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24)
- 2023(6783)
- 2022(6122)
- 2021(5663)
- 2020(5147)
- 2019(11778)
- 2018(11717)
- 2017(22625)
- 2016(13026)
- 2015(14745)
- 2014(15170)
- 2013(15317)
- 2012(14668)
- 2011(13418)
- 2010(13627)
- 2009(12598)
- 2008(12957)
- 2007(11871)
- 2006(10130)
- 2005(9174)
- 学科
- 济(53219)
- 经济(53163)
- 业(31186)
- 管理(30742)
- 方法(26866)
- 数学(23964)
- 企(23954)
- 企业(23954)
- 数学方法(23685)
- 学(16217)
- 农(15054)
- 财(13287)
- 中国(12438)
- 地方(11408)
- 贸(10443)
- 贸易(10440)
- 易(10096)
- 农业(9950)
- 业经(9708)
- 制(9427)
- 和(8619)
- 务(7880)
- 财务(7865)
- 财务管理(7836)
- 银(7717)
- 银行(7650)
- 环境(7626)
- 融(7546)
- 金融(7543)
- 企业财务(7353)
- 机构
- 大学(196497)
- 学院(194243)
- 研究(74722)
- 济(74443)
- 经济(72741)
- 管理(67717)
- 理学(58103)
- 理学院(57272)
- 管理学(55991)
- 管理学院(55631)
- 中国(54011)
- 科学(52208)
- 农(46426)
- 京(43105)
- 所(42563)
- 研究所(39506)
- 农业(37372)
- 业大(36431)
- 财(33791)
- 中心(33253)
- 江(31253)
- 北京(27148)
- 财经(26946)
- 院(26706)
- 范(26315)
- 师范(25900)
- 省(24981)
- 经(24317)
- 州(24266)
- 农业大学(23898)
- 基金
- 项目(132383)
- 科学(100081)
- 基金(93385)
- 研究(87857)
- 家(86274)
- 国家(85624)
- 科学基金(68886)
- 省(52147)
- 社会(51943)
- 基金项目(49776)
- 社会科(49006)
- 社会科学(48987)
- 自然(47823)
- 自然科(46640)
- 自然科学(46617)
- 自然科学基金(45756)
- 划(45591)
- 教育(40191)
- 资助(39689)
- 编号(35041)
- 重点(31675)
- 成果(29043)
- 发(28882)
- 部(28829)
- 计划(28437)
- 科研(26754)
- 科技(26592)
- 创(26447)
- 课题(25175)
- 创新(24956)
共检索到284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会民 姜巨峰 李春艳 蔡超 张韦 刘肖莲 白晓慧 冯守明
研究了养殖泥鳅、翘嘴红鲌和青虾池塘的水质变化特点,并用VIKOR算法比较了三种养殖品种的池塘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三种养殖品种池塘的水质变化特点基本相同,但是三种池塘中,青虾养殖池塘水质最优,泥鳅池塘次之,翘嘴红鲌池塘最差。
关键词:
养殖品种 池塘 水质 VIKOR算法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孙忠 王跃斌 陆建学
2010年6~11月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3种不同养殖模式的池塘中观测了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及其粒级结构。结果表明:池塘中叶绿素a浓度变化范围为(5.29±0.13)~(48.00±15.03)mg.m-3,最低值出现在养殖初期6月份,最高值出现在夏季8月份。养殖期间,池塘叶绿素a浓度显著高于港湾和近海。比较3种不同养殖模式的叶绿素a浓度,以"高位池"最高,"底充氧"其次,"增氧机"最低,但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现出养殖初期低,然后迅速上升,至8月份达最高值,再缓慢下降。分析认为,在海水养殖生态系统中,叶绿素a浓度主要受环境因子尤其是营养盐浓...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邓金钗 熊邦喜 张小敏 朱玉婷 饶海鸥 马徐发
2010年6-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少潭河水库坝下陆基鱼池对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三种混养模式(模式Ⅰ,草鱼、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鲫(Carassius auratus)分别放养250、35、40和15尾;模式Ⅱ,草鱼、鲢、鳙、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和鲫分别为250、35、20、20和15尾;模式Ⅲ,草鱼、鲢和鲫分别为250、35和15尾)浮游植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18属279种,其中,蓝藻门20属29种、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乔福州 张新民 陈德福 孔祥忠 郑伟力 陈奇 时彦民 时丽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天丽 高广斌 白东 郑凌凌 张琪 杜帆 宋立荣
不同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可反映水质和水产品状态,认识其变化特征和驱动力,对养殖管理和尾水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于2019-2020年在洪湖养殖区域选择了三种典型养殖类型池塘(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大宗淡水鱼,以下分别简称为龙虾塘、河蟹塘和鱼塘),解析了各类型池塘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细胞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共检测到浮游植物132种,隶属于7门96属。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总体趋势为鱼塘>河蟹塘>龙虾塘,年平均细胞密度分别为1.06×10~8、6.04×10~7和2.35×10~7 cell/L,年平均生物量(叶绿素a表示)分别为94.82、65.95和31.15μg/L。(2)三种养殖模式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性差异,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演替。春夏两季中龙虾塘与河蟹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更为相似,而秋冬两季中河蟹塘与鱼塘更为相似。龙虾塘和河蟹塘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在收获季节(龙虾为夏季,河蟹为秋季)最低。(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温度(Temp)、溶氧(DO)、pH和溶解性总磷(DTP)是影响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不同季节中解释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春季和秋季为总氮(TN)和养殖动物类型,冬季为TP、DTP、NH+4-N。鉴于各养殖类型在排水季节的浮游植物优势类群变动,建议加强养殖尾水监控,以预判尾水种源迁移对邻近水域的潜在影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旭斌 王广军 郁二蒙 龚望宝 余德光 谢骏
本试验研究了珠海市之山水产养殖基地的3个浅水池塘(1.3±0.1)m和3个深水池塘(2.2±0.1)m中的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分布和群落结构特点以及理化指标的变化,以探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的水质和浮游藻类多样性之间的差异,为传统池塘挖深改造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浮游藻类密度、藻类组成及藻类优势种群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深水池塘的藻类密度、丰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浅水池塘(P<0.05)。总磷(TP)和总氮(TN)浓度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深水池塘中的总磷(TP)和总氮(TN)浓度显著高于浅水池塘(P<0.05)。深水池塘中的藻类密度与TN和T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建宁 王红英
从生产实际出发,在分析池塘水质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池塘水质的分级评价标准,建立了池塘水质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矩阵,用以对多个试验池塘的水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这为提高池塘的科学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池塘 水质 分级评价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玉全 李健 王清印 刘德月
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质因子4个方面对工厂化对虾养殖和池塘对虾养殖生态系统的差异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工厂化对虾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底栖生物的丰度均低于池塘对虾养殖系统(分别为22815个/ml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吉方 董双林 文良印 张美昭 张兆琪
于1998年4~9月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为鲤、草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及鲢、鳙设计了4种混养模式。经测定,淡水白鲳模式(FP)、草鱼模式(GC)和罗非鱼模式(TH)模式的光能利用率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GC和TH的光能利用率相对较高;总能量转化率以鲤模式(CC)和FP较高,TH最低;饲料能转化效率在FP最高,TH最低,而且各放养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下降;FP的N利用率很高,TH最低,N和P利用率在4种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各模式的产投比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增大,CC、TH的产投比在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最大时有所下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红生 李德尚 董双林 卢敬让
罗非鱼是世界热带和温带养殖的主要鱼类。它具有食性杂、疾病少、易繁殖、生长快、肉质鲜美等特点。由于罗非鱼可以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因此施肥养殖罗非鱼一直为各国水产界所关注[Diana等1991,Schroeder1987]。有关淡水施肥养殖罗非鱼的研究甚多...
关键词:
海水池塘,施肥,罗非鱼养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松 王广军 龚望宝 谢骏 余德光 郁二蒙 魏南 夏耘
为了解蓝藻暴发池塘中细菌群落特征,采集3个地区(广东、云南、贵州)4个淡水养殖场的蓝藻暴发池塘和非蓝藻暴发池塘(对照池塘)水样,并检测其理化因子及生物指标,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其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依据PCR-DGGE指纹谱带的丰度对养殖水体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水体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发现:蓝藻暴发池塘水体的PO_4-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池塘(P<0.01);而且理化因子与细菌群落的RDA分析表明,PO_4-P与蓝藻暴发池塘细菌群落关系密切。蓝藻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魏宝成 刘兴国 曾宪磊 陆诗敏 高美云
为比较团头鲂在分隔式和序批式两种复合式池塘养殖中的氮磷收支情况,于2016年8—11月分别选取分隔式、序批式和传统团头鲂养殖池塘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饲料是池塘养殖团头鲂氮磷的主要来源,饲料氮输入比例分别为传统池塘(68. 53%)传统池塘(52. 20%)>序批式池塘(43. 38%)。结果表明,复合式养殖池塘中的氮磷沉积和水体排放所占支出比例低于传统池塘,通过构建复合式养殖池塘可以减少氮磷沉积与排放,提高氮磷利用率,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尤其是序批式池塘用于团头鲂养殖有较高的物质利用效率。
关键词:
团头鲂 分隔式池塘 序批式池塘 氮磷收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东兴 蔡春芳 华雪铭 杨超 曾庆飞 谷孝鸿 沈建明 张卫业
为准确估计混养鱼、青虾、河蟹养殖池塘清塘时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实验选取三种类型池塘(混养鱼塘、青虾塘、河蟹塘)各5口。混养鱼塘清塘时一边捕捞一边用潜水泵排水;青虾塘在捕捞完成后即用潜水泵排水;河蟹塘在捕捞完成后1个月左右采用自流装置从表层开始排水并滞留30 cm水于塘内。采集三类池塘清塘前塘内水样及清塘过程中排水口水样,分析总氮、总磷、化学耗氧量和悬浮物等污染物浓度。分别以塘内水质和排水口水质的监测值估算了污染物的表观排放强度和实际排放强度。结果表明,随着塘内水位下降,混养鱼塘和青虾塘排水口的污染物浓度显著提高(P<0.05)。混养鱼塘的实际污染强度显著高于其表观污染强度(P<0.05)。然而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俊锴 张伟仁 简杰亮 张可馨 陈清伟 李荣华 王春琳 母昌考
为探讨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的生长规律和雌雄差异,本研究对1-6月龄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各生长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采用Logistic模型分别拟合三疣梭子蟹的体质量(body weight, BW)、体长(body length, BL)、体高(body height, BH)、全甲宽(full carapace width, FCW)、甲宽(carapace width, CW)、大螯长节长(meropodit length of the claw, MLC)、大螯不动指长(fixed finger length of the claw, FFLC)、第一步足长节长(meropodit length of the first peraeopod, MLFP)等8个形态性状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雌性和雄性的生长存在差异,早期雄性生长较快,后期雌性生长较快,而雌雄混合分析介于两者之间。三疣梭子蟹各生长性状的Logistic模型拟合结果显示,除雌性MLC和MLFP以及雌雄混合分析的MLFP之外,其余性状R~(2)均达到0.990以上;雌性和雄性体质量的极限生长值分别为290.27 g和195.91 g,快速生长区间分别为2.74-5.10月龄和2.33-4.14月龄,拐点分别为3.92月龄和3.24月龄。三疣梭子蟹的生长过程均符合“慢-快-慢”的特征,雄性比雌性更早进入快速生长期,但是快速生长期的持续时间不及雌性。本研究对三疣梭子蟹不同生长指标的规律特征、以及各指标在混合养殖条件下雌性和雄性的优势阶段进行了研究,为实现三疣梭子蟹精细化高效养殖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高宇 张翔 黄晓林 肖国强 蔡景波
为了揭示台州温岭地区海水池塘不同养殖模式间的物质流动规律,以贝类单养和虾贝综合养殖2种模式的海水池塘为研究对象,基于EWE 6.5软件分别构建了14和15个功能组的Ecopath模型。结果显示,综合养殖模式第Ⅰ、Ⅱ营养级之间物质传输效率(52.1%)高于贝类单养模式(26.5%),同时其碎屑组的物质流通量占比(20.81%)也高于贝类单养模式(4.64%)。与贝类单养模式相比,综合养殖模式关键种从大型浮游动物转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混合营养效益分析显示虾功能组主要对浮游生物和碎屑产生影响,导致浮游动物生态营养学效率(Ecotrophic efficiency, EE)升高,浮游植物EE值降低,而两种模式中贝类功能组混合营养效益未发生明显改变。贝类单养和虾贝综合养殖模式的Finn's循环指数分别为2.75%和13.21%,系统连接指数分别为0.256和0.250,杂食指数分别为0.049和0.065,这表明由于综合养殖模式具有更完善的食物网,整体结构要优于单养模式,但两种模式整体成熟度和稳定性均较低,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可引入新功能组,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稳定性、饵料利用率以及养殖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