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20)
- 2023(12931)
- 2022(10600)
- 2021(9941)
- 2020(8507)
- 2019(19264)
- 2018(18772)
- 2017(36052)
- 2016(19199)
- 2015(21684)
- 2014(20796)
- 2013(20858)
- 2012(19292)
- 2011(17240)
- 2010(17377)
- 2009(16611)
- 2008(16887)
- 2007(15079)
- 2006(13191)
- 2005(12210)
- 学科
- 济(92554)
- 经济(92426)
- 业(89587)
- 企(82586)
- 企业(82586)
- 管理(77023)
- 方法(43280)
- 数学(34937)
- 数学方法(34774)
- 财(31914)
- 业经(29544)
- 农(26947)
- 中国(25053)
- 务(23460)
- 财务(23450)
- 财务管理(23420)
- 企业财务(22331)
- 技术(20624)
- 制(20449)
- 农业(19056)
- 贸(17702)
- 贸易(17687)
- 易(17273)
- 策(16509)
- 划(16057)
- 体(15405)
- 和(14968)
- 理论(14235)
- 银(14154)
- 银行(14147)
- 机构
- 学院(277905)
- 大学(275440)
- 济(132412)
- 经济(130513)
- 管理(116770)
- 理学(100530)
- 理学院(99658)
- 管理学(98795)
- 管理学院(98246)
- 研究(88282)
- 中国(74483)
- 财(62987)
- 京(56659)
- 财经(49787)
- 科学(45634)
- 经(45530)
- 所(42085)
- 经济学(41748)
- 江(40787)
- 中心(40104)
- 农(38532)
- 经济学院(37778)
- 研究所(37244)
- 财经大学(36877)
- 北京(36154)
- 商学(34686)
- 商学院(34386)
- 业大(33615)
- 州(31896)
- 经济管理(31833)
- 基金
- 项目(175615)
- 科学(143242)
- 研究(134252)
- 基金(133132)
- 家(112740)
- 国家(111771)
- 科学基金(99337)
- 社会(92021)
- 社会科(87532)
- 社会科学(87514)
- 基金项目(69687)
- 省(65830)
- 教育(60315)
- 自然(60283)
- 自然科(59013)
- 自然科学(59001)
- 自然科学基金(58141)
- 划(54254)
- 资助(53839)
- 编号(51456)
- 创(42949)
- 部(41584)
- 成果(41249)
- 国家社会(39526)
- 创新(39176)
- 业(38786)
- 重点(38684)
- 发(37649)
- 制(37346)
- 教育部(37209)
- 期刊
- 济(146422)
- 经济(146422)
- 研究(86884)
- 中国(55570)
- 财(53267)
- 管理(50139)
- 农(35948)
- 科学(34957)
- 学报(30873)
- 融(30200)
- 金融(30200)
- 财经(26550)
- 大学(26010)
- 技术(25041)
- 农业(24632)
- 学学(24568)
- 经济研究(24480)
- 业经(24022)
- 经(22952)
- 教育(22910)
- 问题(19094)
- 贸(17538)
- 技术经济(17535)
- 业(17103)
- 世界(16560)
- 国际(15039)
- 财会(14349)
- 现代(13984)
- 商业(13823)
- 会计(13467)
共检索到424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红梅 倪骁然 刘亚楠
本文以2011-2017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入选"中国年度最佳雇主100强"榜单衡量上市企业的员工满意度,考察员工满意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入选榜单的企业平均而言比其它主要特征相似的匹配企业的专利申请总数高约47%。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上,而在外观设计专利上不显著。进一步地,员工满意度可以通过提高失败容忍度来提升企业创新。最后,经济后果检验表明,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可以显著提升员工的创新效率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说明较高的员工满意度有助于企业效率和长期价值的提升。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管考磊 朱海宁
基于2011—2019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经验数据,研究了员工满意度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较高的员工满意度能够显著提升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员工满意度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主要通过缓解委托代理冲突来实现,并且这一作用在不同法治环境、行业竞争和生产要素依赖程度的公司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经济后果分析表明,员工满意度通过提升内部控制质量能够合理保证经营目标、报告可靠目标以及合法合规目标的实现。研究结论不仅为公司不断重视和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公司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解维敏 唐清泉
创新对企业、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长期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创新项目高风险、不可预测、回报期长等特征,使得管理层不愿进行创新。文章基于代理理论,就高管持股能否将管理层和外部股东利益更好地协同起来,激励管理层进行创新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2002-2006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管理层持股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治理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管理层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有正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正的影响只存在于私有产权中。
关键词:
管理层持股 政府控制 技术创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晖 戚琦 唐志鹏
厘清数字化如何赋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对于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中国A股工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企业数字化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绿色专利数据,探究工业企业数字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企业数字化显著促进了绿色创新,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2)与资源型城市、中部地区和非国有小企业相比,非资源型城市、东西部地区和国有大企业数字化赋能绿色创新的效果更加突出;3)企业数字化可以通过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盈利水平来促进绿色创新。研究结论为更好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创新,实现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晖 戚琦 唐志鹏
厘清数字化如何赋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对于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中国A股工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企业数字化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绿色专利数据,探究工业企业数字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企业数字化显著促进了绿色创新,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2)与资源型城市、中部地区和非国有小企业相比,非资源型城市、东西部地区和国有大企业数字化赋能绿色创新的效果更加突出;3)企业数字化可以通过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盈利水平来促进绿色创新。研究结论为更好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创新,实现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定玉
本文从竞争优势构成的多层次性入手,剖析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契合点和转化机理;选取2009-2015年中国不同性质的社会责任前100强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引入CSR行为理论探究不同CSR行为在竞争优势不同层面的转化效应。从总体上看,CSR活动对企业竞争优势有显著提升效应,在资源能力与企业价值层面转化效应较好,但企业绩效层面转化效应不显著;不同CSR行为向竞争优势转化的效应不同,而且企业规模越大,转化效应越显著,这一结论 (发现),基于竞争优势来源构成的不同层次,对CSR-CFP关系之谜给出一种合理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竞争优势 转化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夏雪花 宫义飞 吴国灿
顾客满意度作为被广泛应用的非财务指标,其与公司财务业绩之间的价值相关性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顾客满意度与企业财务业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检验了产品市场竞争环境对顾客满意度与财务业绩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较高水平的产品顾客满意度能够带来较高水平的财务业绩,并且在产品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更强。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企业实施顾客导向的经营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支持。
关键词:
顾客满意度 产品市场竞争 财务业绩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邵传林
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制度环境、产权性质影响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内在逻辑,并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及地区层面的制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与制度环境差的地区相比,企业家创新精神在制度环境好的地区更倾向于有效发挥;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具有更强的企业家创新精神;相对于国有企业,制度环境的改善更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有效发挥。各种稳健性测试均表明,本文假说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当采用地区腐败程度衡量制度质量时,本文假说亦成立。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水利 陈娜 李雷
数字化已成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制造企业如何挖掘数据价值提升创新效率是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07~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提升,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行业竞争程度越高、市场化程度越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创新领域相关研究,而且对优化公司治理,改善企业创新环境,助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史洁琼
创新产出是衡量政府研发补贴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本文以2014—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考察了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推动了企业创新产出量质齐升,但其质量提升效应不及数量推动效应;政府研发补贴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民营企业、高竞争程度行业和市场化环境较差地区企业的策略性创新行为;政府研发补贴的持续性是提升企业创新质量的关键路径。据此,本文提出:政府要进一步优化研发补贴政策设计,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构筑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汉 宋慈笈 宋增基
民营企业含有的国有股权所起的作用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文章将我国民营企业中含有的国有股权视为一种重要的创新资源提供者与组织者,使用2012-2019年A股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国有股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能够有效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其机理在于,国有股权加强了企业的创新意愿,同时增加了企业用于创新研发的资源。当考虑企业所处城市的政策风险及营商环境时,国有股权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的冲击。当企业处于营商环境较好的城市时,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区分国有股权的特征后,国有股权作为战略投资者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这一研究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邬丽萍 龙志军 张艺
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在中国各行业快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能加快创新资源跨企业边界流动,促进企业开放式创新。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数字化转型、底层技术应用数字化转型都显著促进了企业开放式创新,而技术实践应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影响不显著,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基础上仍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知识溢出、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企业开放式创新;企业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开放式创新的促进作用,而企业供应链集中度负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开放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地区产业数字化水平和地区制度环境水平都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据此,管理部门要层层推进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并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和政策体系建设;企业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开放式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宗晓晗
以2012-2016年598家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规模、性质和市场化程度三个维度考察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激励机制总体上促进企业创新,基金持股在国有性质企业的回归结果不显著,但是在非国有性质企业的回归结果却显著为正,董事会规模与大规模企业与国有性质企业的技术创新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但是其与高度市场化地区企业创新呈显著正U型关系。因此,公司治理应与企业自身特征相匹配,才能更好地发挥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公司治理 技术创新 企业异质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管考磊
利用政商关系健康指数和2013—2017年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亲清政商关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亲清政商关系能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产权性质和所处行业不同,亲清政商关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也不同;亲清政商关系是通过增加企业银行贷款、政府补助、税收优惠和降低企业寻租成本四个作用机制促进企业创新的。研究结论对促进企业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许荣 李从刚
本文首次考察了两院院士及其候选人担任独立董事发挥的治理职能和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院士(候选人)独立董事与企业创新显著正相关,控制企业个体效应、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Heckman两阶段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院士(候选人)独董的任期越长、兼职公司数量越多,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好,女性院士(候选人)独董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创新,但具有海归经历的院士(候选人)并没有更有效地发挥作用。(3)影响渠道检验结果表明,一方面,战略风格越保守、管理层短视程度越严重的公司聘请院士(候选人)独董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大,表明院士(候选人)独董可以通过战略咨询有效缓解保守战略和管理层短视对企业创新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院士(候选人)独董发挥了"桥梁科学家"作用,增加了企业未来两年建立院士工作站的可能性,从而促进了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4)与其他公司治理变量的交叉影响分析发现,院士及其候选人在非国有企业、股权结构集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和高管不持股的公司中更能发挥促进创新的作用。本文对于充分发挥顶尖科学家作用以及推动企业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院士 科学家 独立董事 企业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产权性质与企业家创新精神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团队稳定性与企业创新——来自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国有股权能够推动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外币债务融资促进企业创新了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ESG评级分歧与企业绿色创新——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营商环境、政策支持与企业创新激励——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贸易网络与企业创新——理论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会计稳健性、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创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与市场价值——来自“专精特新”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