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4)
2023(9648)
2022(7945)
2021(7055)
2020(5666)
2019(12711)
2018(12083)
2017(23387)
2016(12033)
2015(13596)
2014(13444)
2013(13583)
2012(13183)
2011(12265)
2010(12436)
2009(11550)
2008(11163)
2007(10092)
2006(9203)
2005(8103)
作者
(35443)
(30084)
(30064)
(28640)
(19266)
(14315)
(13526)
(11429)
(11416)
(10758)
(10467)
(10071)
(9695)
(9585)
(9569)
(9349)
(8900)
(8640)
(8520)
(8173)
(7630)
(7362)
(7189)
(6905)
(6856)
(6821)
(6532)
(6174)
(6135)
(5693)
学科
(85213)
经济(85147)
管理(35284)
方法(32516)
(30161)
数学(29892)
数学方法(29751)
(23057)
企业(23057)
地方(22573)
中国(18598)
(16555)
业经(14483)
地方经济(14481)
(14352)
(12276)
农业(11711)
环境(10789)
(10423)
(10299)
贸易(10290)
(10230)
金融(10229)
(9822)
(8765)
(8693)
银行(8689)
产业(8447)
(8426)
(8391)
机构
大学(188253)
学院(186912)
(94101)
经济(92562)
管理(69828)
研究(66386)
理学(60075)
理学院(59419)
管理学(58606)
管理学院(58249)
中国(49500)
(41334)
(38017)
科学(35499)
财经(33306)
经济学(32380)
(31794)
(30361)
中心(30050)
经济学院(29160)
研究所(28478)
(28036)
(25371)
财经大学(24837)
(24047)
(23904)
师范(23858)
北京(23845)
业大(22824)
(22106)
基金
项目(123041)
科学(98306)
研究(91862)
基金(91677)
(78805)
国家(78175)
科学基金(67751)
社会(63825)
社会科(60668)
社会科学(60659)
基金项目(47621)
(45728)
教育(42216)
自然(40027)
自然科(39126)
自然科学(39121)
自然科学基金(38443)
(38258)
资助(37678)
编号(34901)
(28638)
成果(28431)
国家社会(28150)
(27981)
重点(27823)
教育部(25652)
(24957)
课题(24940)
人文(24586)
大学(23644)
期刊
(108291)
经济(108291)
研究(62175)
中国(35768)
(30601)
管理(27101)
学报(25696)
科学(23737)
(23192)
大学(20639)
经济研究(19372)
学学(19260)
(19204)
金融(19204)
财经(18621)
技术(17312)
教育(17073)
(16210)
农业(15496)
业经(14693)
问题(14168)
技术经济(11339)
统计(11195)
(11059)
世界(9735)
(9720)
国际(9198)
商业(9014)
决策(8840)
经济问题(8829)
共检索到289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鑫  李阳  庞浩  文传浩  
对后发国家而言,由政府主导的工业化是其最常采用的发展模式。对产业政策的长期影响进行评估至关重要,因为它将成为制定未来发展战略的有效参照。改革开放之前,中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三线建设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利用三线建设这一准自然实验,在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1985年)等数据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历史上的产业政策所带来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三线建设对地区长期经济绩效有正向影响,不过该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为克服计量模型中的遗漏变量偏误,本文使用了抗战时期后方的工业数据作为工具变量重新估计模型,结论依然稳健。工具变量不仅有助于实现因果推断,还可以帮助理解历史是通过何种途径塑造了当下的经济结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郑有贵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实施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国家建设战略行动,承载着扩展战略纵深和调整生产力区域布局的双重任务。这一战略行动计划实现了预期目标,对推动国家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乃至保障国家安全,都发挥着重大作用。通过对三线建设中的典范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建设及转型发展半个多世纪的全部历程的考察,对为什么要在没有工业基础的西部地区的大山深处攀枝花嵌入式建设大型钢铁生产基地、在攀枝花如何嵌入式建设大型钢铁生产基地以及为什么能够建成、为什么改革开放时期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能够持续发展3个问题进行探讨,以再现国家在三线地区大规模嵌入式实施重大工业建设项目的历史逻辑,再现中国工业化战略实施的历史,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及转型发展路径。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建设及转型发展的实践表明,落后而又交通不便的攀枝花之所以能够突破循环累积因果逻辑,根本在于充分发挥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脱离中国通过70多年建设改变弱势地位的事实,只是基于某一理论抽象地讨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解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在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现象,还有可能陷入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之前历史的认识逻辑,对新中国实现跨越发展的成功经验也就难以形成共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有贵  陈东林  段娟  
对于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横贯国家3个五年发展计划,涉及13个省、市、区,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39.01%①,有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上万次民工参加,对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西部地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三线建设,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未提及,原因是在三线建设的评价问题上争议较多而未能形成共识。中央实施的三线建设项目大多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地区,而四川、重庆又是西南三线建设项目的重点地区,三线建设初期在四川、重庆实施的重点项目有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成  
现代经济学对理性行为假设的"公理化"认同,是否可替代或超越理论检验和实践验证。本文提出对基本行为假设应进行科学的检验以分析其现实合理性和完善实证逻辑基础,探讨应用经济实证方法的有效前提和局限性,指出:基于现代经济学对中国现实问题的计量实证研究需要进行总体无差异性检验;要重视研究不同环境中经济行为的异质性和基本结构的异化;需要发展和结合多种实证方法等,以此提高实证效果和促进中国经济理论建设。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傅玉芳  
由上海大学历史系徐有威教授和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陈东林研究员主编的《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檪(檪第一辑)最近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檪小三线建设系20世纪60—80年代全国三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全国一、二线(沿海沿边)28檪个省区市的腹地,依靠地方自筹资金,以战备为中心、以地方军工和工业交通设施为主的全国性经济建设战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英伟  
由上海大学历史系徐有威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陈东林研究员主编的《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二辑)2016年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小三线建设系20世纪60—80年代全国三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全国一、二线(沿海、沿边)28个省区市的腹地,依靠地方自筹资金,以战备为中心、以地方军工和工业交通设施为主的全国性经济建设战略。时至1985年鼎盛时期,拥有229家企事业单位,职工人数达到25.65万人,工业总产值17.2亿元。作为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和研究"的中期成果之一,此书包括特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明  宋彦玲  
稳健性检验作为提高推断可信度的重要方法,在经济学实证研究中被广泛使用。文章以“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为逻辑主线,从进行稳健性检验的原因和必要性、稳健性检验的类型以及稳健性检验的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梳理和分析。分别从经济学和统计学的角度阐释了为什么要进行稳健性检验,并通过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稳健性检验在实证分析中的必要性;进一步通过总结提炼,给出一项完备的稳健性检验要呈现从问题“识别”到“实践”的完整过程;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稳健性检验方法进行分类分析,提出在实证研究中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这些检验方法的建议。最后,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了需要进一步关注的几个稳健性检验问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东林  
文章从三个方面阐释了邓小平对三线建设的重要贡献:是三线建设的重要决策者和规划者;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提出了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进行三线建设的思想;是三线企业调整改造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设计师。尤其是邓小平在参与三线建设过程中所孕育的三线建设思想,对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启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柯尚哲  
围绕三线建设与军事战略、三线建设对环境的恶劣影响,梳理了相关欧美学者的成果及其观点。提出为了更加深入研究三线建设,欧美学者需要从其他角度切入,分析它对经济方面的影响。而三线建设的军事战略研究,则必须等到中国档案馆资料更加对外开放,否则外国学者只能沿用刘易斯与薛理泰的研究办法——使用中国学术报刊与领导的回忆录来印证他们的论点。对小三线口述史研究应该尽快开始,时不我待。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宏兵  赵丁然  赵春明  
贸易成本和技术创新是影响贸易行为的核心要素。从数字经济影响省际贸易的理论机制看,数字经济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增强了信息的有效性和要素的匹配效率,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和推动知识溢出进而促进地区间的贸易往来。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本省省际贸易流出;数字经济对省际贸易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结构异质性;省际贸易流出的增加主要是由本省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贸易成本下降和知识溢出引致的,且降低贸易成本的机制更为明显;而数字经济发展会对邻近省份贸易流出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成  王东阳  
本文在推演经济增长高速阶段与减速阶段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理论逻辑的基础上,使用2005—2016年间40家中资商业银行微观数据进行分阶段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高速阶段贷款基准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公开市场操作三种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信贷的调控效力受到削弱。我国经济增长减速阶段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对商业银行信贷的引导效应较弱,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效力较强,同时表现出鲜明的结构性特征,即三种货币政策调控均未引起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客观认识经济周期不同阶段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机理和现实,有助于货币当局实施差异化的调控方式以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的精准有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程方方  孙曰瑶  
本文基于201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发展可显著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且这一作用在考虑内生性和稳健性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会因地区和市场化程度不同表现出异质性,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数字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技术创新水平和劳动力结构优化是数字产业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路径,即数字产业发展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促进劳动力结构优化而间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据此,应以推动以数字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强化技术创新研发为抓手,以优化劳动力结构为重点,以强化区域协同互动为支撑,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胜兰  申晨  林沛娜  
环境规制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和收益,进而对地区和国家的经济绩效产生作用。同时,环境规制间接促使企业改善环境质量、树立"环境责任"的良好形象,赢得声誉价值。本文基于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使用1997-201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相关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全国范围内,环境规制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关系,但东部和中部地区则分别呈现倒"U"和"U"型关系,西部地区在立法层面虽具"U"型特征,却因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导致环境规制在执行过程中失效。此外,规制工具还可通过限制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与资源的消耗间接促进经济绩效的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慧  王春阳  
文章以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以β收敛模型为基础,构建调整的滞后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其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收敛情况及趋同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均呈现收敛趋势,且区域金融发展收敛速度显著大于经济增长收敛速度,而且金融发展随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慧  王春阳  
文章以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以β收敛模型为基础,构建调整的滞后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其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收敛情况及趋同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均呈现收敛趋势,且区域金融发展收敛速度显著大于经济增长收敛速度,而且金融发展随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