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9)
- 2023(10762)
- 2022(9660)
- 2021(9188)
- 2020(7721)
- 2019(17740)
- 2018(17739)
- 2017(33874)
- 2016(18811)
- 2015(21047)
- 2014(21142)
- 2013(20915)
- 2012(19191)
- 2011(17099)
- 2010(16823)
- 2009(15147)
- 2008(14680)
- 2007(12487)
- 2006(10649)
- 2005(9244)
- 学科
- 济(67793)
- 经济(67718)
- 管理(50086)
- 业(47527)
- 企(39698)
- 企业(39698)
- 方法(32929)
- 数学(28423)
- 数学方法(28032)
- 学(19892)
- 农(18607)
- 财(17084)
- 中国(16734)
- 业经(14991)
- 地方(14870)
- 农业(12269)
- 和(12018)
- 理论(11928)
- 贸(11663)
- 贸易(11655)
- 环境(11533)
- 务(11398)
- 财务(11324)
- 财务管理(11303)
- 易(11273)
- 制(11165)
- 技术(10759)
- 企业财务(10689)
- 划(9712)
- 教育(9606)
- 机构
- 大学(261650)
- 学院(259685)
- 管理(101864)
- 济(92861)
- 研究(90949)
- 经济(90581)
- 理学(88930)
- 理学院(87853)
- 管理学(86067)
- 管理学院(85626)
- 中国(65192)
- 科学(63294)
- 京(57271)
- 农(49756)
- 所(48147)
- 业大(45746)
- 研究所(44692)
- 财(41077)
- 中心(40463)
- 农业(39515)
- 江(37761)
- 北京(36011)
- 范(35266)
- 师范(34827)
- 院(33819)
- 财经(33493)
- 州(30628)
- 经(30462)
- 技术(29668)
- 师范大学(28486)
- 基金
- 项目(189346)
- 科学(146212)
- 基金(135660)
- 研究(131773)
- 家(121858)
- 国家(120898)
- 科学基金(101502)
- 社会(78568)
- 省(74359)
- 社会科(74203)
- 社会科学(74183)
- 基金项目(73312)
- 自然(70423)
- 自然科(68715)
- 自然科学(68694)
- 自然科学基金(67418)
- 划(63984)
- 教育(59611)
- 资助(56035)
- 编号(53614)
- 重点(43390)
- 成果(42653)
- 部(40185)
- 发(39905)
- 创(38816)
- 计划(37459)
- 科研(37386)
- 课题(37052)
- 创新(36266)
- 大学(34067)
共检索到366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坤 赵聪芳 李裕元 李希 刘铭羽 吕殿青 吴金水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场废水具有良好效果和可资源化利用的显著优势,但养殖场废水一般养分浓度过高,湿地植物难以耐受,采用适当措施降低养分浓度是生态治理的重要前提。为此选取麦秸、玉米秆、稻草三种南北方常见的农作物秸秆作为生物基质材料,建立三级生物基质处理系统,开展为期6个月的野外控制试验,以期探明生物基质处理系统对高负荷养殖废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及磷形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利用秸秆材料可以有效去除高负荷养殖废水中的磷,其中总磷(TP)和溶解态无机磷(DIP)去除率平均可达40.1%和35.9%,出水TP和DIP平均浓度分别可降至54.35~62.35 mg/L和22.68~23.25 mg/L,达到绿狐尾藻生态湿地的耐受范围之内(< 0.05),而与溶解氧(DO)和氧化还原电位(Eh)的相关性不显著(P > 0.05)。三种秸秆基质材料对磷素的去除能力有一定差异,当磷素去除率显著下降时需要对秸秆材料进行补充,建议稻草和麦秸的补充周期为90 d,而玉米秆的补充周期为120 d。本试验对于养殖废水污染的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长红 颜丽 娄翼来 林琳 梁文婷 关连珠
以天然沸石为对照,在探讨天然沸石负载氧化镁对养猪场废水中磷素净化效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天然沸石负载氧化镁对养猪场废水中磷素的净化机制。结果表明:天然沸石负载氧化镁对养猪场废水中磷素的去除率可以高达96.8%,比单独天然沸石处理高出38.5%。与天然沸石相比,天然沸石负载氧化镁对磷素的去除机制主要是化学吸附(沉淀),通过化学吸附(沉淀)去除的磷占全部去除磷素的比重为97.7%~97.9%,而天然沸石对养猪场废水中磷素的净化机制主要是静电吸附和表面吸附,其中表面吸附机制去除的磷占全部去除磷素的35.4%~45.1%,专性吸附机制去除的磷素占44.5%~50.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作明 杨仁斌 龚道新 郭正元
对含三唑磷废水光氧化降解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直接光解可有效提高含三唑磷水样的可生化性,经6h光照后,水样的BOD5/COD由0.22提高到0.70;添加H2O2对光解效果有一定改善作用,投加量达到75mg/L时,水样的COD去除率由零投加时的20%提高到40%,但过量投加对处理效果没有进一步促进作用.同时比较了在曝气和不曝气两种条件下采用UV,UV/H2O2,UV/Fenton,UV/类Fenton等4种工艺对三唑磷废水的处理情况.结果表明,UV/H2O2,UV/Fenton,UV/类Fenton工艺较单纯UV工艺对水样的COD去除效果有显著提高;曝气能促进光解效果,特别对UV/Fenton工艺...
关键词:
三唑磷 光降解 水处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平 卓凤萍 高立洪 蔡鸣
为了探索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含磷废水的方法,以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醚化剂,在吡啶的催化作用下,通过接入季胺基团,改变农用秸秆的表面电性和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性能。在不同物料投加量、反应温度等条件下,将农用秸秆改性制备得到了一系列阴离子交换剂,并且以改性后农用秸秆对磷酸盐的去除效果为指标,确定最佳改性条件以得到最佳改性产物。结果表明,在农用秸秆的改性过程中,物料配比、反应温度等都是影响改性效果的较为关键的因素,因此改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改性条件。与改性前农用秸秆相比,改性后农用秸秆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量大大增加。
关键词:
农用秸秆 改性 吸附 磷酸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喜勤 林君锋
以养猪场废水为处理对象,在不排泥情况下就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处理废水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污泥特性以及膜通量的衰减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BR对养猪场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9.6-48.0 h,化学需氧量(COD)和NH4+-N容积负荷分别为0.2-2.9和0.05-2.10 kg.m-3.d-1的条件下,MBR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80.1%-93.6%和76.8%-99.7%;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随容积负荷的增加而升高,膜通量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养猪场废水 污染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小蓉 周然 李贵桐 林启美
土壤微生物量磷变异很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的方法(25℃,培养90 d),研究有效磷含量比较低的石灰性土壤,加入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秸秆四种不同作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磷及其碳磷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素充足的条件下,土壤和秸秆磷素状况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影响比较小,但显著地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磷,随碳源物质磷素含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磷增加,微生物量碳磷比降低。在土壤有效磷含量比较低的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磷素营养主要受制于秸秆含磷量及其分解进程,反之,土壤微生物磷素营养受秸秆的影响则比较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石文智 江昊飞 李慷 车轩 刘兴国 吴嘉敏 刘利平
生物质炭填料是一种新型填料,本研究明确了该填料的物理属性,通过与砾石石英砂填料实验组进行比较,对比了吸附生物膜处理人工污水和池塘污水的效果,研究了物化性质以及作为基质附着生物膜净水的能力。结果表明:(1)生物质炭填料的主要成分是SiO_(2)和CaCO_(3),无毒无害,比表面积大(8.92 m~(2)/g)。(2)当水温在21 ℃左右时,仅靠自身理化性质,填料添加量越多降氮磷效果越显著(P <0.05)。当添加量为45 g/L时,159 h的氨氮去除率为91.58%;当添加量为20 g/L时,120 h的正磷酸盐去除率为94.12%。(3)15 ℃左右水温条件下,当两组填料的添加量均为20 g/L时,生物质炭填料组的降氨氮效果优于砾石石英砂组,但砾石石英砂组降低池塘污水化学需氧量的效果稍好。综上,生物质炭填料除自身能降氮磷外,附着生物膜的能力更强,有更好的净水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生物质炭填料 生物膜 基质 人工湿地填料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志超 张志勇 刘海琴 闻学政 秦红杰 严少华 张迎颖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类型水生植物对水体总磷的去除效果及系统磷迁移规律。[方法]选取4种不同生态类型水生植物,分别为漂浮植物凤眼莲、水浮莲和挺水植物香蒲以及沉水植物轮叶黑藻,结合滇池富营养化湖水及底泥,构建静态模拟生长体系。[结果]4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底泥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试验80 d后,凤眼莲、水浮莲和香蒲对水体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5.0%、94.3%和92.0%。凤眼莲系统中水体磷浓度大幅度降低,底泥中的磷素逐渐释放,凤眼莲所吸收磷素来源于水体和底泥;水浮莲所吸收磷素主要来源于水体;香蒲鲜质量增加极少,在降低水体总磷浓度的同时,促使底泥总磷含量略微增加,从表观上看,水体为其吸收磷素...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柏湘 谢从新 何绪刚 鲜莹 杨慧君
在同一试验条件下对三种总氮总磷联合消解液的基本参数(空白值、检出限、精密度和耗药量)、标准物质的回收率和不同自然水样的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三种联合消解液的标准物质加标回收率均比较高,总氮,总磷标准物质的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7.2%~101.3%和95.8%~100.8%;利用三种联合消解液消解测定22个自然水样中总氮、总磷的结果均与国家标准方法相近(P>0.05)。三种联合消解方法可以替代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水体的总氮、总磷浓度,满足单个水样消解一次完成总氮总磷的连续测定,节省药品、简化操作。但在测定氮、磷含量较高的水体时,消解液一和消解液二分别存在总磷、总氮结果偏低的可能。
关键词:
总氮 总磷 联合消解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进学 李建章 范东斌 宋斐
该文采用共缩聚与共混方法,使用三聚氰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聚体、硼酸锌,对氮磷基(BL)阻燃剂进行改性研究,制备出新型的复合氮磷基木质材料阻燃剂,并将其应用于刨花板制备。通过测定阻燃刨花板的静曲强度、内结合强度、甲醛释放量及氧指数,研究了该阻燃剂对阻燃刨花板的理化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复合阻燃剂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三聚氰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聚体改性BL阻燃剂,能够有效保证刨花板的力学性能、降低甲醛释放量;硼酸锌改性BL阻燃剂显示出优良的阻燃效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成波 何建国 王平 黄翔鹄 陈刚
This present paper studied the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awater treated by sand filtering, net filtering and reserve-water disinfe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treatment the average filtering ratio of phytoplankton was 89.98%,and that of zooplankton was 89.5%; that it can isolate the ...
关键词:
沙滤 网滤 蓄水消毒 浮游生物 培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亚秋 黄静 王志坚
将生物陶环和珊瑚石两种滤料分别采用半浸没式和全浸没式实验处理养殖废水。结果显示,在2种过滤模式下,生物陶环、珊瑚石生物滤料的生物膜成熟时间分别为8 d和10 d。经过20 d的处理,4个实验组NH4+-N,NO-2-N,COD的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NH4+-N浓度降低51%以上,COD降低40%以上;半浸没过滤模式的实验组对NH4-N、NO-2-N的去除率均显著高于全浸没实验组;全浸没实验组对COD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半浸没实验组。半浸没式过滤生物陶环实验组表面AOB数量最高,达4.68×102cfu/g,全浸没实验组HB数量均显著高于半浸没实验组。结果表明所用4种处理方式处理养殖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晟 贺锋 成水平 梁威 吴振斌
传统的人工湿地系统除磷效能的提高方式主要集中在基质填料的选择、湿地植物的筛选等方面,本试验从调整湿地的组合工艺着手探索提高磷去除效率的优化组合,在为期两年的研究中考察了推流床—下行流—上行流、下行流—上行流—推流床、好氧塘—下行流、下行流—兼性塘、推流床—下行流、下行流—上行流、推流床等8种不同工艺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对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磷的去除规律,比较了这些湿地组合所构建的生物学效应。试验结果显示,如果采用塘系统作组合单元在湿地系统中前置比较理想,而在不同的季节,不同水力负荷下的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湿地系统可以常年保持稳定的、较高的磷去除能力,而且对水力变化具有更好的耐受性能。复合垂直...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杜珂珂 雍宬 孙恩惠 黄红英 曲萍 徐跃定 陈玲 孙倩 关明杰
【目的】探究生物预处理对秸秆纤维及其与脲醛树脂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为秸秆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接种微生物菌剂(秸秆腐熟剂)对水稻Oryza sativa秸秆进行好氧发酵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时间下水稻秸秆中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等的变化,测试并对比未经生物改性处理秸秆纤维(S_0)、经生物改性处理5(S_5)和10 d (S_(10))秸秆纤维的结晶度和微观形貌,制备秸秆纤维/脲醛树脂复合材料,分别标记为F_0、F_5、F_(10),比较不同生物预处理时间下秸秆基复合材料的表面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改性处理后秸秆表面的硅和蜡等物质被去除,但较长的生物改性处理时间(10 d)会破坏秸秆纤维自身结构。相比于S_0和S_(10),S_5的纤维素相对含量最高,为37.99%,结晶度也最好,为47.8%。3种秸秆基复合材料中F_5疏水性最好,表面能最低,冲击韧性最大(7 665.64 J·m_(-2));F_(10)抗弯性能更好,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27.73和20 354 MPa,相比F_0分别提高了59.00%和50.17%。【结论】生物改性处理可以改善秸秆纤维的表面性质,提高秸秆纤维/脲醛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生物改性处理5 d的秸秆纤维更好,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更优良。图4表1参2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