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42)
- 2023(7716)
- 2022(6475)
- 2021(5839)
- 2020(4799)
- 2019(10303)
- 2018(9840)
- 2017(17937)
- 2016(10114)
- 2015(10764)
- 2014(10428)
- 2013(10106)
- 2012(9135)
- 2011(8284)
- 2010(8097)
- 2009(7137)
- 2008(7130)
- 2007(6062)
- 2006(5250)
- 2005(4525)
- 学科
- 济(36432)
- 经济(36388)
- 业(25221)
- 管理(25217)
- 企(19274)
- 企业(19274)
- 方法(17166)
- 数学(15542)
- 数学方法(15343)
- 学(11946)
- 农(11072)
- 中国(9183)
- 财(9137)
- 业经(8519)
- 贸(8298)
- 贸易(8295)
- 易(8065)
- 农业(7766)
- 地方(7187)
- 环境(6507)
- 技术(6301)
- 制(5993)
- 务(5584)
- 财务(5581)
- 财务管理(5569)
- 产业(5287)
- 企业财务(5286)
- 银(5171)
- 划(5163)
- 银行(5109)
- 机构
- 大学(144930)
- 学院(143882)
- 研究(55886)
- 济(53698)
- 经济(52707)
- 管理(50672)
- 理学(45113)
- 理学院(44492)
- 管理学(43430)
- 管理学院(43204)
- 科学(41558)
- 农(41181)
- 中国(38953)
- 农业(33283)
- 业大(32331)
- 所(31479)
- 京(30692)
- 研究所(29825)
- 中心(24364)
- 农业大学(22221)
- 财(22064)
- 江(21650)
- 院(20664)
- 省(19907)
- 室(19654)
- 实验(18500)
- 财经(18419)
- 北京(18357)
- 范(18218)
- 科学院(18217)
- 基金
- 项目(111232)
- 科学(85651)
- 基金(81522)
- 家(77940)
- 国家(77337)
- 研究(68248)
- 科学基金(63232)
- 自然(45428)
- 自然科(44416)
- 自然科学(44394)
- 省(44091)
- 基金项目(43865)
- 自然科学基金(43646)
- 社会(43591)
- 社会科(41382)
- 社会科学(41370)
- 划(38799)
- 资助(32262)
- 教育(30744)
- 重点(26570)
- 计划(25739)
- 编号(23995)
- 科技(23786)
- 发(23759)
- 创(23351)
- 部(23217)
- 科研(23006)
- 创新(22009)
- 业(21373)
- 专项(19910)
共检索到197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增明 王谦 王彬彬 聂俊华
不同形态铁素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对植物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测定小麦幼芽根芽叶的生长指标和其中丙二醛的含量,探究了FeSO4、EDTA-Fe、AA-Fe对小麦幼芽生长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铁盐在低浓度时促进了小麦幼芽根和芽的伸长,而高浓度铁盐则抑制根和芽的伸长及生物量。同浓度时三种铁盐的根伸长抑制率为AA-Fe>FeSO4>EDTA-Fe。小麦幼芽根与芽叶组织中丙二醛浓度随着外源铁盐浓度的提高而提高,FeSO4与EDTA-Fe处理高浓度时略有降低。丙二醛浓度在根的变化幅度均大于芽叶,根质膜系统对铁盐的响应度高于芽叶。
关键词:
铁 小麦幼芽 抑制率 丙二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潮海 卢道文 侯松荆 棘郑英
利用池栽对豫东平原粘壤、中壤和砂壤三种质地土壤上冬小麦生长后期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质地土壤冬小麦生长后期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根系活力、叶面积指数等生理特性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影响着冬小麦的籽粒灌浆。砂壤土上种植的冬小麦后期各项生理指标下降迅速,从而导致灌浆持续时间缩短,千粒重降低;粘壤土上各项生理指标下降缓慢,致使籽粒灌浆持续期延长,千粒重增加;中壤土上的变化特点介于二者之间。此外,三种土壤冬小麦旗叶均表现光合“午睡”现象
关键词:
冬小麦,生理特性,土壤质地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龙聪颖 邓辉茗 苏明洁 蔡仕珍 徐小明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1%、0.2%、0.3%、0.4%、0.5%、0.6%)的NaCl、Na_2SO_4、Na_2CO_3对蓟(Cirsium japonicum)幼苗苗高、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抗氧化酶(POD、SOD、CAT)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除0.1%NaCl处理蓟苗高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高于无盐胁迫(CK)外,其余处理均低于CK,且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其中,0.3%NaCl、0.4%Na_2SO_4和0.1%Na_2CO_3处理下苗高依次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志雯 秦素平 陈于和 郭艾英 秦玲 林小虎
为了明确外源硅对小麦铬、铜毒害的缓解效应,以普通小麦品种京冬8号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研究硅(Na2Si O3)对K2Cr2O7(0.6 mmol/L)、Cu SO4(0.8 mmol/L)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铬、铜胁迫下,小麦幼苗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外源硅能显著降低铬、铜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Na2Si O3浓度为1.5 mmol/L时,效果最明显;外源硅能显著提高铬、铜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Na2Si O3浓度为1.0mmol/L...
关键词:
硅 重金属 小麦 生理生化指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洪雪 宋希云 燕增文 裴玉贺 王海娟 刘兰浩
采用人工气候室控温,在大气相对湿度40%的条件下,以22℃为对照,在32,36,40℃的高温胁迫条件下,对烟农19二叶期小麦叶片内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总活力、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内叶绿素含量迅速降低,且随胁迫温度的升高,叶绿素降解率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且随胁迫温度的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幅度呈上升趋势。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于高温胁迫造成细胞内膜系统损害所致。
关键词:
小麦 高温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裕 王际英 李宝山 郝甜甜 夏斌 孙永智 魏佳丽 王世信 张利民
以初始体重为(3.70±0.01)g的半滑舌鳎(Cynolossus semilaevis Günter)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小麦胚芽油替代鱼油对其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酶的影响。以添加7.5%的鱼油组为对照组,用小麦胚芽油分别替代0、20%、40%、60%、80%、100%的鱼油配制成6组等氮等能饲料,在海水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68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小麦胚芽油替代鱼油对半滑舌鳎幼鱼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降低,饲料系数升高。各组间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肝脂肪含量随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全鱼脂肪含量降低;80%和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永华 史吉平 商振清 李广敏
在土壤干旱过程中,叶面喷施2×10-5mol/L的生长素(IAA)或5×10-4mol/L的赤霉素(GA3)可阻止小麦幼苗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且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似。对于超氧物歧化酶(SOD),IAA使其活性强化,而GA3则对其起着抑制作用。IAA还能提高干旱条件下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但对气孔阻力和叶水势影响不大;而GA3对叶绿素含量、气孔阻力和叶水势均无明显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洪展 郑风荣 慈秀芹 赵世杰 叶乃好
以海水处理小麦萌发期幼苗的方式,探讨了不同浓度海水胁迫条件下外源生长素(IAA)对小麦幼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aCl盐胁迫不同,低浓度海水处理诱导幼苗根系和胚芽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的积累,生长素可以调节根系和胚芽中的物质合成和海水胁迫诱导的渗透调节作用。海水胁迫下在根系和胚芽中生长素对小麦萌发期生理代谢物质的影响存在差异,根冠比的变化说明生长素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小麦萌发幼苗对海水胁迫的适应性。
关键词:
海水胁迫 生长素 小麦萌发 生理特性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邹竣竹
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是禾本科(Gramineae)画眉草亚科(Eragrostoideae)野牛草属(Buchloe)植物,具有许多优良的坪用特性,如植株低矮,叶片色泽优美,质地柔软整齐,适应性、抗逆性尤其是抗旱性极强,需肥量少,容易养护管理,耐刈割等,逐渐被用作草坪绿化植物。但是,由于野牛草合生颖苞对吸胀的种子形成的机械束缚和其种子的内部因素使种子休眠严重,发芽率较低。如不进行打破休眠处理,即使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仅有少数种子萌发。另外,野牛草发芽不整齐,幼苗生长缓慢长势较弱,
关键词:
野牛草 激素 发芽 幼苗 成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德燕 周运超
[目的]在不同供Ca2+水平下对马尾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进行研究,以确定适宜马尾松生长的钙浓度,为马尾松人工林培育及合理施用钙肥提供参考。[方法]以半年生马尾松幼苗为试材,采用温室内砂培,研究不同供Ca2+水平(0.0、0.4、1.0、2.0、3.0、4.0 mmol·L(-1)(CK))对马尾松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供Ca2+水平处理5个月后,在Ca2+水平为1.0、2.0 mmol·L(-1)时,马尾松幼苗的株高增量和地径增量较高,其中,2.0 mmol·L(-1)Ca2+水平的株高增量和
关键词:
马尾松 Ca2+浓度 生长 生理特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小伟 么宗利 周凯 林听听 王慧 来琦芳 应成琦
为探讨高碳酸盐碱度水质对江蓠的影响,本研究对比分析了高HCO3-浓度(12、24、36、48 mmol/L)与低HCO3-浓度(1.8 mmol/L)条件下细基江蓠繁枝变型(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liui Zhang et Xia)的生长及生理生化特征。经过10 d的培养后发现高HCO3-浓度组中江蓠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玲 侯永清 丁斌鹰 张伟
在高糖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 mg/kg罗格列酮、10 mg/kg格列本脲、4 g/kg 1,6-二磷酸果糖,饲喂初始重量为(4.87±0.12)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对照组喂基础日粮,饲喂56 d后测定了这三种糖代谢调控剂对异育银鲫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和糖原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罗格列酮后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添加罗格列酮和格列本脲后,肝体比显著增大(P<0.01);与对照组相比,罗格列酮能提高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球蛋白含量(P<0.01),降低血糖的浓度(P<0.01);1,6-二磷酸果糖能提高血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轲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张军
【目的】通过对比方法研究稻田套播麦共生期的农田生态环境特征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稻田套播和常规条播两种不同麦作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稻田套播麦与常规条播麦相比,麦田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种际空气湿度日变幅为56%~100%;种际温度较低,日变化较小。土壤含水量和温度达到种子萌发所需要求。麦田地表光强为自然光强的4.2%~6.5%;土壤容重较大,穿透阻力增强。稻田套播麦种子吸水、萌发出苗速度慢,根系入土困难,叶片瘦长,光合速率低,麦苗健壮度下降,根系活力较高。随共生期延长,麦苗生长受到抑制的程度增加,缓苗期显著延长;共生期不宜超过14d。高产栽培下两种麦作方式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改...
关键词:
稻田套播麦 共生期 农田生态环境 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陶昱含 房丽莎 岳继飞 周亚飞 谢焕冬 张召增 刘亚丽 刘震
【目的】为探究外源ABA是否能促进泡桐形成休眠芽以及对泡桐顶芽生理特性和内源激素的影响,解决泡桐顶芽死亡问题实现高干材培育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方法】本研究以2年生白花泡桐盆栽苗为试验材料,对泡桐的顶芽和叶片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ABA(70、90、110 mg.L-1),外施ABA后对顶芽的外部形态变化追踪以及分析幼苗叶片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膜系统[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处理时间的变化。比较不同处理对泡桐内源激素和内含物的影响,探讨泡桐顶芽对外源ABA的响应机制。【结果】1)泡桐顶芽和叶片喷施不同浓度ABA的效果有很大差异,其中以90 mg.L-1ABA喷施叶片的效果最佳,相比其他处理更能促进叶片的生长,延迟顶芽萎缩发褐时间,但泡桐仍未形成休眠顶芽,顶芽最终死亡。2)外施ABA后能明显提高SOD活性和POD活性,缓解活性氧积累带来的危害,其中90 mg.L-1ABA喷施叶片的效果最佳;9月5日到9月19日外源ABA提高CAT活性,而在9月26日后降低CAT活性含量;外施ABA能降低顶芽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但在整个过程中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只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膜脂过氧化对细胞膜的伤害;9月19日后顶芽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进一步促进枝条渗透调节物质积累从而提高抗寒性;而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效果。3)外源ABA显著提高了顶芽内源ABA的含量,其中90 mg.L-1ABA喷施叶片的效果最显著;9月26日前外源ABA显著提高IAA含量,随后IAA含量降低;在9月19日前外源ABA显著提高ZR含量;9月12日前高浓度外源ABA降低GA3含量,低浓度则无明显影响,在9月12日后外源ABA提高GA3含量。【结论】外施ABA能明显促进小叶的生长,显著提高顶芽内源ABA、IAA、ZR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对相对电导率和MDA上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中90 mg.L-1ABA喷施叶片的效果最显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活性氧和对细胞膜的伤害,提高抗寒能力,延迟顶芽萎缩发褐时间,但内源ABA整体呈降低趋势,最终没有形成休眠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福建 徐东忆 刘凯丽 朱敏 李春燕 朱新开 丁锦峰 郭文善
为探究稻茬小麦壮苗培育和高产栽培途径,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研究了耕翻(PR)、旋耕(RR)和免耕(NT)3种耕作方式对冬前麦苗主茎和分蘖生长生理和成熟期单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翻方式下越冬始期茎蘖数分别比旋耕和免耕方式下高1.5%,12.8%,差异显著(P<0.05)。相比免耕,耕翻显著提升了小麦苗期主茎、第一、第二和第三分蘖顶部全展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明显促进了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磷酸丙糖异构酶(TPI)活性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并促进了蔗糖合成酶(SS-Ⅱ)、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提高(P<0.05);并且显著提高了主茎、第二和第三分蘖的叶片氮含量(P<0.05)。此外,耕翻和旋耕方式还增加了主茎、第一和第二分蘖的叶面积和干质量。表明耕翻较旋耕和免耕方式更有利于协同提升苗期主茎和低位分蘖的氮代谢、糖代谢和光能利用水平,进而增加光合生产能力,形成壮苗。而旋耕对碳氮代谢和光合能力的提升高于免耕,但弱于耕翻。耕翻下主茎穗的穗粒数、单粒质量和旋耕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高于免耕(P<0.05)。耕翻下第一和第二分蘖的穗粒数显著高于旋耕和免耕(P0.05)。由此可见,通过耕翻方式可提升稻茬小麦冬前幼苗的主茎、第一、二分蘖的糖氮代谢和光合生理活性,形成壮苗个体,促进了单穗生产力尤其是穗粒数的增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