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42)
- 2023(2509)
- 2022(2131)
- 2021(1972)
- 2020(1503)
- 2019(3342)
- 2018(3055)
- 2017(5485)
- 2016(3264)
- 2015(3774)
- 2014(3809)
- 2013(3563)
- 2012(3497)
- 2011(3160)
- 2010(3191)
- 2009(2909)
- 2008(2924)
- 2007(2515)
- 2006(2327)
- 2005(2288)
- 学科
- 济(12523)
- 经济(12504)
- 管理(8241)
- 业(6385)
- 企(5261)
- 企业(5261)
- 方法(4341)
- 数学(3711)
- 学(3693)
- 数学方法(3556)
- 理论(3512)
- 中国(3494)
- 教学(3393)
- 地方(3307)
- 教育(3078)
- 农(3051)
- 财(2635)
- 业经(2473)
- 制(2382)
- 学法(2132)
- 教学法(2132)
- 融(2114)
- 金融(2114)
- 农业(2113)
- 银(2072)
- 银行(2070)
- 划(2060)
- 策(2059)
- 行(2033)
- 环境(1948)
- 机构
- 学院(46281)
- 大学(46166)
- 研究(17812)
- 济(16563)
- 经济(16146)
- 管理(14035)
- 中国(12195)
- 理学(11789)
- 理学院(11592)
- 管理学(11241)
- 管理学院(11157)
- 科学(11087)
- 京(10352)
- 所(9184)
- 范(8579)
- 师范(8494)
- 研究所(8443)
- 财(7961)
- 江(7779)
- 中心(7677)
- 农(7373)
- 师范大学(7047)
- 技术(6721)
- 教育(6505)
- 业大(6448)
- 北京(6414)
- 院(6288)
- 财经(6170)
- 州(6160)
- 农业(5765)
共检索到73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发了我国课程与教学概念的重建,导致了课程观、教学观、知识观等方面的转向。从课程观的视角,观照当前课程改革中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转变;诠释新课程"三维目标"丰富的课程现转向的内涵,从而认识"三维目标"内在的整体性、全面性、统一性和时代感;揭示"三维目标"与传统教育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认清它对于传统教育目标的超越的本质。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课程观 三维目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出,全面而系统地吸取了当代知识观的合理内核,根据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社会的变革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从知识和知识教育的现代理论出发而确立的。三维目标将对新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起直接的指导作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知识和知识教育的层面上实现课程创新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知识 知识观 教育改革 三维目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伟
无论基础教育改革具体起源于哪个领域,都无法撼动教学在教育目标实现中的基础性、主导性地位。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目标问题再度被广泛关注,并有望渐变为理论和实践聚焦的又一核心。围绕教学目标及其实现问题,不同研究领域有不同的视角和观点,这些视角和观点或直接针对教学目标,或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进行条件性的分析和论证,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讨论推进对教学目标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九俊
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理解偏差,阻碍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应正确地理解三维目标要求,明确三维目标在整个目标系统中的地位,把握三者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并确立教师的解释地位。落实三维目标,要求对知识教学形成整体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并用审美的规律重塑课堂。
关键词:
三维目标 知识教学 学习方式 审美规律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周平 于源溟
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具有显隐二重多维结构。现象学视野下的二重多维的语言教育活动目标表现出一系列现象特征: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作为"意向性"的"被给予物";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在"侧显"状态下的"变样";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在"悬置"路径下的"还原";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二重多维的连续复合体。
关键词:
语言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目标结构 现象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一军
大学课程作为学习科目与具体内容的"自明性",受到知识解释多元化和学生发展需要多元化的双重挑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大学课程逐渐被理解为借助学术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帮助学生建构各种正式或非正式学习经历的过程。在多学科视野中,大学课程既可理解为一种政治、一种消费,也可理解为一种制度、一种文化。就教育属性来说,大学课程是一个实践系统,具有一套程序规范,表现为一种集体行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明全
课程研究的诠释学取向是对传统课程开发范式所体现的“工具理性”的一种反动。它致力于以“现象———诠释学”的概念框架和方法论体系重建课程理论 ,追求意义的建构以及“交互主体”的对话与理解 ,以其独特的魅力而成为课程探究的一种范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倡导的"三维目标"体现了教育思想的进步"。三维目标"是基础学力的一种具体表述,体现了崭新的学力观,体现了现代学科的内在价值以及学科教学的对话与修炼的本质。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从推进"三维目标链"的教学设计做起,这种变革的核心课题是从教案设计到学案设计的重心转移,从显性学力到隐形学力的重心转移,从个体认知到集体思维的重心转移。"三维目标链"教学设计的框架有助于我国中小学的学科教学提升到"人的学习"的高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邹国庆
本文对战略本质的三种观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博弈论的观点强调理性和平衡及竞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行为论的观点关注思维模式与认知局限,主张基于归纳法之上的依赖于经验数据的模式;进化论的观点则着眼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及企业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使企业在商业系统本身广泛的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目标式进化”,这样才能对战略的实质——有关一个企业组织怎样能增加附加价值与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做出更为深刻的诠释。
关键词:
博弈论 行为论 进化论 相互作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祯
当为成长困惑时,不妨反思:生产效率、组织效率和人的效率,是否有待提高?未来中国企业和经济发展的真正瓶颈或者挑战在哪里?笔者认为,着眼点应该放在效率上。如果我们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再加上我们原本的规模优势,突破更大的企业规模和经济总量都不会是难题。效率影响着企业和经济的成长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能真正理解效率。到底效率是什么?这里以笔者和一位销售主管的对话展开对问题的思考。一位销售主管告诉笔者,他去年业绩完成得不错,今年公司给
关键词:
生产效率 组织效率 人的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郝娜 韩凤鸣
公正价值观内涵的建构视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从公正价值观的本质及功能定位来看,其内涵建构必须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关键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备两个基本特征,即以竞争为核心要求,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这要求公正价值观内涵,一是要体现差别性原则,构建社会成员间的适度差别以激发出人的竞争活力;二是要体现共享性原则,在市场竞争中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基本权利的真正共享,以规避资本逻辑带来的风险,彰显出我国市场经济的制度优越性。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公正 共享 差别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华
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是信息时代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它具有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过程性、程度性、表现性等特征。它与普通高中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一个连续体。从前者到后者,既体现了学科逻辑从生活逻辑逐步分化的课程原理,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从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从归纳思维到演绎思维的特点。课程核心素养并不否认学科思维的发展,而是为了让学生的学科思维建立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课程核心素养意味着教师的课程创生与教学设计必须走向“新三维目标”:大观念、新能力、新知识。它所倡导的新课程与新教学由生成性主题、“新三维目标”、表现性任务、系列探究活动、学习共同体组织、新学习环境六大因素所构成。其根本目标是让亿万中小学生从“做题人”变成信息时代的“做事人”与创造者。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建军 杨国辉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在把握人类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立足世界历史视野,运用系统哲学思维,以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为价值指向,实现了理论、方法和价值三重维度的有机统一。在人类面对文明差异、发展失衡和治理困境时,着力构建一个共赢共享、和而不同的国际发展秩序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使命,中国始终将自身与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为解决全球性的问题贡献出中国力量与中国方案,充分展现中国解决复杂问题的智慧。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化 全球化 治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次林
三维目标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但对其的解读还比较混乱。本文提出要使三维目标成为学生发展的目标,反对把"双基"看作应试教育的温床;反对把"过程与方法"变成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反对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把学科教学演变为德育的工具。文章从孔子的思想中看到了三维目标的来源,并且调整了表达三维目标的语言措辞。最后,文章提出三维目标对传统教育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关键词:
三维目标 孔子 学科德育 情感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