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3)
- 2023(7543)
- 2022(6610)
- 2021(6343)
- 2020(5341)
- 2019(11806)
- 2018(11881)
- 2017(22817)
- 2016(12367)
- 2015(13876)
- 2014(13576)
- 2013(13468)
- 2012(12273)
- 2011(10831)
- 2010(11181)
- 2009(10980)
- 2008(10825)
- 2007(9535)
- 2006(8509)
- 2005(7754)
- 学科
- 济(44536)
- 经济(44480)
- 管理(40884)
- 业(33880)
- 企(27859)
- 企业(27859)
- 财(27296)
- 方法(18325)
- 中国(17303)
- 数学(15884)
- 数学方法(15732)
- 财政(14614)
- 农(14227)
- 制(14057)
- 政(12041)
- 务(11449)
- 财务(11435)
- 财务管理(11376)
- 企业财务(10741)
- 地方(10503)
- 贸(10134)
- 贸易(10124)
- 业经(10085)
- 银(9896)
- 易(9889)
- 银行(9887)
- 行(9395)
- 体(8944)
- 度(8619)
- 制度(8611)
- 机构
- 学院(169585)
- 大学(167445)
- 济(69888)
- 经济(68368)
- 管理(63509)
- 研究(55102)
- 理学(53653)
- 理学院(53112)
- 管理学(52420)
- 管理学院(52096)
- 财(45748)
- 中国(44716)
- 京(35142)
- 财经(31344)
- 科学(31107)
- 经(28236)
- 所(27392)
- 江(26378)
- 中心(24937)
- 研究所(23814)
- 财经大学(22820)
- 北京(22344)
- 农(21976)
- 经济学(21889)
- 范(21441)
- 师范(21284)
- 州(20625)
- 院(19986)
- 业大(19973)
- 经济学院(19835)
- 基金
- 项目(102221)
- 研究(80045)
- 科学(79604)
- 基金(72527)
- 家(61560)
- 国家(61039)
- 科学基金(51694)
- 社会(50552)
- 社会科(47901)
- 社会科学(47891)
- 省(39686)
- 基金项目(37673)
- 教育(36834)
- 编号(34489)
- 划(33161)
- 自然(30385)
- 自然科(29612)
- 自然科学(29601)
- 成果(29459)
- 资助(29415)
- 自然科学基金(29016)
- 课题(23919)
- 重点(23120)
- 部(23066)
- 发(22207)
- 项目编号(21646)
- 性(21536)
- 创(21301)
- 国家社会(20655)
- 制(20534)
共检索到268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军
本文以中央、省、县(市)三级财政框架的构建作为基本前提,探讨了在此框架下各级政府事权的合理界定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府财力初次分配——税种划分和更加注重公平的财力二次分配——转移支付,来实现政府财力与事权的匹配,从而进一步理顺我国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关键词:
三级财政 匹配 财力 事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靳继东
财税体制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建立政府间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制度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当前,地方政府财力不足与支出责任过重是我国财税体制面临的突出矛盾,而以政策性方式调整政府间事权和财力配置关系是导致这一矛盾的重要根源。本文认为,实现政府间事权与财力匹配的关键在于制度化,应按照法治化渠道统筹推进政府间事权、支出责任、财权划分以及财力配置的系统性改革。
关键词:
政府事权 财力配置 法治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佩霞
关于"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实现路径问题,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应将税权下放以增强地方财力。这种观点既不符宪政制衡原则,也缺乏中国具体国情基础。清末财权下放的惨痛经历即是该论断的一个有力佐证。而透过清廷末期中央与地方间的财政权关系演变,其清晰地昭示出:政府间财政关系调整要义在于保持宪政制衡;政府间财政权关系的调整路径,还可借助人事权调整实现。所以,本着宪政制衡原则与经济激励相融和的目标要求,以及秉持区域差异与地方主体功能定位的发展导向,我国当下政府间财政权关系的调整,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目标的达成,其实现路径与政策重心应在于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而不在于地方自主税权的构建。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要...
关键词:
财力 事权 宪政制衡 转移支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明晓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坚卫 罗辉
政府之间的事权如何界定,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也是财政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正视的一个理论与现实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体制",中央十七届二次全会通过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万里
长期以来,侧重收入分配一端的财政体制改革造成地方财政支出压力日益加大,对财政利益的争夺扭曲肢解了财政体制;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问题并未有效解决,事权下放并没有真正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且造成地方政府事实上的权力主体地位,降低中央公共品供给在地方层面的执行效果;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健全加剧了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因此,单纯侧重收入一方的体制演进弊端凸显,财政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新思维与新突破。事权划分新逻辑的构建就是对上述难题的破解。事权划分新逻辑取决于两个维度:纵向——中央—地方财政分权架构下的纵向公共品供给职责配置;横向——政府、市场与非营利组织公共品供给职责横向分工两个维度,使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即由...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少强
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不是抽象的口号,而应接足地气,并具体落实到各级政府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之中。要结合政府事权的内在属性和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使用效果,对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进行分类改革。1.下放政府事权,并将相应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转化为一般性转移支付。财政专项转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楼继伟
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是包容性很强的表述,也是历来的提法。如何科学合理分配财力和事权,《决定》作出了明确部署。完善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目前,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不规范,制约市场统一、司法公正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些应由中央负责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波
一、现行"市管县"体制的弊端市管县体制对增强大中城市实力、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曾起到过积极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管县体制的弊端也在逐渐显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何振一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的重任。基于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缺欠,要完成这项重任,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改革方略呢?一、财力与事权不匹配是现行财政体制的主要矛盾多年来,人们在研究完善我国财税体制中,都是运用完善分税制体制这样一个提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却提出了健全财力与事权相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许闲
德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了三级政府相对独立的财政体制,政府间财政法律关系兼顾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保证了各级政府间的沟通与合作,有效维护了相互依存的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模式。联邦、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国贤
我国《预算法》自1995年实施以来已有12余年,其间,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行《预算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此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历时多年对《预算法》进行修订,完成了《预算法(修订草案)》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上海财经大学是被征询意见单位之一。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在各自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对《预算法(修订草案)》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这些意见和建议汇编成这个笔谈录,以期对我国《预算法(修订草案)》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预算法 政府转型 监督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海英 田发 廖楚晖
一、政府体制变迁下的三级政府财政架构中国政府体制层级经过一系列演变,形成目前的五级政府体制。可以发现,它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从中央一直到乡,政权向整个社会自上而下地笼罩下去,这便于中央政府政令畅通,减少协调成本,增加对全社会的控制力。而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现行政府体制显现出来的突出问题就是管理层次偏多,行政区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于树一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以国家治理为标志的新阶段,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也应适时转换:立足现有基础,探索建立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呼应的财政体制——现代财政体制。现代财政体制要求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这就涉及到确定政府事权总的范围、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为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寻求资金来源、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多方面问题。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才可能促成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全面实现,才可能使政府间财政关系符合国家治理的要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开
由财政部全国财政干部培训中心、东北财经大学和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高级政策研讨班”,于1994年9月中旬在大连举行。参加研讨班的中方专家,来自我国财政部、税务总局、中国人民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单位;外方专家,来自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德国、印度等国家;30名学员主要是财政部门的高级官员和财政理论界人士。中外专家和学员一致认为,在我国新的财政体制运行了半年多之后举办这样的研讨班,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大家围绕着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这一主题,从多种角度和侧面进行了介绍、交流和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