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66)
- 2023(12766)
- 2022(11337)
- 2021(10620)
- 2020(9018)
- 2019(20638)
- 2018(20627)
- 2017(39305)
- 2016(21877)
- 2015(24745)
- 2014(24877)
- 2013(24300)
- 2012(22412)
- 2011(20041)
- 2010(19862)
- 2009(18474)
- 2008(18050)
- 2007(15791)
- 2006(13849)
- 2005(12398)
- 学科
- 济(80916)
- 经济(80793)
- 管理(65522)
- 业(60543)
- 企(52131)
- 企业(52131)
- 方法(37833)
- 数学(32352)
- 数学方法(31839)
- 财(23492)
- 学(21929)
- 农(21068)
- 中国(20422)
- 制(19290)
- 业经(18846)
- 地方(16084)
- 务(14925)
- 财务(14851)
- 财务管理(14815)
- 理论(14480)
- 企业财务(14038)
- 农业(13814)
- 和(13716)
- 贸(13651)
- 贸易(13640)
- 环境(13517)
- 易(13243)
- 技术(13216)
- 体(13189)
- 银(13077)
- 机构
- 大学(312527)
- 学院(308881)
- 管理(120130)
- 济(115593)
- 经济(112839)
- 研究(105673)
- 理学(104080)
- 理学院(102857)
- 管理学(100862)
- 管理学院(100320)
- 中国(76936)
- 科学(69661)
- 京(67120)
- 财(55809)
- 农(55376)
- 所(54715)
- 业大(50374)
- 研究所(50125)
- 中心(47086)
- 江(46115)
- 财经(44208)
- 农业(43755)
- 北京(42073)
- 范(40057)
- 经(40031)
- 师范(39554)
- 院(38607)
- 州(36763)
- 技术(34529)
- 经济学(34169)
- 基金
- 项目(215714)
- 科学(168485)
- 基金(156434)
- 研究(153320)
- 家(138167)
- 国家(137080)
- 科学基金(116724)
- 社会(93938)
- 社会科(88895)
- 社会科学(88872)
- 省(85077)
- 基金项目(83132)
- 自然(78823)
- 自然科(76964)
- 自然科学(76944)
- 自然科学基金(75524)
- 划(72118)
- 教育(70173)
- 资助(64759)
- 编号(61679)
- 成果(50820)
- 重点(48569)
- 部(46851)
- 创(44897)
- 发(44876)
- 课题(43289)
- 创新(42000)
- 科研(41962)
- 计划(40923)
- 制(40213)
- 期刊
- 济(126732)
- 经济(126732)
- 研究(89413)
- 中国(60280)
- 学报(56831)
- 农(50495)
- 科学(49770)
- 管理(45111)
- 财(43307)
- 大学(41728)
- 学学(39488)
- 农业(34418)
- 教育(33883)
- 技术(26014)
- 融(25015)
- 金融(25015)
- 财经(21447)
- 业经(20016)
- 经济研究(19312)
- 经(18141)
- 业(17421)
- 问题(16256)
- 图书(16240)
- 科技(15980)
- 版(15795)
- 理论(15386)
- 业大(15170)
- 实践(14189)
- 践(14189)
- 技术经济(14164)
共检索到450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石彦红 张凤英 马凌波
采用超声波法、煮沸法和微波法3种方法分别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环状异帽藻和角毛藻进行细胞破碎及快速制备基因组DNA的研究。通过细胞计数和DNA浓度测定的手段对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以选择适合不同藻种的细胞破碎方法。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和环状异帽藻用超声波法破碎效果较好;角毛藻用微波法较好。对用该三种方法制备的基因组DNA做了PCR扩增,电泳检测表明,与CTAB法扩增效果一样。本文建立的微藻DNA快速制备方法有望应用在赤潮藻类的快速分子鉴定方面。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志 曾盖 盛浩闻 肖应辉
介绍了一种适合PCR的水稻基因组DNA的简易制备方法。将少量(1~20 mg)水稻叶片置于1.5 mL离心管中,用转速为3 500~4 000 r/min的电钻快速(约10 s)研磨后,加提取液50~100μL,经100℃水浴10~15 min,短暂离心后即可直接取上清液作DNA模板进行PCR分析。该方法具有水浴时间短、可不加液氮研磨、对植株生育期要求不严、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每人每天可完成400份以上DNA样品的简易制备,适合幼苗期大规模DNA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PCR检测。
关键词:
水稻 DNA制备方法 PC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粤宇 周玉雷 赵茂林 王志平 王克武 张艳
Mb级DNA的制备和酶切是构建YAC,PAC,BAC,BIBAC和TAC文库与大尺度物理图谱的基础。以浓度0.4%(m/m)NaCl人工模拟盐池中生长的多枝赖草再生叶为材料提取细胞核,经钢丝细胞筛过滤,多次回收滤渣和离心上清中的细胞核,相差显微镜调浓度达108个/mL后,经LMP包埋,蛋白酶K降解核蛋白,脉冲电泳纯化回收后,在LMP胶块中2 Mb以上DNA的浓度约为250 ng/μL。在胶中经Hind III部分酶切再用脉冲电泳回收不同大小范围的DNA,电洗脱浓缩除盐后浓度约为25 ng/μL。用此方法得到的核DNA不但无细胞器DNA等的污染,而且浓度高,可直接用于各种人工染色体文库的构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涛 王超楠 张红 温娟娟 张斌
快速高效的DNA提取是作物大规模分子育种的关键一步。旨为构建一种快速提取大白菜基因组DNA的方法,以大白菜叶片为试验材料,比较了CTAB法、二步CTAB法以及4种碱裂解法提取DNA的质量,分析了不同方法提取的DNA为模板的PCR扩增效果,还对不同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的保存时间和保存条件进行了比较,选择最优的方法在抗根肿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CTAB法和3种碱裂解法提取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的PCR扩增产物,都可以通过8%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到清晰的条带。其中碱裂解法Ⅲ,
关键词:
大白菜 基因组DNA 快速提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昔辉 宋焕忠 张革民 张荣华 方位宽 区惠平 陆建勋 梁强 唐红琴
利用珠磨器和不锈钢珠,以甘蔗及其近缘属割手密、斑茅和河八王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并对得到的DNA进行电泳检测、含量测定和SSR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高效快速提取基因组DNA,所提取DNA中蛋白质、多糖类物质等去除较彻底,DNA纯度较高,完整性好;SSR分析条带清晰,多态性较丰富,能扩增出特异性谱带。该方法无需液氮研磨,简单、快速、高效,经济成本低、PCR扩增效果好,适用于大规模的样品检测,可用于甘蔗育种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等。
关键词:
甘蔗 DNA提取 SSR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玉峰 张攀 郝晓敏 严建兵 李建生 杨小红
快速高效的DNA提取方法是玉米大规模分子育种的第一步,因此,需要发展一种快速提取玉米基因组DNA的方法,以满足我国中小型实验室的需要。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可用于玉米大规模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先利用改良碱煮法提取玉米籽粒小块胚乳的DNA,进行基因型鉴定,对大群体进行筛选,再利用电钻磨样及简化的CTAB法快速提取玉米苗期叶片的DNA,进行后期的研究。这种方法使得玉米大群体的筛选和研究简单化、快速化、常规化,可广泛应用于玉米分子育种。
关键词:
玉米 大群体 胚乳 碱煮法 快速提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开荣 石春焱 李明顺 李晓辉 李新海
在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中,需要对大量群体的个体样本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其中DNA的高效快速提取是关键的技术环节。以异硫氰酸胍为主要提取试剂,结合使用组织研磨器(Qiagen Tissuelyser),建立了一种玉米叶片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新方法。利用此方法提取玉米叶片基因组DNA,具有使用药品少、操作步骤简单、快速、成本低、DNA质量稳定等优点,通常情况下每人每个工作日可以提取300个DNA样品。此DNA提取方法可有效地用于玉米分子标记分析。
关键词:
玉米 DNA提取 异硫氰酸胍 分子标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颖颖 刘筱潇 阎斌伦 王长海
研究条斑紫菜水溶性抽提液对前沟藻、中肋骨条藻、米氏凯伦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等4种赤潮微藻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甲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浸泡条斑紫菜干粉,经抑藻圈方法检测条斑紫菜水溶性抽提液的抑藻活性。通过测定藻细胞密度和细胞体积,观察藻细胞形态,分析藻细胞内叶绿素、蛋白质和多糖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对抑藻活性最大的提取物对前沟藻、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进行分析,并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为提取溶剂,采用液液分离法对此提取物做了进一步分离。结果表明,当条斑紫菜水溶性抽提液浓度超过16g/L时能显著抑制4种赤潮微藻的生长,尤其是对...
关键词:
条斑紫菜 赤潮微藻 生长抑制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颖颖 董晓柯 李光成 阎斌伦 王长海
采用液液萃取法和硅胶柱层析法对抑藻物质EPME(methanol extracts of Enteromorpha prolifera)进行分离,通过监测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细胞数量,观察藻细胞形态,分析分离组分的抑藻活性。结果表明,EPME经液液萃取法分离,获得4个组分Ⅰ、Ⅱ、Ⅲ和Ⅳ,得率分别为29.0%、19.0%、12.7%和5.45%。其中,仅组分Ⅱ具有明显的抑藻活性。当浓度为1.0 g/L时,组分Ⅱ对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3.4%、44.9%和54.3%。组分Ⅱ经硅胶柱层析法分离,获得5种组分,组分Ⅱ-A、Ⅱ-B、Ⅱ-C、Ⅱ-D...
关键词:
浒苔 赤潮微藻 抑藻物质 抑藻活性 分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谭志军 颜天 周名江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ffects of harmful algae on fish based on the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rmful algae can affect the survival, enzyme, cell, tissue and behavior of fish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lso the phycotoxin can be accumulated in the tissue and organ of fish, an...
关键词:
有害赤潮藻 藻毒素 鱼类 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颖颖 周文静 郭赣林 浦寅芳 苏振霞
采用溶剂浸提、液液萃取、硅胶柱层析和硅胶薄层层析等分离方法以及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光谱技术,初次从龙须菜中纯化得到4种苯丙烷类化合物:邻苯二丙酸、gossonorol、7,10-epoxy-ar-bisabol-11-ol和对羟基苯乙醇,并进一步分析了此4种苯丙烷类化合物对强壮前沟藻、赤潮异弯藻、米氏凯伦藻、球形棕囊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对以上6种赤潮微藻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其中,邻苯二丙酸、gossonorol和对羟基苯乙醇表现出更为广泛的抑藻活性。比较此4种苯丙烷类化合物和重铬酸钾对赤潮微藻生长的半抑制效应浓度EC50-96 h,发现邻苯二丙酸对强壮前沟藻、赤潮异弯藻和球形棕囊藻,gossonorol和羟基苯乙醇对赤潮异弯藻和球形棕囊藻,7,10-epoxy-ar-bisabol-11-ol对赤潮异弯藻和米氏凯伦藻在生长抑制方面比重铬酸钾更具有优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果 谢耀坚 张党权 谷振军
林木SSR标记的引物筛选工作量大,十分费时且消耗大量实验材料。采用基因组DNA混合池技术,将研究对象的若干个基因组DNA样品等量混合后,作为单一模板进行SSR的PCR扩增,能显著降低实验的工作量和成本。以选择的150对EST-SSR引物为对象,对6个桉树基因组DNA样品进行等量混合,进行PCR扩增筛选引物,结果表明,与常规筛选方法相比,基因组DNA混合池方法大幅度缩短了实验周期,显著减少了基因组DNA的消耗,可用于大量林木SSR引物的快速高效筛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遵春 包东娥 廖明安
通过添加Vc对传统的CTAB法进行改进,结果表明:在磨样时,1 g鲜样中添加0.10 g的Vc提取的DNA质量最高;最佳提取材料是嫩芽,其次是新梢和成熟叶片。
关键词:
金花梨 基因组DNA 提取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马海涛 鲁翠云 于冬梅 孙效文
采用新型的生物素-磁珠吸附微卫星富集法与传统的放射性同位素杂交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基因组中存在的微卫星资源。结果,从1 000个细菌中,挑出90个阳性克隆,把其中45个进行测序分析,在这些序列中共含有68个微卫星核心序列,有55个含有重复次数大于5次的微卫星核心序列。其中,单一型标记49个,占72%,包括CA重复单元共22个,GT重复单元共18个,其他重复单元为9个;在72%的单一型标记中,完美单一型微卫星标记为44个,占65%。另外,混合型标记共19个,13为完美混合型;在所有微卫星标记中,CA重复类型最普遍,依次为GT、GA等。在68...
关键词:
草鱼 生物素 磁珠 微卫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闪英 吴小刚
为建立快速、准确的鉴定和定量检测赤潮生物的方法,以圆海链藻为例,以其18S rDNA序列为寻找种特异性引物的靶区域,通过分析18S rDNA序列,设计出适合用于RFQ-PCR的引物与探针,并通过引物PCR验证确定其特异性,进而以圆海链藻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PrimerThalassiosira rotula和Taqman Thalassiosira rotula),建立了定量检测圆海链藻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RFQ-PCR)。与传统的显微镜计数方法比较,两者所获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从而为我国沿海水域赤潮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检测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