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84)
- 2023(11749)
- 2022(9919)
- 2021(9236)
- 2020(7508)
- 2019(16961)
- 2018(16781)
- 2017(31818)
- 2016(17439)
- 2015(18988)
- 2014(18476)
- 2013(18180)
- 2012(16828)
- 2011(15261)
- 2010(15127)
- 2009(13761)
- 2008(13303)
- 2007(11771)
- 2006(10651)
- 2005(9189)
- 学科
- 济(70833)
- 经济(70768)
- 业(50475)
- 农(47534)
- 管理(45231)
- 农业(31679)
- 企(28378)
- 企业(28378)
- 方法(24133)
- 地方(22430)
- 数学(21581)
- 数学方法(21391)
- 业经(19254)
- 环境(18569)
- 中国(16910)
- 学(16111)
- 财(15160)
- 贸(13654)
- 贸易(13646)
- 制(13627)
- 易(13239)
- 发(12783)
- 划(11432)
- 农业经济(10926)
- 技术(10641)
- 资源(10093)
- 地方经济(9961)
- 土地(9740)
- 体(9728)
- 发展(9461)
- 机构
- 学院(241540)
- 大学(234976)
- 济(96538)
- 经济(94610)
- 管理(91361)
- 研究(85881)
- 理学(79784)
- 理学院(78796)
- 管理学(77438)
- 管理学院(77024)
- 农(69333)
- 中国(65316)
- 科学(58029)
- 农业(53704)
- 京(49842)
- 业大(49293)
- 所(44745)
- 江(41348)
- 研究所(41342)
- 中心(41128)
- 财(38919)
- 农业大学(34061)
- 省(32479)
- 范(31917)
- 师范(31470)
- 财经(31094)
- 院(30787)
- 州(29836)
- 北京(29523)
- 科学院(28746)
- 基金
- 项目(175525)
- 科学(136556)
- 基金(126481)
- 研究(123119)
- 家(113908)
- 国家(112878)
- 科学基金(94975)
- 社会(79183)
- 社会科(74590)
- 社会科学(74566)
- 省(71932)
- 基金项目(69282)
- 自然(63036)
- 自然科(61328)
- 自然科学(61306)
- 自然科学基金(60169)
- 划(59098)
- 教育(52202)
- 编号(49615)
- 资助(48269)
- 发(40356)
- 重点(39667)
- 农(37676)
- 部(37124)
- 成果(36911)
- 创(36545)
- 创新(34252)
- 计划(34085)
- 科研(33788)
- 课题(32954)
- 期刊
- 济(112305)
- 经济(112305)
- 农(70556)
- 研究(61013)
- 中国(49404)
- 农业(47722)
- 学报(46944)
- 科学(41733)
- 大学(34311)
- 学学(33076)
- 财(27401)
- 管理(26607)
- 业经(26226)
- 业(23596)
- 融(22389)
- 金融(22389)
- 资源(17692)
- 技术(17234)
- 教育(16735)
- 问题(16620)
- 版(15157)
- 经济研究(14674)
- 农村(14363)
- 村(14363)
- 业大(14236)
- 农业经济(14057)
- 财经(13627)
- 科技(12931)
- 农业大学(12159)
- 世界(11887)
共检索到353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闵庆文 张永勋 赵贵根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水源涵养区,由于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生态地位特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从三江源移民安置区农户能源利用对三江源生态系统影响的角度,使用问卷调查法、半开放式访谈法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法,对三江源移民安置区农户能源利用现状、农户对现有能源满意度和农户能源环保认知对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三江源移民安置区种植农户能源利用结构较多样,以畜粪和秸秆为主要能源,放牧农户能源利用结构单一,基本依靠畜粪;②农户普遍对能源现状满意度低,放牧农户满意度低于种植农户;③农户倾向于使用环保能源,但对能源环保认知度较低,阻碍了清洁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永勋 闵庆文 赵贵根
三江源地区由于发展落后,当地农户仍以畜粪等生物质能源为主要燃料,破坏了当地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造成生态系统恶化。为缓解能源和环境问题,政府向当地农户推广使用太阳能设备。本文采用入户调查与统计资料分析相结合的办法,查明当地农户太阳能使用现状,并预测农户太阳能开发利用潜力。在此基础上,评价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结果显示:①贵南县农户目前使用的太阳能设备每年可产生99717500MJ的能量,相当于191107.8hm2草地承载的牦牛产生的干牛粪的能量。如果使牛粪自然还草,可使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提高12.5759亿元人民币;②如果太阳能资源全面开发利用,每年...
关键词:
三江源 太阳能 生态系统服务 贵南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业翠 刘桂真 李静
研究目的:分析移民易地安置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多样性及其土地利用变化,为区域土地优化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及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结果:移民政策实施以来,研究区纯农户比例急剧下降,不同类型农户的兼业行为趋势明显,农业生计多样化指数增加,但非农生计方式单一;移民兼业行为和非农生计行为明显,但原驻民的农业生计多样性指数更高;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农户兼业程度越高,耕地面积减少越快,林地扩张程度越高,农用地面积变化越明显等特点;移民政策实施以来,研究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明显提升,且表现出非农程度越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水平越高的趋势,但因林地大面积扩张导致农用地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露 张永勋 闵庆文 赵贵根
目前,三江源移民安置区居民利用的能源主要是各种生物质能源、化石燃料和二次能源电能等,这些能源在生产和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为缓解环境问题,近些年国家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三江源地区实施民用太阳能能源开发利用工程。民用太阳能的开发和普及受当地居民对太阳能资源的认知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个人问卷调查方法,揭示三江源移民安置居民对太阳能资源认知的现状,剖析影响居民太阳能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并评价居民对太阳能使用意愿。研究结果显示:三江源移民安置区居民基本对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有不同程度了解,但认知时间短、水平低;性别、受教育程度和信息渠道等因素对居民的太阳能认知水平影响极显著;安置区居...
关键词:
三江源 移民安置 太阳能 认知 贵南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廖和平 洪惠坤 陈智
针对三峡库区蓄水后移民安置区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本文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在总结归纳了巫山县移民安置区主要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以6个流域为研究单元,从生态系统风险、人文社会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三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8个环境风险性因子,采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价了巫山县移民安置区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巫山县移民安置区土地可持续的生态利用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任立 甘臣林 吴萌 陈银蓉
非自愿性移民的农业安置模式正面临安置效果和安置效率的"双低困局",传统"以土为本、以农为主"的移民安置方式亟待改革创新。农业安置模式的现实困境,不仅体现为人地关系的局部紧张,同时也表现为农户土地投入意愿与行为的变化。本文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利用多群组SEM的分析方法,对湖南渫水皂市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区原住民与移民两类农户主体的土地投入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移民安置区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决策是经济、心理和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行为逻辑符合"认知层次→认知权衡→感知价值→行为意愿→行为响应"的路径范式;(2)原住民与移民两类农户主体的土地投入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的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原住民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是对土地投入"利弊权衡"后的"客观理性"决策,而移民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则更多的表现出"风险厌恶"的"主观理性"倾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付恒阳 李小燕
[目的]旨在构建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安置区选址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为陕南移民工程科学选址提供借鉴。[方法]以陕南汉中市勉县为研究对象,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共15个指标构建移民安置区选址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将勉县全域划分为安置区选址最适宜区、一般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等级,并对已建安置区的空间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最适宜区、一般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270. 19km~2、499. 48km~2、894. 07km~2、742. 25km~2,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11. 23%、20. 76%、37. 16%、30. 85%;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青羊驿镇中西部,褒城镇、老道寺镇、勉阳镇、周家山镇等镇的南部,以及温泉镇和定军山镇的北部。一般适宜区多分布于最适宜的外围;现有的80个已建安置区中,有30个处于最适宜区,36个处于一般适宜区,11个处于较不适宜区,3个处于不适宜区。[结论]陕南移民安置区建设应在空间适宜性评价基础上做到科学选址,合理布局,保障安置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移民搬迁后的安居乐业。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赵雷 张海霞
西南林区对于我国生态建设和水电开发具有双重战略重要性,深入研究区域内水电移民安置区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对统筹推进西南林区农户生计发展、生态建设、水电开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西南林区的四川西部地区为例,选取并构建生计指标体系以及生计稳定性指数,分析移民与非移民的生计资本、生计稳定性以及二者的耦合程度。结果表明:(1)水电移民安置区农户生计资本发展失衡,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指标分别是0.700、0.583、0.452、0.416、0.153,移民与非移民的生计资本差异较大。(2)水电移民安置区农户生计稳定性为0.464,处于中下水平,可供安置区农户选择的生计策略单一,收入二元性导致对农业收入以及非农收入的依赖性较强,而非移民生计稳定性较移民高出0.111,原住民具有更多的生计策略选择以及多元的收入来源。(3)水电移民安置区农户生计耦合协调度为0.659,处于中级协调状态,安置区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协调发展处于一般水平;移民生计耦合协调度为0.590,处于初级协调状态;非移民生计耦合协调度为0.685,处于中级协调状态。移民相较于非移民而言,生计资本增长与生计稳定性发展脱钩程度较深,容易遭受潜在的生计风险导致生计脆弱性。基于研究结论与讨论,文章提出加大西南林区水电移民安置区农户生计扶持、加快西南林区水电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加强水电移民后续扶持力度等政策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明放 彭洁
陕南作为山区,其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种类多样、分布面广且呈频发趋势,这对山区居民"依山傍水"的居住传统和方式形成了挑战。为规避洪涝和地质灾害,采取"座山临水"的居住方式有着更大的优越性和现实可能性。在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选择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座山临水"的居住方式。
关键词:
山区 安置点选址 陕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远新 张华忠 周维 李军朝
利用2007年三峡库区就地后靠农村移民的抽样调查数据,根据农村移民收入来源理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移民户和非移民户,以及不同安置方式移民户的收入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以说明移民搬迁和不同安置方式对移民收入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移民搬迁对移民收入存在结构性的影响,即移民搬迁主要影响移民户的家庭经营收入,同时,移民的后期扶持政策抵消了移民搬迁对移民收入的影响;不同的安置方式对移民户收入也存在显著的影响,纯农业安置和兼业安置对移民收入的不利影响较小,而非农业安置对移民户收入的影响较大;非移民安置户享受到的惠农政策和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好处也相对要少;从收入来源的角度来讲,纯农业安置和兼业安置的收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曲晨晓 吴克宁 吕巧灵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益明 吴波 卢琦 王学全 杨恒华 孙德福
运用遥感和GIS技术,对青海省贵南县3个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贵南县大的地貌特征是以草地为基本景观基质,在广布的草地基质中,又大量分布荒漠(如干沟、沙地等)景观。20世纪70年代的景观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少,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为对景观的干扰力度增大;(2)1976年,景观斑块类型间优势度差异显著,景观破碎化指数小,多样性低;1996年以后,斑块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景观趋于复杂;(3)30年来,贵南县景观要素中草地、耕地、林地、建筑用地、以及未利用地向其他类型转化的速度总体呈加速状态。在1976—1996年期间,大面积草地被开垦为耕地;在1996—2006...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动态 遥感 高寒沙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芬 张林波 陈利军
本文基于三江源区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155份生态移民户调查样本,对比分析高寒藏区生态移民户搬迁前后生计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差异,探讨其生计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认为应通过提高移民文化素质和技能、发展后续产业、提高补偿力度、加强补偿监管等措施实现生态移民可持续生计。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生计转型 生态补偿 三江源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应彪 周钇宏
针对我国水电开发所面临的移民安置与环境保护两大挑战,综述金沙江下域生态环境、水电开发及移民安置现状;分析蚕桑产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阐明蚕桑产业对金沙江下域水电开发库区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具有双重作用;并以金沙江下域白鹤滩电站库区为例,从气候资源、蚕桑产业基础和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等方面,综合分析发展蚕桑产业的前景,提出稳定和发展蚕桑产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应彪 周钇宏
针对我国水电开发所面临的移民安置与环境保护两大挑战,综述金沙江下域生态环境、水电开发及移民安置现状;分析蚕桑产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阐明蚕桑产业对金沙江下域水电开发库区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具有双重作用;并以金沙江下域白鹤滩电站库区为例,从气候资源、蚕桑产业基础和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等方面,综合分析发展蚕桑产业的前景,提出稳定和发展蚕桑产业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水库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以云南省糯扎渡水电站S安置区为例
基于模糊理论的生态移民安置区优化选择
三峡跨省外迁移民后期扶持研究——以江苏地区三峡移民安置为例
黄河小浪底工程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
西部民族地区水电开发农村生态移民问题探讨——以四川省大渡河硬梁包水电站移民安置为例
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规模及其后续产业的选择
土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户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以常熟市、奉贤区、江都市和阜南县为例
我国水库工程外迁移民安居住房问题探讨——以大丰市三峡移民安置点为例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土壤适宜性评价——以溪洛渡水电站嘎勒移民安置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