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0)
2023(9315)
2022(7940)
2021(7143)
2020(5606)
2019(12688)
2018(12565)
2017(22708)
2016(12599)
2015(14202)
2014(14581)
2013(14131)
2012(13558)
2011(12513)
2010(12850)
2009(11672)
2008(11630)
2007(10520)
2006(9752)
2005(9265)
作者
(38396)
(31895)
(31725)
(30052)
(20313)
(15535)
(14441)
(12278)
(12201)
(11720)
(11019)
(10861)
(10723)
(10299)
(10050)
(9737)
(9355)
(9302)
(9264)
(9162)
(8135)
(7966)
(7576)
(7477)
(7378)
(7170)
(7161)
(7132)
(6613)
(6318)
学科
(54902)
经济(54842)
管理(34061)
(30820)
(22920)
企业(22920)
地方(21877)
中国(19302)
(17627)
环境(14899)
业经(13965)
(13373)
方法(13373)
农业(12223)
地方经济(11917)
(11232)
(11041)
(10261)
数学(10252)
(10143)
银行(10129)
数学方法(10081)
(10069)
金融(10067)
(9949)
贸易(9933)
(9883)
(9451)
(9167)
(8962)
机构
学院(180548)
大学(174907)
研究(68815)
(68579)
经济(66773)
管理(61086)
中国(53352)
理学(49945)
理学院(49184)
管理学(48238)
管理学院(47897)
科学(43734)
(40034)
(36449)
(33252)
(32717)
研究所(32546)
(31741)
中心(31202)
(28299)
师范(28020)
业大(26228)
北京(26139)
(26045)
(25522)
农业(25380)
(24613)
财经(24164)
师范大学(22221)
技术(22033)
基金
项目(111646)
科学(85877)
研究(84710)
基金(75526)
(66612)
国家(65956)
科学基金(54734)
社会(51196)
社会科(48241)
社会科学(48232)
(46419)
基金项目(39835)
(38599)
教育(37983)
编号(36174)
自然(34021)
自然科(33004)
自然科学(32993)
自然科学基金(32343)
(31003)
资助(30185)
成果(29748)
课题(26954)
重点(26181)
发展(24815)
(24352)
(22990)
(22798)
(21838)
创新(21500)
期刊
(92721)
经济(92721)
研究(58258)
中国(48754)
(32013)
学报(28064)
教育(27969)
科学(27092)
(25775)
管理(24394)
农业(21662)
大学(20815)
(19991)
金融(19991)
学学(19235)
业经(17177)
技术(16961)
经济研究(13455)
(11935)
问题(11763)
财经(11482)
资源(11446)
图书(11152)
(10044)
(9294)
论坛(9294)
(9147)
(8929)
(8836)
科技(8747)
共检索到303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兴祥  周华山  巴志刚  张光业  王磐基  冯大奎  
本文通过“豫灵人”发现区的地质构造、黄河演进、地层层序、地貌形态以及古生物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本区第四纪古地理环境演变与“豫灵人”出现之间有着紧密相关关系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兴祥  
三门峡盆地位居黄河中游,环境的演进与古人类的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早更新世,三门峡盆地为湖盆区,在盆边林缘地带发展了西侯度文化;中更新世,盆地内山前洪积扇面积扩大,湖盆缩小,扇前近水地带发展了匼河一丁村文化;晚更新世,湖水消失,黄河出现,黄土堆积的山麓与河谷两岸阶地上,发展了许家窑文化;全新世,大陆性季风明显,黄土丘陵与河谷阶地区发展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现代人类社会历史。可见,盆地区古人类活动历史已长达200万年左右。而且,人类的发展迁徙与古地理环境的演进也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学仁  张占仓  张震宇  
南阳盆地恐龙化石群的发现是我国科学界的又一重大发现。本文依据野外调查和已有的资料,在深入分析区域地质构造、地层特点和化石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当时的古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过程。对区内古地貌轮廓,古气候与生物界,盆地沉积环境,恐龙灭绝的环境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对“保存环境”提出保护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华山  张光业  王磐基  巴志刚  
本文从地貌基本特征、地貌形态结构和地貌形成演变等三方面,论述了豫灵人发现区的地貌。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少民  
近年来,我国各类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在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大多数产业集聚区目前还存在大量亟待纠正解决的偏差和问题。本文通过对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调查研究,在深入分析当前产业集聚区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财税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贺边锁  阎建如  李立华  
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河南、陕西、山西三省交界之处的三门峡市,是随着黄河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大坝的兴建,于1957年设置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这座美丽的城市焕发了新的活力,并以其璀璨夺目的丰采成为国内外投资者的热土。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三门峡东连洛阳,西接西安,北隔黄河与山西相望,南依伏牛山与南阳接壤,是黄河经济带的枢纽城市之一,是往来于西安至洛阳两大古都之间的旅游中间站,是历史上三省交界处的商品集散地。陇海铁路、310国道(连云港——天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宋佃星  延军平  李双双  
土地整治与现代农业的结合研究有利于区域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三门峡库区(华阴段)自然社会条件复杂,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土地利用方式落后。针对土地整治后期效益不可持续性的问题,认为土地整治与现代农业在实现阶段和目标上存在耦合联系,并针对三门峡库区(华阴段)区域特征,将土地整治"3集"模式、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和新农村发展模式有机统一,以期实现以土地整治为契机,加速区域现代农业模式快速发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邵惠芳  郑聪  许自成  赵会纳  
对河南省三门峡烟区的238个土壤样品的养分指标进行测定,确定了各指标所属的隶属函数类型及其阈值,并且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门峡烟区土壤肥力存在广泛的变异,其IFI值平均为0.52,变幅为0.35~0.81,变异系数14.93%。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土壤肥力分高(I)、较高(Ⅱ)、中等(Ⅲ)和低(IV)为4个等级,属于I级和IV级土壤肥力的样品数均较少,分别占该总样品数的3.86%,18.45%;属于Ⅱ级和Ⅲ级样品数较多,分别占总样品的48.51%和29.18%。三门峡烟区土壤pH值较高,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氮含量供应不足;速效磷,速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慢慢  邵惠芳  许自成  陈彦春  王海波  陈广晴  黄五星  
本研究利用三门峡烟区2004-2013年间烤烟经济性状与气候因素的资料,采用灰色关联、灰色优势和回归分析方法对三门峡烟区烤烟主要经济性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统计模型。结果表明:1烤烟产量和上、中等烟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1872.74 kg/hm2、34.53%和52.65%,烤烟产量和中等烟比例的稳定性较强,上等烟比例稳定性相对较弱。2不同年季间,烤烟产量和上等烟比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中等烟比例变化则与之相反;烤烟产量和上等烟比例在不同种植区的表现为灵宝>卢氏>陕县>渑池,中等烟比例陕县>渑池>卢氏>灵宝。3关联度分析表明平均温度、日照时数、日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对烤烟主要经济性状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兴祥  张光业  巴志刚  王磐基  
本文通过对“豫灵人”发现区地壳发展历史和第四系成因类型的分析,提出了“豫灵人”发现区古人化石所在地的中更新统上部地层是本区继续寻找发现古人化石和旧石器的重要地区与地层之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震宇  
本文主要运用构造力学机制分析方法,对区内构造地貌的形成发展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基本结论是:顺时针扭动的南北向挤压应力场控制着本区的宏观构造地貌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巴志刚  
80年代后期,我们在豫西地区进行地质、地貌调查中,在豫灵镇下寨村附近发现了较完整的古人头骨化石。在以后多次进行的表面发掘中,在同一层位中又搜集到砍砸器、尖状器、石片等旧石器20余件,同时还搜集到其它的古动物骨骼化石、蜗牛化石及火烧灰烬等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家汝  崔明辉  陈伟莹  毕昕  周园  
作为生土建筑的典型形式之一,地坑院独有的地下窑院形式兼具冬暖夏凉和挡风隔音等特点。以三门峡市陕州区地坑院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及模拟校验的方法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地坑院虽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但依然存在夏季严重潮湿、室内通风不畅,冬季室温过低、窑隔门窗气密性差等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热环境改善策略,并运用绿建斯维尔软件对窑内通风状况和室内温度进行模拟分析,验证改造效果。窑内夏季室温舒适但湿度过大,需引入通风措施,设置通风井和主动送排风装置可有效改善室内通风状况;冬季室温较低,仅靠保温改造提升效果有限,可采用清洁能源供暖以提高室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兴祥  周华山  巴志刚  张光业  王磐基  张震宇  
本文是作者对1987年冬,在河南省灵宝县豫灵镇下寨附近,文峪河东侧沟头陡壁上发现的古人头骨化石研究的论述。通过不平衡铀系法测定,确定“豫灵人”生活时期的绝对年龄为15.6万年±1.3万年,属于中更新世晚期的古人。通过地层分析,认为“豫灵人”头骨化石所在地层属于中更新统洪积层的上部地层。通过石器文化厘定,本区石器归属于匼河文化系统,时代晚于匼河文化,属于旧石器时期中晚期的石器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