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45)
2023(7339)
2022(6138)
2021(5458)
2020(4426)
2019(9593)
2018(9362)
2017(17407)
2016(9710)
2015(10726)
2014(10907)
2013(11033)
2012(10179)
2011(9342)
2010(9608)
2009(9626)
2008(9693)
2007(8842)
2006(7988)
2005(7692)
作者
(28462)
(23819)
(23737)
(23081)
(15343)
(11589)
(10806)
(9308)
(9020)
(8733)
(8364)
(8113)
(8012)
(7888)
(7755)
(7448)
(7012)
(7011)
(6961)
(6852)
(6245)
(5838)
(5723)
(5589)
(5472)
(5448)
(5352)
(5238)
(4774)
(4709)
学科
(37881)
经济(37802)
管理(35375)
(29736)
(26495)
企业(26495)
(16234)
(13979)
方法(12649)
中国(11614)
业经(10508)
(10395)
(9713)
数学(9679)
数学方法(9503)
(9456)
(8400)
银行(8390)
(8265)
制度(8261)
体制(8179)
理论(8106)
(8060)
(7866)
金融(7860)
(7857)
财务(7832)
财务管理(7807)
企业财务(7398)
地方(7087)
机构
大学(150942)
学院(147164)
(59849)
经济(58285)
管理(52835)
研究(51160)
理学(43879)
理学院(43338)
管理学(42650)
管理学院(42348)
中国(39251)
(34062)
(32007)
科学(28514)
(25660)
财经(25294)
(25257)
中心(22814)
(22726)
研究所(22528)
(21271)
师范(21116)
北京(20255)
(20019)
(19246)
经济学(19198)
财经大学(18521)
(18123)
业大(17541)
师范大学(17154)
基金
项目(88382)
科学(70168)
研究(67676)
基金(64599)
(55387)
国家(54894)
科学基金(47093)
社会(44618)
社会科(42192)
社会科学(42183)
(33403)
基金项目(33118)
教育(31569)
(28407)
自然(28092)
自然科(27421)
自然科学(27411)
编号(27084)
自然科学基金(26925)
资助(25594)
成果(24758)
(22886)
(20460)
重点(20155)
课题(19970)
国家社会(18825)
(18448)
(18233)
(18151)
教育部(18083)
期刊
(77914)
经济(77914)
研究(52286)
中国(37691)
(29614)
管理(23720)
学报(22871)
教育(20989)
科学(20065)
(19290)
大学(18255)
学学(16817)
(16161)
金融(16161)
财经(14775)
(12790)
技术(12223)
农业(12016)
经济研究(10926)
业经(10516)
问题(9706)
(7867)
(7709)
图书(7365)
(7195)
理论(6915)
会计(6865)
科技(6864)
现代(6789)
国际(6692)
共检索到244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成稼  
马克思提出的在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就是恩格斯明确指出的"产品即消费品"。杜林先生和卫兴华教授将其解读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既是个人的又是公共的所有制,这不是马克思的原意。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成稼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重建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是恩格斯经马克思首肯的解读。卫教授认为恩格斯的解读错了,是重建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即"联合起来的社会的个人所有制"。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原意,应从文本概念、思维逻辑和恩格斯经马克思首肯的解读等方面把握。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何干强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主要是由于所有制关系中私有制比重不断扩大、公有制比重不断缩小而致;停留在分配关系层面寻求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出路,治标不治本,并且不可持续,惟有改善所有制关系,才是扭转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促进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科学路径是:在所有制结构上,扩大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形成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在公有制经济内部,完善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的实现,积极在企业内实践按劳分配原则;对于私营外资经济,应当依法监督劳资关系,限制资本剥削,维护劳动者经济权益。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红娜  
基于共同富裕视角下,本文采用我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差异对消费的影响效应及其二次分配(税收)所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无论是城镇居民家庭,还是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差异对消费的影响效应均存在,且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消费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性。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强,其次是低收入群体家庭,而高收入群体家庭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相对最小。二次分配(税收)在低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家庭的收入消费影响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而在高收入群体家庭的收入消费影响关系中并不存在中介效应。二次分配(税收)在低收入群体家庭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具有促进消费的作用,而在中等收入群体家庭中,二次分配的中介效应表现为抑制消费作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江亚洲  郁建兴  
第三次分配是由社会机制主导的资源配置活动。在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第三次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它有利于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有助于缓解社会个体焦虑情绪并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包括发展慈善捐赠、社会企业、志愿服务和文化艺术等。运用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培育社会慈善主体,拓展第三次分配的体量和范围;积极引导社会主体参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探索完善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创新机制;建立健全第三次分配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伯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经济范畴是什么?需要做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该文提出,共同富裕范畴,可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基本经济范畴。主要理由是:共同富裕范畴涵盖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以往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标志;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轴心,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要求。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扶贫脱贫的重大举措,是共同富裕理论的伟大实践。共同富裕范畴和理论,是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核心。以此为指导,设想分五大篇: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第二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第三篇,微观经济运行,是共同富裕在微观领域的实现。第四篇,宏观经济运行,是共同富裕在宏观领域的实现。第五篇,国际经济关系和对外开放既是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范围内共建共享,促进世界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伯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经济范畴是什么?需要做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该文提出,共同富裕范畴,可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基本经济范畴。主要理由是:共同富裕范畴涵盖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以往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标志;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轴心,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要求。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扶贫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海波  
本文认为,《再论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一文在理论上的根本缺陷在于:忽略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把作为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生产关系与其实现形式混同起来。因此,该文把"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的提法,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概括,似欠根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十三五"期间,近1000万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的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搬迁实现脱贫。扎实做好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事关千万搬迁群众民生福祉,事关全面小康的质量和成色。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系列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署安排,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要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时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光远教授探讨了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本刊将刘光远教授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万喆  
为深入理解三次分配对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并更好地把握三次分配的现实基础和亟待补齐的环节,我们需要把分配、财富和收入放在历史的长轴中研究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了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等问题,引发各界关注。其中"三次分配"作为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成为会议的焦点和亮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明  刘瑶  
可以从充分发挥金融政策的再分配效应、大力推进金融工具创新、系统强化创新型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三个方面来发力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的奋斗目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饶世权  
诚信与信用既有区别,又有必然联系。实现个人诚信进而增进社会诚信的方式,中国古代社会在自然经济形态基础上的是道德机制,古罗马在相对发达的商品经济形态基础上的是"信用减损"法律机制。当今美国、德国、日本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国家,建立了诚信—信用互动法律机制。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的缺失正是因为对实现个人诚信传统路径的依赖。因此,应当适应现今的商品经济形态,通过立法建立诚信—信用互动的法律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忠民  
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我们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战略安排。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这是一个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重大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