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44)
2023(13484)
2022(11071)
2021(10042)
2020(8095)
2019(18300)
2018(17951)
2017(33375)
2016(18220)
2015(20418)
2014(20700)
2013(20411)
2012(19096)
2011(17160)
2010(17689)
2009(16358)
2008(16734)
2007(15472)
2006(14077)
2005(13070)
作者
(53297)
(44408)
(44094)
(41655)
(28490)
(21361)
(20114)
(17007)
(16856)
(16350)
(15149)
(14876)
(14447)
(14422)
(13971)
(13468)
(13020)
(12944)
(12904)
(12754)
(11288)
(11070)
(10798)
(10300)
(10293)
(10083)
(9994)
(9713)
(8980)
(8905)
学科
(86133)
经济(86034)
(80032)
(72483)
企业(72483)
管理(66562)
业经(31428)
(29014)
方法(26796)
(25813)
中国(25755)
地方(25646)
农业(21207)
(19134)
财务(19096)
财务管理(19066)
技术(18689)
数学(18314)
数学方法(18123)
企业财务(18002)
(17647)
(16359)
理论(16060)
(15836)
(14673)
(13817)
(13724)
贸易(13704)
(13160)
(13153)
机构
学院(264077)
大学(253417)
(107665)
经济(105297)
管理(99752)
研究(89582)
理学(82900)
理学院(81950)
管理学(80705)
管理学院(80191)
中国(71967)
(55709)
科学(53015)
(52269)
(45938)
(45411)
(44414)
中心(41139)
研究所(40504)
财经(39300)
(36571)
北京(35845)
业大(35647)
(35312)
(35286)
师范(34957)
农业(34093)
(32945)
(31726)
经济学(31180)
基金
项目(160876)
科学(126448)
研究(124847)
基金(111446)
(95578)
国家(94543)
科学基金(81795)
社会(77719)
社会科(73404)
社会科学(73388)
(67296)
基金项目(58623)
教育(56526)
(53877)
编号(52803)
自然(50158)
自然科(48923)
自然科学(48915)
自然科学基金(48069)
资助(44232)
成果(42593)
(41056)
课题(38134)
(36781)
重点(36707)
(36026)
(33787)
发展(33719)
创新(33432)
(33130)
期刊
(140792)
经济(140792)
研究(83201)
中国(65245)
(45085)
管理(44819)
(43684)
教育(36340)
科学(34476)
学报(34417)
农业(29856)
技术(28614)
(27826)
金融(27826)
大学(26829)
业经(26561)
学学(24810)
经济研究(20411)
财经(19746)
(18301)
问题(17614)
(17275)
技术经济(15242)
现代(14031)
商业(13480)
财会(13446)
图书(13445)
(13332)
世界(12944)
(12773)
共检索到435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毅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三线建设是我国内地开展的以备战为中心、以军工为主体的经济建设。三线建设对川渝地区机械工业的发展与布局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三线建设中建成投产的企业,极大地增强了川渝地区机械工业的实力,使川渝地区机械工业的门类比较齐全,形成了重型矿山、机床工具、石油化工通用、仪器仪表、汽车、电工、通用基础、农机等主要行业。在"靠山、分散、隐蔽"的战略布局方针下,结合川渝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机械工业的行业特性,三线建设中川渝地区的机械企业在四川盆地沿河流成不规则的半圆形分布,集中布点于重庆、成都、自贡、内江及其周边地区,成为城市依托型布局,这种布局兼顾了国防原则与经济原则。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段伟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80年代初,在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的三线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影响非常大。许多三线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国家政策的转变需要转轨或调整,有的陷入困境。甘肃天水市区的三线企业在最初的工业布局上没有严格按照"山、散、洞"的方针设计,主要集中在今天的天水市区,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企业改造、调整中,产品研发也注意市场需求,不断开拓,有的成为天水市的名优企业。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明长  
以备战为中心、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核心的"三线建设",使内地城市被纳入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主流进程而获得大规模发展。三线城市的成长,不仅对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扭转了内地城市的落后状态,为内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三线城市的布局,也推动了中国城市体系的大幅度重构,对新中国城市化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有贵  陈东林  段娟  
对于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横贯国家3个五年发展计划,涉及13个省、市、区,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39.01%①,有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上万次民工参加,对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西部地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三线建设,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未提及,原因是在三线建设的评价问题上争议较多而未能形成共识。中央实施的三线建设项目大多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地区,而四川、重庆又是西南三线建设项目的重点地区,三线建设初期在四川、重庆实施的重点项目有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姚亦佳  章毅  田也壮  
一项来自"国际制造战略调查"的中国机械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与国外同行相比,国内机械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制造战略定位——建立战略制造能力的"卓越中心";需要重视竞争优先权——服务、柔性、创新与社会责任;需要进一步全面应用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需要供应链管理从链式阶段向网式阶段转化,以及应加快向新型全球化方式的转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柯尚哲  
围绕三线建设与军事战略、三线建设对环境的恶劣影响,梳理了相关欧美学者的成果及其观点。提出为了更加深入研究三线建设,欧美学者需要从其他角度切入,分析它对经济方面的影响。而三线建设的军事战略研究,则必须等到中国档案馆资料更加对外开放,否则外国学者只能沿用刘易斯与薛理泰的研究办法——使用中国学术报刊与领导的回忆录来印证他们的论点。对小三线口述史研究应该尽快开始,时不我待。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东林  
文章从三个方面阐释了邓小平对三线建设的重要贡献:是三线建设的重要决策者和规划者;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提出了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进行三线建设的思想;是三线企业调整改造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设计师。尤其是邓小平在参与三线建设过程中所孕育的三线建设思想,对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莉  
湘南的农业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以及区位、交通、市场、原有农业基础等均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特色农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品牌优势不突出等问题,今后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区域比较优势为依托,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优化政策,加大投入,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并调整好特色农业的布局和强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殷广杨  
现代物流配送企业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但目前仍处于发展时期,现代物流配送企业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文从物流企业关心的如何提高速度,保证快速交货,提升服务水平等问题出发,通过分析物流企业的发展情况,提出了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的企业改善方案的一般框架,着重从配送中心的合理布局方面进行了研究,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思路、步骤和方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玉民  王彪  
环境规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企业在空间布局方面应采取怎样的行为予以应对,迫切需要人们加以思考和探讨。研究认为,环境规制约束下企业发展的空间布局选择有两种:企业迁移和企业集聚。一般而言,在对污染密集企业的处罚程度存在差异、各国各地区环境规制松紧不同、所在地环境成本对企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的情况下,企业应考虑作出向环境成本较低地区迁移的选择。在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成本降低、信息传递和服务便捷、专业化劳动力与技术在特定地理区域内能被利用等情况下,一些具有内在关联的企业应考虑作出向特定区域进行一定程度的集聚,以形成生态产业园区的选择。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一楠  赵洋  
20世纪60年代,绵阳成为四川三线建设的重镇。进驻绵阳的三线企业和科研院所带动了当地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和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给农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与此同时,广大农民掀起了支援三线建设的热潮,在参加基本建设、生产地方性建材、保障蔬菜供应等方面出力颇多。三线建设中的工农关系尽管存在矛盾,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问题得到解决,偏差得以纠正。工农互惠关系的构建为推进西部地区工业化及战略大后方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给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城乡关系提供了历史启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鑫  李阳  庞浩  文传浩  
对后发国家而言,由政府主导的工业化是其最常采用的发展模式。对产业政策的长期影响进行评估至关重要,因为它将成为制定未来发展战略的有效参照。改革开放之前,中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三线建设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利用三线建设这一准自然实验,在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1985年)等数据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历史上的产业政策所带来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三线建设对地区长期经济绩效有正向影响,不过该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为克服计量模型中的遗漏变量偏误,本文使用了抗战时期后方的工业数据作为工具变量重新估计模型,结论依然稳健。工具变量不仅有助于实现因果推断,还可以帮助理解历史是通过何种途径塑造了当下的经济结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郑有贵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实施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国家建设战略行动,承载着扩展战略纵深和调整生产力区域布局的双重任务。这一战略行动计划实现了预期目标,对推动国家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乃至保障国家安全,都发挥着重大作用。通过对三线建设中的典范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建设及转型发展半个多世纪的全部历程的考察,对为什么要在没有工业基础的西部地区的大山深处攀枝花嵌入式建设大型钢铁生产基地、在攀枝花如何嵌入式建设大型钢铁生产基地以及为什么能够建成、为什么改革开放时期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能够持续发展3个问题进行探讨,以再现国家在三线地区大规模嵌入式实施重大工业建设项目的历史逻辑,再现中国工业化战略实施的历史,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及转型发展路径。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建设及转型发展的实践表明,落后而又交通不便的攀枝花之所以能够突破循环累积因果逻辑,根本在于充分发挥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脱离中国通过70多年建设改变弱势地位的事实,只是基于某一理论抽象地讨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解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在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现象,还有可能陷入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之前历史的认识逻辑,对新中国实现跨越发展的成功经验也就难以形成共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盛赞  
加快四川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对策初探四川省科技促发展研究中心盛赞自80年代中期希望集团等民营科技企业涌现以来,四川民营科技企业已走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民营科技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制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