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50)
- 2023(18139)
- 2022(15737)
- 2021(14849)
- 2020(12636)
- 2019(29416)
- 2018(29151)
- 2017(56196)
- 2016(30754)
- 2015(34928)
- 2014(35144)
- 2013(35219)
- 2012(32649)
- 2011(29553)
- 2010(29769)
- 2009(28008)
- 2008(28109)
- 2007(25009)
- 2006(22053)
- 2005(20138)
- 学科
- 济(131552)
- 经济(131395)
- 业(108464)
- 管理(100517)
- 企(94571)
- 企业(94571)
- 方法(60505)
- 数学(50100)
- 数学方法(49610)
- 财(40661)
- 农(39413)
- 业经(35451)
- 中国(34679)
- 务(27429)
- 财务(27355)
- 财务管理(27299)
- 制(27002)
- 农业(26930)
- 贸(26794)
- 贸易(26782)
- 易(26069)
- 企业财务(25857)
- 学(25181)
- 地方(25161)
- 和(22854)
- 技术(22708)
- 理论(21892)
- 银(20441)
- 银行(20382)
- 划(20076)
- 机构
- 学院(448675)
- 大学(447686)
- 济(184810)
- 经济(180922)
- 管理(179141)
- 理学(153654)
- 理学院(151995)
- 管理学(149646)
- 管理学院(148845)
- 研究(148275)
- 中国(115481)
- 京(95757)
- 科学(90829)
- 财(88444)
- 农(76552)
- 所(75793)
- 财经(69724)
- 研究所(68333)
- 江(67589)
- 中心(67481)
- 业大(66672)
- 经(63148)
- 北京(60733)
- 农业(60220)
- 范(56353)
- 师范(55838)
- 经济学(55111)
- 州(54233)
- 院(53376)
- 财经大学(51430)
- 基金
- 项目(293046)
- 科学(230093)
- 研究(214560)
- 基金(212422)
- 家(184316)
- 国家(182729)
- 科学基金(156970)
- 社会(134486)
- 社会科(127389)
- 社会科学(127355)
- 省(114727)
- 基金项目(113046)
- 自然(102371)
- 自然科(99934)
- 自然科学(99907)
- 自然科学基金(98133)
- 教育(97705)
- 划(95903)
- 编号(88475)
- 资助(87812)
- 成果(71594)
- 重点(65165)
- 部(64943)
- 发(62441)
- 创(61835)
- 课题(59901)
- 创新(57284)
- 科研(56395)
- 教育部(55472)
- 国家社会(54615)
- 期刊
- 济(208067)
- 经济(208067)
- 研究(134449)
- 中国(85352)
- 财(71145)
- 农(70272)
- 学报(69156)
- 管理(68688)
- 科学(63718)
- 大学(52008)
- 学学(48966)
- 农业(48124)
- 教育(45086)
- 融(42053)
- 金融(42053)
- 技术(39911)
- 业经(35274)
- 财经(34600)
- 经济研究(32540)
- 经(29647)
- 问题(27638)
- 业(27395)
- 技术经济(24348)
- 贸(23320)
- 理论(22232)
- 图书(21929)
- 现代(21392)
- 商业(21229)
- 科技(20503)
- 版(20434)
共检索到675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夏友富 张杰
问题的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三资企业的发展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据统计,三资企业的出口额已由1985年的24568万美元增至1990年的602065万美元,6年增长了23.5倍,其进口额也由1987年的139697万美元增至1990年的419585万美元,4年增加了2倍多。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的三资企业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很突出的问题是许多三资企业经济效益较差,亏损面较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三资企业进行转移定价,所谓转移定价(Transfer pricing)是指跨国公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喜英 肖序
低碳经济是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选择,但目前的研究却缺少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问题之间的定量分析。另有研究发现,企业处于积极环境行为的第一个层次,即只要企业污染治理水平停留在企业污染治理边际成本和企业污染治理边际收益相等处,企业治理环境就是可以获得收益的,因而,企业有进行降低环境影响的强烈需求。本文运用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从数量与价值角度使企业资源损失定量化,使其损失结构清晰化,因此有利于企业找到损失改善点,促使企业减少资源的初始投入量、提高资源使用率,并降低环境影响。以一个案例进行具体运用,在此基础上,引入外部损害成本原理,通过"资源流内部损失—废弃物外部损害"双重维度分析...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谢东明
本文根据资源流转平衡原理将材料、能源、系统等输入成本在半成品、产成品、负制品等输出成本之间进行分配,运用资源流损失定量分析法计算各个物量中心的资源有效利用率和资源损失率,遵循以降低负制品形成率的事前控制为主、提高负制品循环再利用率的事后控制为辅的原则,通过实施长短期并进战略和构建反馈循环机制来实现企业环境成本的战略性降低。
关键词:
环境成本 资源流损失定量分析 资源损失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卢荣忠
浅谈我国三资企业的转移价格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卢荣忠从1979──1993年6月,我国批准的三资企业达12万家,实际投资额437.5亿美元,已开业的超过4.5万家。三资企业的迅猛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但其利用转移价格也给我国造成不少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曹同乐
近年来,外商来华投资形成高潮,三资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对我国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一些外商利用转移价格等手段逃避征税、攫取合资、合作企业利润非常严重,使我方蒙受很大损失。因此,如何控制转移价格已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难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董宣忠
所谓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体系中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内部贸易时所使用的一种价格.这种价格的最大特征是一般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也不是买卖双方在市场上按独立竞争原则确定的价格,而是根据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和谋求最大限度利润的目的规定的内部划拨价格.它一般高于或低于正常的市场交易价格.是一种非公平价格.转移价格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有形商品的转移价格,即跨国公司内部进行原材料、设备、零部件等货物交易时的划拨价格;二是无形商品的转移价格,即在公司内部相互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专利与技术诀窍、商标、租赁等无形商品时的交易价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绍礼
一、马、恩对资本主义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以下简称m)的分析马、恩对资本主义劳动价值和m的分析既有其重大的历史性贡献,又有其囿于当时历史条件而产生的局限性。1、马、恩的伟大发现。在经济学领域,马克思有两个伟大发现:一个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另一个是科学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冯秀娟
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引进技术过程中损失的利润从两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一是外商投资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新产品,在新产品的销售过程中通过不合理的内部交易价格转移利润对我国造成的损失;二是外商投资企业直接从母公司引进技术过程中支付过高的技术引进费而使我国损失的利润。结论是:随着利用FDI引进技术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利润损失也更加严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白岩京
北京三资企业出口状况及分析白岩京(北京市外经贸委)北京市1995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势头良好,外销额达6.6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1996年一季度在外贸出口滑坡,下降率近20%的情况下又创佳绩,出口较1995年同期增长5%,超过7000万美元,但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泓 柴瑜
随着外资流入的不断增多,三资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战略对比法”具体分析了三资企业对我国工业结构效益的影响,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不论与我国所有工业企业相比,还是与剔除三资企业后的我国国内企业相比,三资企业都降低了我国工业结构的整体效益。因此,本文建议,一方面,应加强对三资企业的产业引导,提高其产业前后向关联水平及相应的带动影响;另一方面,应大力扶持我国国内企业的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邓地
中国连续四年成为世界第二大投资东道国的事实说明,就整体而言,在华三资企业的运作是比较成功的。即使在本文探讨的主题———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三资企业也有相当出色的表现。甚至有学者认为,这是三资企业优势最为显著的一个要素。不过正如彼德·德鲁克所说:合资企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南申
随着我国近年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进程迅速发展,新设立的三资企业急剧增加。其中确有不少三资企业以不同的方式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与技术,成为技术集点高的先进技术企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渠道,也是引进先进技术的重要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正是我国举办外商投资企业的基本目标之一。但三资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景华 张晴丽
山东省“三资企业”现状实证分析赵景华,张晴丽为了准确地了解山东省“三资企业”的现状,找出经验与问题,以便在办好现有“三资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吸引外商来山东投资,我们对山东省“三资企业”进行了随机性问卷调查,共收到了sl份有效问卷,使用统计分析方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汤静波
三资企业,在常人眼里真可谓是市场经济的宠儿;它具有在市场经济中长年积累起来的经验,有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又有资金雄厚的外方作资金保证,这样的企业似乎不存在亏损问题。可事实却令人震惊:据不完全统计,三资企业目前亏损面基本上达到20%—30%,少数地区达到50%以上,个别地区甚至没有一家三资企业不亏损。以深圳为例:1991年深圳特区已开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中,亏损企业占45%,零利润及微利企业占30%,二者所占比例高达75%,即每4家外商投资企业中,仅1家能取得正常利润。经济特区的情况已经如此,其他地区更不必多言,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