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83)
- 2023(4549)
- 2022(3645)
- 2021(3531)
- 2020(2738)
- 2019(6012)
- 2018(6010)
- 2017(11658)
- 2016(6412)
- 2015(6961)
- 2014(6934)
- 2013(7148)
- 2012(6689)
- 2011(6458)
- 2010(6647)
- 2009(6414)
- 2008(6344)
- 2007(6211)
- 2006(5734)
- 2005(5180)
- 学科
- 农(47694)
- 济(33041)
- 经济(33015)
- 农业(31884)
- 业(26640)
- 业经(14651)
- 农业经济(12255)
- 管理(10222)
- 村(9326)
- 农村(9309)
- 发(9066)
- 发展(8129)
- 展(8109)
- 中国(8082)
- 地方(8081)
- 制(7789)
- 方法(7651)
- 建设(7128)
- 土地(7081)
- 劳(7068)
- 劳动(7064)
- 收入(6487)
- 数学(6431)
- 数学方法(6389)
- 策(6369)
- 企(6320)
- 企业(6320)
- 农业劳动(6313)
- 人口(6210)
- 及其(6160)
- 机构
- 学院(100817)
- 大学(95419)
- 济(44059)
- 经济(43194)
- 农(40362)
- 管理(36509)
- 研究(34181)
- 理学(31181)
- 理学院(30891)
- 管理学(30470)
- 管理学院(30298)
- 农业(30070)
- 中国(29002)
- 业大(21944)
- 科学(20038)
- 京(19024)
- 农业大学(18190)
- 财(17796)
- 所(17617)
- 中心(17149)
- 江(16631)
- 研究所(15692)
- 范(14938)
- 师范(14887)
- 业(14034)
- 经济管理(13916)
- 财经(13740)
- 州(13284)
- 省(13146)
- 发(12745)
- 基金
- 项目(61473)
- 研究(49996)
- 科学(48360)
- 基金(43843)
- 家(37249)
- 国家(36729)
- 社会(33033)
- 科学基金(30948)
- 社会科(30713)
- 社会科学(30704)
- 省(25861)
- 农(25570)
- 基金项目(23481)
- 编号(22695)
- 教育(20716)
- 划(19785)
- 成果(18411)
- 自然(16809)
- 自然科(16362)
- 自然科学(16359)
- 资助(16170)
- 自然科学基金(16065)
- 发(15179)
- 课题(14472)
- 部(14128)
- 国家社会(13631)
- 性(13455)
- 村(13288)
- 重点(13185)
- 制(13152)
共检索到160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淑丽 辛逸
关于人民公社的起源,学界较多从经济社会制度变革的角度切入,较少从行为主体方面言及。公社的创建是中央、地方干部和普通农民三方合力推动、上下互动的产物。具体来说,中央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与落实、地方干部在上级压力下"宁左勿右"的着力推行、贫苦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促成了公社建立。
关键词:
人民公社 上下互动 高级社 基层干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斌 刘超勇
《农村人民公社会工作条例》是确定土地权属的重要依据之一刘斌,刘超勇一、案例:原告:××市×××乡×××行政村××市××镇×××行政村被告:××地区行政公署第三人:××县××镇人民政府1992年1月15日和2月12日,原告村干部到地区土管局上访,反映第...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谢淑娟
本文通过解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北水村现保存的第一手资料———《北水大队接收公社下达的通知记录》(内部资料,未出版),再现人民公社时期基层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特点;由此重新审视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对乡村的控制体系,探讨其形成的因由。
关键词:
通知 公社 控制 村庄经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威漩
小农水治理对农村社会管理制度的嵌入性是指小农水治理嵌入农村社会管理制度之中,即小农水治理与农村社会管理制度相联系并受农村社会管理制度影响。人民公社制度下,人民公社及村级基层组织拥有的强大农村社会动员及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功能有效提升了小农水治理绩效;但人民公社制度本身的缺陷使小农水治理中诸如集体行动困境等问题并未完全解决。"乡政村治"制度下,乡镇政府及村级基层组织农村社会动员及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功能的弱化导致了小农水"建""管""用"陷入困境,但随着"乡政村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其对小农水治理的积极影响必将充分展现。只有重构农村社会管理制度环境:构建财政支持小农水治理的长效投入机制、长效激励机制及有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雁飞
应答酬唱作为文人雅士重要的交游途径之一,同题材"超然台赋"的创作就成为士人彼此交流人生体验、沟通情感的有效方式之一。文章审视了北宋同题赋作《超然台赋》的几位士人,认为他们在政治取向方面或者与王安石的变法革新相左,或者一致,即使政治取向不一致,并未影响文学层面的交流。
关键词:
超然台赋 创作缘起 政治取向 儒道调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阳 王俊
人民调解是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工具,工具效能的高低必然受到环境因素影响。从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调解环境出发构建分析框架,对农村人民调解解纷效能变化机理及增效策略展开探讨。研究发现农村人民调解解纷效能最优态势的形成主要缘于自治环境和德治环境相对平衡,法治环境影响力小,且特定的社会背景对法治环境要求低,但原有环境从动态平衡转向暂时失衡,即自治环境嵌入行政,法治环境日渐成熟,德治环境受到破坏,打破了原有环境系统的和谐性,从而降低了农村人民调解解纷效能,导致当前农村人民调解解纷效能难以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相媲美。新时代国家增强农村人民调解解纷效能需要高度重视调解环境要素,树立自治、法治、德治环境有机平衡的立法理念,坚持农村人民调解村民自治属性,提升农村人民调解员法律素养,引导农村人民调解德治环境回归。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阳 王俊
人民调解是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工具,工具效能的高低必然受到环境因素影响。从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调解环境出发构建分析框架,对农村人民调解解纷效能变化机理及增效策略展开探讨。研究发现农村人民调解解纷效能最优态势的形成主要缘于自治环境和德治环境相对平衡,法治环境影响力小,且特定的社会背景对法治环境要求低,但原有环境从动态平衡转向暂时失衡,即自治环境嵌入行政,法治环境日渐成熟,德治环境受到破坏,打破了原有环境系统的和谐性,从而降低了农村人民调解解纷效能,导致当前农村人民调解解纷效能难以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相媲美。新时代国家增强农村人民调解解纷效能需要高度重视调解环境要素,树立自治、法治、德治环境有机平衡的立法理念,坚持农村人民调解村民自治属性,提升农村人民调解员法律素养,引导农村人民调解德治环境回归。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作诗 李平
本文再解读《实证经济学方法论》,探讨和回答了如下问题:(1)理论的本质是什么?(2)理论的假设需要具有现实性吗?什么样的理论其假设需要具有现实性,什么样的理论其假设反而不能都具有现实性?(3)利润最大化假设真的不具有现实性吗?到底应该怎样来检验一个理论的假设的现实性?(4)理论可能被证实吗?可能被证伪吗?我们又该怎样对一种理论进行检验?
关键词:
实证经济学 方法论 假设 现实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夏锦清
从"两个剑桥之争"的文献来看,新剑桥学派指出了新古典理论的巨大缺陷,新古典学派在承认缺陷之后,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其对新剑桥学派的斯拉法价值理论保持了"刻意沉默"。事实上,新古典学派并没有对斯拉法体系不予理睬,他们在对自身理论进行辩护的同时,对斯拉法价值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责难。以施弗尔德和扎贝里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学者,不仅回应了新古典学派的指摘,而且利用经验数据深化了对新古典学派生产理论的批判。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陈红兵 秦克寅
佛教缘起论本质上是一种存在论,佛教缘起论在佛教历史发展过程中本身形成了多种形态。探讨佛教缘起论的生态存在论意义,应就其不同历史形态具体分析。从存在论视域言,不同形态的佛教缘起论,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生存境遇缘起、存在的缘起性及缘起整体性。十二因缘说、赖耶缘起论偏重于生存境遇缘起。其关于现实生存境遇生成根源和过程,以及转变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净化世界中的作用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反思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及生成过程、实现生态性生存等具有启发意义;缘起性空思想对存在缘起性的揭示,与当代生态存在论的关系论相一致。其对"自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振全 于云荣 王秀荣
中央连续发文提出"三权分置"(2)问题,以期通过充分发挥"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实现土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近年来,农村集体所有制弱化,探索其实现形式势在必行。坚持底线原则,服务国家发展的同时,维护农民权益;探索集体所有制的新的实现形式,如土地股份合作制和集体企业中员工持股制度(具有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趋向),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让农民真正获得收益;避免权资勾结,在强势面前保护农民这一弱势群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振全 于云荣 王秀荣
中央连续发文提出"三权分置"(2)问题,以期通过充分发挥"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实现土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近年来,农村集体所有制弱化,探索其实现形式势在必行。坚持底线原则,服务国家发展的同时,维护农民权益;探索集体所有制的新的实现形式,如土地股份合作制和集体企业中员工持股制度(具有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趋向),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让农民真正获得收益;避免权资勾结,在强势面前保护农民这一弱势群体。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袁开智 赵芝俊
本文简要概述了林毅夫在《集体化与中国1959—1961农业危机》一文中提出了博弈论假说,介绍了其他传统假说和林毅夫在原文中使用的检验的方法,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能够定量度量制度因素对农业产出影响的方法,并对1959—1961农业危机成因的竞争性假说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农业危机 全要素生产率 林毅夫 定量验证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磊 徐双敏
"自下而上积累""自上而下资源输入""自外而内资本下乡"等乡村振兴道路均面临着困境,难以破解小农与大市场、国家资源对接的难题。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迁,具有独特禀赋的中坚农民群体正在兴起。再造于乡村内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一定经济积累和善于面向市场的中坚农民,具有组织起普通农户、联结农业经营多元主体以及构建自发互助合作机制等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功能。中坚农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理想主体,能够增强乡村政治与治理的能动性和稳定性。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以中坚农民为主体作为不同发展道路的"接点",在乡村社会主体再造中着力培育和保护中坚农民,以中坚农民为纽带建立起乡村发展的多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支持和鼓励中坚农民走向联合,走一条"自内而外、联结上下"的整合型道路。
关键词:
中坚农民 乡村振兴 “三农”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