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
- 2023(128)
- 2022(150)
- 2021(134)
- 2020(107)
- 2019(153)
- 2018(199)
- 2017(247)
- 2016(176)
- 2015(180)
- 2014(187)
- 2013(181)
- 2012(176)
- 2011(168)
- 2010(177)
- 2009(162)
- 2008(147)
- 2007(145)
- 2006(107)
- 2005(101)
- 学科
- 济(579)
- 经济(579)
- 学(423)
- 地方(345)
- 水产(271)
- 管理(258)
- 动物(235)
- 地方经济(222)
- 动物学(213)
- 业(200)
- 中国(185)
- 农(163)
- 殖(156)
- 养殖(151)
- 制(138)
- 及其(137)
- 企(132)
- 企业(132)
- 体(122)
- 水(113)
- 淡(110)
- 淡水(110)
- 农业(109)
- 方法(106)
- 蟹(106)
- 业经(104)
- 土地(95)
- 理论(92)
- 融(91)
- 金融(91)
- 机构
- 大学(2394)
- 学院(2392)
- 研究(1341)
- 科学(1105)
- 中国(955)
- 所(817)
- 农(799)
- 研究所(792)
- 室(666)
- 农业(664)
- 实验(626)
- 济(620)
- 实验室(606)
- 经济(605)
- 江(603)
- 重点(583)
- 京(580)
- 院(574)
- 中心(555)
- 技术(553)
- 省(526)
- 管理(520)
- 业大(518)
- 部(504)
- 水产(488)
- 研究院(487)
- 业(442)
- 上海(435)
- 范(421)
- 理学(420)
共检索到3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胡越航 韦梦 姜柳伊 裘琼芬 王春琳
结合基于古菌16S r rNA基因的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与克隆测序技术对象山港三疣梭子蟹–脊尾白虾混养模式下改良塘M1(塘底铺网、四周铺砂的养殖塘)以及传统塘M2(土塘)不同季节水体古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1、M2养殖塘水体古菌群落均由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组成。M1、M2水体古菌群落组成在养殖初期较相似,但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古菌群落结构组成发生显著差异。M2养殖水体古菌群落结构随时间变化的差异性大于M1,说明M2养殖生态古菌群落稳定性低于M1,底铺网、四周铺砂的改良措施可以减少古菌群落变化的幅...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水体 古菌 T-RFL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逸斐 韦梦 裘琼芬 蒋霞敏 王春琳
结合基于细菌16S r RNA基因的T-RFLP技术与克隆测序技术,对象山港三疣梭子蟹、脊尾白虾混养模式下改良塘M1(塘底铺网四周铺砂)以及传统塘M2(土塘)水体不同季节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1、M2养殖塘水体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纲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组成。养殖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随时间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同养殖塘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方向不同。M1养殖塘水体由放线菌门主导的群落结构向蓝藻菌门以及变形菌门主导的群落结构发展,M2养殖水体由蓝藻菌门...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水体 细菌群落 T-RFL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好锋 高保全 刘萍 李健 潘鲁青
以本实验室建立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全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观测6代三疣梭子蟹近交家系的抱卵量、排幼量、孵化率、单位体重抱卵量、单位体重排幼量及幼体发育各阶段的变态率6个指标来评价近交对三疣梭子蟹繁殖性能的影响。方差分析显示,在实验亲蟹的规格大小对测量数据无影响的条件下,近交系数每增加10%,各近交代与非近交代F_(1m)在单位体重抱卵量与单位体重排幼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这2个指标的近交衰退系数分别为-2.789%~-6.620%和-1.188%~-5.938%;孵化率的差异也不显著(P>0.05),衰退系数为-1.859%~-7.2...
关键词:
近交 三疣梭子蟹 家系 繁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保全 刘萍 李健 刘磊
对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4个野生群体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头胸甲颜色进行观察及大螯斑点、头胸甲斑点、游泳足斑点数量统计,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和判别分析法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4个地理群体头胸甲颜色存在显著差异,斑点数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对样本所属群体进行判别分析,4个群体雌蟹的综合判别率为53.3%,其中海州湾最高,为83.3%;莱州湾最低,为30.0%;说明根据斑点数量不能精确完成个体群体归属判定。建立4个群体各自的判别函数公式,通过对同样环境下养殖的4个群体子代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子代间差异减少;而家系结果显示,子代头胸甲颜色和亲本...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正 高保全 刘萍 李健
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全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Ⅱ期幼蟹和80日龄稚蟹耐低盐性状的遗传力。实验中采用梭子蟹室内人工控制定向交尾方法,构建了32个全同胞家系,包括9个半同胞家系。测定Ⅱ期幼蟹和80日龄稚蟹在盐度11胁迫下的存活率分别为55%和64%,差异显著。利用SPSS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GLM),计算存活率变量的方差组分,估计耐低盐性状的遗传力。基于全同胞方差组分分析显示,全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是对三疣梭子蟹两个发育阶段狭义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Ⅱ期幼蟹耐低盐遗传力为0.18,属于低度遗传力;而80日龄稚蟹耐低盐遗传力为0.20,属于低...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凤 吕建建 刘萍 高保全 李健
为初步研究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几丁质酶PtCht3的生物学功能,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和SMART(TM) RACE技术克隆获得三疣梭子蟹PtCht3基因全长c DNA序列,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PtCht3基因全长为1409 bp,对PtCht3基因序列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可知,该基因编码由39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预测分子量为43.67 kDa,理论等电点为4.80。PtCht3蛋白亲水性总平均数为-0.097,属于稳定蛋白。同源性和系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付萍 吕建建 刘萍 李健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盐度环境下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鳃组织中游离氨基酸(Faas)的含量及浓度变化规律,明确Faas的组成及其在盐度适应中发挥的功能。结果显示,在正常海水中,三疣梭子蟹鳃组织中牛磺酸(tau)的浓度最高(2.54 mg/g),其次分别为丙氨酸(ala,0.65 mg/g)、谷氨酸(glu,0.64 mg/g)、精氨酸(arg,0.58 mg/g)、甘氨酸(gly,0.48 mg/g)和脯氨酸(Pro,0.25 mg/g);在盐度10–50范围内,梭子蟹鳃中总游离氨基酸(toFaa)的含量随盐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盐度50时,to...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友松 余海 方家仲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Miers)隶属梭子蟹科Portunidae,梭子蟹属Portunus。浙北俗称“枪蟹”,浙南俗称“江蟹”或“蜞”(闽语),台湾亦称“截”。是一种暖湿性多年生食用蟹。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以及朝鲜、日本、菲律宾近海,均有分布。三疣梭子蟹一向是捕捞主要对象,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石志洲
三疣梭子蟹广泛分布于我国近海,而以东海、黄渤海产量较大。近年来,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结构的变化,梭子蟹自然资源急剧衰退,商品价值倍增,人工养殖迅速兴起。1994~1998年我们在杨岐垦区虾塘进行示范养殖,1998年100亩示范池,共收获梭子蟹6350kg(其中雄蟹2100kg,雌蟹4250kg),产值46.65万元,利税31.65万元,平均亩产63.5kg,投入产出比1:3.1,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保全 刘萍 李健 王清印
本研究采用注射可视嵌入性荧光、剪附肢两种手段对不同期别的三疣梭子蟹进行标记,以研究标记的适用性及对个体生长的影响。对不同发育阶段三疣梭子蟹进行两个部位荧光注射,统计蜕壳后可识别率。结果显示,Ⅱ、Ⅲ期幼蟹适合腹面区域注射,Ⅳ期以后幼蟹适合游泳足基节和头胸甲背面的薄膜关节注射;标记后,经过两次蜕壳,识别率在80%以上,但经3次蜕壳后,识别率较低;根据标记组、未标记组生长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标记对三疣梭子蟹个体生长无显著性影响。Ⅶ期以后的幼蟹,更适合剪附肢法,该法操作简单、识别率高,对个体生长、存活无显著性影响(P>0.05)。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可视嵌入性荧光标记 剪附肢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高保全 刘萍 李健 迟恒 戴芳钰
通过对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和舟山4个采样地点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12项形态性状的测量,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12个形态性状均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牛雪莹 任志明 吴佳颖 母昌考 王春琳
为了探究三疣梭子蟹受精卵的离体孵化技术及效果,本研究先后开展了受精卵块最适分离液种类及作用条件的筛选、分离液处理不同发育期受精卵离体孵化的差异、分离液处理对受精卵卵膜的结构影响,及分离液处理受精卵对孵化后幼体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木瓜蛋白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离液,在浓度为0.09 g/mL,分离时间30 min时,分离率可达到99%以上;经过分离液处理后的各期受精卵均能孵化出幼体,卵内溞状幼体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高,为89.0%±3.3%,未经处理的对照组为70.0%±4.8%;卵裂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低,为58.0%±3.9%,对照组为31.0%±2.3%,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孵化率明显提高。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经过分离液处理的受精卵卵膜结构疏松,且厚度降低,符合处理组孵化率增加这一现象,干露、福尔马林溶液胁迫和行为学测试对不同处理组的幼体进行质量评价的结果显示,处理组和对照组幼体活力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实验所获得的分离液可以有效提高三疣梭子蟹受精卵的分离率和孵化率,且不影响幼体质量,可为三疣梭子蟹及其他甲壳动物受精卵的离体孵化提供参考。本研究可为三疣梭子蟹的苗种繁育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也将为基因编辑辅助育种等技术的实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离体孵化 孵化率 幼体活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强 金显仕 栾青杉 陈卫 左涛 陈瑞盛 王俊
根据2011年及2013年6个航次的调查,结合历史资料,统计分析了莱州湾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及二者敌害生物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Fishing eFFort,cpue)的长期变化,研究了目前二者的饵料生物密度以及饵料生物与敌害生物的数量分布。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以及二者敌害生物的cpue均呈历史低位水平。放流期间,莱州湾浮游植物饵料等级为Ⅴ级(很丰富),底栖动物饵料等级为Ⅳ级(丰富);中国对虾的饵料生物密度分别以莱州湾东北部(5月)和中东部(6月)...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马金武 吕建建 刘萍 高保全 李健
为探索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黄选1号"在盐度适应过程中血清渗透压和离子浓度的变化特点及规律,进而了解其渗透压调节机理,设置盐度为5、10、20和50共4个实验组,以盐度30的自然海水为对照组,进行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急性盐度胁迫实验。结果显示,各实验组血清渗透压呈规律性变化,0–12 h期间,低盐实验组血清渗透压较对照组表现为下降,盐度为50的高盐实验组,血清渗透压表现为上升;12–72 h期间,各实验组血清渗透压达到稳定状态。随着胁迫盐度的升高,血清与环境介质渗透压的差值先减小后稳定,与外界环境未出现等渗现象。血清中cl~-、na~+、K~+含量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俊锴 张伟仁 简杰亮 张可馨 陈清伟 李荣华 王春琳 母昌考
为探讨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的生长规律和雌雄差异,本研究对1-6月龄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各生长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采用Logistic模型分别拟合三疣梭子蟹的体质量(body weight, BW)、体长(body length, BL)、体高(body height, BH)、全甲宽(full carapace width, FCW)、甲宽(carapace width, CW)、大螯长节长(meropodit length of the claw, MLC)、大螯不动指长(fixed finger length of the claw, FFLC)、第一步足长节长(meropodit length of the first peraeopod, MLFP)等8个形态性状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雌性和雄性的生长存在差异,早期雄性生长较快,后期雌性生长较快,而雌雄混合分析介于两者之间。三疣梭子蟹各生长性状的Logistic模型拟合结果显示,除雌性MLC和MLFP以及雌雄混合分析的MLFP之外,其余性状R~(2)均达到0.990以上;雌性和雄性体质量的极限生长值分别为290.27 g和195.91 g,快速生长区间分别为2.74-5.10月龄和2.33-4.14月龄,拐点分别为3.92月龄和3.24月龄。三疣梭子蟹的生长过程均符合“慢-快-慢”的特征,雄性比雌性更早进入快速生长期,但是快速生长期的持续时间不及雌性。本研究对三疣梭子蟹不同生长指标的规律特征、以及各指标在混合养殖条件下雌性和雄性的优势阶段进行了研究,为实现三疣梭子蟹精细化高效养殖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