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93)
2023(2370)
2022(2152)
2021(2005)
2020(1662)
2019(3598)
2018(3614)
2017(5567)
2016(3853)
2015(4599)
2014(4634)
2013(4280)
2012(3934)
2011(3647)
2010(3682)
2009(3111)
2008(3156)
2007(2809)
2006(2491)
2005(2205)
作者
(13527)
(11511)
(11283)
(10840)
(7498)
(5708)
(5054)
(4397)
(4368)
(4217)
(4147)
(4046)
(4038)
(4026)
(3713)
(3688)
(3605)
(3573)
(3419)
(3367)
(3159)
(3082)
(2988)
(2729)
(2652)
(2640)
(2552)
(2548)
(2511)
(2467)
学科
(8434)
经济(8423)
(5556)
管理(5503)
(5242)
教育(4403)
教学(4386)
理论(4064)
(3647)
(3598)
企业(3598)
地方(3499)
中国(3436)
学法(3183)
教学法(3183)
学理(2909)
学理论(2909)
方法(2759)
研究(2348)
数学(2323)
及其(2318)
农业(2309)
(2278)
数学方法(2223)
业经(2215)
(2154)
水产(2041)
(1935)
地方经济(1854)
(1804)
机构
学院(51298)
大学(49734)
研究(22993)
科学(18206)
(17871)
中国(14409)
农业(14344)
(14062)
业大(13229)
研究所(13174)
(12112)
(11963)
管理(11865)
经济(11581)
技术(10612)
(10264)
(9982)
理学(9704)
理学院(9504)
(9245)
农业大学(9199)
(9071)
中心(9059)
管理学(8985)
管理学院(8916)
实验(8259)
(8177)
师范(7941)
实验室(7863)
(7772)
基金
项目(37225)
科学(25833)
研究(23334)
基金(22523)
(22275)
国家(22075)
(17263)
科学基金(16591)
(14494)
教育(12801)
自然(12781)
自然科(12457)
自然科学(12449)
自然科学基金(12205)
基金项目(11636)
社会(10615)
资助(10032)
重点(9837)
社会科(9805)
社会科学(9803)
科技(9799)
编号(9530)
计划(9292)
课题(8973)
(8260)
(7821)
成果(7797)
(7792)
科研(7660)
专项(7512)
期刊
学报(17802)
中国(16671)
(16199)
(15263)
经济(15263)
教育(14104)
研究(12944)
大学(12639)
科学(12304)
学学(12180)
农业(11237)
业大(6517)
技术(6177)
(6067)
农业大学(5280)
管理(5133)
林业(5111)
职业(5019)
(4224)
(3964)
科技(3536)
自然(3310)
技术教育(3283)
职业技术(3283)
职业技术教育(3283)
自然科(2939)
自然科学(2939)
中国农业(2848)
资源(2652)
(2551)
共检索到82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许式见  张根芳  
为杀灭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稚蚌培育池中的摇蚊幼虫,以吡喹酮、伊维菌素、阿维菌素、氰戊菊酯等8种常用水产杀虫药,进行稚蚌培育池中摇蚊幼虫杀灭效果试验,再对筛选出的药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据此进行稚蚌培育池中杀灭摇蚊幼虫的药物应用试验。结果显示:溴氰菊酯是稚蚌培育池杀灭摇蚊幼虫的理想药物;在平均水温27℃条件下,溴氰菊酯对三角帆蚌稚蚌48 hLC50、96 h LC50、安全浓度(SC)分别为3.150、2.471、0.247 mg/L,对摇蚊幼虫48 h LC50、96 h LC50、SC分别为0.104 4、0.018 51、0.001 85 mg/L;在三角帆蚌稚...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宏  李家乐  汪桂玲  张根芳  谢楠  
应用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即排入水中未附着阶段、附着于宿主鱼体(黄颡鱼)阶段及从宿主鱼体脱落后阶段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壳高、壳长及铰合部增长速度有差异。钩介幼虫未附着阶段腹面有钩,附着阶段侧面观半椭圆型,壳腹缘无钩,有稍突出的嵴和两片与腹缘相连的薄翼,嵴和翼表面分布小而密的棘刺,未形成大而粗壮的钩;在此阶段幼虫足丝消失,内部器官逐渐形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惟灏  沈智华  童建民  王卓锋  
报导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内脏团培育圆形有核珍珠的试验结果。结果显示:插植珠核的7362只手术蚌植核后一个月内成活率99.2%。经23个月养殖后,随机抽取50只。结果留核率达94%,成珠率为86%,其中中高档珠占37.2%。有核珍珠直径在9.4~11.6 mm之间,其中10 mm以上占88.4%。11.6%的珍珠表面有小于3 mm的凸起,未发现带扁而长尾巴的珍珠。试验表明:三角帆蚌内脏团内能培育出高品质的有核珍珠。此外还发现,脱核或核片分离的细胞小片仍可在内脏团内形成珍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士力  李家乐  张根芳  汪桂玲  白志毅  潘彬斌  
在人工繁育现场,水温为26.5~32.0℃的条件下,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期结束至发育到呈三角形的稚蚌阶段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发现三角帆蚌稚蚌形态发育过程根据其变化特点可分为4个阶段。刚脱落的稚蚌平均壳长221.88μm,此时帆没有形成,全高等于壳高;前4 d里稚蚌增厚显著,为贝壳增厚期。5 d后到第23天,壳顶开始突起,为壳顶突出期;此期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到15 d时,壳顶后端生长速度超过了前端。23 d后到第34天,翼开始出现,为两翼形成期。34 d后到第60天,帆开始形成,为帆生长期;此期全高和壳高的比例加大,壳顶不再是稚蚌的最高点。从第60天开始,外型与成体相似,稚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闻海波  顾若波  华丹  徐钢春  徐跑  
对采集于长江和淮河水系的三角帆蚌亲本及正反交、自交组的钩介幼虫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显示:两个水系的三角帆蚌亲本形态差异显著。太湖三角帆蚌亲本群体较洪泽湖群体的壳顶位置偏向贝壳前端,壳高与壳长、壳宽与壳长的比值均极显著低于洪泽湖群体(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白志毅  李家乐  潘彬斌  
选用黄颡鱼、草鱼、鲢、鳙和鲫作为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寄主鱼,分析了寄苗悬液钩介幼虫密度和寄苗时间对5种鱼初始寄苗量的影响,并对寄生在这5种鱼上的钩介幼虫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无论高密度寄苗还是低密度寄苗,长时间寄苗还是短时间寄苗,黄颡鱼和草鱼的寄苗量都明显高于鲢、鳙和鲫。提高寄苗悬液钩介幼虫密度,寄主鱼的寄苗量显著增加,但增加寄苗时间,寄主鱼的寄苗量未见显著提高。黄颡鱼和草鱼的稚蚌脱苗率显著高于鲢、鳙和鲫,寄生在鲢、鳙和鲫鳃上的钩介幼虫约80%未发育至稚蚌便提前脱落。不论在寄苗量方面,还是在稚蚌脱苗率方面,黄颡鱼和草鱼均是三角帆蚌钩介幼虫的最佳寄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杜兴伟  闻海波  马学艳  金武  华丹  顾若波  
采用静水呼吸室法研究了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并统计分析了被寄生状态下黄颡鱼的成活率和钩介幼虫最适寄生量。结果显示:对照组、正常寄生组和重度寄生组的黄颡鱼在钩介幼虫完全脱落后的成活率分别为100%、93.3%和50%;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钩介幼虫寄生胁迫使寄主鱼排氨率显著增加(P<0.05),钩介幼虫寄生数量与排氨率的增加存在正相关性,与寄主鱼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呼吸代谢O∶N显著降低,寄生组(B、C组)分别为29.64、27.22,接近以蛋白质和脂肪功能的比值24,未寄生组(A组)O∶N未出现明显变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金武  李家乐  付龙龙  白志毅  刘越  赵永超  
利用巢式设计构建了三角帆蚌17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包括51个全同胞家系。幼蚌规格达到1 cm时,在每个全同胞家系随机取40个个体,共2 040个个体,测量它们的壳长、壳高、壳厚、体质量4个生长性状,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壳长、壳高、壳厚、体质量这4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356±0.047,0.488±0.060,0.453±0.055,0.518±0.050。这4个性状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的范围为:0.476~0.709和0.574~0.868。三角帆蚌早期阶段生长性状有足够的遗传方差,可以对它们进行遗传改良,预期能够获得较好的遗传进展。这4个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均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靳雨丽  施志仪  李文娟  郝莹莹  强刚  
为得到大颗粒优质的淡水有核珍珠,进行了游离细胞植入法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内脏团插核育珠的研究。实验采用两种培养基(培养基1、2)进行外套膜外膜细胞的培养,对不同培养时间(2、4、6、12 h)的细胞活力进行检测,同时将处理过的珠核分别置于两组细胞悬液中共培养,6 h后采用内脏团插核手术,对500只三角帆蚌进行插核,并进行为期5个月的淡水有核珍珠生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细胞活力随培养时间逐渐增大,培养到6、12 h时,两种培养基中的细胞活力较2、4 h时均有显著提高(P0.05);细胞在两种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在培养2...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陆鼎言  郑永敢  
水温与三角帆蚌的繁育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针对水库春季底涵放水水温低。三角帆蚌繁殖季节比平原池塘迟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水库水温分层的原理,在库区修建虹吸式表层取水系统;在水库上游消落区或坡地建坝围塘并用水泵从水库表层取水;利用水库曲折迂迴的灌溉渠道沿程曝气增温等办法,成功地使水温提高了10℃以上,并使三角帆蚌繁育季节提早了50—70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岩  董向全  王伟良  王小冬  
在浙江省褚暨市淡水珍珠业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枫桥实验基地分析了池塘养殖三角帆蚌的营养组成,并通过室内试验检验了利用配合饲料饲养三角帆蚌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年孵育和养殖了一年的未插珠三角帆蚌软体水分含量为88.8%~94.8%,软体干物质组成中54.2%~57.2%为蛋白质,3.2%~3.8%为脂肪,33.4%~34.8%为碳水化合物,6.2%~7.2%为灰分,软体氨基酸组成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亮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用4种配合饲料(F1、F2、F3和F4)饲养当年孵育的三角帆蚌,蚌重量和蚌壳均明显增长,用F3饲养的蚌蚌重和蚌壳增长率高于用豆浆饲养的蚌,而饲料成本低于使用豆浆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邵健忠  项黎新  李亚南  张明洲  毛树坚  
对健康及患瘟病三角帆蚌的13种脏器组织作了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瘟病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病蚌的肝脏、胃和直肠等组织。病毒侵袭蚌体后,肝脏的吸收细胞、未成熟细胞以及胃、直肠的纤毛上皮细胞内出现病毒包涵体,DNA和RNA等正常代谢受到抑制,AKP和ACP酶的活性和分布发生异常,细胞内消化作用受阻,最后病变细胞解体,导致肝脏、胃和直肠等的广泛受损。病蚌因消化系统坏死和消化功能丧失而死亡。还就正常三角帆蚌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作了探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焦思权  丁玉芳  
三角帆蚌人工繁育技术简介焦思权,丁玉芳(徐州市水产局)(徐州市水科所)三角帆蚌是培育淡水珍珠的最理想的优质蚌种。近两年,本地发展珍珠生产所需的三角帆蚌几乎全部从南方调运。外调蚌种对发展本地珍珠生产存在着数量不足,影响产量效益;蚌源受限,只能调多少养多...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郑侠飞  王小后  苏林可  王岩  
采用流水法现场比较研究了不同季节(夏季和秋季)育珠和未育珠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mingii)的耗氧率。所用三角帆蚌为养殖在同一个池塘中的同一批的3龄蚌。夏季和秋季实验所用的育珠蚌插片后的养殖时间分别为83 d和128 d。实验结果表明,夏季育珠蚌(蚌重137.6 g±14.4 g)的耗氧率为(769±267)mg/(kg·h),显著低于未育珠蚌(蚌重100.3±15.0 g)的耗氧率[(1 146±265)mg/(kg·h)]。秋季育珠蚌(蚌重144.2 g±16.2 g)的耗氧率[(632±191)mg/(kg·h)]与未育珠蚌(蚌重134.4±17.9 g)的耗氧率[(6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尧服  黄助辉  何顺华  傅锦楠  龚小华  叶荫云  韩晓勇  张建磊  万新生  
探讨了三个水产场三角帆蚌大批死亡的病因。取病料经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再经青霉素、链霉素处理或微孔滤膜过滤除菌,人工感染健康三角帆蚌均能引起发病死亡,并能连续传代。其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与自然发病的蚌相似。病原病毒粒子有囊膜,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大小80~120nm,暂称为蚌的类疱疹病毒。含毒病料置5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中,在0~4℃冰箱保存6个月,-20℃低温冰箱中保存一年半,仍有致病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