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59)
- 2023(7933)
- 2022(6639)
- 2021(5990)
- 2020(5004)
- 2019(10875)
- 2018(10415)
- 2017(19471)
- 2016(10845)
- 2015(11657)
- 2014(11309)
- 2013(11144)
- 2012(10520)
- 2011(9524)
- 2010(9276)
- 2009(8353)
- 2008(8194)
- 2007(7232)
- 2006(6330)
- 2005(5604)
- 学科
- 济(42070)
- 经济(42013)
- 管理(29137)
- 业(28627)
- 企(22366)
- 企业(22366)
- 方法(19095)
- 数学(17040)
- 数学方法(16802)
- 学(12364)
- 农(12295)
- 中国(11754)
- 财(10942)
- 贸(9844)
- 贸易(9842)
- 业经(9689)
- 易(9593)
- 农业(8624)
- 地方(7948)
- 制(7581)
- 环境(6777)
- 银(6770)
- 银行(6713)
- 融(6705)
- 金融(6704)
- 技术(6689)
- 务(6567)
- 财务(6560)
- 财务管理(6540)
- 行(6397)
- 机构
- 大学(157707)
- 学院(154799)
- 研究(60694)
- 济(60666)
- 经济(59524)
- 管理(55357)
- 理学(48580)
- 理学院(47928)
- 管理学(46757)
- 管理学院(46522)
- 中国(43331)
- 科学(42681)
- 农(41948)
- 京(34445)
- 农业(33864)
- 所(33709)
- 业大(32966)
- 研究所(31465)
- 中心(26434)
- 财(25781)
- 江(23578)
- 农业大学(22404)
- 院(22003)
- 北京(21117)
- 财经(20867)
- 省(20829)
- 室(19424)
- 科学院(19262)
- 经(19132)
- 范(19037)
- 基金
- 项目(114688)
- 科学(88464)
- 基金(84282)
- 家(79497)
- 国家(78865)
- 研究(71583)
- 科学基金(64862)
- 自然(46258)
- 社会(45837)
- 自然科(45219)
- 自然科学(45198)
- 省(44880)
- 基金项目(44588)
- 自然科学基金(44432)
- 社会科(43442)
- 社会科学(43429)
- 划(39441)
- 资助(34439)
- 教育(32298)
- 重点(26828)
- 计划(25763)
- 编号(25089)
- 部(24436)
- 发(24317)
- 创(24066)
- 科技(23393)
- 科研(23375)
- 创新(22603)
- 业(21663)
- 农(19876)
共检索到225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曾珍 白史且 张玉 干友民
分别用60Co-γ射线、NaN3和航天诱变以不同剂量处理普那菊苣种子,对诱变处理后的幼苗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普那菊苣幼苗对60Co-γ射线、NaN3和航天诱变的刺激在生理生化特性上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应激效应。其中在游离脯氨酸积累方面,辐射诱变幼苗的积累量大于航天诱变和化学诱变;而在可溶性蛋白含量上,航天诱变的效应大于化学诱变和辐射诱变;在可溶性糖含量上则是化学诱变的积累量最大,高于辐射诱变和航天诱变的刺激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楠 齐志鸿 毛仁俊 刘峰华 刘岩 韩蕊莲
【目的】研究航天诱变处理对SP1代夏枯草生物学特性和迷迭香酸含量的影响,为夏枯草种质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神舟八号飞船搭载的夏枯草种子和地面种子(对照)为材料,在夏枯草发育过程中观测记录表型生长指标;在夏枯草收获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干燥果穗中的迷迭香酸含量,分析航天诱变对夏枯草的影响。【结果】搭载组(SP)夏枯草的株高、主茎粗、分枝粗、果穗粗度、果穗长度、果穗数、地上部分干质量、地上部分鲜质量、果穗干质量、茎叶干质量等表型指标与对照组(CK)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分枝粗、果穗数、果穗粗度、果穗长度、地上部分干鲜质量、果穗干质量、茎叶干质量等指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搭载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丽 杨镇 李刚
采用含有甲基磺酸乙酯(EMS)的石蜡油溶液处理玉米自交系910,7019,齐319,丹340和联87的成熟花粉,研究了经EMS处理的花粉离体萌发率与处理当代结实率的相关性及M1代生物学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花粉离体培养后萌发率随EMS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与处理当代的结实率呈正相关;EMS处理的M1代引起了较大的生理损伤和生物学变异效应,主要表现为结实率低、出苗率低、出苗持续时间长、出苗迟缓、成株率下降、M1代群体的抽雄期表现提前和延迟等特性;M1代苗期变异以叶色变异为主,其中条纹叶变异最大,而成株期以雄穗变异为主,其中雄性败育变异率最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海涛 汤泽生 彭正松 程国忠 刘平 赵燕 袁海云
统计了航天诱变SP1代凤仙花10个单株四分孢子期内小孢子出现的频数,用曲线估计法建立了回归模型,给出了有关统计量,并检验了模型对观测量的拟合程度。
关键词:
航天诱变 风仙花 多分孢子 回归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菲 尹伟伦 夏新莉 谢乾瑾
利用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搭载高羊茅干种子,返地后研究了诱变当代种子萌发、外观形态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太空诱变后,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及出苗率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处理植株的高度及叶片宽度显著增加,但分蘖数与叶片数无明显变化。同时筛选出2株具有矮秆、多分蘖、细叶等特点的突变体;对突变体进行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表明,突变体叶片单位面积的净光合速率、整株光合能力及蒸腾速率均高于对照,高光合速率、高蒸腾速率可能是导致突变体保持分蘖快速增加的原因之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毛仁俊 齐志鸿 马楠 刘岩 韩蕊莲
【目的】探讨"神舟八号"飞船搭载决明种子SP1代的生物学特性、生理指标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从SP1代中筛选优良突变株。【方法】以飞船搭载的决明种子SP1为材料,对SP1代田间出苗率、生育期、株高、茎粗、分枝数、荚果数等主要生物学指标进行统计,测定SP1代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并对SP1代种子特性及其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飞船搭载的决明种子田间出苗率为24.5%,相比对照(未经飞船搭载)显著降低;SP1代中编号为SP3、SP10、SP25、SP29、SP46、SP47的6株植株的初花、现蕾、盛花等生育期较对照有所提前,其株高、茎粗、冠幅、分枝数、单株荚果数均较对照显著增加,单株产量显著提...
关键词:
航天诱变 决明 生物学特性 有效成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尚红梅 郭玮 陈诚 王雪昭 潘丹 杨忠富 马培东 吴成扬
为提高药用植物原料干燥菊苣根中的菊苣酸含量,采用水浴、蒸汽和微波3种烫漂方式处理新鲜菊苣根,探讨几种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钝化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PPO活性分析,考察PPO钝化效果,测定经烫漂处理后再经空气干燥的菊苣根中菊苣酸含量,分析钝化后PPO活性与干根中菊苣酸含量的关系;同时监测不进行烫漂处理直接进行空气干燥的菊苣根在干燥过程中PPO活性和菊苣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空气干燥过程中,PPO始终保持一定的相对活性(≥9.41%);2)水浴、蒸汽和微波烫漂处理可有效抑制PPO活性,且在以上3种处理方式中菊苣酸含量与PPO相对活性均呈显著负相关(P<0....
关键词:
菊苣 根 菊苣酸 PPO 酶钝化处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娟 韩永芬 陈莹
为了解航天诱变对菊苣不同品系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为南方喀斯特地区筛选耐旱植物提供科学依据,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选育出的菊苣新品系和目前主推的菊苣品种为研究对象,对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增加,PA-82、普那菊苣和PA-43的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在处理12 d时,分别上升了0.575、0.72和0.844μmol/g;SOD、POD和CAT活性迅速升高,在处理9 d时,PA-82、普那菊苣和PA-43的SOD分别上升了878.9、809.2和711.1 U/g,上升幅度为139.1%、136.7%和121.1%;POD分别上升了...
关键词:
菊苣 航天诱变 水分胁迫 保护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尚红梅 王雪昭 潘丹 杨忠富 马培东 吴成扬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测定阴干、冻干和不同温度热风干燥处理过程中菊苣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变化、干燥叶中黄酮和总酚含量,以及多酚提取液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确定菊苣叶最佳干燥方法。结果表明:1)经不同干燥方式干制的菊苣叶多酚含量差异很大,可能是干燥过程中剩余PPO活性和酚热敏性2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综合考虑黄酮、总酚含量2项指标,60℃热风干燥最优,冻干次之,阴干最差;3)菊苣叶的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3项抗氧...
关键词:
菊苣 叶 干燥方式 多酚 抗氧化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娟 韩永芬 陆瑞霞 雷霞
为探索不同品种菊苣叶片在水分胁迫下的适应机理,同时为南方喀斯特地区筛选耐旱菊苣提供科学依据,以航天诱变新品系PA-82、PA-43和亲本普那菊苣进行水分胁迫处理,每隔3 d(共测定5次)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水分饱和亏缺(WSD)、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水分饱和亏缺则相对增加;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经综合评价,3种菊苣的抗旱能力为PA-82>普那菊苣>PA-43。
关键词:
菊苣 水分胁迫 生理生化特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亦弛 王文磊 徐燕 许凯 纪德华 陈昌生 谢潮添
突变体是开展坛紫菜(Neoporphyra haitanensis)良种选育和性状遗传调控机理研究的重要材料。为获得坛紫菜突变体,本研究利用不同强度的γ射线辐照(辐射剂量梯度:700、900、1100、1300、1500 Gy)处理野生品系NSD35的幼苗,恢复培养结果显示,γ射线照射导致叶状体部分细胞死亡,且藻体细胞的死亡量随着诱变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同时,突变的细胞数量随着辐射剂量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经1300 Gy处理后藻体的突变细胞最多。之后利用体细胞酶解技术和单克隆技术获得了突变体的纯系藻体,从中初步筛选出性状各异的株系67个,并利用14个表型性状对其中21个株系的F_(1)代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突变体F_(1)代群体中大部分性状的变异系数增加。突变体的多个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藻体长度与宽度、鲜重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宽度与鲜重、叶形态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鲜重与颜色显著负相关(P<0.05);藻体不同部位的厚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叶型与藻体中部、尖端的厚度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遗传距离为20),将21份材料分成4个主要类群,分别为颜色偏红的藻体组、宽而生物量大的藻体组、薄而日均增长快的藻体组和长而窄的藻体组。综上所述,γ射线对坛紫菜叶状体具有良好的诱变效果,本研究为开展坛紫菜经济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研究以及优良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基础材料。
关键词:
坛紫菜 γ射线 酶解 突变体 聚类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亚 乔利仙 武秀玲 胡晓辉 王晶珊 隋炯明
为拓宽花生的耐盐基因资源,前期以平阳霉素为诱变剂进行了花生离体诱变,并在培养基中添加Na Cl进行定向筛选,获得了一批Na Cl耐性苗及其后代。对Na Cl耐性植株M3个体的荚果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有5个原始再生植株产生了3个以上大于60 g荚果重的M3单株。用近红外仪对M4种子的各品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其在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及脂肪含量发生了广泛变异,有7份变异材料的蛋白质含量超过30%,11份变异材料的脂肪含量超过55%。结合M4种子在0.7%盐溶液中的发芽情况,筛选出几个综合了高产、高油、耐盐多个优良性状的个体。证明PYM离体诱变、Na Cl定向筛选与近红外技术的有效结合,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彬彬 刘洋 韦仕君 杨梨英 姚红艳
为了探究菊苣(Cichorium intybus)在贵州地区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本研究用正交设计对菊苣进行土壤含水量(20%、30%、40%)、氮肥(300、500、700kg·hm~(-2))、磷肥(300、450、600kg·hm~(-2))、钾肥(100、150、200kg·hm~(-2))4个因素3个水平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对菊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产量方面,不同水肥处理均显著(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海涛 汤泽生 陈蜀 王娟 陈德灿
对航天诱变凤仙花SP 2代若干单株的叶片长度和宽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检验,计算了样本的列文统计量,并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检验了基本假设的满足条件,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凤仙花SP 2代植株的叶片存在变异;试验组SP 2代植株的叶片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叶片宽度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航天诱变 凤仙花SP2代 叶片形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惠君 敖雪 王海英 谢甫绨
选用沈农8号为试材,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通过对空间诱变育种后代SP2和SP3代以及留地面对照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空间诱变对大豆叶片形态和生理性状的诱变作用。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处理增加了沈农8号植株上层、中层和下层3个层次的叶柄长度,上层叶柄长度总的平均值与对照相比增加了4.27%,中层增加了2.83%,下层增加了2.73%,有利于增强植株中下层叶片的调节能力。空间诱变处理减小了沈农8号的叶柄与主茎夹角,当叶柄与主茎夹角较小时,太阳光可入射到叶层深处,改善植株底部叶片的受光状况。与留地面对照相比,叶色值和光合速率都有一定的提高,而蒸腾速率则相对降低。比如,在SP2代中,开花期的光合速率变幅为17...
关键词:
大豆 空间诱变 叶片形态 叶片生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