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7)
- 2023(9711)
- 2022(8863)
- 2021(8492)
- 2020(7161)
- 2019(16893)
- 2018(16952)
- 2017(33502)
- 2016(18392)
- 2015(20853)
- 2014(20932)
- 2013(20839)
- 2012(18966)
- 2011(16967)
- 2010(16885)
- 2009(15431)
- 2008(15243)
- 2007(13313)
- 2006(11812)
- 2005(10594)
- 学科
- 济(70969)
- 经济(70870)
- 管理(57895)
- 业(56467)
- 企(49666)
- 企业(49666)
- 方法(34804)
- 数学(29771)
- 数学方法(29372)
- 财(22714)
- 农(18210)
- 中国(17681)
- 务(16749)
- 财务(16683)
- 财务管理(16655)
- 业经(16159)
- 企业财务(15920)
- 学(15608)
- 制(14196)
- 地方(14035)
- 理论(12946)
- 和(12190)
- 农业(12133)
- 贸(11957)
- 贸易(11951)
- 易(11582)
- 技术(11418)
- 环境(10771)
- 银(10543)
- 银行(10510)
- 机构
- 大学(259736)
- 学院(257041)
- 管理(107139)
- 济(98163)
- 经济(95824)
- 理学(92861)
- 理学院(91893)
- 管理学(90371)
- 管理学院(89918)
- 研究(82248)
- 中国(62238)
- 京(55883)
- 科学(51416)
- 财(47163)
- 所(41475)
- 财经(37792)
- 农(37534)
- 中心(37373)
- 研究所(37349)
- 业大(37222)
- 江(36681)
- 北京(35926)
- 经(34297)
- 范(33979)
- 师范(33708)
- 州(30493)
- 院(29776)
- 农业(29121)
- 财经大学(28236)
- 商学(27991)
- 基金
- 项目(173802)
- 科学(136072)
- 研究(128308)
- 基金(125538)
- 家(108030)
- 国家(107092)
- 科学基金(92729)
- 社会(78330)
- 社会科(74119)
- 社会科学(74097)
- 基金项目(67958)
- 省(67572)
- 自然(61853)
- 自然科(60371)
- 自然科学(60358)
- 自然科学基金(59245)
- 教育(58955)
- 划(56818)
- 编号(53494)
- 资助(52341)
- 成果(43898)
- 部(38449)
- 重点(38137)
- 课题(35896)
- 创(35836)
- 发(35705)
- 项目编号(33692)
- 科研(33387)
- 创新(33251)
- 教育部(33148)
- 期刊
- 济(109061)
- 经济(109061)
- 研究(77588)
- 中国(45533)
- 管理(39628)
- 学报(38805)
- 财(37225)
- 科学(35825)
- 农(33793)
- 教育(29636)
- 大学(29358)
- 学学(27283)
- 农业(23734)
- 技术(22064)
- 融(22035)
- 金融(22035)
- 财经(17963)
- 业经(17830)
- 经济研究(16169)
- 图书(15560)
- 经(15012)
- 问题(14112)
- 理论(14111)
- 实践(13031)
- 践(13031)
- 技术经济(12382)
- 科技(12263)
- 现代(11899)
- 财会(11768)
- 业(11712)
共检索到375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小荣 孙月忠
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是上市公司中两大主要代理问题之一,"掏空"形象描述了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掏空"的研究文献,对其研究的侧重点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掏空 综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侯晓红
以1998-2003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大股东占款为研究对象,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与支持行为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大股东的支持行为对上市公司以会计指标表示的经营业绩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但对以市场指标表示的经营业绩的提高作用不显著,大股东占款程度与上市公司业绩具有显著的负线性关系。
关键词:
大股东 资金占用 掏空与支持 经营业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金城 王磊
本文以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复星系为例,研究系族企业控制人对旗下上市公司的掏空与支持行为。研究表明,复星系控制人——复星集团对旗下上市公司的掏空与支持是不对称存在的,有的是先掏空后支持,有的是持续性的掏空或支持,也有的是掏空和支持并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影响复星集团掏空与支持上市公司的关键因素,结果发现复星集团在权衡掏空与支持的选择时受到股权结构、入系方式、连锁董事、附加承诺等微观因素和行业特质、行业周期等中观因素以及法律规范、监管环境、投资者维权意识等宏观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客观认识系族控制人掏空与支持上市公司的逻辑关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
系族企业 控制人 掏空 支持 复星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严继超 刘瑞涵
LLSV研究范式正是建立在股权相对集中、两权部分分离基础上,研究控股股东与小股东及外部股东代理问题的一种全新范式。本文通过对1976-2010年64篇文献的研究发现:LLSV研究范式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即"掏空理论"阶段和"投资者保护理论"阶段;控股股东主要通过股票金字塔控制结构,以自利性交易和非资产性转移的方式谋求控制权私利;控股股东与企业存在四种关系,即掏空、掏空为主、支撑为主、支撑,当所有权与控制权严重偏离时,控股股东将以掏空企业为主要目的,企业价值下降;加强投资者保护能够有效抑制掏空行为的发生,提升企业价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任凌玉
本文通过Johnson模型研究了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与支持行为,研究结论认为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支持行为并没有显著改善公司主营业务现金流量状况,只是一种账面上财务业绩的支持。
关键词:
持股比例 关联交易 配股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罗党论 唐清泉
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如何防范与治理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已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本文的研究表明,市场环境显著地影响了控股股东“掏空”的行为。换言之,地区间政府干预市场越少、金融市场越发达,该地区的上市公司越不会发生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因而如何减少政府干预,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是政府在减少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应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会直接或间接地驱动了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制定监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遏止“掏空”的行为。这说明,制度层面的约束和公共治理对公司层面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市场环境 政府干预 控股股东 掏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黎来芳
论文从商业伦理、诚信义务和不道德控制的角度,对鸿仪系“掏空”旗下上市公司的案例进行了研究。论文认为,为防范控制性股东违背商业伦理和诚信义务的不道德控制现象的发生,应当从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内部资本市场和信息披露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保护,健全资本市场的秩序。
关键词:
商业伦理 诚信义务 不道德控制 掏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赵国宇
通过并购获取公司的控制权、随后变更CEO并与之合谋是大股东掏空行为得逞的重要途径。利用2007~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的结论有:公司控制权转移一般同时会引起CEO变更,但控制权转移并不必然导致掏空;如果并购方以劣质企业为并购目标,并且实施的是跨行业并购,掏空是大股东获取控制权的主要动机。进一步,若控制权转移的同时发生CEO变更,其目的是实施掏空动机下大股东与高管的合谋行为。为此,本文建议针对那些动机难以合理解释的并购行为,提前识别掏空与合谋行为,并加强监管。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CEO变更 并购 掏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赵国宇
通过并购获取公司的控制权、随后变更CEO并与之合谋是大股东掏空行为得逞的重要途径。利用2007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的结论有:公司控制权转移一般同时会引起CEO变更,但控制权转移并不必然导致掏空;如果并购方以劣质企业为并购目标,并且实施的是跨行业并购,掏空是大股东获取控制权的主要动机。进一步,若控制权转移的同时发生CEO变更,其目的是实施掏空动机下大股东与高管的合谋行为。为此,本文建议针对那些动机难以合理解释的并购行为,提前识别掏空与合谋行为,并加强监管。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CEO变更 并购 掏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裴红卫
国内外现有关于大股东掏空的研究,或孤立研究掏空问题,或虽结合支持研究但其背景依据不适合中国。为此,笔者针对中国上市公司广泛存在的融资限制,借鉴性引入投资对现金流敏感度分析思路,对我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的掏空和支持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提供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掏空和支持行为的经验证据,同时也验证了Friedman等(2003)关于掏空和支持是对称的观点。
关键词:
大股东 掏空 支持 实证检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增泉 余谦 王晓坤
本文选取我国资本市场 1 998— 2 0 0 1年间发生的 41 6起上市公司收购兼并非上市公司事件为研究样本 ,实证考察了控股股东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或掏空动机对上市公司长期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公司具有配股或避亏动机时进行的购并活动能够在短期内显著提升公司的会计业绩 ,而无保资格之忧时进行的并购活动目的在于掏空资产 ,会损害公司的价值 ,但掏空行为对公司的会计业绩却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掏空 支持 并购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兴孪 沈维涛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与其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331起关联并购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关联并购中的可能动机,并检验了发生关联并购的上市公司的长期财务绩效与短期股票市场表现。实证研究表明,大股东在与其控制的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的关联并购中具有较强的掏空动机;而对于业绩一般和较差的公司,大股东为了“保壳”或保“配”,会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或转让部分盈利性的股权,表现为一种“支持”。此外,关联并购并没有真正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关键词:
大股东 掏空 支持 关联并购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良成 陈汉文 向锐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独大"和"一言堂"的特征,为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创造了先天性的条件。在我国这样特殊的制度背景下,采用掏空理论比盈余管理观点更能直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配股业绩下滑之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配股后会计业绩和真实业绩同时出现了显著下滑;配股后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反转会引起公司会计业绩出现显著的下滑,但是对公司配股后真实业绩的下滑没有显著影响;而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程度会影响公司配股后真实业绩的下滑,不过只有社会法人股性质的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程度会显著影响公司配股后真实业绩的下滑,而由于受到操纵性应计的干扰,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程度对公司配股后会计业绩下滑的直接影响要打个折扣,在统计上...
关键词:
掏空 盈余管理 配股业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侯晓红
在公司的所有权安排中,大股东拥有公司的控制权,有能力为获取控制权的私人利益而侵占上市公司的资源。但是,当上市公司陷入经营困境时,大股东可能通过减少自己的侵占行为而使公司具有偿债能力,甚至会用自己的资源进行支持以防止公司破产。如果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低于大股东的预期水平,或者预期上市公司无法继续生存下去时,大股东会以公司外部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为代价而对上市公司进行掠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丁振松 齐鲁骏
民营上市公司原控制人做出退出控制地位的决定后,到真正退出之前,具有加剧掏空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在控制权转移发生前一年时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述掏空现象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关联交易 大股东掏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