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67)
2023(4268)
2022(3609)
2021(3608)
2020(2826)
2019(6399)
2018(6480)
2017(10118)
2016(6703)
2015(7582)
2014(7785)
2013(6635)
2012(6399)
2011(6008)
2010(6430)
2009(5740)
2008(5685)
2007(5398)
2006(5085)
2005(4858)
作者
(16633)
(13756)
(13663)
(13131)
(9050)
(6798)
(6385)
(5591)
(5140)
(5054)
(4907)
(4699)
(4696)
(4537)
(4502)
(4365)
(4097)
(4090)
(4081)
(3997)
(3750)
(3440)
(3381)
(3298)
(3243)
(3188)
(3135)
(2960)
(2816)
(2724)
学科
教育(19359)
(17515)
经济(17482)
中国(12915)
管理(11610)
(11359)
(9200)
企业(9200)
理论(8265)
(7311)
教学(6136)
(5829)
(5037)
方法(4918)
发展(4462)
(4380)
地方(4361)
(4338)
业经(4138)
(4027)
技术(3914)
研究(3761)
农业(3685)
思想(3610)
(3566)
政治(3474)
(3447)
金融(3446)
数学(3433)
高等(3391)
机构
大学(93449)
学院(86487)
研究(35872)
教育(28656)
(26766)
经济(25911)
(24770)
师范(24692)
管理(23590)
(22244)
师范大学(20621)
科学(20352)
中国(20067)
理学(19113)
理学院(18691)
管理学(18210)
(18058)
管理学院(17989)
研究所(16272)
(16136)
北京(15128)
(14537)
中心(14334)
技术(12984)
职业(12847)
(12456)
(12403)
教育学(11071)
财经(11011)
(10256)
基金
项目(49427)
研究(45322)
科学(40203)
基金(31895)
教育(29460)
(27706)
国家(26853)
社会(26197)
社会科(24380)
社会科学(24370)
科学基金(21316)
成果(21292)
编号(21043)
(20041)
(19544)
课题(18617)
(16046)
基金项目(15407)
规划(13647)
重点(13021)
(12996)
(12821)
项目编号(12520)
资助(12310)
教育部(11992)
(11991)
(11960)
(11232)
(11181)
(11173)
期刊
教育(48763)
研究(41169)
(35058)
经济(35058)
中国(29948)
学报(13015)
(11923)
职业(11535)
技术(11200)
大学(11197)
科学(11167)
管理(9568)
(9481)
学学(8526)
技术教育(7552)
职业技术(7552)
职业技术教育(7552)
财经(6920)
(6900)
论坛(6900)
农业(6334)
(6132)
(6104)
金融(6104)
图书(6062)
高等(5749)
(5534)
高等教育(5103)
成人(5040)
成人教育(5040)
共检索到154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立  
文章指出:大学校长应当成为教育家的问题虽几经呼吁但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在仍有进一步研讨之必要;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创建较为成熟完善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新形势下,大学校长要正确把握时局,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更应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家。文章还对如何改革教育和干部制度,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从多方面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大学校长成长为教育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咏诗  
高等学校的校长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成为社会主义教育家?吴咏诗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教育家应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且是教育领域里的专门家,应了解教育的基本规律,并能在理论、实践或者两者的结合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成就。作为高等学校的校长,还必须了解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能切中要害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成为社会主义教育家,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素质,即诚挚的感情、科学的态度和革新的方法。本文是吴咏诗教授今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为在职进修博士学位课程的大学校长班学员所作演讲的演讲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冀生在《科学时报》8月14日撰文指出,在当代中国,把教育事业交与教育家,坚持由教育家办学,主要指的是热切地期望我国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能够成为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理念独到和善于治校的教育家。大学教师和大学生是大学人的主体,治学育人是大学的中心任务。要领导和治理好这样的大学,对于我国大学的校长和党委书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庆葆  
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鼓励和倡导教育家办学。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则以文件的形式将其确定下来。这充分反映了对教育家办学的殷切期待。可是,我们知道,教育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动生成的,只能从视教育为使命、以教育为职业的人中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玉顺  
校长由普通管理者成长为教育家的过程,是其不断丰富办学经验、完善办学思想、取得办学成就、积累专业声望、收获专业荣誉的过程;"成才"为校长从普通教育工作者走向教育家奠定了基础,"成名"是校长由优秀教育工作者走向教育家的转折期,"成家"是校长作为学校管理者长期富有成效的专业实践的收获期;内驱力是校长成长为教育家的力量源泉,个性品质是校长成长为教育家的重要影响因素,适宜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校长教育家的成长。对校长教育家成长机制的系统分析,有助于揭示学校管理者持续不断的专业化在促进教育发展和管理者个人发展方面蕴含的巨大价值和潜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骅  
大学校长最重要的素质当属治校理念 ,如何将治校理念贯穿于权力的行使之中 ,并与治校风格、治校艺术统一起来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治校的成败。我国高校办学大都缺乏特色 ,原因之一是不少高校领导人缺乏治校理念。目前亟需培植适宜大教育家成长的土壤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飞  王运来  
在概念的核心意涵上,大学校长主体性是一个植根于变迁社会里随着大学发展而生成的概念,其内涵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问题。以教育家型大学校长的路径分析大学校长的主体性建设,围绕统一于教育家型大学校长成长的四条路径——根本路径、核心路径、基本路径和重要路径进行设计,"四条路径"不但是教育家型大学校长成长的主要路径,而且是当前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努力的方向之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纪宝成  李立国  
借鉴、模仿、学习西方高等教育并扎根于教育传统的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其发展注定走不同于西方大学发展之路。近代大学校长和教育家认识到教育传统不可能引导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但是作为民族教育之魂的教育传统,却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大学发展,完全切断传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学敏   胡雪涵  
教育逻辑与管理逻辑是校长办学的重要认知工具,基于错综复杂的内外部因素,校长办学的这双重逻辑在人性假设、价值目的、教育主体、方式手段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不免存在诸多背离,致使校长在办学实践中常常“左右为难”,从而制约着办学质量的提升。对此,政学两界共同呼吁教育家型校长办学,这既是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教育家型校长在办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执两用中,一分为三”的思维智慧,坚持以教育逻辑为价值引领,以管理逻辑为技术支撑,在教育起点、目标重构、主体多元、方式变革以及综合评价等方面探寻双重逻辑的有机“契合”,实现办学过程“左右逢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建明  
在中国,大学校长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说特殊,是因为他们身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即不同人群分别赋予他们不同的角色期待。大学校长是什么?官员?教师?政治家?科技专家?教育专家?管理专家?社会活动家?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亚敏  
哈佛大学在近现代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五位杰出教育家校长的励精图治,他们以理念为先,以革新为本,以治校为业,接力引领哈佛大学走上世界一流大学之巅。哈佛杰出教育家校长的不断涌现与其独特的校长遴选机制与治理结构密不可分。哈佛的持续崛起昭示:校长对大学发展至关重要,校长应该是教育家,校长应当以治校为业,要建立校长遴选新机制,形成良善的治理结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王潇晨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的培养,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知识、人与社会乃至自然万物的多重关系。培养教育家精神,在心理世界,要唤醒“小我—大我—无我”的生命意识。即通过勤学修德、明辨笃实,锤炼“小我”品格;通过立己达人、修齐治平,强化“大我”担当;通过参赞天地、曲成万物,追寻“无我”之境。在客观知识世界,要涵养“悟道—传道—弘道”的教育情怀。即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悟道”,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传道”,在文明互鉴、命运与共中“弘道”。在物质世界,要发展“生存—生活—生生”的实践智慧。即以求是创新改造“生存”境遇,以仁爱之心驻扎“生活”世界,以胸怀天下创造“生生”之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家精神培养新道路,应强化使命担当,激励广大教师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德海  
在笔者看来,“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难度不小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作简要论述。纵观中华民族整个悠长的历史,可以说: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社会,中国人民也历来具有热爱知识文化和尊师重教...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建朝  
教育家办学的内在诉求中首先要求教育者应坚持并践行教育精神。教育精神由于其形而上的特点,是教育家诸多素养中较容易被忽略的。追寻教育理想、求索教育本真、不断超越和创新等是教育精神的基本特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