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36)
2023(12282)
2022(10776)
2021(10069)
2020(8435)
2019(19362)
2018(19235)
2017(36822)
2016(20442)
2015(22939)
2014(22885)
2013(22747)
2012(20941)
2011(18842)
2010(18612)
2009(16910)
2008(16370)
2007(14262)
2006(12547)
2005(11058)
作者
(62085)
(51332)
(51305)
(48774)
(32886)
(24899)
(23252)
(20318)
(19760)
(18379)
(17693)
(17366)
(16532)
(16368)
(16158)
(16017)
(15620)
(15438)
(14844)
(14743)
(13065)
(12593)
(12542)
(11632)
(11521)
(11520)
(11440)
(11302)
(10520)
(10347)
学科
(77216)
经济(77127)
管理(57219)
(53561)
(44558)
企业(44558)
方法(35857)
数学(30988)
数学方法(30514)
(21191)
(20374)
中国(20351)
(18700)
业经(17378)
地方(17201)
环境(14206)
农业(14107)
(13652)
(13604)
贸易(13598)
理论(13353)
(13290)
(13175)
技术(12478)
(11814)
(11800)
财务(11740)
财务管理(11715)
(11325)
银行(11261)
机构
大学(289098)
学院(287013)
管理(112426)
(106598)
经济(104036)
研究(100809)
理学(97691)
理学院(96577)
管理学(94636)
管理学院(94170)
中国(72180)
科学(67845)
(62605)
(54903)
(52783)
业大(48953)
研究所(48767)
(47397)
中心(44598)
农业(43628)
(42002)
北京(39497)
财经(38235)
(37905)
师范(37375)
(37170)
(34762)
(34296)
技术(32844)
(30914)
基金
项目(204145)
科学(157525)
基金(145495)
研究(143943)
(129985)
国家(128870)
科学基金(108269)
社会(86854)
社会科(82023)
社会科学(81996)
(81375)
基金项目(77444)
自然(73792)
自然科(72001)
自然科学(71981)
自然科学基金(70666)
(69253)
教育(65492)
资助(60931)
编号(58103)
成果(47208)
重点(46326)
(43837)
(43636)
(42459)
课题(41056)
计划(39910)
科研(39823)
创新(39610)
大学(36922)
期刊
(115611)
经济(115611)
研究(81771)
学报(54759)
中国(53590)
(49252)
科学(47488)
管理(41168)
大学(39815)
学学(37583)
农业(34473)
(34131)
教育(32558)
技术(24501)
(21898)
金融(21898)
业经(19103)
经济研究(17921)
(17829)
财经(17667)
图书(16378)
科技(15475)
(14955)
问题(14915)
业大(14891)
(14483)
理论(13842)
林业(13369)
技术经济(13220)
实践(12818)
共检索到413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朝虎  白志毅  李清清  彭建庆  李家乐  
早期选择可以降低选育工作量并提高选育效率。本研究以三角帆蚌“申紫1号”F1为研究对象,在幼蚌壳色透明期,根据目标性状的选择顺序和中选率,设置了7种依次选择法:壳长(SL)为第一选择性状,贝壳深紫色(PN)为第二选择性状,设定3种中选率,选择方法分别为SL 50%×PN20%(Ⅰ)、SL 30%×PN 33%(Ⅱ)、SL 20%×PN 50%(Ⅲ);贝壳深紫色(PN)为第一选择性状,壳长(SL)为第二选择性状,设定3种中选率,选择方法分别PN 50%×SL 20%(Ⅳ)、PN 30%×SL 33%(Ⅴ)、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雷明  白志毅  刘晓军  李清清  殷浩  李家乐  
以选育系紫色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F_4和非选育系三角帆蚌为亲本建立后代家系群体,比较选育组与对照组贝壳珍珠质颜色和生长性状,以评价F5贝壳珍珠质层颜色与生长性能选育效果。结果显示,选育组明度L*、饱和度c*、色差值d E*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清清  白志毅  刘晓军  韩学凯  罗红瑞  董绍建  李家乐  
为了研究供片蚌和育珠蚌对无核珍珠质量的影响,以三角帆蚌紫色选育系F5为材料,在插植无核珍珠前,测量了供片蚌和育珠蚌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等生长性状,检测了供片蚌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 E。经过18个月育珠,测量了育珠蚌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计算其特定生长率,检测了育珠蚌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 E,测量了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颜色、大小、圆度、光泽和产珠量。结果发现,供片蚌生长性状与所产无核珍珠大小、圆度和产珠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供片蚌内壳色与无核珍珠颜色相关性极显著(r=-0.400~0.376,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学凯  陈夏君  白志毅  刘晓军  李家乐  
为研究三角帆蚌HcTyr基因与内壳色性状的相关性,本实验根据已分离的三角帆蚌HcTyr基因进行引物设计和片段扩增,并用144只三角帆蚌对其多态性进行筛选和验证,卡方检验分析了SNP位点和三角帆蚌内壳色相关性,并对HcTyr基因进行了图谱定位。结果显示,在HcTyr基因上筛选出8个SNP位点,其中有7个SNP位点与三角帆蚌内壳色L、a及d E呈显著相关性,用这7个SNP位点做单倍型构建和分析,发现Ⅱ、Ⅲ及Ⅳ这3种单倍型在白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极显著高于在紫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而Ⅴ和Ⅶ这2两种单倍型在紫色群体中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白志毅  李家乐  汪桂玲  
2003年5月,获得鄱阳湖群体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同一母蚌的后代,同年10月插种无核珍珠,然后在同一口池塘培育3年,于2006年11月研究其产珠性能与生长性状和插片部位的关系。结果表明,珍珠单颗质量、粒径、直径差百分比、产珠量和圆珠率5个指标的极差以及变异系数非常大,说明同一亲蚌子代个体间在育珠性能方面出现较大分化,可通过选育进行改良。各指标与单蚌产珠量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壳质量、体质量、壳高、壳宽、壳长;各指标与珍珠粒径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壳质量=体质量、壳宽、壳高;各指标与直径差百分比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壳宽、壳质量=体质量;各指标与圆珠率的相关性由...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金武  李家乐  付龙龙  白志毅  刘越  赵永超  
利用巢式设计构建了三角帆蚌17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包括51个全同胞家系。幼蚌规格达到1 cm时,在每个全同胞家系随机取40个个体,共2 040个个体,测量它们的壳长、壳高、壳厚、体质量4个生长性状,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壳长、壳高、壳厚、体质量这4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356±0.047,0.488±0.060,0.453±0.055,0.518±0.050。这4个性状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的范围为:0.476~0.709和0.574~0.868。三角帆蚌早期阶段生长性状有足够的遗传方差,可以对它们进行遗传改良,预期能够获得较好的遗传进展。这4个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均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照旗  韩学凯  白志毅  李家乐  
采用群体选育辅助种内群体间杂交选育的方法,以内壳色、体质量作为选育性状,经过连续4代的选育获得了紫色选育系F4。本实验以F4为亲本进行繁殖,利用6对微卫星标记,对15个同批繁育的F4母蚌的1龄后代进行亲子鉴定,鉴别出了来自12个父本、15个母本的42个全同胞家系,使用ASREML软件的约束极大似然法对三角帆蚌内壳色及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E*的遗传力分别为0.31±0.22、0.11±0.08、0.36±0.18、0.29±0.19,L*、a*、b*之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较低,范围为0.08~0.47和0.04~0.32,L*与dE*相关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星  吕高伦  郭柏莹  李家乐  王正  白志毅  
光泽度为衡量珍珠价值上限的指标,为了研究三角帆蚌供片蚌和育珠蚌对有核珍珠光泽度的相对贡献,以白蚌(内壳主体色为白色的三角帆蚌)为材料,以壳长和外壳青色为选择性状,设置不同选择策略,建立8 组三角帆蚌群体,在每组群体随机选出供片组和育珠组,开展组合插核手术。经18个月培育,发现不同育珠组合中,供片蚌和育珠蚌同时来自 Ⅰ 组选择群体的YAA育珠组合所育珍珠光泽度值最大,比YGG、YHH产珍珠光泽度分别提高15.46%、21.51%;不同组供片蚌培育珍珠的光泽度差异显著,供片蚌内壳光泽度与珍珠光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 = 0.717 ~ 0.939 ),建立供片组内壳光泽度和珍珠光泽度回归方程为:y=16.81+0.93x(R~(2)=0.777),供片蚌生长性状与珍珠光泽度相关性不显著;不同组育珠蚌培育珍珠的光泽度差异显著,但育珠蚌生长性状和内壳光泽度与珍珠光泽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以上结果说明幼蚌期选育外壳颜色青色的三角帆蚌,达到了提升珍珠光泽度的目标,可作为选育产高光泽度珍珠三角帆蚌的间接性状,供片蚌内壳光泽度与珍珠光泽度显著相关,以其作为目标性状更优。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吕高伦  吕雪峰  王昊  张瑶  李家乐  王正  白志毅  
贝类养殖和育种实践中,贝壳生长纹宽窄是衡量贝类生长速度的重要观测指标,臀角放射肋为呈现生长纹最宽的部位,为了探究臀角放射肋长作为典型生长性状的可行性,本研究分析了1~3龄三角帆蚌臀角放射肋长(X_(1))与壳长(X_(2))、壳高(X_(3))、全高(X_(4))、壳宽(X_(5))、活体质量(Y_(1))、软体质量(Y_(2))、壳质量(Y_(3))的相关性,并进行体尺性状对体质量性状(活体质量、软体质量和壳质量)的通径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3龄的三角帆蚌臀角放射肋长与体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1龄、2龄三角帆蚌壳长与活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高,而3龄三角帆蚌的臀角放射肋长与活体质量的相关性最高,且臀角放射肋长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系数均随年龄的增加呈增长趋势。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1~3龄的三角帆蚌活体质量的主要因子为臀角放射肋长、壳长、壳宽,影响3龄的三角帆蚌软体质量的主要因子为壳长、壳宽,影响1龄、2龄的三角帆蚌壳质量的主要因子为壳长、壳宽,影响3龄的三角帆蚌壳质量的主要因子为臀角放射肋长、壳长、壳宽。综上所述,臀角放射肋长可与壳长、壳宽性状一起作为三角帆蚌新的典型生长性状,用以表示三角帆蚌生长速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闻海波  顾若波  曹哲明  聂志娟  杨彬彬  华丹  
对3个野生三角帆蚌种群的贝壳形态及珍珠层颜色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DT)种群贝壳为短圆型,太湖(TH)种群为长扁型,而鄱阳湖(PY)种群介于两者之间;洞庭湖种群的体重指数、壳重指数、壳宽指数及壳厚指数等育珠相关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种群。对壳重的通径分析表明:3个群体中,壳厚对壳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长次之,壳高、壳宽主要通过壳厚和壳长间接影响壳重。在珍珠层边缘区域,后端出现紫色的比例均高于前端(P=0.055)。3个种群珍珠层颜色存在显著的种群特征:鄱阳湖种群中70%个体珍珠层为紫色或淡紫色,而洞庭湖和太湖种群在边缘区前端以白色为主,后端以紫色和淡紫色为主,中央区以紫色和淡紫色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进盼  白志毅  张梦莹  颜玲  陆风辉  王贺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PCAT1)是一种重要的脂质代谢酶。为明确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HcLPCAT1基因在类胡萝卜素代谢中的功能,探究该基因与三角帆蚌壳色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HcLPCAT1基因cDNA全长1675 bp,ORF区1296 bp编码431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发现HcLPCAT1基因在紫色三角帆蚌各组织中表达量均高于白色三角帆蚌相应组织,且在肝胰腺、外套膜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1),同时相应组织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C)极显著升高(P<0.01)。采用直接测序法鉴定出三角帆蚌HcLPCAT1基因5个SNP位点的基因型与内壳色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单倍型分析发现H1、H2两种单倍型为紫色三角帆蚌优势单倍型,H3、H5、H6三种单倍型为白色三角帆蚌优势单倍型。本研究鉴定的HcLPCAT1基因可为解析三角帆蚌类胡萝卜素代谢和壳色形成的机制提供研究基础,筛选出的与内壳色相关SNP及单倍型可用于分子辅助育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邵健忠  项黎新  李亚南  张明洲  毛树坚  
对健康及患瘟病三角帆蚌的13种脏器组织作了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瘟病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病蚌的肝脏、胃和直肠等组织。病毒侵袭蚌体后,肝脏的吸收细胞、未成熟细胞以及胃、直肠的纤毛上皮细胞内出现病毒包涵体,DNA和RNA等正常代谢受到抑制,AKP和ACP酶的活性和分布发生异常,细胞内消化作用受阻,最后病变细胞解体,导致肝脏、胃和直肠等的广泛受损。病蚌因消化系统坏死和消化功能丧失而死亡。还就正常三角帆蚌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作了探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金平   李家乐   白志毅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外套膜有核珍珠是新兴的珍珠培育技术。为了鉴定影响外套膜有核珍珠质量相关的生长性状,本研究以2龄三角帆蚌为育珠蚌,每蚌植入10颗规格为5 mm的珠核,培育19个月至商品珠,对珍珠质量性状(产珠数/成珠率、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圆度、珍珠层厚度)与育珠蚌生长性状(壳长、壳宽、壳高、活体质量、壳质量、软组织质量)、珠核(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圆度)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显示,该批育珠蚌平均成珠率为(70.00±10.82)%,珍珠平均大小(最小直径)为(6.91±0.67) mm,珍珠平均圆度(直径差百分比)为(6.74±7.78)%。珍珠大小、珍珠层厚度与育珠蚌的壳宽、活体质量和壳质量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育珠蚌的壳高和软组织质量显著正相关(P<0.05);壳宽与珍珠大小和珍珠层厚度的相关系数最大,均为0.69;而成珠率、珍珠圆度与育珠蚌各生长性状均不相关(P>0.05)。壳宽对珍珠大小和珍珠层厚度的直接作用(0.69)及直接决定系数(0.50)最大。研究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的壳宽是提升外套膜有核珍珠的大小和珍珠层厚度品质的关键性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夏君  韩学凯  白志毅  李家乐  
本实验室根据前期研究发现,HcTyp-1基因可能参与了三角帆蚌贝壳珍珠层颜色的形成。本实验根据HcTyp-1基因cDNA设计引物,比较筛选获得了8个SNP位点并分析了这些位点与内壳色的相关性,然后对HcTyp-1基因进行了图谱定位。通过研究这些多态性位点与贝壳珍珠层颜色性状相关性发现,C+3057T位点基因型仅在a参数上存在显著差异,G+2985T和T+3006C 2个位点基因型分别在L、b及a、dE上存在显著差异,A+2834C、C+2919T和G+2986T这3个SNPs位点基因型在L、a及dE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连锁不平衡结果显示,HcTyp-1基因上除C+2912T、C+2983A这2个位点,其他6个位点具有显著差异,位点之间都存在强连锁不平衡。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单倍型T2和T4在白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极显著高于在紫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T6和T8两种单倍型在紫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极显著高于白色群体。因此HcTyp-1基因的部分SNPs可作为三角帆蚌不同内壳色贝壳辅助育种的候选分子标记位点。另外,本研究还将HcTyp-1基因定位在三角帆蚌LG16连锁群上,这为进一步解析该基因调控珍珠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士力  李家乐  张根芳  汪桂玲  白志毅  潘彬斌  
在人工繁育现场,水温为26.5~32.0℃的条件下,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期结束至发育到呈三角形的稚蚌阶段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发现三角帆蚌稚蚌形态发育过程根据其变化特点可分为4个阶段。刚脱落的稚蚌平均壳长221.88μm,此时帆没有形成,全高等于壳高;前4 d里稚蚌增厚显著,为贝壳增厚期。5 d后到第23天,壳顶开始突起,为壳顶突出期;此期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到15 d时,壳顶后端生长速度超过了前端。23 d后到第34天,翼开始出现,为两翼形成期。34 d后到第60天,帆开始形成,为帆生长期;此期全高和壳高的比例加大,壳顶不再是稚蚌的最高点。从第60天开始,外型与成体相似,稚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