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7)
2023(10271)
2022(8643)
2021(7898)
2020(6648)
2019(14800)
2018(14774)
2017(27130)
2016(14945)
2015(16504)
2014(16803)
2013(16033)
2012(14825)
2011(13425)
2010(13536)
2009(12746)
2008(12651)
2007(11702)
2006(10248)
2005(9437)
作者
(43462)
(36608)
(36154)
(34266)
(23222)
(17386)
(16334)
(13859)
(13779)
(13072)
(12466)
(12338)
(12056)
(11809)
(11655)
(11109)
(10839)
(10654)
(10595)
(10457)
(9375)
(8919)
(8689)
(8429)
(8256)
(8149)
(8047)
(7858)
(7447)
(7427)
学科
管理(52586)
(52276)
经济(52185)
(48077)
(42648)
企业(42648)
方法(18558)
(16963)
(16842)
技术(16763)
中国(16261)
数学(14870)
数学方法(14611)
(14400)
业经(14266)
(13271)
(12443)
技术管理(12236)
地方(12195)
(11167)
银行(11134)
理论(10842)
(10753)
金融(10746)
(10694)
(10080)
财务(10046)
财务管理(10019)
(9643)
企业财务(9495)
机构
大学(210814)
学院(210298)
(81898)
经济(80010)
管理(79351)
研究(72964)
理学(67607)
理学院(66821)
管理学(65654)
管理学院(65234)
中国(54971)
(44799)
科学(44533)
(42124)
(37175)
(35295)
(34362)
研究所(33527)
中心(33041)
财经(32040)
业大(31074)
(28795)
北京(28060)
农业(27489)
(27248)
(27236)
(26938)
师范(26877)
经济学(24749)
技术(24444)
基金
项目(141265)
科学(111522)
研究(104450)
基金(100766)
(88838)
国家(88098)
科学基金(75164)
社会(66074)
社会科(62502)
社会科学(62493)
(57033)
基金项目(52964)
教育(48794)
(47821)
自然(47752)
自然科(46687)
自然科学(46672)
自然科学基金(45864)
编号(41295)
资助(39799)
成果(35217)
(34995)
重点(32511)
创新(31823)
(31001)
(30983)
课题(30893)
(30353)
国家社会(27353)
(26823)
期刊
(95297)
经济(95297)
研究(64317)
中国(50711)
学报(34876)
(34501)
管理(33875)
(32543)
科学(32119)
教育(29320)
大学(26796)
学学(25211)
农业(21238)
(20174)
金融(20174)
技术(19687)
财经(16329)
业经(15433)
经济研究(14612)
(14120)
科技(13015)
问题(11996)
(11669)
(10561)
技术经济(10113)
(9987)
论坛(9987)
(9155)
现代(9132)
职业(9112)
共检索到328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严汉平  白永秀  
制度创新主体可以分为三种,即宏观主体、中观主体以及微观主体。通过对不同制度创新主体进行比较分析,各种制度创新主体在制度创新时各有利弊,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制度创新的第一主体应有所不同。在西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及不同资源配置方式下,制度创新主体的角色定位不同,在启动期,宏观主体应作为制度创新的第一主体;在开发期,中观主体应作为制度创新的第一主体;在发展期,微观主体应作为制度创新的第一主体。现阶段,西部地方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第一主体最具有比较优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震  张卫国  
经济领域的全球体制趋同方兴未艾,英美模式金融系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金融制度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演绎了中国金融制度转型的逻辑,提出民营资本在市场自发形成的财团可能成为中国金融制度转型的最终创新主体,最后还通过简单的国际经验比较揭示了这一结论的合理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毛牧然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我国的创新主体主要包括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提升我国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意在解决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弱势地位问题。通过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环境来提升我国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需要针对知识产权创造、运营、保护和管理制度中不适应创新经济关系要求的部分探讨相应的完善对策,具体包括4个方面:一是完善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的社会环境、人才培养与激励环境;二是完善知识产权运营环境;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四是完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管理制度环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军华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主体的合作博弈分析,明晰政府、企业与员工等主体间的宏观、中观、微观功能定位及利益关系,有助于创设国企制度创新的机制,推进政府、企业和员工之间基于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长效合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杰  
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村级组织及农村居民在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中的不同行为和作用,认为中央政府需要进行包括财政体制、政绩评价制度、村民自治等方面的全面改革才能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查道林  
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三大主体力量,它们目前与已达到创新性国家水平的发达国家之间还有何差距、多大差距?本文将主要从投入和功能活动两个方面,通过"十五"期间的大量数据展开比较研究,客观反映国内外的差距和主体功能的差异,提出挖掘创新潜能和增强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韦富强  
从影响查新工作的人的因素出发,全面分析了查新主体的局限性,提出突破这些局限性的新视角——评审人制度,并阐述了评审人体系建立和管理的途径以及维持评审人体系运作的资金保障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秦颖  
自主创新是学术界和实践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但由于它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关于它的内涵和主体界定说法不一。从自主创新的产生、发展背景出发,对自主创新的主体及其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自主创新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实际控制权或控股权的内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模仿再创新、集成与合作等方式,以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或参与并制定国际标准为标志,以最终实现商业价值为结果的主动性创新活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树功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在认识技术创新基础之上改革原有的科技体制,打破惯有的发展制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邵云飞  银路  黄亦潇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这是技术创新的内在要求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 文章阐述了我国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必要性,剖析了企业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成因,提出了使企 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应采取的措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培英  
对强化技术创新主体可以从其本身和技术创新行为2个方面强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孚  陈红兵  
工程创新活动过程包含主体使用和创造知识的过程,工程创新主体的实践活动离不开知识的作用。工程创新主体是以组织为单位的实践主体,它的知识不同于个体知识,是在个人与组织间动态流动的,具有手段性、默会性、场境性、集成性等特点。为了认识主体实现工程创新的过程,从知识的视角分析,主体的作用方式是通过学习、选择、转化等实现知识的集成创新,这种作用方式贯穿于主体的整个创新过程。文章探讨了主体在工程创新的决策设计、研发、集成实施等阶段知识的使用与生产过程,并且分析了作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壁垒,提出突破途径,以期在实践中增强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黄冬霞  白君礼  罗红彬  
图书馆服务创新主体,是主导服务创新规划、实施和发展进程的力量。馆长、馆员作为图书馆服务创新内部主体,承担服务创新规划组织实施、创意收集提供职责,读者和社会文化信息服务机构作为图书馆服务创新外部主体,在服务创新过程中,提供服务创新创意、参与创新过程。服务创新中,四个主体间可以建立新型上下级信任关系、平等的主客体关系和合作关系,助力服务创新。图书馆应认识到服务创新相关认知、制度和人才资源存在的障碍因素,找寻解决对策,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辉  许慧  
以农业育种科研机构和种子公司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进行了植物新品种权制度对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申请数量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创新主体进行品种权申请的积极性与多个因素相关。但植物新品种权制度的完善程度和执行力度与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新品种的申请行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从健全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坚定品种权执法、加大政府研发投入、建立国家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