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66)
- 2023(14780)
- 2022(12313)
- 2021(10991)
- 2020(9586)
- 2019(21547)
- 2018(21141)
- 2017(40877)
- 2016(22220)
- 2015(24791)
- 2014(24627)
- 2013(24698)
- 2012(22961)
- 2011(20681)
- 2010(20992)
- 2009(19989)
- 2008(20056)
- 2007(18334)
- 2006(16183)
- 2005(14802)
- 学科
- 济(119173)
- 经济(119052)
- 业(93890)
- 企(84674)
- 企业(84674)
- 管理(81609)
- 方法(48575)
- 数学(39519)
- 数学方法(39282)
- 财(34094)
- 业经(32812)
- 农(31179)
- 务(25507)
- 财务(25486)
- 财务管理(25445)
- 企业财务(24242)
- 中国(23529)
- 地方(22707)
- 农业(22468)
- 制(20638)
- 学(19623)
- 技术(18955)
- 贸(18532)
- 贸易(18525)
- 和(18043)
- 易(17949)
- 划(17032)
- 策(16983)
- 体(16267)
- 理论(16092)
- 机构
- 学院(339610)
- 大学(334583)
- 济(152863)
- 经济(150221)
- 管理(134563)
- 理学(116173)
- 理学院(115006)
- 管理学(113482)
- 管理学院(112881)
- 研究(111750)
- 中国(86699)
- 财(68681)
- 京(68607)
- 科学(67833)
- 农(64954)
- 所(57980)
- 财经(55230)
- 业大(52694)
- 研究所(52443)
- 江(51791)
- 农业(51545)
- 中心(50715)
- 经(50061)
- 经济学(47203)
- 北京(42543)
- 经济学院(42529)
- 财经大学(40552)
- 州(40011)
- 院(38907)
- 商学(38577)
- 基金
- 项目(219168)
- 科学(173269)
- 基金(161901)
- 研究(154253)
- 家(142124)
- 国家(140862)
- 科学基金(121449)
- 社会(101757)
- 社会科(96582)
- 社会科学(96552)
- 基金项目(86549)
- 省(86488)
- 自然(79760)
- 自然科(77987)
- 自然科学(77959)
- 自然科学基金(76697)
- 划(71424)
- 教育(68957)
- 资助(65424)
- 编号(59723)
- 重点(49218)
- 部(48434)
- 创(48183)
- 发(47836)
- 业(47188)
- 成果(46619)
- 创新(44397)
- 科研(42585)
- 国家社会(42445)
- 教育部(41376)
- 期刊
- 济(175007)
- 经济(175007)
- 研究(95949)
- 中国(59311)
- 农(59309)
- 财(58312)
- 学报(54258)
- 管理(53152)
- 科学(49950)
- 大学(40302)
- 农业(39732)
- 学学(39102)
- 融(30713)
- 金融(30713)
- 财经(29191)
- 技术(29043)
- 业经(28637)
- 经济研究(28408)
- 经(25188)
- 业(23719)
- 问题(22888)
- 技术经济(21009)
- 教育(20714)
- 贸(17738)
- 商业(17383)
- 世界(17261)
- 财会(16658)
- 统计(16352)
- 版(16207)
- 现代(16183)
共检索到501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江暮红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通过派现进行分红的方式逐渐兴起,随之引发了种种异常派现现象,尤其是少许上市公司在派发现金的过程中完全忽视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支付能力,盲目派发,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后果。本文立足上市公司现金派送的现状,将具有超额派现现象的DM公司选作案例,探讨造成其超额派现现象的原因以及带来的不利影响,为进一步缓解超额派现现象的发生提出合理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上市企业 超额派现 经济后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玲芳 吴冲锋
股权投资是控股股东超额控制的表现形式。本文通过经行业调整后的股权投资比率、名义投资公司的数目、名义投资公司的总股本和银行抵押贷款比例等四种方式对股权投资进行了测算。通过对在沪深两地276家民营上市公司进行的经验分析,检验了股权投资行为、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现金权与股权投资行为负相关,董事会中控股股东所占席位与股权投资正相关,股权投资比例过大将导致公司价值降低。最后对投资者保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股权投资 超额控制 民营公司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璐 薄文 院茜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能够提高企业投资效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和管理层短视来提高企业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行业竞争度较高的公司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上市公司深化对超额委派董事的理解,为公司合理安排董事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提供参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熊磊 李先洪 苏春
如何认识股东超额委派董事这一行为,切实规范董事会决策机制,已成为公司治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了控股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企业经济决策行为的影响,鲜有文献从非控股股东超额委派董事的视角展开讨论。鉴于此,本文以2008—2021年我国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非家族股东超额委派董事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家族股东超额委派董事会降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机制分析表明,非家族股东超额委派董事会加剧第一类代理冲突,进而导致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内部控制质量较低、企业处于非数字化转型期、外部审计监督较弱、地区市场化进程较慢时,非家族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负向影响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非家族股东超额委派董事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由此增加了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即会计信息质量在两者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任启哲 李婉丽 贾钢
本文基于我国独特的制度环境和监管环境,分析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超额派现背后隐藏着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转移的动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及治理特征赋予了超额派现的利益转移功能,而监管制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控股股东对超额派现利益转移功能的发挥。在我国上市公司建立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并继续加强对上市公司派现行为的监管,将有利于限制控股股东利用超额派现进行利益转移的行为。
关键词:
超额派现 利益转移 控股股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叶超 李明辉
以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超额商誉对企业创新全过程的具体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超额商誉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正面影响,而对创新产出有显著负面影响,且影响均至少持续三年时间。机制研究表明,超额商誉分别通过影响企业代理成本与研发团队的规模和效率来影响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最终导致企业创新绩效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过度自信的行为特征和国有企业的产权性质会增强超额商誉与创新投入之间的积极关联,超额商誉带来的企业复杂性增加会加剧超额商誉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消极影响,而女性高管则可以缓解超额商誉和创新产出之间的负向关系。
关键词:
超额商誉 企业创新 代理问题 研发团队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永清 李芬
实现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本文从企业行为角度出发,运用技术经济学和经济学等相关知识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实施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提出了企业应创新发展模式并得到政府的支持,以实现循环经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春红
税收超额负担是超过政府所征集的税收收入而形成的社会净福利损失。税收超额负担是税收效率分析的核心 ,它可以借助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以及无差异曲线进行分析 ,分析过程应更关注征税引起的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我国现行主体税种都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各种市场资源配置的均衡条件 ,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 ,产生了超额负担。通过对税收超额负担的分析能够得出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各种结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化成 高鹏 张修平
基于沪深两市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本文探究了企业战略对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战略对超额在职消费存在显著影响:企业战略越激进,超额在职消费规模越高。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和更高的管理者能力能够抑制企业战略对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企业战略与财务行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同时,本文的研究对于企业如何降低超额在职消费规模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
企业战略 超额在职消费 公司治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安世强 张金昌 张祝恺
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多元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企业产权性质对超额商誉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国有企业受到国家审计、国资委批复等系统性的制度规制,国有企业产权性质对超额商誉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引入2014年重组管理办法实施的准自然试验后,企业产权性质与重组管理办法实施的交互项,即双重差分项对超额商誉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进一步证明国有企业产权性质对超额商誉的负向影响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国有企业产权性质对超额商誉的负向影响主要发生在制造业企业和内控质量高的企业中,而在非制造业企业和内控质量低的企业中并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和加强超额商誉控制,以及监管部门进一步反思并购重组政策有效性,完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提高监管资源配置效率等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樊轶侠 段可仪 李俊龙
文章基于2007—2022年沪深A股484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财税政策对超额商誉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都能降低企业超额商誉,对非国有企业的作用更显著,财政补贴对小规模企业的调控效果更为明显。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通过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缓解融资约束,加强外部监管,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从而降低企业超额商誉。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的调控下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和外部协同治理机制,最终能够降低超额商誉,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财税政策 超额商誉 内部控制 外部治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杜建华 王振宇
本文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9~2020年的数据,探究超额商誉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超额商誉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通过抑制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经营风险两条路径来影响企业ESG表现;在国有控股、审计质量高以及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的企业中,超额商誉对企业ESG表现的抑制作用会被弱化。以上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打开超额商誉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黑箱”,还能为上市公司、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充分认识超额商誉提供理论参考,也为企业提高ESG表现,推动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启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志奇 程婧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新生事物备受争议,本文重点对上市公司实施MBO后的派现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界定过度派现行为的标准,指出并不是所有实施了MBO的上市公司都存在过度派现行为,有些正常的高派现并不等同于过度派现。本文还对上市公司过度派现行为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收购 派现 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群艳 田澎
影响企业生态经济管理行为的因素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因素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本文分析了企业生态经济管理行为的影响要素,并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复杂的因素及因素链中寻找影响企业生态经济管理行为的根本原因,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宏观和微观上的决策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兰竹虹
企业既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也是环境保护的主战场。如何激励企业采取合理的环境行为来认知和承担自身造成的"负外部性",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企业面对来自政府、公众、市场等方面的压力时采取的环境行为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识别影响企业改善环境行为的关键因素,为政府制订有效的环境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
企业环境行为 激励 经济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