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03)
2023(12560)
2022(10548)
2021(9541)
2020(7714)
2019(17239)
2018(16731)
2017(31348)
2016(16610)
2015(18349)
2014(18148)
2013(17736)
2012(16449)
2011(15075)
2010(15199)
2009(14225)
2008(13598)
2007(11953)
2006(10827)
2005(10089)
作者
(46656)
(38984)
(38792)
(36567)
(24595)
(18427)
(17466)
(14860)
(14834)
(13907)
(13288)
(12940)
(12525)
(12188)
(12149)
(11919)
(11445)
(11300)
(11207)
(11197)
(9752)
(9556)
(9352)
(8971)
(8836)
(8686)
(8625)
(8559)
(7933)
(7605)
学科
(74004)
经济(73896)
管理(45477)
(43852)
(34515)
企业(34515)
中国(24361)
地方(24204)
(22320)
方法(21653)
业经(19803)
数学(17718)
数学方法(17478)
(15722)
(15117)
农业(14956)
地方经济(13664)
(13623)
贸易(13607)
(13388)
金融(13387)
(13348)
(13310)
银行(13288)
(13075)
(13004)
产业(12900)
(12525)
技术(12182)
环境(11769)
机构
学院(232436)
大学(228156)
(97679)
经济(95683)
管理(85444)
研究(84039)
理学(72242)
理学院(71365)
管理学(70206)
管理学院(69759)
中国(64199)
科学(49393)
(48679)
(45452)
(41969)
中心(38042)
研究所(37594)
(37053)
(37005)
财经(34700)
(33289)
师范(32990)
业大(31385)
(31297)
(30906)
北京(30850)
经济学(29958)
(29939)
农业(28509)
经济学院(26793)
基金
项目(151950)
科学(120512)
研究(116167)
基金(107673)
(93038)
国家(92226)
科学基金(79044)
社会(75306)
社会科(71402)
社会科学(71394)
(61724)
基金项目(56161)
教育(52259)
(51010)
编号(47659)
自然(47344)
自然科(46226)
自然科学(46217)
自然科学基金(45369)
资助(42321)
(39586)
成果(38882)
重点(34969)
课题(34434)
(32960)
(32475)
发展(32325)
(31763)
国家社会(31064)
创新(30762)
期刊
(120694)
经济(120694)
研究(73758)
中国(54999)
(36423)
管理(34687)
(33612)
学报(32006)
科学(31829)
教育(30396)
(24988)
金融(24988)
农业(24906)
大学(24859)
学学(23219)
业经(22746)
技术(20763)
经济研究(19337)
财经(16940)
问题(15748)
(14898)
(13236)
(12181)
商业(12082)
科技(11409)
现代(11089)
世界(11003)
国际(10964)
技术经济(10936)
(10924)
共检索到370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覃剑  
产业高水平协同发展既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的重要表征。从产业发展水平协同性、产业空间布局协同性、产业结构分工协同性三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进行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整体协同发展水平呈现不断提升之势,但经济增长波动、产业结构趋同、空间集聚布局、体制文化差异等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一定制约。面向未来,推动粤港澳产业高水平协同发展,应着力构建多层次产业协同分工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平台联动与共建,共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世界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集群,深化港澳与珠三角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邱风  朱勋  
所谓的长三角地区产业重复投资以致引起结构趋同与过度竞争问题不断为学界和有关部门关注,而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因重复投资引起结构趋同与过度竞争问题并不突出,正是区域内产业的有效竞争使得该地区表现出领先于全国的经济活力和强大的产业竞争力。但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竞争以及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长三角地区有必要防止过度竞争,加强区域产业的一体化融合,并尽可能通过投资政策的协调来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新静  
城市群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和大趋势,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核心支撑体系,从《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最终明确“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主题一再深化,目标一以贯之。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是建构良好的分工体系和层级关系,解决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城市与农村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激化的对立和冲突,是落实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战略板块。在这个背景下,关于我国城市群的研究不断升温,涌现出为数众多的研究成果,同时各种不同的评价与争议也此起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新静  
城市群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和大趋势,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核心支撑体系,从《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最终明确“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主题一再深化,目标一以贯之。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是建构良好的分工体系和层级关系,解决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城市与农村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激化的对立和冲突,是落实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战略板块。在这个背景下,关于我国城市群的研究不断升温,涌现出为数众多的研究成果,同时各种不同的评价与争议也此起彼伏,究竟该怎样客观评价我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和突出问题,如何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对症下药,为此本刊邀请三位专家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讨。司劲松博士结合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经验和过程,指出我国中央政府在城市群规划中的作用是合适和到位的,认为今后应继续做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合理定位,切实履行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的重要职责,引导市场活力和城镇化内在规律充分发挥,使城镇化成为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成为政府引导、科学发展的过程。刘新静博士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放在人口调控方面,提出从国家战略角度建立京津冀区域人口协同发展顶层规划、采用多元方法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布局、以疏散北京的部分首都功能为手段促进人口分流以及挖掘京津冀吸纳外来人口的潜力等举措,以重构京津冀人口地理和结构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层矛盾与问题。刘士林教授认为,影响我国城市群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以经济、交通和人口集聚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型城市群”,其根源在于“就经济论经济”的思维方式。战略研究和宏观治理如何从“就经济论经济”的模式中超越出来,学会并善于运用城市的方式思考经济发展和治理问题,应成为认识和探讨技术创新、经济转型和结构治理的一个基本的方法共识。城市群的规划建设关键也在于学会“用城市的方式思考经济问题”,实现以“文化型城市群”带动城市群和区域发展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寒旭  刘沁欣  
基于产业链的角度,通过深入剖析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基础研究服务能力、发挥港澳专业服务优势、合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孵化、促进科技服务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超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跃度、开放水平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基础雄厚,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正逐渐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引擎"。但是,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一流湾区相比,大湾区在体制机制、要素流动、发展质量、产业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主要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物流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资本要素流动渠道;物流协同发展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劳动力要素流动渠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协同发展的交互项有利于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效果强于单一渠道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超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跃度、开放水平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基础雄厚,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正逐渐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引擎"。但是,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一流湾区相比,大湾区在体制机制、要素流动、发展质量、产业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主要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物流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资本要素流动渠道;物流协同发展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劳动力要素流动渠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协同发展的交互项有利于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效果强于单一渠道的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重阳  
目前,我国区域发展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总体工业进程滞后于东部地区,且绝大多数地区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基础与条件存在差异性。本文以工业化进程为视角,以四川省为例,研究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提出有效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尹春芬  
文章从流通业规模化、流通业效益化、流通业信息化和流通业国际化四个维度探讨了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体系。文章比较分析了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全国最大的经济区的现代流通业发展水平,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区现代流通业发展总体提升,而且提升趋势非常相似,但横向差异显现,其具体表现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从分维度看,流通业规模化和信息化均以长三角经济区居优,流通业效益化和国际化两个维度均以珠三角经济区居优,环渤海经济区则都处于劣势地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新培  赵文华  
对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智库的研究发现,两者职能逐渐融合,组织边界越来越模糊,存在组织协同发展的特质。基础支撑包括创新性知识生产、政治经济利益驱动、地理位置趋同集群和资源互补的现实考虑。形式体现为大学设立智库、智库成立研究生院、智库发展新大学、研究型大学与高水平智库合作共建研究机构等。这为推动研究型大学与高水平智库组织协同发展带来了组织价值理念、管理和评价制度方面的思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玉芳  刘曙华  张婧  王能洲  
随着各类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集聚集群以及在地域上竞争与合作的不断推进,协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基于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的发展状况及其协同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长三角在推进三大群体协同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间。根据以上结论并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提出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对策措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丽  於佳欢  
金融科技作为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升级的驱动因素,备受关注。为定量分析我国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本文在厘清金融科技概念的基础上,从数量、质量和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指数,对2013~2020年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2013年以来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保持持续上升态势,但增速在2015~2019年明显放缓,在2019年后再次加速。本文建议,应继续加大金融科技发展的数量,提高金融科技发展的质量,并优化金融科技发展的环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熊涛   唐相甜   段昌梅  
深圳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和发展引擎,其与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了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相关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引力模型、比较优势模型等,从经济引力协同度、产业结构协同度、人才比较优势协同度、和营商环境协同度4个方面创新构建了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综合协同发展指数模型(CDI)体系,对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各相关城市的协同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梁珊珊  王亚宁  刘爱玲  周尚成  
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6个中医药行业数据,对湾区中医药行业区位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湾区内各城市在不同的中医药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广州和深圳在中医药进出口贸易、医学科研领域具有明显优势;珠海在中医药制造业具有潜在优势;肇庆、江门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种植专业性优势;佛山、惠州、东莞、中山在中成药加工、生产、仓储、物流、中药饮片加工等中医制造业上具有明显优势。香港、澳门在对外贸易上具有优势。但是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尚存在产业聚集度不高,中医药产业全产业链未形成等问题。因此,粤港澳三地政府应协调沟通,找到共同利益,打破制度壁垒,发挥各城市的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的协同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莫文志  何宝峰  
陆路交通一体化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协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驱动力。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陆路交通一体化建设虽进展巨大,但结构不合理、协调机制较弱等问题犹存,不利于协同发展。因此,粤港澳大湾区需以协同规划、共建共享一体化为思路,加速推进陆路交通一体化建设,实现由陆路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向交通运输体制机制一体化的转变,实现协同发展,进而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