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57)
2023(9277)
2022(8476)
2021(8058)
2020(6773)
2019(15677)
2018(15751)
2017(30166)
2016(16769)
2015(18769)
2014(18841)
2013(18640)
2012(16970)
2011(15226)
2010(14904)
2009(13422)
2008(12842)
2007(10850)
2006(9306)
2005(7899)
作者
(49737)
(41074)
(40841)
(38720)
(26163)
(19971)
(18489)
(16367)
(15723)
(14586)
(14261)
(13711)
(12980)
(12899)
(12752)
(12681)
(12622)
(12361)
(11775)
(11636)
(10474)
(9980)
(9944)
(9310)
(9204)
(9190)
(9148)
(9036)
(8331)
(8283)
学科
(62113)
经济(62042)
管理(45617)
(43110)
(36400)
企业(36400)
方法(30798)
数学(26669)
数学方法(26359)
(16453)
(16128)
中国(15105)
(14553)
地方(13885)
业经(13843)
理论(10901)
农业(10861)
(10769)
(10588)
贸易(10582)
环境(10246)
(10245)
技术(10073)
(9798)
(9587)
财务(9529)
财务管理(9508)
教育(9017)
企业财务(8985)
(8859)
机构
大学(232827)
学院(230947)
管理(93373)
(83562)
理学(81923)
经济(81565)
理学院(80999)
管理学(79497)
管理学院(79106)
研究(77706)
中国(54347)
科学(53201)
(49859)
(42234)
(40066)
业大(39532)
研究所(37280)
(36272)
中心(34220)
农业(33593)
(32423)
北京(31011)
(30625)
师范(30240)
财经(29914)
(28564)
(27259)
(26715)
技术(26019)
师范大学(24611)
基金
项目(168746)
科学(130499)
基金(120717)
研究(119371)
(107152)
国家(106290)
科学基金(89991)
社会(71694)
社会科(67770)
社会科学(67750)
(67006)
基金项目(65410)
自然(61588)
自然科(60136)
自然科学(60119)
自然科学基金(58998)
(56931)
教育(54164)
资助(49741)
编号(48683)
成果(38799)
重点(37799)
(35970)
(35546)
(35166)
课题(33467)
科研(32928)
创新(32766)
计划(32645)
大学(30809)
期刊
(87523)
经济(87523)
研究(63519)
学报(43536)
中国(39847)
科学(37904)
(37719)
管理(32990)
大学(31352)
学学(29679)
农业(26700)
(25715)
教育(25382)
技术(19262)
(15305)
金融(15305)
业经(14756)
(13784)
图书(13531)
财经(13439)
经济研究(13321)
科技(12963)
理论(11986)
业大(11759)
问题(11384)
(11325)
实践(11314)
(11314)
(11256)
林业(11000)
共检索到319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陆开宏  林霞  钱云霞  
1996~ 1998年对上海、浙江和厦门的三角褐指藻进行分离克隆 ,比较了其中 5个藻株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的脂肪酸组成及培养液淡化对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5个藻株的脂肪酸组成特征基本一致 ,均具有高比例的肉豆蔻酸 (14∶0 )、棕榈酸 (16∶0 )、棕榈油酸 (16∶1)、十六碳二烯酸 (16∶2 )和EPA(2 0∶5) ,只有低含量的DHA(2 2∶6 )、花生烯酸 (2 0∶1)和 18碳脂肪酸 ,但不同藻株的脂肪酸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 ,EPA含量最高的为XS0 3株 ,细胞干重中的含量为 39.0 2mg/g ,占脂肪酸总量的 2 8.0 0 % ;而EPA含量最低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潘瑾  俞建中  马晓磊  潘克厚  
实验对指数生长期、指数生长末期、静止期和衰亡期的三角褐指藻脂肪酸进行研究,发现在指数生长末期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含量最高。实时定量PCR分析三角褐指藻Δ5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变化水平差异显著,其中指数生长期表达量最高。为了探讨温度对微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作者在不同温度下对三角褐指藻进行了培养,并测定其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的生长随着温度的升高到达指数生长末期所需时间缩短;不同温度下三角褐指藻的主要脂肪酸为C14∶0、C16∶0、C16∶lΔ9、Cl8∶lΔ9、C18∶2Δ9,12、C20∶5n3(EPA),总...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石娟  潘克厚  
微藻细胞中脂类的数量及质量是评价其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大量研究表明 ,改变培养条件及在不同的时期收获对微藻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有着显著影响。本文主要从培养基成分、光强、温度、通气量和生长期 5个方面综述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希望能为海洋微藻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丛超  胡冬雪  孙春晓  乔洪金  王际英  张利民  
球等鞭金藻作为一种优良的单细胞生物饵料具有选育价值。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上使用的大多数球等鞭金藻品系都来源于同一株藻株Isochrysis galbana OA-3011,经过多年的地理隔离形成了不同的品系,为了揭示地理隔离对球等鞭金藻表型性状的影响,从而为球等鞭金藻的选育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对5个品系的球等鞭金藻(I.galbana FACHB-861,OA3011-QD,OA3011-LK,OA3011-AY和OA3011-LZ)的种属关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在相同条件下对5个品系球等鞭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洪琪  S.M.Renaud  d.L.PaRRy  K.C.Woo  
作为虾、蟹、贝幼体以及海水仔鱼的生物饵料,新月菱形藻和铲状菱形藻提供的必需脂肪酸主要是20∶5(n-3),杷夫藻提供的主要是22∶6(n-3),在本试验条件下既能使微藻快速生长,又能合成较多脂肪以及(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最适温度因藻种而异,新月菱形藻为20℃、铲状菱形藻为15℃、杷夫藻为2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改利  汪方奎  胡甜  王莉  陈雯莉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节旋藻CB001和CB002的菌丝形态,同时对其16SrDNA序列以及在液体和固体培养条件下的磷脂脂肪酸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显微成像观察表明,CB001和CB002均属于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具有运动能力;磷脂脂肪酸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磷脂脂肪酸16∶0、16∶1w7C、18∶1w9C、18∶2w6C、14∶0ANteiSo和16∶1w7CAlCohol可能是节旋藻的代表性脂肪酸;18∶1w5C和16∶3w6C分别为CB001和CB002的特有磷脂脂肪酸组分;同时,不同培养方式对CB001和CB002磷脂脂肪酸组成模式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童圣英  陈炜  由学策  刘焕亮  
本文采用了FFAP石英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对光棘球海胆、虾夷马粪海胆及海刺猬的性腺中总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海胆含有四十种以上的脂肪酸,分布十分相似。主要的HUFA为18∶4n-3(3.2%~7.4%)、20∶4n-6(6.4%~16.7%)及20∶5n-3(6.6%~12.1%),并含有非常罕见的n-5及n-7烯酸。n-5烯酸如18∶1n-5、20∶1n-5、20∶2n-5,11及20∶2n-5,13,总含量为7.6%~10.2%。n-7烯酸为22∶2n-7,13及22∶2n-7,15,含量甚少(0.7%~1.2%)。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伟红  冷凯良  王志杰  宁劲松  王瑜  刘艳萍  翟毓秀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浒苔的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浒苔中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TAA)为8.78%,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EAA)占总氨基酸的35.08%;从浒苔中鉴定出19种脂肪酸,由C12~C24脂肪酸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5.78%,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特别是16碳和18碳脂肪酸比较丰富,ω-3PUFA占脂肪酸总量的29.68%,绿藻的特征脂肪酸——亚麻酸(C18∶3n3)相对含量达18.7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际英  苗淑彦  李宝山  王世信  黄炳山  张利民  
为探讨牙鲆亲鱼性腺发育和脂肪酸的关系,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野生褐牙鲆亲鱼在性腺发育不同阶段的肌肉,肝脏和卵的脂肪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和卵中的脂肪含量差异显著,其中Ⅲ-Ⅳ期亲鱼肝脏脂肪含量显著低于Ⅴ期亲鱼;Ⅲ-Ⅳ期及Ⅴ期牙鲆亲鱼各组织中的脂肪酸组成均有差异,以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差异较为显著。Ⅴ期卵的脂肪酸组成中含有大量的n-3HUFA,EPA、DPA和DHA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发育同期的其它组织;Ⅲ-Ⅳ期亲鱼肝脏中DHA/EPA的比例显著高于Ⅴ期亲鱼,卵中EPA/ARA的比例显著低于Ⅴ期亲鱼。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PUFA与牙鲆亲鱼的性腺发育关系较为密切,为了保证牙鲆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艺峰  郭小强  
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研究N、P、Si含量与接种密度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 ,8d藻生长率和 8d密度差不受N含量 (质量浓度 1.0~ 89.4mg/L)影响 ,但随P含量 (质量浓度 0 .1~ 2 8.6mg/L)和Si含量 (质量浓度 0 .5~ 2 0 .1mg/L)增加而增加。当P质量浓度 2 8.6mg/L、Si质量浓度 2 0 .1mg/L ,接种密度分别为 8.4× 10 4 ml- 1和 143.1× 10 4 ml- 1时 ,藻生长率和密度差可达 0 .778d- 1和 869.7× 10 4ml- 1。 11d藻生长率主要受接种密度的影响 ,N质量浓度起次要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姜悦  陈峰  梁世中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欧阳珑玲  李晓蕾  周志刚  
对缺刻缘绿藻(MyrMecia incisa)进行氮饥饿(4 d)/氮恢复(4 d和8 d)培养,研究其细胞中三酰甘油(TaG)和光合膜脂,主要是单半乳糖二酰甘油(MGdG)和二半乳糖二酰甘油(dGdG)的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TaG含量在氮饥饿胁迫下显著上升,而在氮恢复培养下逐渐下降;dGdG含量的变化趋势与TaG相反;MGdG的含量则始终呈现上升趋势。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发现花生四烯酸(ara)主要存在于TaG中,且TaG中ara的含量在氮饥饿胁迫下显著上升,并在氮恢复培养下逐渐下降。dGdG中ara含量在氮饥饿/氮恢复过程中的变化与TaG中的相反;MGdG中ara的含量在不同培...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凌霄   孙婧   宋若晗   崔正国   曲克明   王庆奎   周明莹   崔鸿武   胡清静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DMSP)是地球上重要的有机硫化合物之一,在全球硫循环和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是海洋环境中DMSP的主要生产者,而氮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产生DMSP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赫氏颗石藻(DMSP高产量藻)与三角褐指藻(DMSP中等产量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氮营养盐浓度及不同氮营养盐类型条件下,2种藻培养液中颗粒态DMSP (DMSPp)的含量及其与藻密度、单细胞DMSPp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氮营养盐浓度或氮营养盐类型对赫氏颗石藻单细胞DMSPp含量影响较小(P>0.05),培养液中的DMSPp浓度主要受藻细胞密度影响;而不同氮营养盐浓度或氮营养盐类型对三角褐指藻单细胞的DMSPp含量影响显著(P<0.05),培养液中的DMSPp浓度主要受藻的单细胞DMSPp含量影响。例如,对于三角褐指藻来说,在不同NO_(3)~(–)浓度下,低NO_(3)~(–)浓度(0 μmol/L)培养组单细胞DMSPp含量的平均值是高NO_(3)~(–)浓度(1 764 μmol/L)培养组的11倍;在不同氮营养盐类型下,NaNO_(3)培养液中总DMSPp浓度的平均值分别是NH_(4)Cl、CH_(4)N_(2)O培养组的3~4倍。推测以上差异可能与由于DMSP在不同藻类中的生理作用存在差异有关。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唐保军  尹飞  高露姣  归从时  
测定了细角螺(Hemifusus termatamus)腹足部肌肉的氨基酸含量与脂肪酸组成,并与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管角螺(Hemifusus tuba)、棘角螺(Hemifusus kawamurai)和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细角螺肌肉中检出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肌肉干重的81.03%,高于鲐鱼(79.86%)、方斑东风螺(66.45%)、管角螺(56.94%)和棘角螺(64.42%);肌肉中4种呈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为38.49%,占氨基酸总量的47.50%;8种必需氨基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文  吴晓云  李天科  阎萍  
为研究牦牛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以牦牛和黄牛背最长肌为材料,利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脂肪酸的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FASN基因在牦牛和黄牛背最长肌中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了其与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牦牛背最长肌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黄牛(P<0.01),而饱和脂肪酸(SFA)显著低于黄牛(P<0.05)。牦牛背最长肌中FASN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黄牛(P<0.01)。牦牛FASN基因mRNA表达量只与牦牛C10:0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黄牛脂肪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