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81)
- 2023(5799)
- 2022(5290)
- 2021(4837)
- 2020(4404)
- 2019(10216)
- 2018(10062)
- 2017(19561)
- 2016(11112)
- 2015(12723)
- 2014(13162)
- 2013(13264)
- 2012(12692)
- 2011(11601)
- 2010(11650)
- 2009(11017)
- 2008(11193)
- 2007(10299)
- 2006(8670)
- 2005(7825)
- 学科
- 济(48929)
- 经济(48881)
- 管理(27859)
- 业(27826)
- 方法(25255)
- 数学(22790)
- 数学方法(22524)
- 企(21536)
- 企业(21536)
- 农(13557)
- 学(12398)
- 财(11697)
- 中国(11565)
- 地方(11268)
- 贸(9734)
- 贸易(9732)
- 易(9424)
- 农业(8948)
- 业经(8768)
- 制(8117)
- 和(7375)
- 务(7031)
- 财务(7014)
- 财务管理(6987)
- 理论(6584)
- 银(6551)
- 环境(6549)
- 企业财务(6544)
- 银行(6519)
- 融(6341)
- 机构
- 大学(168252)
- 学院(166901)
- 济(66504)
- 经济(65004)
- 管理(60844)
- 研究(59628)
- 理学(52385)
- 理学院(51710)
- 管理学(50616)
- 管理学院(50303)
- 中国(43570)
- 科学(40473)
- 农(36585)
- 京(36090)
- 所(32743)
- 研究所(30179)
- 业大(29663)
- 财(29594)
- 农业(29295)
- 中心(27328)
- 江(26487)
- 财经(23673)
- 北京(22468)
- 范(22202)
- 师范(21911)
- 经(21339)
- 院(21048)
- 经济学(20819)
- 州(20625)
- 省(19182)
- 基金
- 项目(112054)
- 科学(85845)
- 基金(79763)
- 研究(76809)
- 家(71430)
- 国家(70877)
- 科学基金(58656)
- 社会(46887)
- 省(44957)
- 社会科(44361)
- 社会科学(44343)
- 基金项目(42626)
- 自然(39496)
- 自然科(38565)
- 自然科学(38547)
- 划(37991)
- 自然科学基金(37838)
- 教育(35828)
- 资助(33592)
- 编号(31036)
- 重点(25947)
- 成果(25368)
- 部(24729)
- 发(24279)
- 计划(22581)
- 创(22484)
- 科研(22344)
- 课题(21978)
- 创新(21170)
- 教育部(20357)
共检索到242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家乐 董志国 郑汉丰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我国特有淡水经济贝类,是我国最主要的淡水育珠母蚌。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三角帆蚌人工繁殖初步成功,解决了育珠所需的蚌源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三角帆蚌种质退化问题突出,表现在抗逆性下降、经济性状变差,因此有必要开展三角帆蚌良种选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华丹 顾若波 白云飞 闻海波
用150个随机引物对野生三角帆蚌和养殖三角帆蚌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最终筛选出20个引物,分别能扩增出1~10条大小不等的片段,片段长度在500~2000bp之间。野生三角帆蚌和养殖三角帆蚌的种内相似系数分别为0.787和0.833,显示野生种群基因组发生的变异较养殖种群大。野生三角帆蚌和养殖三角帆蚌种群间遗传距离为0.054,表明三角帆蚌野生和养殖种群亲缘关系比较接近。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郑汉丰 张根芳 李家乐 袁伟康
测量了三角帆蚌(S)和池蝶蚌(C)及其杂交F1代(SS,CC,S♀×C♂,C♀×S♂)8月龄时的11个外部形态特征数据,使用壳长校正样本规格差异后,分别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均表明正交F1代(SC)的体型偏于母本三角帆蚌,而反交F1代(CS)的体型则介于两亲本之间。三角帆蚌与池蝶蚌之间的判别准确率较高,综合判别率达81.16%,引入正反杂交F1代进行判别则综合判别准确率下降至57.46%。以上结果暗示三角帆蚌与池蝶蚌之间的亲缘关系有可能高于现在普遍认为的种间关系。
关键词:
三角帆蚌 池蝶蚌 杂交 形态差异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英 董志国 程汉良 李家乐
通过对外来种池蝶蚌(C)、三角帆蚌(S)及其正反杂种F1的肝脏同工酶进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肝脏的SOD和EST同工酶谱带。结果表明,这两种蚌及其正反杂种F1同工酶的表达既呈现出一些相似的特征,又有明显差异。这四种蚌中分别有2~5个SOD位点,其中SOD-1为一强带且仅见于F1SC中,SOD-2在F1SC中为强带,但在F1CS中较弱,而其双亲中则无该带;SOD-3为一强带均保守的见于四种蚌中,SOD-4为一强带但仅在杂种F1SC中无表达,SOD-5为一强带但仅在池蝶蚌中未检到;在两亲本与其杂种F1中分别检测到4~6个EST同工酶位点,其中EST-4仅见于杂种F1SC中,EST-5在...
关键词:
池蝶蚌 三角帆蚌 杂种F1 同工酶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家乐 钱荣华 鲍宝龙 汪桂玲 戚鸟定
用OPJ和OPM两组40条10碱基随机引物,对中国五大湖三角帆蚌地理群体及诸暨养殖蚌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其中12个引物的扩增结果具有丰富的群体多态性,多态率为55.6%~80%。群体内遗传相似度大小依次为:鄱阳湖(0.8889),太湖(0.8694),洞庭湖(0.8111),诸暨(0.7746),洪泽湖(0.7348),巢湖(0.7185)。依据群体间遗传距离指数及分子系统树,表明洞庭湖群体和洪泽湖群体亲缘关系最近,鄱阳湖群体则与巢湖群体的亲缘关系最近,并且诸暨人工养殖群体与鄱阳湖和巢湖的群体比较接近。
关键词:
五大湖 三角帆蚌 群体 RAPD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桂玲 袁一鸣 李家乐
采用微卫星技术,将9对微卫星引物用于我国五大淡水湖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群体,即鄱阳湖(PY)、洞庭湖(DT)、太湖(TH)、巢湖(CH)、洪泽湖(HZ)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研究。数据经TFPGA软件估算,分别完成不同群体位点的杂合度值、群体间遗传距离和相似指数计算及聚类分析,确立了5个群体间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三角帆蚌5个群体的平均表观杂合度0.4964-0.5621,期望杂合度0.5540-0.6270,多态信息含量0.4061-0.4665,其中鄱阳湖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而洪泽湖群体最低。(2)五个群体遗传相似度在0.8947以上,遗传距离在...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谢楠 李应森 郑汉丰 汪桂玲 李家乐 戚鸟定 袁伟康
使用三角帆蚌、池蝶蚌作为亲本进行自交与杂交,获得了4群体F1。对实施手术无核插片手术后1年、2年、3年的4群体F1的养殖效果与育珠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各年龄组育珠性能方面,反交F1>池蝶蚌>正交F1>三角帆蚌,且反交F1具有显著杂交优势;正交F1在壳长、成活率方面具有一定杂交优势,其它方面指标均低于池蝶蚌,略高于三角帆蚌。实施插片手术3年的反交F1较同龄的三角帆蚌每只蚌平均产珠重量增加31.96%,大规格珍珠(Φ>8 mm)比例增加2.71倍,成活率提高20.14%;较同龄的池蝶蚌每只蚌平均产珠重量增加14.95%,大规格珍珠(Φ>8 mm)比例增加54.01%,成活率提高10.1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金武 李家乐 付龙龙 白志毅 刘越 赵永超
利用巢式设计构建了三角帆蚌17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包括51个全同胞家系。幼蚌规格达到1 cm时,在每个全同胞家系随机取40个个体,共2 040个个体,测量它们的壳长、壳高、壳厚、体质量4个生长性状,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壳长、壳高、壳厚、体质量这4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356±0.047,0.488±0.060,0.453±0.055,0.518±0.050。这4个性状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的范围为:0.476~0.709和0.574~0.868。三角帆蚌早期阶段生长性状有足够的遗传方差,可以对它们进行遗传改良,预期能够获得较好的遗传进展。这4个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均较...
关键词:
三角帆蚌 早期阶段 生长性状 遗传参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照旗 韩学凯 白志毅 李家乐
采用群体选育辅助种内群体间杂交选育的方法,以内壳色、体质量作为选育性状,经过连续4代的选育获得了紫色选育系F4。本实验以F4为亲本进行繁殖,利用6对微卫星标记,对15个同批繁育的F4母蚌的1龄后代进行亲子鉴定,鉴别出了来自12个父本、15个母本的42个全同胞家系,使用ASREML软件的约束极大似然法对三角帆蚌内壳色及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E*的遗传力分别为0.31±0.22、0.11±0.08、0.36±0.18、0.29±0.19,L*、a*、b*之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较低,范围为0.08~0.47和0.04~0.32,L*与dE*相关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朝明 邹桂伟 郑蓓蓓 罗相忠 潘光碧
从40个10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2个用于大口鲇、鲇及其杂交F1代三个群体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217个位点,在群体之间和个体之间都存在差异。群体内的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986、0.878、0.961,群体内平均遗传变异是0.112;大口鲇与杂交F1代、鲇与杂交F1代、大口鲇与鲇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731、0.615、0.423,群体间的平均遗传变异为0.888。鲇群体的遗传变异度和多态位点比例均高于大口鲇、杂交F1代。UPGMA系统树清晰反映个体间和群体间的相互关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闻海波 顾若波 曹哲明 聂志娟 杨彬彬 华丹
对3个野生三角帆蚌种群的贝壳形态及珍珠层颜色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DT)种群贝壳为短圆型,太湖(TH)种群为长扁型,而鄱阳湖(PY)种群介于两者之间;洞庭湖种群的体重指数、壳重指数、壳宽指数及壳厚指数等育珠相关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种群。对壳重的通径分析表明:3个群体中,壳厚对壳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长次之,壳高、壳宽主要通过壳厚和壳长间接影响壳重。在珍珠层边缘区域,后端出现紫色的比例均高于前端(P=0.055)。3个种群珍珠层颜色存在显著的种群特征:鄱阳湖种群中70%个体珍珠层为紫色或淡紫色,而洞庭湖和太湖种群在边缘区前端以白色为主,后端以紫色和淡紫色为主,中央区以紫色和淡紫色为...
关键词:
三角帆蚌 贝壳形态 育珠性状 珍珠层颜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邵健忠 项黎新 李亚南 张明洲 毛树坚
对健康及患瘟病三角帆蚌的13种脏器组织作了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瘟病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病蚌的肝脏、胃和直肠等组织。病毒侵袭蚌体后,肝脏的吸收细胞、未成熟细胞以及胃、直肠的纤毛上皮细胞内出现病毒包涵体,DNA和RNA等正常代谢受到抑制,AKP和ACP酶的活性和分布发生异常,细胞内消化作用受阻,最后病变细胞解体,导致肝脏、胃和直肠等的广泛受损。病蚌因消化系统坏死和消化功能丧失而死亡。还就正常三角帆蚌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作了探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亚 王雅昱 汪桂玲 何方殊 李家乐
与传统的母系遗传不同,双壳贝类线粒体有M和F型2种mt DNA,称为双单亲遗传(doubly uniparental inheritance,DUI)。为了探究DUI的形成机制,实验利用RACE方法得到三角帆蚌M、F-type COⅡ基因的cDNA全长;荧光定量检测各时期各组织中M、F-type COⅡ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1)M-type COⅡ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1244 bp,F-type COⅡ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808 bp,M型3′端较F型有一段546 bp的特异性延长序列;跨膜结构预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启霞 常玉梅 梁利群 高国强 池炳杰 曹顶臣 孙效文
本研究采用乙酰基亚硝基脲(ENU)浸泡的方法诱变银鲫(Carassius autatus gibeblio Bloch)持续2周,后经清水反复漂洗,再进行人工催产得到诱变银鲫同源自交F1,利用AFLP技术对诱变银鲫F1(30尾)和对照银鲫(25尾)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发现了Ⅰ型(缺失型)特异位点和Ⅱ型(插入型)特异位点;同时对6尾诱变银鲫F1和2尾对照银鲫mtDNA进行全序列测序分析,发现诱变组突变位点几乎覆盖整个线粒体DNA,主要集中在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12SrRNA基因、16SrRNA基因和D-Loop控制区;通过对诱变组(55尾)和对照组(17尾)mtDNA的NADH1与NADH...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雷明 白志毅 刘晓军 李清清 殷浩 李家乐
以选育系紫色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F_4和非选育系三角帆蚌为亲本建立后代家系群体,比较选育组与对照组贝壳珍珠质颜色和生长性状,以评价F5贝壳珍珠质层颜色与生长性能选育效果。结果显示,选育组明度L*、饱和度c*、色差值d E*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珍珠质层颜色 生长性状 育种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