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04)
2023(3339)
2022(2913)
2021(2803)
2020(2362)
2019(5150)
2018(4878)
2017(9496)
2016(5469)
2015(6056)
2014(6086)
2013(6406)
2012(5950)
2011(5118)
2010(5213)
2009(5128)
2008(5649)
2007(5080)
2006(4630)
2005(4342)
作者
(14501)
(12153)
(11861)
(11808)
(7679)
(5842)
(5428)
(4600)
(4430)
(4373)
(4357)
(4265)
(4159)
(4092)
(3946)
(3654)
(3585)
(3490)
(3356)
(3210)
(3195)
(2974)
(2868)
(2862)
(2806)
(2740)
(2651)
(2589)
(2438)
(2434)
学科
(25029)
(21683)
管理(21117)
税收(20249)
(20081)
(18307)
经济(18284)
(17847)
(15987)
企业(15987)
财政(14345)
(11884)
(10114)
财务(10106)
财务管理(10061)
企业财务(9573)
中国(6827)
(6812)
方法(6374)
地方(6016)
(5431)
数学(4963)
数学方法(4897)
(4884)
(4846)
收入(4810)
(4718)
制度(4717)
(4711)
(4538)
机构
大学(75338)
学院(74857)
(31475)
(28904)
经济(28295)
研究(24511)
管理(23891)
中国(19873)
理学(19404)
理学院(19173)
管理学(18953)
财经(18919)
管理学院(18800)
(16814)
(15586)
科学(14461)
(13923)
财经大学(13381)
(13304)
财政(12253)
(12150)
(11315)
(11138)
研究所(10977)
(10817)
(10522)
北京(10050)
中心(9895)
(9791)
师范(9742)
基金
项目(38661)
研究(30778)
科学(29285)
基金(27231)
(22878)
国家(22670)
社会(19363)
科学基金(19018)
社会科(18368)
社会科学(18360)
(14433)
基金项目(13763)
教育(13715)
成果(13196)
编号(13151)
(12011)
资助(11288)
自然(10448)
(10339)
自然科(10198)
自然科学(10195)
自然科学基金(9999)
课题(9198)
项目编号(9035)
(8883)
(8870)
阶段(8858)
重点(8798)
(8662)
(8365)
期刊
(37612)
经济(37612)
研究(35507)
(31044)
中国(16591)
(16389)
(15307)
税务(13588)
学报(12265)
财经(10582)
大学(9047)
(8971)
管理(8690)
学学(8433)
教育(8406)
(8294)
财政(8294)
科学(8242)
会计(7677)
财会(7361)
(7290)
经济研究(6679)
(6482)
金融(6482)
问题(5022)
技术(4798)
通讯(4590)
会通(4576)
(4540)
农业(4389)
共检索到136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黄天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天华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更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有着自身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财政形态的逻辑性和辩证关系,就是基于自身的特殊性。本文就其特殊性的演变形态及其规律,对财政起源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试图用动态的粗线条的手法,勾画出财政运动的轨迹。一、财政起源与公共权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天华  
从原始财政与原始宗教发展的关系中研究和探索财政起源问题,可谓财政起源研究的新视角。国家财政的形成经过了父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向农村公社过渡、农村公社三个时期的演变,最终发展到文明时期。在政教合一制国家形态下,公共祭祀品就转化为宗教税课,即国家财政完全形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袁东  
一、公债、财政赤字与税收关系 在中国的现实表现 (一)有关公债、财政赤字与税收关系理论在中国的变迁评析。 在我国的财政学理论中,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并不承认西方经济学有关公债与赤字的理论,而是认为公债与赤字并非一回事,在谈论公债时,总是尽量避讳赤字,“如果把公债只看作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把公债等同于财政赤字,那么,发行公债的意义,就显然缩小了。”(邓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袁东  
一、公债、财政赤字与税收间关系原理的一般界定 公债在现代政府收支中越来越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因素,尤其一旦当公债形成自己的累积性变动后,这种影响就表现为存量与流量间的相互促动关系。很明显,在没有公债积累的初始状态下,一般地,只有当政府购买支出不能以税收来抵顶时,才有可能谈得上发行公债来予以弥补。所以,在封闭型经济条件下,假设政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於鼎丞  
强化税收振兴财政一、实行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税收调控我国已确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并非“万能”。在这方面,西方国家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历程,逐步走出“市场万能”的误区,重视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当代中国,经济要上去,财力要充裕,财政要振兴,必须要搞活经...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余先予  刘瑞芳  
按照《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将在原有法律①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保持财政独立,财政收入全部由澳门特别行政区自行支配,不上缴中央人民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独立的税收制度,参照原在澳门实行的低税政策,自行立法规定税种、税率、税收宽免和其他税...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储德银  崔志坤  
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多方面分析 ,认为没有实施“减税政策”是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正确选择。并从如何认识当前世界性的减税浪潮着手 ,指出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取向 :当前不适宜大规模减税 ,应对税制进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 ,继续稳妥推进“税费改革” ,规范政府分配秩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胡恩勇  李建  崔玉亮  
河南省沈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税收宣传工作。2011年7月中旬,县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联合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文广新局成立税收宣传栏目组,并在沈丘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开辟《财税广角》栏目,负责组织税收宣传工作。栏目组牢牢把握税收工作主题,坚持突出宣传重点,创新宣传形式,有力地促进了税收各项工作的开展。(一)丰富宣传内容,扩大税收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钰鹏  
财政压力既影响政府行为,也影响企业避税行为。基于此,文章以2008—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财政压力与企业避税行为进行探讨,并考察税收征管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财政压力越大,企业避税程度越低,税收征管在二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以上结论通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抑制作用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中;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东部地区财政压力对企业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当地方财政压力较大时,企业采取减少避税措施,更有助于其在地方财政缓解后获取更多的政府补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怡  余向荣  
现代税收起源于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与现代议会政治的形成联系在一起的。具体地说,一方面文艺复兴运动使人的价值重新被“发现”,公民意识逐渐萌生;另一方面私人财产权开始得到承认。在此基础上,随着王室开支和战争费用的增加,国王要求增加赋税、支配更多的经济资源,但是支出规模增长如此之快以致拥有财产而负有纳税义务的新贵族和新地主不得不进行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艳  
2013年5月初,江西省政府组织召开全省营改增试点工作视频会议,动员部署试点工作。至7月中旬,地税部门按照试点方案分两批将试点行业纳税户名单及相关征管数据移交给国税部门。省财政出台了过渡期财政扶持政策。对月平均税负增加3000元以上的试点企业,在2013年8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间,由各级财政安排扶持资金给予补助。国税部门有序实施了试点前的各项征管准备工作,包括试点纳税人的管户确认、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伦伦  
纵向税收竞争理论认为:在分税制下,除非中央政府能够采取有效的矫正措施,否则其集中财政收入的过程可能导致实际的均衡税率过高。2001年底国务院确定的所得税分成规则对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关系和均衡税率的角度对规则变化的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为使规则变化后的均衡税率尽量向帕累托有效状态靠拢,必须尽快完善相关的财政体制以克服规则变化对地方政府造成的负外部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范子英  王倩  
财政补贴是产业政策"工具箱"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研究大多认为中国财政补贴效率较低,但是补贴规模却在快速上升。本文尝试从企业缴税与财政补贴"列收列支"的角度揭开这一谜题,发现这种"虚增"的财政补贴同时导致规模扩大和效率低下。基于2008—2011年全国税收调查的微观企业数据,本文从多个维度构建税收超收指标后发现,税收超收与财政补贴之间存在明显的"列收列支"关系,政府对企业的税收超收显著提高了企业下一期获得的财政补贴;"列收列支"与地方政府激励正相关,即相对征税压力越大的地区,政府对企业税收超收再以财政补贴返还的效应越明显;"列收列支"还与地方政府动员能力相关,地方税务局管辖企业、国有企业和现金流充裕企业配合税收超收的积极性更高;"列收列支"导致财政补贴的绩效被低估,扣除超收税后财政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明显增强。本文结论对理解屡禁不止的"过头税"以及中国财政补贴的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意味着现有关于补贴效率的文献研究存在严重的低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