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65)
2023(3475)
2022(2861)
2021(2740)
2020(2501)
2019(5741)
2018(5447)
2017(11360)
2016(6061)
2015(6734)
2014(6578)
2013(6511)
2012(5904)
2011(5129)
2010(5168)
2009(5249)
2008(5553)
2007(4954)
2006(4355)
2005(4244)
作者
(15924)
(13291)
(13203)
(12682)
(8728)
(6420)
(6097)
(5167)
(4908)
(4855)
(4607)
(4536)
(4282)
(4255)
(4212)
(4144)
(4108)
(4003)
(3916)
(3686)
(3427)
(3102)
(3060)
(3060)
(3036)
(3009)
(3006)
(2826)
(2750)
(2545)
学科
(30691)
(27794)
企业(27794)
管理(25404)
(23582)
经济(23540)
(15394)
方法(15195)
(14055)
财务(14053)
数学(14035)
财务管理(14034)
数学方法(13979)
企业财务(13674)
(10741)
保险(10650)
(8688)
(6916)
银行(6915)
(6318)
中国(6145)
(6110)
金融(6110)
(5623)
公司(5532)
体制(5285)
业经(4442)
各种(4408)
类型(4265)
种类(4261)
机构
大学(85187)
学院(84181)
管理(37516)
(36410)
经济(35755)
理学(31782)
理学院(31590)
管理学(31224)
管理学院(31085)
中国(25408)
(24265)
研究(20752)
财经(19134)
(17587)
(16686)
财经大学(14895)
(14294)
金融(14013)
(12149)
商学(12079)
商学院(12007)
(11950)
中心(11789)
银行(11534)
经济学(11294)
(10862)
北京(10809)
公司(10581)
经济学院(10365)
(9924)
基金
项目(49803)
科学(40675)
基金(39968)
研究(35027)
(33317)
国家(33057)
科学基金(30566)
社会(24028)
社会科(22902)
社会科学(22894)
基金项目(21355)
自然(21318)
自然科(20941)
自然科学(20936)
自然科学基金(20646)
资助(17942)
(17393)
教育(16623)
(14938)
编号(13210)
(12405)
教育部(11478)
人文(11321)
成果(10546)
(10452)
重点(10434)
(10344)
科研(10207)
大学(10104)
(9966)
期刊
(35520)
经济(35520)
研究(28143)
(23383)
金融(23383)
(23088)
管理(14277)
中国(12814)
财经(10258)
学报(9349)
科学(8815)
财会(8642)
(8304)
大学(7905)
学学(7824)
(7327)
会计(7157)
理论(5997)
通讯(5742)
会通(5740)
经济研究(5461)
实践(5430)
(5430)
技术(5279)
保险(4305)
(4305)
(4251)
统计(4222)
业经(4221)
问题(4120)
共检索到129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窦超  原亚男  白学锦  
近年来,以康美、康得新为代表的“存贷双高”型企业频现违约,给资本市场造成极大冲击。究竟“存贷双高”异象危害几何?本文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从经济后果的角度系统验证“存贷双高”现象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诱发效应。研究发现,大股东关联交易越频繁、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存贷双高”型企业面临的股价崩盘风险越高。进一步分析发现,较多的高管持股、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信息披露水平、高强度管理层权力有助于缓解“存贷双高”型企业面临的股价崩盘风险,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缓解机制。上述结果说明,现阶段“存贷双高”型企业很可能虚有其表,背后与企业财务造假、大股东掏空密切相关,因此,投资者、监管机构等都需要对其予以足够重视,跳出传统财务分析的范畴对这一异象进行理解与警惕,提前防范市场风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于传荣  方军雄  杨棉之  
股价崩盘风险会导致股东财富的巨大损失,甚至损害资本市场的效率。已有文献发现,公司高管掩盖坏消息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导致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因素,随之,本文关心高管是否会因股价崩盘风险上升而受到惩罚。研究发现,股价崩盘风险与高管薪酬显著负相关,在进行了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该结论依然存在。这表明,中国上市公司高管的确因为股价崩盘风险而受到了惩罚。在按照所有制、股权结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和市场化分组的样本中,股价崩盘风险惩罚效应都存在,不过,股价崩盘风险的惩罚效应随着管理者权力的上升而削弱。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宏亮  王靖宇  王瑶  
本文以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应计异象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在公司的可操控性应计部分存在着普遍的应计异象现象,从路径分析来看,主要是管理层对可操控性应计部分进行了信息管理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应计异象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大了资本市场的股价崩盘风险,但行业竞争程度在应计异象与股价崩盘风险的相关关系中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即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应计异象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弱。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任莉莉  张瑞君  
本文以2006年至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激励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发现股权激励的实施会增加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针对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进一步研究激励力度大小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励力度与股价崩盘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种正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和以股票期权作为激励方式的公司显著,而在民营企业和以限制性股票作为激励方式的公司不显著。此研究可以为企业合理设计股权激励方案,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德军  
本文通过对AH股或AB股上市公司和仅在A股上市的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进行对比,发现AH股或AB股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显著低于仅在A股上市公司,证明外资持股有助于降低A股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但这一作用在民营企业中的体现较之国有企业更为明显。本文还进一步证明外资持股可以降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是由于外资持股增加了股票价格中的信息,降低了经理人隐藏信息的程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华玉  吴晓晖  
以1992-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发现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水平较差、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这表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可能同时通过"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影响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铁军  林佳敏  
基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平台上的问答数据,实证检验上市公司敷衍投资者的行为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回答投资者提问的及时性和切题性越低,其股价崩盘风险便越高。进一步分析显示,上市公司敷衍投资者行为通过两条途径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一是敷衍行为不利于投资者获取公司信息,加剧市场信息不对称;二是敷衍行为有损公司声誉和投资者信任,容易导致投资者在上市公司面临利空消息影响时"用脚投票"、加剧股价波动。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要推动上市公司主动加强自愿性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实现与投资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在与投资者沟通中避免敷衍、搪塞的行为;监管当局可考虑采取"引导优先"的策略,发挥声誉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引导上市公司自觉重视、及时处理投资者的网络提问,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信息沟通功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平稳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铁军  
运用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的问答数据,从三个方面度量上市公司对投资者提问的敷衍程度:回答的延迟性、回答的丰富性和回答的针对性。基于2010~2016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互动内容,研究上市公司敷衍投资者的行为对其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敷衍投资者程度越高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崩盘风险越高;相对于主板和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对于敷衍投资者的行为更加敏感。进一步研究表明,敷衍投资者的上市公司会遭受"股价崩盘风险增加"的市场惩罚。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尹海员  朱旭  
选取2007~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样本,研究机构投资者异质信息能力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实证表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信息能力差异程度与股价崩盘风险显著负相关,机构投资者的信息能力差异可以促使其采取不同投资策略和差异化投资行为,避免羊群效应,有效缓解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在不同的市场环境状态下,相较于牛市,熊市中二者呈现更为显著的负向关系,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信息能力差异更能缓解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考虑上市公司的信息环境后,发现良好的信息环境能够增强机构投资者异质信息能力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负向相关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车德欣   杜卉   汤子隆  
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对维系中国上市公司股价稳定具有深远影响。基于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效应。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具有较大环境不确定性、较强投机氛围的上市公司中存在更为显著的风险治理效果。机制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有效改善信息流转和财务状况,校正企业脱实向虚倾向并提升生产率,进而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此外,在较好的金融监管和市场化水平下,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治理效果更好。研究结论为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长征  方卉  
基于公司治理行为视角,聚焦控制股东掠夺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关系问题,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探析控制股东剥夺行为是否为股价崩盘风险的"推手",研究公司治理行为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控制股东掠夺行为会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上升而减弱,但不管大股东持股比例如何,第二至第三大股东都有较强的掠夺动机;股价崩盘风险受控制股东掠夺行为直接作用不显著,其风险主要来自于股票市场作用,但控制股东掠夺行为显著加大了公司的成长性风险和财务风险,且二者风险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表明控制股东掠夺风险会间接传染至股价崩盘,揭示出这种间接的风险作用使控制股东更易隐藏占款背后的"掏空"动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璐  张晓美  
根据中国2007-2018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公司的研发投入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强度越高,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越大。进一步从盈余管理和分析师非理性两方面对其传导路径进行了检验,路径检验发现,盈余管理在研发投入强度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之间没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而分析师乐观预测和分析师关注在研发投入强度和股价崩盘风险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说明更高的研发投入强度会带来更多的分析师乐观预测和分析师关注。通过分组检验发现,具有较低代理成本的公司能够降低研发投入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而较高的审计质量也能够降低研发投入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栋栋  
基于短期借款的流动性风险和公司治理作用双重特性,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4—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与股价崩盘风险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可能影响股价崩盘风险因素和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短期借款占比越高,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这说明短期借款并没有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从而抑制借款偿还流动性风险而导致的管理层负面信息隐藏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短期借款占比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和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公司更加显著。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棉之  谢婷婷  孙晓莉  
文章以2007-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股价崩盘风险对公司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价崩盘风险越大,权益资本成本越大,而股价崩盘风险对债务资本成本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说明股价崩盘风险对资本成本的影响主要是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在区分股权性质后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受到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比国有上市公司更加显著,而债务资本成本无论在国有上市公司还是非国有上市公司均不显著。文章的研究为股价崩盘风险提供了增量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田正磊   王良   罗荣华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发展迅猛,全面理解其对市场运行机制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已有文献主要关注上市公司股票被纳入指数之后的经济后果,而忽略了上市公司在指数发布前可能策略性地追求股指成分股身份这一现象。考虑到距离指数纳入门槛较近(即“及格线”附近)的股票其身份摇摆的不确定性更高这一特点,本文通过股票虚拟调样排名和指数纳入门槛的相对距离构建了上市公司股指成分股身份竞争激励的代理指标。进一步地,本文发现那些股票距离指数纳入门槛较近的上市公司为了保留或获得股指成分股身份,会策略性地大幅度隐藏公司负面信息,以维持股价并提升公司市值,进而提升纳入股指的概率,也正是公司的这一策略性自选择行为加剧了其未来的股价崩盘风险。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股价崩盘风险的成因以及股指成分股调整的经济后果,而且为监管部门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完善成分股调整制度提供了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