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65)
- 2023(19356)
- 2022(16745)
- 2021(15472)
- 2020(13038)
- 2019(29539)
- 2018(29013)
- 2017(55837)
- 2016(30447)
- 2015(33965)
- 2014(33863)
- 2013(33220)
- 2012(30901)
- 2011(28015)
- 2010(28255)
- 2009(26438)
- 2008(25923)
- 2007(23100)
- 2006(20802)
- 2005(18639)
- 学科
- 济(130979)
- 经济(130761)
- 管理(90690)
- 业(84738)
- 企(70399)
- 企业(70399)
- 方法(51927)
- 数学(43915)
- 数学方法(43396)
- 农(35064)
- 中国(34000)
- 财(33729)
- 业经(29310)
- 学(28759)
- 地方(28054)
- 制(26925)
- 农业(23187)
- 贸(22075)
- 贸易(22062)
- 易(21394)
- 和(20321)
- 理论(20296)
- 务(19831)
- 银(19820)
- 银行(19752)
- 财务(19747)
- 财务管理(19703)
- 环境(19660)
- 融(19143)
- 金融(19139)
- 机构
- 大学(439241)
- 学院(436615)
- 济(180926)
- 经济(177081)
- 管理(167721)
- 研究(153827)
- 理学(144292)
- 理学院(142639)
- 管理学(140182)
- 管理学院(139410)
- 中国(113726)
- 科学(94260)
- 京(93305)
- 财(85376)
- 所(78255)
- 农(75364)
- 研究所(71042)
- 中心(68463)
- 财经(66928)
- 业大(66292)
- 江(65834)
- 经(60666)
- 北京(59011)
- 农业(58869)
- 范(57587)
- 师范(56985)
- 院(55088)
- 经济学(54940)
- 州(52010)
- 财经大学(49435)
- 基金
- 项目(292739)
- 科学(229239)
- 基金(212232)
- 研究(212071)
- 家(186746)
- 国家(184982)
- 科学基金(157060)
- 社会(135553)
- 社会科(127842)
- 社会科学(127805)
- 省(113474)
- 基金项目(111842)
- 自然(101682)
- 自然科(99238)
- 自然科学(99209)
- 自然科学基金(97438)
- 教育(96989)
- 划(96012)
- 资助(86975)
- 编号(85452)
- 成果(70855)
- 重点(66004)
- 部(64551)
- 发(62590)
- 创(60429)
- 课题(59605)
- 创新(56458)
- 国家社会(55645)
- 科研(55459)
- 教育部(55281)
- 期刊
- 济(208208)
- 经济(208208)
- 研究(133933)
- 中国(87133)
- 学报(73677)
- 农(69810)
- 科学(65800)
- 财(65311)
- 管理(63779)
- 大学(55699)
- 学学(52701)
- 教育(47621)
- 农业(46984)
- 融(40610)
- 金融(40610)
- 技术(36063)
- 财经(33776)
- 经济研究(33447)
- 业经(32388)
- 经(29026)
- 问题(26598)
- 业(23841)
- 版(21640)
- 技术经济(21301)
- 科技(21162)
- 图书(20414)
- 贸(20319)
- 理论(20045)
- 现代(19501)
- 世界(19048)
共检索到660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土坤
文章基于全国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问卷数据,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社会政策对困难家庭经济获得感的影响机制。发现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扶贫政策对经济获得感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具有托底性的社会救助制度由于其救助标准偏低,致使其对经济获得感的影响较为有限。另一方面,具有预防性的社会保险制度对困难家庭相对获得感和总体获得感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预期获得感的影响不显著;而具有生产性的扶贫政策对困难家庭总体获得感、相对获得感、预期获得感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社会保险和扶贫政策的可及性较低,限制了其促进困难家庭获得感提升的作用发挥。这使得社会政策对困难家庭经济获得感的影响形成三维制约的格局。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政策的具体影响机制和主要特性,制定相应措施以有效提升困难家庭经济获得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自强 叶伟娇 梁晶璇 陈佑成
[目的]为响应国家“创新创业”的号召,支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有效提升家庭农场的资源利用率、创业绩效与创业获得感,从家庭农场资源拼凑角度出发研究创业获得感的影响机制。[方法]基于资源拼凑理论和破坏性创新理论,构建包含资源拼凑、创业绩效、创业韧性和创业获得感4个变量在内的研究体系,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层次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421份家庭农场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资源拼凑的3个子维度中投入拼凑、顾客拼凑、制度拼凑均对创业获得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绩效在资源拼凑对创业获得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创业韧性在创业绩效对创业获得感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结论]按照影响创业获得感的总效应排序为:顾客拼凑>投入拼凑>制度拼凑。据此,从提升顾客拼凑能力,积极拓展新兴小众边缘化市场;培养投入拼凑能力,实现既有资源的高效利用与转化;改善制度拼凑能力,降低家庭农场市场准入门槛;增强创业韧性机能,发挥其在创业绩效与创业获得感间的杠杆效应,这4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白明灏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将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数字金融整合到一个框架构建数字金融指标来分析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对家庭消费异质性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服务获得和数字金融都显著促进了家庭消费,尤其在我国农村家庭更为显著。此外,更好地获得融资使得家庭在教育的开支上远高于其他种类消费。因此,促进金融市场全面发展是刺激居民消费的重要举措。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丛斌 闵维方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建立相关计量模型,分析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职业阶层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占有量位居前列的优势社会阶层,其子女接受的教育层次主要为高等教育;而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占有量均处劣势的社会阶层的子女接受的主要是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另外,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明显大于家庭经济资本,而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中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略大于家庭经济资本。
关键词:
经济资本 文化资本 职业 教育机会获得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涛
面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专业技能不扎实、综合素质不强、就业实习实践欠缺、心理素质脆弱、社会资源匮乏的就业现状,文章提出依据市场信息及时对专业进行适应性调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就业指导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搭建一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等措施提升家庭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
经济困难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姚远 吉春苗 程诚
本研究利用一项调查实验剖析了当代青年对绩能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在个体实现社会成就过程中重要性的认知。结果表明,当代青年既相信绩能性因素对于个体地位获得的意义,也洞悉了结构性因素的约束,呈现双重地位获得观。其中,绩能主义观的强弱依地位的类型而异,相比住房获得,青年对职业晋升秉持更为强烈的绩能主义信念;青年重视关系资本的价值,并同时体现在职业晋升和住房获得两个维度上;他们的地位获得观还呈现“去单位化”特征,并不认为单位类型会限制个体成功。以上实证发现对优化新时期青年地位获得观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地位获得观 绩能主义 结构制约 调查实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白莲莲 段薇薇 樊巧云
尽管国家加大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经济援助的力度,但由经济困难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基于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信息情况、受资助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需加强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依托心理社团开展心理自助,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共同推进,有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德仙 黄中伟
家庭农场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其创业绩效与制度环境关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组织社会学的制度理论,选取浙江省的111个家庭农场作为样本数据,使用层次回归模型,分析制度环境的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认知性要素三维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家庭农场创业绩效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仅有认知性要素对家庭农场创业绩效具有直接显著的影响效果,而规制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对家庭农场创业绩效的直接影响效果不显著;虽然规制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无法直接促进家庭农场创业绩效显著提升,但它们均在认知性要素与家庭农场创业绩效之间扮演正向调节的角色。研究表明,有效提升家庭农场创业绩效需要协调发挥认知性要素的直接作用,规制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的调节作用。因此,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重点加强家庭农场主的职业培训,不断完善家庭农场的政策框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侯斌 慈勤英
本文运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课题组调查的数据,探讨了社会救助的享有情况与受助者获得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总体来看,更高比例的受助者目前的经济保障获得感较低,但他们对生活预期获得感的实现有较高期待;人均月低保收入、低保领取时长以及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和就业救助的享有情况都会对受助者的经济保障获得感和生活预期获得感有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受助者沉重的家庭负担会降低其获得感提升的可能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忠朝 仇雨临
为考察我国城乡困难家庭心理健康与社会参与状况,本文通过2013年"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的数据分析发现:城乡困难家庭心理健康中自卑感认知较强、自我困难认知明显、消除贫困认知较高、自我信心认知较高、生活水平认知较好、心情状况认知较强,社会参与中社区公共事务参与比较积极、社区志愿者参与度高但时间不允许、受社区(村)其他人歧视程度较低、与所在地周边人群融合程度非常高,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城乡困难家庭心理健康与社会参与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户籍等相关性不大。亟需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区文化体系和消除贫困代际转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徐明津 杨新国
为考察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支持、心理韧性与不良适应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经济困难、关系网络、心理韧性及社会适应量表对1073名初中生和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支持、心理韧性与不良适应两两相关显著;家庭经济困难不仅可以直接预测个体的不良适应,还可以通过父母支持与心理韧性间接预测不良适应;父母支持与心理韧性在家庭经济困难与不良适应间具有链式中介效应。为使青少年得到良好适应,不仅要注意家庭经济的不良影响,也应重视父母支持与心理韧性的正向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鹏 徐云慧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由于出身寒微、社会资源欠缺等原因,在生涯发展道路上比一般大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阻隔,表现为生涯关注淡漠、多元生活经验匮乏、生涯信息缺失、自我概念不适当、生涯成熟度低、高校就业辅导体系不支持等。针对这些生涯阻隔因素,高校应站在他们的立场,切实针对这些阻隔因素,采取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拓展信息渠道、搭建专门平台、重视价值观引导等帮扶策略。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 生涯阻隔 帮扶策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斌 韩玉英 刘燕权
基于基本心理需要理论,探讨主观规范对获得型印象管理动机的影响机制。基于515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主观规范对获得型印象管理动机具有倒U型影响;(2)基本心理需要在主观规范对获得型印象管理动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具体为指令性规范通过自主需要和关系需要影响获得型印象管理动机,示范性规范通过自主需要和胜任需要影响获得型印象管理动机;(3)组织自尊具有调节作用,组织自尊越高,指令性规范与自主需要、关系需要的倒U型关系就越明显,示范性规范与自主需要、胜任需要的倒U型关系就越明显。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延辉 李志滨
获得感是衡量社会发展能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指标。课题组对深圳市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基于该调查数据运用社会质量理论考察了社会发展对城市居民获得感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质量是影响城市居民获得感的重要因素。社会质量的四个维度即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均对居民获得感有促进作用,其中社会经济保障的影响最大。因此,要提升城市居民的获得感,需要继续推进我国社会质量建设,尤其要加强社会经济保障制度建设,提升社会凝聚力。
关键词:
社会质量 获得感 城市居民 社会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龙龙 李锋亮 郑勤华
本文利用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与就业行为"课题组的调查数据,在中国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背景下,考察父母亲的教育背景对子女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数量和质量获得方面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整体而言,父母亲的教育背景对于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层次与质量仍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分层导致的教育差异依然存在于实施严格选拔的高等教育系统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