市公司大量增加,达335家,创历史新高(2014年度有303家上市公司推出了高送转分红方案),尤其是10股送转20股及以上的上市公司数量增长迅速,2013年只有2家公司实施了10股送转20股及以上的分红方案,2014年有9家公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郦解放  李冰洁  
本文以2009~2012年我国A股送转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事件研究法对其除权日前后股价变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市场行情如何,在除权日前后的一段时间内,送转股都将使公司股价呈倒V型波动,即在除权日前股价显著上升,除权日及其后短期内股价显著下跌;牛市中公司股价在除权后显著上涨但其涨幅未及预期的好,熊市中股价在除权后显著下跌但其较预期正常的跌幅小;相比上年年底股价,事件期内公司股价均较高,即除权事件无负面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文锋  洪雪珍  
本文选取2010-2015年年报发布股利分配预案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选择每10股送转10股及以上的公司作为"高送转"公司,研究"高送转"行为动机。本文构建Logit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价格越高,采用定向增发以及高管减持,上市公司越有可能进行"高送转",而净利润增长率对"高送转"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认为上市公司选择"高送转"的动机是利用"高送转"降低股价以及投资者对"高送转"的非理性偏好,使得更多的人进入股票市场,推高股票价格,从而有利于参与定向增发的人员以较高价格退出市场获取利益以及为高管减持套现。最后本文从投资者、上市公司和监管者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悉承  谢赤  赵亦军  
基于信号传递假说,选取在沪深两市上市的2003~2009年期间实施了送股、转增或股票送转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上市公司股票送转财务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一方面,上市公司实施股票送转的确存在财务效应,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与偿债能力在公司实施股票送转后均显著增强,但是整体而言,股票送转的财务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般为一个季度;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股票送转的财务效应强度与送转比成正比例关系,且财务效应的强度也随着公司的盈利能力与成长性的增长而增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玲  
本文选取29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中小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股权激励的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首次宣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公告日前后的[-2,2]、[-7,7]、[-14,-1]、[1,14]四个不同观测期间都显著存在累计超额收益率;在首次宣布公告日前股权激励正向市场效应已经显现,存在消息提前暴露现象。此外,本文发现市场效应的产生与股权集中度和控股股东性质有一定相关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沈红波  
本文研究了中国产权改革背景下控制权市场是否有效的问题。根据2003-2004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的214起大宗股权转让记录,本文采用事项研究法研究了股权转让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累积非正常回报率的影响因素。本文研究发现(1)股票市场对大宗股权转让的市场反应显著为正。平均而言,股票价格在转让公告前20个交易日开始上涨至公告后一个交易日,累积非正常回报率约为1.15%;(2)转让的价格越高,向市场传达积极的信号,市场反应越好;(3)控制权转让的公司比那些不转让控制权的公司有着更好的反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多娇  
从信号传递假说出发,实证检验上市公司送转股信号传递效应假说在我国的解释力。用事件研究法研究送转股预案公告期累计超额收益,结果显示在送转股预案公告期有送转股公司累计超额收益显著为正,且高于无送转股公司,但其长期累计超额收益下降且低于无送转股公司,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送转股行为不符合信号传递假说;用剩余收益模型(RIM)估计公司在送转股预案公告时的内在价值,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的价值普遍被高估,在长期其股票价格会向真实的内在价值回归,因而股票价格会降低,长期没有累计超额收益,从公司价值角度解释了信号传递效应失灵的原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国富  
送、转股是我国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重要形式,有其产生的制度背景,集中体现在股权分置与流通股高溢价发行,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在制定股利政策时有迎合市场的动机。随着股票市场投资日趋理性,送、转股的信号传递与提高股票交易流动性的作用将加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龚慧云  
本文运用股利迎合理论,在对股利溢价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即将其定义为送转股公司与纯派现公司的平均市值账面比(M/B)的差值,利用Logistic模型以及多元回归模型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是否存在理性迎合投资者热衷送转股的股利偏好的行为。研究结果发现:投资者股利需求不仅对公司送转股概率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其送转股比例的高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因此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确实存在理性迎合投资者热衷送转股的股利偏好的行为,而迎合的目的,则是追求公司短期股价最大化,以获取股利溢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闫海洲  陈百助  
基于公司金融现金持有理论,本文对产业部门上市公司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进行了检验,发现产业部门公司持有风险金融资产对其股票回报产生负向的作用,这种效应在融资约束公司表现更加强烈,而企业不同盈利能力与风险金融资产的负向价值效应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本文继而对产业公司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动机进行了讨论,发现公司持有总体金融资产组合与风险金融资产之间有正向的关系,特别是那些公司治理水平较差、管理层过度自信和多元化经营特征的企业更倾向于持有更多的风险金融资产。本文丰富了现金持有和资产定价理论,有助于厘清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的边界,同时对我国当前金融风险控制、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以及金融"脱虚入实"等问题有明显的政策含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冯科  刘宏  何理  
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股利分配时,大量采取高送转的方式。本研究通过对578家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高送转对盈利的信号效应的分析,揭示了高送转与公司盈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进行高送转对公司未来的盈利信号较弱,高送转并不意味着未来盈利的高增长。只有现金红利增加的高送转传递了上市公司未来业绩良好的信号,而现金红利不变和现金红利减少的高送转不是未来盈利良好的信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立泰  田娟  杨睿  
本文实证研究了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中国上市公司的不同类型股东增持对股价及交易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论是首次增持还是再次增持,高管增持所引起的市场效应都显著小于控股股东、非控股法人股股东;控股股东与非控股法人股股东在首次增持时,产生了显著的负的异常收益率和正的异常交易量,再次增持时,则产生了显著的正的异常收益率和负的异常交易量。考虑到事件集聚性和风险要素变化的噪声影响,本文还进行了干扰排斥性检验,结果证实,上述结论是相对纯净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邹扬虎  蔡雪莹  
"高送转"作为上市公司分配利润的一种方式受到企业管理层、投资者的追捧,其主观认为高送转具有降低股价以吸引更多资金、改变股票流动性的优势,且送股和转股比例日益攀升。然而高送转并不能对普通投资者的实际利益产生有利作用,更无法推动公司的实质性经营。本文简要概述吴通控股公司"高送转"情况,从外部因素与内部需求两方面分析该公司"高送转"行为的可能动机,并对实行"高送转"后的市场反应及前后业绩进行再分析,由此得出相关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凤鸣  喻国平  卢致昱  邹朋飞  
上市公司高送转是陷阱还是馅饼,关系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A股市场高送转预案公告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板块不同送转比例的市场效应。研究发现:所有股票在高送转预案公告前后,均存在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但并不存在显著的板块差异;累计超额收益主要产生于高送转预案披露前;上市公司高送转给普通投资者的大概率不是馅饼,而是陷阱。本文结论为监管层出台相关规范高送转行为和内部人减持行为的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