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74)
- 2023(11827)
- 2022(9936)
- 2021(8958)
- 2020(7272)
- 2019(16402)
- 2018(15822)
- 2017(29198)
- 2016(15880)
- 2015(17303)
- 2014(16749)
- 2013(16439)
- 2012(15651)
- 2011(14451)
- 2010(14302)
- 2009(13056)
- 2008(12707)
- 2007(11315)
- 2006(10268)
- 2005(9506)
- 学科
- 济(70464)
- 经济(70389)
- 业(40157)
- 管理(40014)
- 企(29712)
- 企业(29712)
- 方法(23063)
- 中国(22330)
- 地方(21668)
- 农(20869)
- 数学(20003)
- 数学方法(19802)
- 业经(16383)
- 学(16289)
- 农业(14525)
- 财(14066)
- 贸(14060)
- 贸易(14048)
- 易(13569)
- 地方经济(12166)
- 融(11984)
- 金融(11984)
- 制(11929)
- 银(11929)
- 银行(11865)
- 环境(11708)
- 发(11592)
- 行(11532)
- 技术(10951)
- 和(9199)
- 机构
- 学院(225321)
- 大学(224147)
- 济(92132)
- 经济(90293)
- 研究(89875)
- 管理(79154)
- 理学(67633)
- 理学院(66695)
- 中国(66525)
- 管理学(65398)
- 管理学院(65018)
- 科学(59174)
- 农(52650)
- 京(49204)
- 所(48474)
- 研究所(44498)
- 农业(41998)
- 业大(40152)
- 财(39651)
- 中心(39247)
- 江(35975)
- 院(33055)
- 北京(31206)
- 财经(30843)
- 范(30496)
- 省(30378)
- 师范(29932)
- 州(28303)
- 经(28054)
- 科学院(27933)
- 基金
- 项目(154839)
- 科学(120127)
- 基金(110924)
- 研究(105239)
- 家(101702)
- 国家(100823)
- 科学基金(83440)
- 社会(66839)
- 社会科(63322)
- 社会科学(63307)
- 省(62054)
- 基金项目(58440)
- 自然(55941)
- 自然科(54644)
- 自然科学(54624)
- 自然科学基金(53660)
- 划(53427)
- 教育(46639)
- 资助(44767)
- 发(39837)
- 编号(39686)
- 重点(36286)
- 创(32711)
- 部(32575)
- 计划(31890)
- 成果(31010)
- 创新(30693)
- 发展(30596)
- 科研(30309)
- 展(30088)
- 期刊
- 济(106785)
- 经济(106785)
- 研究(66724)
- 中国(51931)
- 农(48056)
- 学报(46504)
- 科学(40374)
- 大学(33389)
- 农业(32832)
- 学学(31932)
- 管理(30609)
- 财(28285)
- 教育(23953)
- 融(23171)
- 金融(23171)
- 业经(19129)
- 经济研究(17946)
- 技术(17833)
- 业(17768)
- 财经(14961)
- 问题(14110)
- 经(12961)
- 业大(12954)
- 版(12157)
- 科技(12033)
- 贸(11286)
- 农业大学(10985)
- 商业(10966)
- 资源(10917)
- 国际(10765)
共检索到351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啸尘 刘晓春 林浩然
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检测了斜带石斑鱼早期发育过程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变化,并用T3处理卵黄囊期仔鱼,研究其对发育、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斜带石斑鱼受精卵中含有相当量的T3,T3随发育而逐渐下降,到仔鱼开口时已经检测不到,提示甲状腺激素可能被胚胎和卵黄囊仔鱼所利用而参与其发育进程。在孵化后24h内,T3促进发育的作用不明显;在孵化24h后,T3对仔鱼消化道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在孵化72h后,0.01mg.L-1T3处理组仔鱼直肠管径明显比对照大,而小肠管径和全长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明显;0.1mg.L-1和1mg.L-1T3处理组仔鱼小肠和直肠管径显著比对照大,而全长显著比对照短。1mg.L-1T...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明 陈超 柳学周 庄志猛 徐永江 薛宝贵 杨志 王妍妍 曲江波
观察比较了8个盐度梯度[10、15、20、25、30(自然海水)、35、40和45]下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受精卵的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及卵黄囊仔鱼的畸形率,并在上述条件下对七带石斑鱼进行了耐饥饿试验,测定其生存活力指数(SAI)。结果显示,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度范围为30~35,盐度高于35,孵化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仔鱼畸形率随之升高;盐度低于25,孵化率随盐度的降低而降低,仔鱼畸形率随之升高。仔鱼的最适生存盐度为30~35,此盐度下的仔鱼存活系数为24.7±0.36和23.27±3.01。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于欢欢 陈超 张廷廷 李炎璐 孔祥迪 刘莉 马文辉
研究了在水温为(23±0.5)℃,盐度为29?30的培育条件下,饥饿胁迫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仔鱼生长、摄食、存活等一系列的变化。结果显示,2.5日龄体长出现负增长现象,3日龄仔鱼开口摄食,4.5日龄卵黄囊和油球消耗殆尽;仔鱼摄食率随日龄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最终为0,最大值出现在卵黄囊和油球消失之后的当天,即5.5日龄仔鱼达到最大初次摄食率,摄食率为66.67%;6日龄仔鱼的初次摄食率为最大初次摄食率的1/2,仔鱼达到不可逆点,其混合营养的时间为2?3 d,即仔鱼初次摄食率发生到达不可逆点的时间为2.5 d;云纹石斑鱼仔鱼孵化出膜后的3?6 d为其摄食的重要时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于欢欢 陈超 张廷廷 李炎璐 孔祥迪 刘莉 马文辉
研究了在水温为(23±0.5)℃,盐度为29?30的培育条件下,饥饿胁迫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仔鱼生长、摄食、存活等一系列的变化。结果显示,2.5日龄体长出现负增长现象,3日龄仔鱼开口摄食,4.5日龄卵黄囊和油球消耗殆尽;仔鱼摄食率随日龄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最终为0,最大值出现在卵黄囊和油球消失之后的当天,即5.5日龄仔鱼达到最大初次摄食率,摄食率为66.67%;6日龄仔鱼的初次摄食率为最大初次摄食率的1/2,仔鱼达到不可逆点,其混合营养的时间为2?3 d,即仔鱼初次摄食率发生到达不可逆点的时间为2.5 d;云纹石斑鱼仔鱼孵化出膜后的3?6 d为其摄食的重要时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建盛 陈刚 张健东 王忠良 汤保贵 周晖
为了研究盐度对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杂交后代(简称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卵黄囊仔鱼形态及活力的影响,将杂交石斑鱼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水体中,观察盐度胁迫下卵径、油球径、孵化率及畸形率,以及孵化后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和活力状况。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受精卵卵径随盐度降低而增大,油球径不随盐度变化而变化。在盐度1836范围内均能孵化仔鱼,但因盐度不同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畸形率有显著差异(P0.05)。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冯隆峰 黄旭雄 温文 陈庆凯 严佳琦 危立坤
定量研究了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特性及脂肪酸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仔鱼具有不同的脂肪组成,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0.97~1.22;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1.88~3.21。两种卵黄囊仔鱼的总脂含量均随发育而逐步下降,且都主要消耗中性脂。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内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16∶0,DHA,16∶1和18∶0;极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DHA,16∶0,18∶0和18∶1n-9。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乔德亮 李思发 凌去非 殷建国 李岩平 蔡晓琴 何智杰
连续观察了7批白斑狗鱼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白斑狗鱼在水温7~13℃时,胚胎期需248h,有效积温100~120℃·d;水温11~13℃时,卵黄囊期需10d,有效积温110~130℃·d。(2)白斑狗鱼出膜前期可见眼球色素、出膜期可见体色素。白斑狗鱼胚胎卵黄囊表面有许多小油滴分布。白斑狗鱼出膜前期胚体头尾绕卵黄囊超过一周。(3)白斑狗鱼胚胎颜色随着发育进程由起始的淡黄色转为绿黄色,最终出膜前转变为棕褐色。胚胎发育不同步,仔鱼出膜数百分比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分别是20%、50%、20%、10%,为避免互相残食,对分批出膜的仔鱼即使是同批受精卵也应分...
关键词:
白斑狗鱼 胚胎发育 卵黄囊 仔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锦滨 钟声平 张钰霆 郭书林 陈信忠 毛勇 苏永全 王军
为了评价臭氧消毒技术及其对石斑鱼(Epinephelus)潜在的毒性,首先评价了两种质量浓度(0.05 mg/L和0.30mg/L)臭氧对亚硝酸盐和弧菌的水处理效果,并以斜带石斑鱼(E.coioide)受精卵为实验材料,探讨臭氧对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臭氧的水处理效果良好,0.30 mg/L的臭氧在3 h内对水中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可达72.29%;0.05 mg/L的臭氧处理20 min后也能完全杀灭弧菌。但高浓度臭氧(0.30 mg/L)对胚胎发育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造成胚胎油球数目增多、萎缩、解体和死亡,而低浓度组(0.05 mg/L)臭氧处理后22 h胚胎孵化率高达(87....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炎璐 王清印 陈超 宋振鑫 吴雷明 翟介明 马文辉
观察了在9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0、35、40、45)下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受精卵和初孵仔鱼在水中的分布状态;对不同盐度条件下其胚胎发育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进行比较;并对其初孵仔鱼进行了耐饥饿试验,测定其生存活力指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表明,其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是25~40,最适盐度范围为30~35,盐度低于30时,盐度越低,孵化率越低,畸形率越高;盐度高于35时,盐度越高,孵化率越低,畸形率越高;仔鱼的最适生存盐度范围为30~35,此盐度下的SAI值分别为33.3±0.8和24.1±0.2,盐度低于...
关键词:
杂交子一代 盐度 胚胎发育 SAI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于欢欢 李炎璐 陈超 贾瑞锦 孔祥迪 翟介明
用控温仪设定温度组,观察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3℃、15℃、17℃、19℃、21℃、23℃、25℃、27℃、29℃、31℃)云纹石斑鱼(E.moara)(♀)×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杂交F1的胚胎发育情况,并对实验12 h后的好卵率、12 h后的胚胎发育时期、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的畸形率进行了记录;仔鱼孵化出膜后,对其进行了耐饥饿实验,测定其每天的存活率和生存活力指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实验结果表明,受精卵胚胎发育周期与温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其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7–25℃,温度低于17℃时,孵化率随温度的降低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云章 杨红玲 马如龙 宋凯
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消化道分离到3株乳酸菌,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2株菌(MM1和MM4),经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rRNA基因测序分析,MM1菌株鉴定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MM4菌株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进一步研究了MM1和MM4的体外生长特性,及其对不同pH值的人工胃液、含有不同浓度胆盐的人工肠液及高温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MM1和MM4均在培养6h左右进入对数生长期。对人工胃液的耐受能力相似,pH4.0和3.0的人工胃液对2株菌存活的影响较小,而pH2.0的人工胃液对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涵生 方琼珊 郑乐云
观察比较了10个盐度梯度(44.0、41.0、38.0、35.0、自然海水盐度30.5~32.5、27.0、24.0、21.0、18.0、15.0)下赤点石斑鱼受精卵的孵化率和畸形率。对12批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并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为38.0~24.0,最适盐度为35.0~27.0。盐度高于35.0,孵化率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仔鱼畸形率则随之升高。盐度低于24.0,孵化率随盐度的降低而降低,仔鱼畸形率则随之升高。从盐度38.0到41.0以及24.0到21.0是2个对受精卵孵化率和仔鱼畸形率影响很大的盐度梯度。高于或低于这2个盐度梯度,孵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金英 林浩然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1~60d的斜带石斑鱼各期仔鱼、稚鱼和幼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光镜观察,描述了其消化器官发育过程和组织学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实验水温为22.0~27.8℃时,孵化后第4天,上下颌形成,卵黄囊被吸收,消化系统明显分化成食道、胃、肠、直肠以及肝脏、胆囊和胰脏等,鱼体由内源性营养转向外源性摄食营养,表明其消化系统的形态变化与食性的变化相适应。此后随着鱼体的生长,其消化系统从功能和结构上逐步完善成熟。胰脏在出膜后第4天出现,是和肝脏相互分开的一个独立的器官,但是发育到第35-60天,位于肠道后部的胰脏组织内出现许多大空泡。
关键词:
组织学 消化系统 胚后发育 斜带石斑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海发 刘晓春 刘付永忠 王云新 林蠡 黄国光 舒琥 罗国武 林浩然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研究观察结果,将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5)℃、盐度31.0p、H 7.8的海水中,斜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8 h 3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胚后发育主要根据卵黄囊、腹鳍棘及第二背鳍棘、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在水温24.5~29.2℃,盐度28.8~33.5,pH 7.5~8.5的海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礼强 吴青 郑曙明 刘法江
对人工繁殖的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i)胚胎和卵黄囊仔鱼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在水温(17±1)℃下,胚胎发育历时124h后孵出仔鱼,孵出9d后仔鱼鳔充气并开始平游;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所需要的平均积温为2108.00h℃。根据对细鳞裂腹鱼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与分析,将其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6个阶段,共25个发育时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特征。分析发现,在裂腹鱼亚科中,细鳞裂腹胚胎和仔鱼发育速度较快,特别是在肌肉效应期以后更加明显;心跳频率并不是简单的由慢到快的线性增长,而是一个快慢相间的曲线变化的过程;胚胎发...
关键词:
细鳞裂腹鱼 胚胎发育 卵黄囊仔鱼发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