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48)
- 2023(10739)
- 2022(9636)
- 2021(9213)
- 2020(7732)
- 2019(18035)
- 2018(18032)
- 2017(34420)
- 2016(19205)
- 2015(21652)
- 2014(21726)
- 2013(21510)
- 2012(19949)
- 2011(18058)
- 2010(17908)
- 2009(16212)
- 2008(15840)
- 2007(13606)
- 2006(11866)
- 2005(10361)
- 学科
- 济(73141)
- 经济(73057)
- 管理(52294)
- 业(48941)
- 企(40722)
- 企业(40722)
- 方法(34883)
- 数学(29950)
- 数学方法(29526)
- 学(19894)
- 农(19616)
- 中国(18159)
- 财(17068)
- 业经(16246)
- 地方(16027)
- 理论(13319)
- 农业(13314)
- 和(12520)
- 贸(12228)
- 贸易(12221)
- 制(12139)
- 易(11793)
- 环境(11539)
- 技术(11237)
- 务(10846)
- 财务(10783)
- 财务管理(10759)
- 教育(10482)
- 融(10252)
- 金融(10249)
- 机构
- 大学(275055)
- 学院(271520)
- 管理(106254)
- 济(98433)
- 经济(96107)
- 研究(93663)
- 理学(92698)
- 理学院(91577)
- 管理学(89608)
- 管理学院(89139)
- 中国(66644)
- 科学(63366)
- 京(59344)
- 所(49019)
- 农(48774)
- 研究所(45360)
- 业大(44782)
- 财(44405)
- 中心(40972)
- 江(39323)
- 农业(38443)
- 范(37926)
- 师范(37532)
- 北京(37359)
- 财经(36277)
- 院(34332)
- 经(32995)
- 州(32125)
- 师范大学(30626)
- 技术(29764)
- 基金
- 项目(193263)
- 科学(149728)
- 基金(138424)
- 研究(137377)
- 家(122827)
- 国家(121848)
- 科学基金(102682)
- 社会(82830)
- 社会科(78237)
- 社会科学(78213)
- 省(75729)
- 基金项目(74386)
- 自然(69674)
- 自然科(68000)
- 自然科学(67982)
- 自然科学基金(66723)
- 划(64718)
- 教育(62795)
- 资助(57611)
- 编号(55831)
- 成果(45901)
- 重点(43654)
- 部(41737)
- 发(40476)
- 创(39576)
- 课题(38941)
- 科研(37600)
- 创新(36951)
- 计划(36616)
- 大学(35212)
共检索到386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蕤 崔盛 陶宗娅
本实验以四川境内3种石斛属植物为材料,测定其总生物碱、石斛多糖的含量并研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各个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与种质、采摘时间、干燥方法、生长年限有直接关系:其中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含量最高,细茎石斛多糖含量最高;石斛也可春季采收;石斛干燥加工以高温杀青后60℃烘干为宜;细茎石斛采收以3~4年为宜。以此为依据可探索石斛野生种质资源筛选,为石斛药材人工规模化种植作理论基础。
关键词:
石斛 总生物碱 多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承南 王红娟 李平 林凌秋
对我国吴茱萸、吴茱萸变种石虎和变种疏毛吴茱萸的主要药用成分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吴茱萸3品种中,吴茱萸的药用有效成分最高;3个品种中,广西灌阳县种植的吴茱萸和石虎含碱量分别是2.846%和1.34%,明显高于其他产区;疏毛吴茱萸含碱量最高的是贵州余庆县,含碱量为0.33%,明显低于吴茱萸和石虎。建议在发展吴茱萸的种类时,应重点考虑发展吴茱萸,从产地的规划上应重点考虑广西的北部和湖南的西南部及贵州的东南地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钰 瞿显友 罗维早
以3~5年生黄连(味连)样品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时期黄连植株各部位生物量及其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含量,分析了黄连植株不同部位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连根茎、须根和叶生物量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根茎生物量不断积累,所占整个植株比重不断增大,五年生黄连根茎生物量达到总生物量的54.06%~65.28%。黄连须根与叶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占总生物量比例均在逐年减少。黄连叶片和叶柄中6种生物碱要比根茎和须根中的生物碱含量低。叶片与叶柄中的总碱含量在1.71%~2.47%间,须根在4.18%~5.51%,根茎在10.17%~14.35...
关键词:
黄连 生物量 生物碱 动态变化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邱均平 刘霞
本文通过对1990~1996年的我国情报学定量化研究论文的统计与分析,揭示了相关论文的年代分布特征和在期刊中分布的集中与离散规律;同时,采用文摘法并综合考虑被摘量指标,测定出了该领域的核心期刊,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情报学定量研究,论文分布规律,核心期刊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喻卫武 黎章矩 曾燕如 戴文圣
为明确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审定品种主要药用有效成分,依据药用有效成分进一步筛选最符合栽培目标的品种。采集了应用产量指标选育的9个山茱萸品种母株完熟果实,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良种的主要有效成分马钱素、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并依据药用有效成分进行了品种质量比较。结果表明:八月红、琅红、永安、里高、先锋、太平、玉柱红、大金枣和淳86等9个良种马钱素、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5.920~13.260,1.013~4.771,0.149~1.305 g.kg-1,综合3个主要有效成分评价品种质量以琅红和淳86为最佳。得出山茱萸品种药用有效成分具有不一致性,粗步选择出琅红和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秦松云 钟廷瑜 钟国跃 周华蓉
经调查鉴定,羌族民间常用药有225种,来源于103科236属,包括植物药204种,隶属于93科222属;动物药17种,隶属于10科14属;矿物药4种。发现四川省分布新记录种5种,并择其重要种类介绍了羌药的分布规律、新资源及其开发研究前景。
关键词:
羌药资源,分布规律,新资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亚文 李自超 杨忠义 王象坤 申时全 张洪亮 陈于敏
以云南省地州和县为单位对 6 12 1份云南地方稻种及其优异种质 6 0多个性状进行多样性和密度分布规律研究表明 :(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和生态多样性中心及优异资源的富集地区 ,尤其是滇西南的临沧、西双版纳、德宏、思茅和滇东南的文山共 5个地州 13个县构成了云南稻种多样性中心 ,其稻种的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和民族的多样性息息相关 ,并与哈尼族善制梯田栽培稻谷有一定联系。 (2 )临沧地区不仅是云南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性中心 ,也是丁颖五级分类性状和爪哇稻、光壳稻和普通粳的多样性中心 ;墨江县是云南稻种 40多个性状的分布中心。 (3)云南稻种资源的形态、穗部及籽粒性状、米质性状、抗病虫和...
关键词:
云南稻种 优异种质 多样性 分布规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左智天 王元忠 张霁 赵艳丽 王家金
建立不同初加工方法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马钱苷酸、獐芽菜苦苷、龙胆苦苷和当药苷4种有效成分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4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9种初加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样品间相似度高于0.960。经水洗净后室内通风干燥处理的滇龙胆中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当药苷含量最高,分别为(5.89±0.23)、(15.62±0.84)和(3.79±0.1
关键词:
初加工 中药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滇龙胆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何杰 张顺程 罗玲
集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四川羌族地区的集市因其特殊地理位置,成为活态羌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汇点,羌族集市的历史职能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生活空间和一定的区域分布规律。基于城乡规划和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视角,在样点调查和历史考证的基础上,分析羌族地区传统集市的历史发展空间轨迹和业态分布状况,揭示其规律:在空间上,羌族地区集市主要沿水系和主要交通要道呈"瓶口"分布;在业态上以沟域为单元体现各自业态特点;在时间顺序上呈现相邻集市集期互补性;在空间组织与活态文化上均表现出区域的整体原生态与自然的相容性特点。这些特点为羌族集市生活场景的活态...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仲山民 田荆祥 吴美春 黎章矩
对浙江省4种雀梅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分析表明:雀梅所含的生物碱以大麦碱为主;雀梅中的总生物碱含量以及大麦碱含量均以刺藤子为最高,以钩刺雀梅藤为最低。它们的含量次序都是刺藤子、雀梅藤、梗花雀梅藤和钩刺雀梅藤,而且种间差异极显著。4种雀梅所含大麦碱和其他生物碱都主要存在于地下部分,其中须根中含量最高,主根中次之,而地上部分所含的量很少。经检验,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两者间也存在着极显著差异。
关键词:
雀梅藤属,化学成分 生物碱 大麦碱 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连庆 裴致达 韩宁林 张守英
通过对石斛菌根解剖镜检表明 :石斛菌根是由根被、皮层、中柱组织构成 ,在皮层细胞内 ,常有菌根真菌栖居、生长 ,并呈现菌丝团结构。对石斛组培非菌根与野生石斛菌根营养元素分析表明 ,组培根N、P、K含量是菌根的 2 5倍 ;微量元素除Zn外 ,Cu、Fe、Mn、Ca、Mg等元素含量低于菌根 2 2 % 78%。
关键词:
石斛菌根 形态结构 元素构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傅建敏 梁晋军 周道顺
柿叶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为满足现代生物医药发展需求,对柿叶有效成分种类及其提取、分离和检测方法,以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柿叶的主要成分包含机酸类、黄酮类、三萜类、多酚类、挥发性成分、脂肪酸、香豆素类、植物甾醇、多糖以及胡萝卜素等,其医疗保健作用主要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氧化、抗癌、活血止血、抗菌、解热、抗老化、防晒等。综合上述内容,认为今后应加强不同种类柿资源叶片有效成分含量的遗传变异和时空变化等应用基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培育有效成分含量高的叶用柿良种及原料林,从而为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资源保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杭亮 王俊儒 杨东风 舒志明 梁宗锁
【目的】探讨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NaNO2-AlCl3-NaOH法和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的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丹参酮ⅡA、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根和叶中均较高,而在茎中较低。其中紫花丹参叶部总丹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分别比茎部高2.5倍、3.8倍和3.5倍。白花丹参叶部这3类成分含量分别比茎部高2.4倍、1.8倍和1.9倍。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地上...
关键词:
紫花丹参 白花丹参 不同部位 有效成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德双 金同铭 徐家炳 赵岫云
用近红外光谱法对 5个大白菜品种从外向内分别测定每片叶片的叶柄及软叶的还原糖 ,Vc,NDF ,CP ,DW 5种有机成分。结果表明 ,不同叶片中 ,除软叶的Vc外 ,其余叶柄、软叶各有机成分都是由外向内逐渐增加 ,虽个别叶柄与软叶的含量有高有低 ,但上升的趋势是一致的 ;同一叶片中 ,软叶的还原糖和Vc都高于叶柄的含量 ,各品种软叶与叶柄的其它营养成分则有高有低 ,表现不一致 ;北京桔红心 (97- 8)的还原糖 ,叶的Vc,NDF ,CP含量是所有品种中最高的
关键词:
大白菜 有机成分 软叶及叶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