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65)
- 2023(2313)
- 2022(2084)
- 2021(1915)
- 2020(1725)
- 2019(3641)
- 2018(3521)
- 2017(6168)
- 2016(3852)
- 2015(4353)
- 2014(4406)
- 2013(4326)
- 2012(4266)
- 2011(3826)
- 2010(3743)
- 2009(3330)
- 2008(3455)
- 2007(3024)
- 2006(2702)
- 2005(2509)
- 学科
- 济(12492)
- 经济(12474)
- 业(7413)
- 管理(6938)
- 学(5791)
- 企(5394)
- 企业(5394)
- 方法(4960)
- 数学(4173)
- 数学方法(4064)
- 农(4043)
- 地方(3886)
- 中国(3487)
- 贸(3297)
- 贸易(3295)
- 易(3209)
- 业经(2715)
- 水产(2707)
- 农业(2685)
- 教育(2651)
- 财(2600)
- 制(2348)
- 体(2224)
- 地方经济(2189)
- 理论(2178)
- 融(2102)
- 金融(2102)
- 动物(2101)
- 出(2002)
- 及其(1928)
- 机构
- 大学(56017)
- 学院(54817)
- 研究(24774)
- 科学(18380)
- 济(18241)
- 经济(17782)
- 农(17061)
- 中国(16735)
- 管理(16207)
- 所(14982)
- 研究所(14079)
- 农业(13960)
- 理学(13781)
- 理学院(13533)
- 管理学(13123)
- 管理学院(13028)
- 京(12673)
- 业大(12298)
- 中心(10212)
- 江(9821)
- 省(9152)
- 院(9062)
- 室(8977)
- 农业大学(8522)
- 技术(8373)
- 实验(8208)
- 业(8103)
- 财(8051)
- 实验室(7919)
- 范(7867)
共检索到85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谢楠 李应森 郑汉丰 汪桂玲 李家乐 戚鸟定 袁伟康
使用三角帆蚌、池蝶蚌作为亲本进行自交与杂交,获得了4群体F1。对实施手术无核插片手术后1年、2年、3年的4群体F1的养殖效果与育珠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各年龄组育珠性能方面,反交F1>池蝶蚌>正交F1>三角帆蚌,且反交F1具有显著杂交优势;正交F1在壳长、成活率方面具有一定杂交优势,其它方面指标均低于池蝶蚌,略高于三角帆蚌。实施插片手术3年的反交F1较同龄的三角帆蚌每只蚌平均产珠重量增加31.96%,大规格珍珠(Φ>8 mm)比例增加2.71倍,成活率提高20.14%;较同龄的池蝶蚌每只蚌平均产珠重量增加14.95%,大规格珍珠(Φ>8 mm)比例增加54.01%,成活率提高10.14%...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郑汉丰 张根芳 李家乐 袁伟康
测量了三角帆蚌(S)和池蝶蚌(C)及其杂交F1代(SS,CC,S♀×C♂,C♀×S♂)8月龄时的11个外部形态特征数据,使用壳长校正样本规格差异后,分别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均表明正交F1代(SC)的体型偏于母本三角帆蚌,而反交F1代(CS)的体型则介于两亲本之间。三角帆蚌与池蝶蚌之间的判别准确率较高,综合判别率达81.16%,引入正反杂交F1代进行判别则综合判别准确率下降至57.46%。以上结果暗示三角帆蚌与池蝶蚌之间的亲缘关系有可能高于现在普遍认为的种间关系。
关键词:
三角帆蚌 池蝶蚌 杂交 形态差异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英 董志国 程汉良 李家乐
通过对外来种池蝶蚌(C)、三角帆蚌(S)及其正反杂种F1的肝脏同工酶进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肝脏的SOD和EST同工酶谱带。结果表明,这两种蚌及其正反杂种F1同工酶的表达既呈现出一些相似的特征,又有明显差异。这四种蚌中分别有2~5个SOD位点,其中SOD-1为一强带且仅见于F1SC中,SOD-2在F1SC中为强带,但在F1CS中较弱,而其双亲中则无该带;SOD-3为一强带均保守的见于四种蚌中,SOD-4为一强带但仅在杂种F1SC中无表达,SOD-5为一强带但仅在池蝶蚌中未检到;在两亲本与其杂种F1中分别检测到4~6个EST同工酶位点,其中EST-4仅见于杂种F1SC中,EST-5在...
关键词:
池蝶蚌 三角帆蚌 杂种F1 同工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董志国 李家乐 郑汉丰 谢楠 白志毅
于2003年5月21日至2004年12月23日,在浙江诸暨的养殖池塘比较研究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洞庭湖群体(DD)、鄱阳湖群体(PP)和太湖群体(TT)自交F1与其6个杂交F1(DP,PD,DT,TD,TP和PT)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19月龄的9个群体三角帆蚌壳长已趋于相对恒定,但早期各群体间壳长差异明显。壳宽性状从6月龄至19月龄,PP、PD和TD三者均无明显差异,但均优于其余6群体(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岩 谢宁峡 林青霞 高吉华
2006.06.03-11.08研究了浙江省诸暨市3口蚌养殖池塘内的水温、透明度(SD)、溶氧(DO)、pH等理化因子以及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生长和珍珠产量。结果显示:实验期间池塘内水温平均为28℃,透明度为24~31 cm,pH为8.5~8.8,DO为6.6~7.8 mg/L,盐度为0.1,Ca2+含量为19.4~37.0 mg/L,总硬度为64.0~123.3 mg CaCO3/L,总碱度为58.4~109.4 mg CaCO3/L,TN为0.76~1.12 mg/L,TP为0.14~0.33 mg/L,TN/TP为4~8,CODMn为9.99~15.5 mg/...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闻海波 顾若波 华丹 徐钢春 徐跑
对采集于长江和淮河水系的三角帆蚌亲本及正反交、自交组的钩介幼虫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显示:两个水系的三角帆蚌亲本形态差异显著。太湖三角帆蚌亲本群体较洪泽湖群体的壳顶位置偏向贝壳前端,壳高与壳长、壳宽与壳长的比值均极显著低于洪泽湖群体(P
关键词:
三角帆蚌 亲本 杂交 钩介幼虫 形态性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郑侠飞 王小后 苏林可 王岩
采用流水法现场比较研究了不同季节(夏季和秋季)育珠和未育珠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mingii)的耗氧率。所用三角帆蚌为养殖在同一个池塘中的同一批的3龄蚌。夏季和秋季实验所用的育珠蚌插片后的养殖时间分别为83 d和128 d。实验结果表明,夏季育珠蚌(蚌重137.6 g±14.4 g)的耗氧率为(769±267)mg/(kg·h),显著低于未育珠蚌(蚌重100.3±15.0 g)的耗氧率[(1 146±265)mg/(kg·h)]。秋季育珠蚌(蚌重144.2 g±16.2 g)的耗氧率[(632±191)mg/(kg·h)]与未育珠蚌(蚌重134.4±17.9 g)的耗氧率[(6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家乐 董志国 郑汉丰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我国特有淡水经济贝类,是我国最主要的淡水育珠母蚌。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三角帆蚌人工繁殖初步成功,解决了育珠所需的蚌源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三角帆蚌种质退化问题突出,表现在抗逆性下降、经济性状变差,因此有必要开展三角帆蚌良种选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信娣 陈瑛
将红螺菌科的红假单胞菌应用于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 ingii)养殖水体,测定水化学环境因子和微生态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可稳定养殖水体pH,去除氨氮、亚硝基氮、总氮,降低COD,改变水体氮磷比;光合细菌能有效控制异养细菌、弧菌、气单胞菌数量,对真菌的增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避免养殖水体水质恶化。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林青霞 王岩 高吉华 朱生博 王伟良
2006年9-10月期间调查了分布江苏(苏州市)、浙江(杭州市、绍兴市)、湖北(荆州市)、湖南(岳阳市)和江西(九江市)16个三角帆蚌养殖水体的水温、透明度(SD)、溶氧(DO)、pH、盐度、电导率、SO42-、C l-、CO32-、HCO3-、Ca2+、Mg2+、K++Na+、总碱度、总硬度、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钾指数(CODMn)和叶绿素a(Chl-a)。结果表明:所调查的养殖水体的DO和pH均适合三角帆蚌的生长。吴江市(苏州市)、杭州市和绍兴县(绍兴市)养殖水体的透明度相对较高,苏州市养殖水体的盐度和电导率最高。所调查的养殖水体中阴离子均以HCO3-最高,阳离子分别以K++...
关键词:
三角帆蚌 池塘 湖泊 河流 水化学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应森 李家乐 刘仁杰 邵艳卿
利用外荡养殖三角帆蚌,对养鱼水体进行了改善水质的试验。通过测定分析水体的pH、化学耗氧量、总氮、总磷等水质指标,评价水体水质的变化,探讨了三角帆蚌对养殖水体主要水质因子的可能影响。在高温季节,养鱼水体混养三角帆蚌的生物调控系统水质较好,经三角帆蚌的净化可使养殖水体COD值、总氮和总磷分别下降44.74%、70.81%和70.45%。而在低温季节,三角帆蚌对水体的净化作用较差。研究结果表明:鱼蚌混养系统可有效地改良水质,可望较好地延缓水体的富营养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三角帆蚌 混养 水质因子 生物调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坤 胡星明 卢文轩
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养殖池中进行鱼蚌综合养殖试验,以探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吊养密度和深度对水质、鱼和蚌生长的影响。试验共分4个处理组,三角帆蚌放养模式分别为对照组0只/m~3(C)、水下40 cm处单层吊养9只/m~3(D-6)、水下40 cm处单层吊养18只/m~3(D-12)、水下40 cm和80 cm处双层吊养18只/m~3(S-12)。结果显示:试验期间,各组透明度和溶氧均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吊养组(D-6、D-12、S-12)TN、NH~+_4-N和COD的平均含量均低于C组。各组TP平均含量无显著差异。吊养三角帆蚌后草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显著提高,其中D-12组鱼和蚌的存活率和增重率最高。同等三角帆蚌密度下,单层吊养(D-12)的水质化学指标、鱼和蚌的存活率和增重率均优于双层吊养(S-12)。从改善水质、鱼蚌生长情况等指标考虑,在草鱼养殖池中,三角帆蚌最佳吊养密度和深度分别为18只/m~3和40 c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根芳 刘其根 方爱萍 叶秋红 李家乐
通过对三角帆蚌壳长、壳宽、蚌总重(整体湿重)、内脏团湿重、壳重和珍珠重等指标在5-11月间的逐月连续测定,研究了常规养殖模式下育珠期2龄三角帆蚌在主要生长季节的生长规律及其与珍珠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珍珠重(PW)与壳长(SL)、壳宽(SW)的关系分别为PW=0.0008SL3.3946(R2=0.6948)和PW=0.7809SW1.0227(R2=0.6888);而珍珠重(PW)与蚌重(TW)、内脏团重(BW)和壳重(W)的关系分别为PW=0.0021TW1.5434(R2=0.7337),PW=0.107BW0.9125(R2=0.7158)和PW=0.0324W1.125 9(R2=...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文娟 黄凯 李倩 祁晓翔 尚朝 周子睿 付元帅 施志仪
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omingii)内脏团不同部位进行插核,研究各组珍珠囊形成、结构以及珍珠质沉积的差异,从而确定出有利于珍珠形成的插核核位。实验选取内脏团5个部位(I:斧足内脏团前端;II:斧足内脏团中部;III:近生殖腺部;IV:近胃部;V:近肾部)进行插核,并分别在插核后第20、50、90、150天(thd)采集内脏团插核部位进行组织固定,利用石蜡切片、HE染色研究不同插核部位珍珠囊结构及珍珠质沉积情况。结果表明:(1)插核施术后20 d,II组插核位点最早形成单层低柱状上皮细胞,为次生珍珠囊;(2)插核施术后50 d,I、II、III组均形成了珍珠囊上皮细胞,而IV、V组...
关键词:
三角帆蚌 内脏团插核 珍珠囊 珍珠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白志毅 李家乐 汪桂玲
2003年5月,获得鄱阳湖群体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同一母蚌的后代,同年10月插种无核珍珠,然后在同一口池塘培育3年,于2006年11月研究其产珠性能与生长性状和插片部位的关系。结果表明,珍珠单颗质量、粒径、直径差百分比、产珠量和圆珠率5个指标的极差以及变异系数非常大,说明同一亲蚌子代个体间在育珠性能方面出现较大分化,可通过选育进行改良。各指标与单蚌产珠量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壳质量、体质量、壳高、壳宽、壳长;各指标与珍珠粒径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壳质量=体质量、壳宽、壳高;各指标与直径差百分比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壳宽、壳质量=体质量;各指标与圆珠率的相关性由...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生长性状 插片部位 产珠性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