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8)
2023(1886)
2022(1725)
2021(1657)
2020(1391)
2019(3041)
2018(2978)
2017(5318)
2016(3093)
2015(3476)
2014(3578)
2013(3567)
2012(3473)
2011(3293)
2010(3205)
2009(2983)
2008(2836)
2007(2411)
2006(2190)
2005(2039)
作者
(10299)
(8743)
(8588)
(8316)
(5660)
(4337)
(3990)
(3459)
(3402)
(3028)
(3020)
(3014)
(2919)
(2848)
(2806)
(2725)
(2623)
(2613)
(2594)
(2415)
(2209)
(2177)
(2119)
(2034)
(1989)
(1987)
(1917)
(1890)
(1779)
(1751)
学科
(13634)
经济(13610)
管理(9077)
(7981)
(7151)
企业(7151)
方法(6180)
(5053)
数学(4903)
数学方法(4828)
地方(3685)
(3682)
业经(3375)
中国(3019)
(2481)
农业(2448)
(2320)
理论(2281)
(2222)
(2218)
(2150)
环境(2042)
(2028)
贸易(2023)
地方经济(2006)
(1945)
(1940)
经营(1822)
(1746)
金融(1746)
机构
大学(46896)
学院(46159)
研究(18713)
管理(17237)
(16906)
经济(16581)
理学(15042)
理学院(14731)
管理学(14437)
管理学院(14326)
中国(13941)
科学(13681)
(10825)
(10590)
(10422)
研究所(9958)
农业(8356)
业大(8233)
中心(7958)
(7381)
(7106)
(6914)
(6879)
师范(6756)
北京(6546)
科学院(6283)
(6060)
(5918)
师范大学(5714)
财经(5659)
基金
项目(33940)
科学(26973)
基金(25496)
(23717)
国家(23570)
研究(21488)
科学基金(19736)
自然(14583)
自然科(14247)
自然科学(14245)
自然科学基金(13952)
基金项目(13723)
社会(13368)
(12766)
社会科(12609)
社会科学(12605)
(11541)
资助(10381)
教育(9874)
重点(8283)
编号(7946)
(7403)
计划(7234)
(7042)
(6928)
科研(6610)
创新(6569)
科技(6463)
教育部(5957)
成果(5953)
期刊
(19053)
经济(19053)
研究(11816)
学报(10204)
中国(9986)
科学(9880)
(9205)
管理(7655)
大学(6899)
学学(6581)
农业(6123)
(5162)
资源(4516)
教育(4006)
(3695)
(3448)
金融(3448)
技术(3438)
业经(3055)
业大(2752)
财经(2723)
经济研究(2700)
科技(2530)
问题(2513)
(2492)
(2446)
林业(2443)
农业大学(2151)
现代(2118)
自然(2090)
共检索到69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巧林  许宝红  钟蕾  葛熹凯  肖调义  
在人工感染三角帆蚌瘟病病料组织后第3、5、7、9、11天,运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外套膜、鳃和斧足的病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瘟病病毒对3种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外套膜和鳃的病变比较严重,斧足稍轻.光镜下,前5d内各组织结构变化不大;从第7天开始,出现上皮组织细胞肿胀、排列紊乱、部分脱落甚至完全坏死等显著的病理变化.电镜下,前5d细胞结构无明显病理变化,只出现了少量的病毒粒子;从第7天开始,病毒粒子数量增加,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等细胞器解体,细胞空泡化,但斧足的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邵健忠  项黎新  李亚南  张明洲  毛树坚  
对健康及患瘟病三角帆蚌的13种脏器组织作了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瘟病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病蚌的肝脏、胃和直肠等组织。病毒侵袭蚌体后,肝脏的吸收细胞、未成熟细胞以及胃、直肠的纤毛上皮细胞内出现病毒包涵体,DNA和RNA等正常代谢受到抑制,AKP和ACP酶的活性和分布发生异常,细胞内消化作用受阻,最后病变细胞解体,导致肝脏、胃和直肠等的广泛受损。病蚌因消化系统坏死和消化功能丧失而死亡。还就正常三角帆蚌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作了探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邵健忠  项黎新  华志华  毛树坚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我国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11种组织中16种同工酶系统的酶谱表型、组织分布、活性含量和迁移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不同酶谱特征与基因表达状况作了讨论。证实酯酶和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表型和活性含量在病蚌体内有明显的紊乱现象,表明三角帆蚌瘟病的病理机制与消化系统脂类代谢异常有密切关系。消化系统两种酶谱的特异性变化,可作为瘟病早期诊断的生化辅助指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尧服  黄助辉  何顺华  傅锦楠  龚小华  叶荫云  韩晓勇  张建磊  万新生  
探讨了三个水产场三角帆蚌大批死亡的病因。取病料经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再经青霉素、链霉素处理或微孔滤膜过滤除菌,人工感染健康三角帆蚌均能引起发病死亡,并能连续传代。其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与自然发病的蚌相似。病原病毒粒子有囊膜,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大小80~120nm,暂称为蚌的类疱疹病毒。含毒病料置5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中,在0~4℃冰箱保存6个月,-20℃低温冰箱中保存一年半,仍有致病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祝友  刘晓燕  金燮理  陈可毅  萧克宇  
采用生物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三角帆蚌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肝脏、肠道、鳃、斧足、闭壳肌等主要器官的组织和细胞病理变化 .病蚌临床症状与自然染病症状相似 ,病变早期 ,体内有大量粘液排出体外 ,蚌壳后缘出水管喷水无力 ,两壳微开 ;病变后期 ,闭壳肌失去功能 ,两壳张开 ,肠道水肿 ,有腹水 ,肠内无食物 ,肝脏呈糜烂状 ,斧足苍白 ,鳃暗黄 .组织及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可见 ,嗜水气单胞菌对肝脏危害最为严重 ,肝小管肿大破裂 ,管腔变小甚至完全堵塞 ;肝细胞肿大变性 ,胞浆内出现空泡 ,细胞核溶解 ,水肿变性直至坏死 ,间质中大量的嗜酸性细胞浸润 .其次是鳃 ,鳃丝细胞排列松散 ,纤毛受到不同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鸿泰  李耀彩  
采用石灰超细微颗粒悬浮法为主控制池塘生态环境,中草药针剂注射为辅的方法,成功的控制了由嵌砂样病毒(Arenavirus)引起的暴发性三角帆蚌瘟病。7000只育珠蚌两周年成活率973%,药物费用仅占产珠成本的二十分之一。结果表明,提高生态环境的pH并增加其钙浓度可以抑制蚌瘟病。后来应用此法控制鱼、贝类病毒病,推广面积达1200公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林青霞  王岩  高吉华  张涵  
分别于2006年9月、2006年12月、2007年3月和2007年7月调查了分布在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和绍兴市、湖北省荆州市、江西省九江市的10个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养殖水体的理化环境。结果表明调查期间上述水体水温为6.5~34.0℃,Ca2+为17.89~66.54 mg/L,总硬度为61.02~217.78 mg CaCO3/L,总碱度为43.30~218.24 mg CaCO3/L,总氮(TN)为0.46~2.78 mg/L,总磷(TP)为0.01~0.35 mg/L,高锰酸盐指数(COD Mn)为4.36~17.98 mg/L。从地点上看:苏州、杭州、...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宏  白志毅  李家乐  王建军  
对三角帆蚌胚胎在其外鳃育儿囊内的形态变化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20℃-23℃时,受精卵发育为膜内钩介幼虫需11 d;受精卵吸水后,卵膜膨胀,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其大小无显著变化,但膜内胚胎生长明显;整个发育期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原肠期、膜内钩介幼虫期,经过这4个时期,胚胎最大长度增长了82.8%,生长速度在后期快于前期,并且以原肠期和膜内勾介幼虫期增长速度最快。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与外鳃特征具相关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士力  李家乐  张根芳  汪桂玲  白志毅  潘彬斌  
在人工繁育现场,水温为26.5~32.0℃的条件下,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期结束至发育到呈三角形的稚蚌阶段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发现三角帆蚌稚蚌形态发育过程根据其变化特点可分为4个阶段。刚脱落的稚蚌平均壳长221.88μm,此时帆没有形成,全高等于壳高;前4 d里稚蚌增厚显著,为贝壳增厚期。5 d后到第23天,壳顶开始突起,为壳顶突出期;此期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到15 d时,壳顶后端生长速度超过了前端。23 d后到第34天,翼开始出现,为两翼形成期。34 d后到第60天,帆开始形成,为帆生长期;此期全高和壳高的比例加大,壳顶不再是稚蚌的最高点。从第60天开始,外型与成体相似,稚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调义  葛熹凯  许宝红  苏建明  章怀云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三角帆蚌肝脏瘟病感染期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经检验,差异表达基因均被富集了210倍左右,证明构建的cDNA消减文库具有很强的消减效率。PCR鉴定发现,在随机挑取的阳性克隆中,95%的克隆均含有0.2~1.0 kb的插入片段,这些片段可能是三角帆蚌瘟病病毒感染后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测序共获得214个有效cDNA序列,分别属于8大类,共98个基因。其中细胞分裂基因2个、细胞结构与运动基因9个、代谢基因10个、信号传导基因7个、细胞防疫基因10个、基因与蛋白表达基因20个、未知功能蛋白基因26个,GenBank中找不到任何同源序列的基因14个。结果说明,构建的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岩  董向全  王伟良  王小冬  
在浙江省褚暨市淡水珍珠业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枫桥实验基地分析了池塘养殖三角帆蚌的营养组成,并通过室内试验检验了利用配合饲料饲养三角帆蚌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年孵育和养殖了一年的未插珠三角帆蚌软体水分含量为88.8%~94.8%,软体干物质组成中54.2%~57.2%为蛋白质,3.2%~3.8%为脂肪,33.4%~34.8%为碳水化合物,6.2%~7.2%为灰分,软体氨基酸组成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亮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用4种配合饲料(F1、F2、F3和F4)饲养当年孵育的三角帆蚌,蚌重量和蚌壳均明显增长,用F3饲养的蚌蚌重和蚌壳增长率高于用豆浆饲养的蚌,而饲料成本低于使用豆浆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信娣  陈瑛  
将红螺菌科的红假单胞菌应用于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 ingii)养殖水体,测定水化学环境因子和微生态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可稳定养殖水体pH,去除氨氮、亚硝基氮、总氮,降低COD,改变水体氮磷比;光合细菌能有效控制异养细菌、弧菌、气单胞菌数量,对真菌的增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避免养殖水体水质恶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荣家平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张根芳  王旦旦  方爱萍  李家乐  
对怀卵期三角帆蚌的外侧瓣鳃分别从水平、横、纵等三个方向作组织切片,利用光镜观察其组织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在怀卵期外侧瓣鳃增至(2 876.77±123.58)μm,两鳃小瓣之间被鳃间隔分成许多鳃小腔,其宽度为(474.06±32.01)μm(纵切),(410.74±70.69)μm(水平切)。瓣间隔的厚度为(244.92±17.23)μm(纵切),(288.80±35.16)μm(水平切)。从横切面观察,瓣间隔又由横向隔板组成瓣间隔孔,隔板宽度为(309.2±50.56)μm,两隔板间的孔宽度为(365.22±37.74)μm。鳃小腔通过瓣间隔孔而互相连通,从而形成鳃腔育儿囊。同时还观察到:在...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董志国  李家乐  王美珍  陈汉春  陈贤龙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规格和温度对处于标准代谢下三角帆蚌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大小、温度以及二者的综合效应均对其耗氧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温度>二者综合效应。个体大小与耗氧率的关系为随着体重的增加,三角帆蚌的耗氧率降低,呈负相关的幂指数关系;体重与耗氧率的方程OR=aW-b,b值均在0.7715~0.9709之间,平均为0.875。温度对三角帆蚌的影响表现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大,但超过适温上限的临界点则表现出下降趋势,甚至停止呼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