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17)
2023(13874)
2022(12273)
2021(11499)
2020(9645)
2019(22672)
2018(22319)
2017(43082)
2016(23103)
2015(25888)
2014(25665)
2013(25100)
2012(22694)
2011(19894)
2010(19871)
2009(18162)
2008(17079)
2007(14302)
2006(12175)
2005(10368)
作者
(63529)
(52693)
(52134)
(49673)
(33663)
(25109)
(23950)
(20816)
(19979)
(18503)
(18105)
(17425)
(16425)
(16331)
(16243)
(15904)
(15883)
(15676)
(14996)
(14893)
(12905)
(12697)
(12683)
(12033)
(11731)
(11600)
(11538)
(11521)
(10514)
(10421)
学科
(89398)
经济(89300)
管理(69625)
(67503)
(58607)
企业(58607)
方法(46947)
数学(40823)
数学方法(40248)
(26791)
(22185)
中国(22118)
业经(20032)
(19404)
财务(19327)
财务管理(19255)
企业财务(18401)
(18218)
地方(17054)
(15668)
理论(15236)
农业(15072)
技术(14871)
(14695)
贸易(14683)
(14242)
(14129)
环境(13682)
(12576)
审计(12203)
机构
大学(316048)
学院(314567)
管理(131729)
(122534)
经济(119897)
理学(116010)
理学院(114839)
管理学(112719)
管理学院(112147)
研究(96350)
中国(71971)
(66469)
科学(59973)
(56938)
财经(46977)
业大(46630)
(46269)
(45637)
中心(45146)
(43118)
(43011)
研究所(41982)
北京(40870)
(39809)
师范(39429)
经济学(36104)
(35838)
农业(35666)
财经大学(35560)
(35482)
基金
项目(225100)
科学(178019)
基金(164911)
研究(164009)
(142860)
国家(141686)
科学基金(123946)
社会(103109)
社会科(97845)
社会科学(97818)
基金项目(88656)
(87681)
自然(82543)
自然科(80634)
自然科学(80616)
自然科学基金(79134)
教育(76318)
(73517)
资助(68045)
编号(67051)
成果(52375)
(49963)
重点(49772)
(47071)
(46334)
课题(44834)
创新(43839)
科研(43726)
教育部(43420)
大学(42681)
期刊
(124333)
经济(124333)
研究(88174)
中国(56663)
学报(47612)
管理(47059)
(45553)
科学(43753)
(39420)
大学(37046)
学学(34899)
教育(32498)
技术(28319)
农业(27953)
(22466)
金融(22466)
财经(21763)
业经(20694)
经济研究(20289)
(18384)
图书(16262)
问题(15770)
财会(15635)
理论(15488)
科技(14893)
技术经济(14883)
(14275)
(14270)
实践(14243)
(14243)
共检索到438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郭照蕊  袁嘉浩  傅毅  
年报问询函是证券交易所向年报披露存疑的上市公司发出的函件,有问有答才构成一次有效的问询回合,因此综合考察年报问询函和回函的经济后果更具意义。本文通过对2015-2020年间年报问询函及上市公司相应回函的文本分析构建了“答非所问”程度指数并实证考察了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发现,“答非所问”程度指数越高,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进而表明,有针对性的释疑能够降低审计费用,回函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上市公司因问询函而支付的审计费用“溢价”。该现象受到一系列公司内外部特征的影响,相对于问询函回函长度越长、内部治理水平和外部制度环境越差,审计费用受“答非所问”程度影响而提升得越明显。本文从审计费用的视角证实了高质量的回函对上市公司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姣  傅超  
本文以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风险溢价补偿的视角考察上市公司并购商誉对异常审计收费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公司并购商誉与异常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基于非处罚性监管视角,本文发现上述关系的作用机制为:商誉有关的年报问询函在公司商誉资产正向影响异常审计收费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上述结论在替换变量指标、考虑自选择偏差以及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本文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异常审计收费较高时,商誉资产越多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低,但上述效应在商誉相关年报问询函的影响下有所减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问询函监管的有效性。本文不仅丰富了公司并购商誉影响审计收费的研究,还从问询函监管视角深化了对两者之间作用机制的理解与认识,发现了问询函监管能进一步增强社会审计监督有效性的证据,为资本市场的会计风险监管提供了新的角度和依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军伟  
一、引言“十四五”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近年来,无论是沪深两市还是北交所、证监会对企业研发费用愈发关注,相关问询函显著增加。财政部也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5号》(财会[2021]35号),对研发的样品(机)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亚超   罗昆   王玉法  
以沪深证券交易所2014-2022年发放的财务报告问询函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实证检验上市公司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年报前瞻性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会减少年报前瞻性信息披露,当问询函内容越详细、问题数量越多时,对减少年报前瞻性信息披露的作用便越显著;第二,问询函涉及现金、负债、会计政策、估值、利润调整、合规、担保和诉讼类等事项的词汇比例越高,其对年报前瞻性信息披露的影响便越显著;第三,上市公司收到问询函后减少年报前瞻性信息披露会损害公司的短期和长期经营业绩;第四,上市公司收到问询函将降低同地区其他公司的年报前瞻性信息披露水平,这种震慑效应在非核心城市更加显著。上述研究结论为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问询函制度的治理有效性提供了经验证据,监管部门和证券交易所有必要进一步优化问询函的制度设计和监管实践,充分发挥其对上市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效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卉  
基于2014~2018年我国A股企业样本,探讨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对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函企业减少了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却增加了真实盈余管理;问询函引发的市场反应越差,企业越有可能减少应计盈余管理行为;问询函减少应计盈余管理同时增加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对于民营企业、信息环境较好的企业以及多次收函企业更为显著。拓展性检验证实:相比未收函的情况,企业收函之后进行的应计盈余管理对绩效的影响作用并无明显区别,但收函之后的真实盈余管理对绩效的负面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硕  张然  陈思  
以2015—2016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发出的年报问询函为样本,研究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对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收到年报问询函的上市公司比没有收到年报问询函的上市公司支付了更高的审计费用。进一步对问询函的特征分析发现,企业收到年报问询函中所涵盖问题数量越多、问询次数越多,支付的审计费用也就越高。研究丰富了审计费用与外部监管的相关文献,不仅揭示了审计师在面对客户潜在风险变化时对审计费用的调整模式,同时也证明问询函对审计师的外部监督工作起到了早期的风险预警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春玲  李思奇  魏晓璠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以2015—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问询函监管对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产权性质与法治水平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问询函的监管作用确实提高了高管变更的概率,且当问询函中涉及资金占用时,高管变更的可能性增大;此外,问询函对高管变更的监管效果在非国有企业及法治水平较高地区的公司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拓展了有关问询函治理后果的研究视角,也为公司治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蓝梦  夏宁  
低质量审计传染效应对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秩序具有广泛的破坏作用。以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基于年报问询函的低质量审计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年报问询函导致的低质量审计风险具有股票市场的短期传染效应,相比于非风险审计联结企业,风险审计联结企业当年的审计质量更低,未来一至两年内遭受交易所年报问询的概率更大,表明基于年报问询函的低质量审计存在横向与纵向传染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四大”事务所和内部控制可抑制低质量审计传染,问询函问题数量、回函详细度和年审会计师出具专门意见与低质量审计传染效应呈正向关系,次年更换签字审计师可有效抑制审计风险纵向传染。研究结果对审计风险的监管具有启示意义,有助于全面认识问询函制度的监管效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晓溪  饶品贵  
本文研究年报问询函这一预防性监管制度能否推动公司去产能,并探究其作用机制和经济后果。研究发现,相比未被问询的公司,被问询的公司收函后产能过剩水平显著下降;该结果在媒体负面报道较多的公司、地方政府治理水平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明显,表明年报问询函通过降低市场、政府与公司间的信息不对称,强化市场和政府的治理效应,进而有效促使公司去产能。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年报问询函主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代理问题作用于去产能。经济后果方面,年报问询函会提升被问询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经营业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补喜  王平心  
本文以2002年披露了年度财务报告审计费用的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相关系数分析法和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审计费用率及其他因素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收到的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与年报审计费用率正相关,这说明,审计市场存在注册会计师满足客户意愿、出具比较宽松的审计意见的审计变通行为;研究同时发现,资产负债事、净资产收益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是否位于微利区间对审计意见具有显著影响;没有发现会计事务所的规模、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及位于“保配”区间的净资产收益事等因素与审计意见相关。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翟淑萍  王敏  白梦诗  
本文从年报可读性视角,探究交易所问询函对董事联结公司年报可读性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财务报告问询函能够发挥显著的监管效果,不仅提高收函公司(发讯公司)年报可读性,而且促使与收函公司具有董事联结关系的上市公司(受讯公司)改善年报披露行为。尤其是当投资者关注度高、媒体报道多和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公司被问询,受讯公司会更大幅度提高年报可读性。作用机理检验证实,财务报告问询函降低收函公司盈余管理、增加违规成本,对收函公司年报可读性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基于联结董事对信息的传递并出于对其声誉的维护,问询函对受讯公司年报可读性产生间接影响。本文将问询函影响的范围从收函公司本身,拓展至具有董事联结的公司,探讨交易所问询监管能否发挥间接治理效果,为完善证券市场监管模式、提高市场监管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薛茗元  易阳  
本文关注交易所全类型问询函延期回函现象的影响因素与市场反应。以2015—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收到的问询函为样本,分析延期回函的影响因素与市场反应。研究发现,问询函的特征与公司信息披露的意愿和能力均影响企业回函的及时性,市场能根据函件类型与回函早晚给予差异化评价。交易所设计回函期限时考虑了所提问题的特征,但仍有改进空间。本文以企业对如期回函的遵从程度为新视角,拓展了监管问询的研究范围,为交易所与企业的监管互动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黎精明  林婉琴  
以2015—2018年深交所发放年报问询函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年报问询函这一非处罚性监管方式对被问询企业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年报问询函制度对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具有正面促进作用,收到年报问询函后,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年报问询函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上市公司,对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上市公司以及非国有上市公司,该效应并不显著。本研究为年报问询函制度的有效性提供了实际证据,其政策启示在于,应继续实施并强化年报问询函监管制度,对于被问询后仍存在重大纰漏或失范的上市公司,应加大对企业及其高管的信息曝光和惩戒力度,从而增强年报问询函制度对两职合一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及其高管的震慑力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琳  张敦力  夏鹏  
以我国深交所年报问询函及其公司回复函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年报监管函件披露前后的内部人减持规模及其披露产生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1)年报问询函回复期的内部人减持规模显著高于控制期,内部人存在利用回复期的信息优势进行交易的择时行为;(2)年报问询函及其公司回复函披露后均出现了负面股价反应,披露前发生内部人减持的样本负面股价反应更大,表明此类函件揭示了敏感信息,内部人通过提前减持规避未来股价下跌的损失;(3)及时对年报问询函做出回复有助于向投资者澄清问题,不论年报问询函回复期是否发生内部人减持,未逾期回复样本的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世辉  苏直  殷敬伟  
年报问询函在供应链上既可能发挥信号传递效应,也可能存在监管溢出效应。本文利用我国供应商企业前五名上市客户及其年报问询函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客户收到年报问询函对供应商审计收费的影响。结果发现,客户被问询这一负面冲击在供应链中主要表现出了监管溢出效应,即客户被问询会使供应商也面临更大的监管压力并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从而降低了外部审计师所感知的审计风险水平,最终导致供应商的审计收费显著下降。同时,年报问询函具体内容和回函特征也会对其监管溢出效应产生差异性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监管溢出效应在供应商为头部企业或国企(尤其是央企)、供应商所处外部治理环境越完善、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越紧密、客户重要性越高时更加明显。本文从供应链角度拓展了年报问询函监管溢出效果的研究,同时丰富了供应链关系对企业行为影响的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