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5)
2023(10307)
2022(9264)
2021(8771)
2020(7258)
2019(16975)
2018(16958)
2017(32357)
2016(17864)
2015(20124)
2014(20176)
2013(19948)
2012(18386)
2011(16464)
2010(16156)
2009(14644)
2008(13961)
2007(11758)
2006(10189)
2005(8703)
作者
(52432)
(43550)
(43079)
(41016)
(27914)
(21137)
(19602)
(17317)
(16790)
(15557)
(15375)
(14597)
(13931)
(13796)
(13444)
(13420)
(13013)
(12880)
(12629)
(12564)
(10926)
(10612)
(10541)
(10020)
(9698)
(9693)
(9674)
(9564)
(8772)
(8667)
学科
(69147)
经济(69074)
管理(48125)
(45817)
(37805)
企业(37805)
方法(32558)
数学(28202)
数学方法(27869)
(18908)
(18246)
地方(17490)
中国(16740)
(15460)
业经(15279)
农业(12852)
环境(11947)
(11691)
(11522)
贸易(11515)
理论(11388)
(11096)
技术(10728)
(10667)
(9894)
财务(9836)
财务管理(9816)
(9689)
教育(9302)
企业财务(9262)
机构
大学(248251)
学院(247050)
管理(100668)
(90896)
经济(88789)
理学(87993)
理学院(86921)
管理学(85367)
管理学院(84940)
研究(84521)
中国(60419)
科学(57193)
(54388)
(43603)
(43215)
业大(41336)
(40294)
研究所(40167)
(39405)
中心(37738)
农业(34394)
(33996)
师范(33659)
北京(33221)
财经(32224)
(31529)
(29256)
(29119)
师范大学(27500)
技术(26773)
基金
项目(180343)
科学(140905)
基金(129967)
研究(129089)
(114661)
国家(113762)
科学基金(97082)
社会(78320)
社会科(74041)
社会科学(74018)
(71563)
基金项目(70717)
自然(66168)
自然科(64544)
自然科学(64532)
自然科学基金(63330)
(60397)
教育(58160)
编号(53059)
资助(52798)
成果(41647)
重点(40845)
(38812)
(38401)
(37285)
课题(36377)
科研(34937)
创新(34795)
计划(33848)
大学(32737)
期刊
(97646)
经济(97646)
研究(68530)
中国(44885)
学报(43300)
科学(40167)
(38254)
管理(35298)
大学(31328)
学学(29521)
(27872)
农业(26923)
教育(26823)
技术(20726)
(17306)
金融(17306)
业经(16671)
资源(14723)
经济研究(14460)
图书(14357)
财经(14344)
(14096)
科技(13280)
问题(12521)
理论(12414)
(12033)
实践(11656)
(11656)
林业(11573)
(11547)
共检索到348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永富  刘华  邹文涛  张怀清  
利用1990、1997、2007年3期TM遥感影像数据,2008年调查的652块地面样地数据,1990—2007年各年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以及地形图、湿地分布图、植被分布图数据,通过偏相关分析,确定各类湿地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建立湿地变化驱动模型。结果表明:河流和河滩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年均温度、年蒸发量、年均相对湿度和年奶产量;湖泊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年蒸发量、年均相对湿度、年人口数量和年奶产量;沼泽和全部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年降水量、年人口数量和年人均收入。驱动模型的判定系数校正值R2分别为0.830 1、0.757 2、0.967 5、0.833 3、0.967 9,经F检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秦嘉龙  刘玉  
文章简要介绍了2005年至2011年三江源湿地的改善状况,采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支出法、替代费用法、影子工程法和条件价值法等评估方法,评估2005年和2011年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效益增量为3 614.79亿元。同时,在引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资金数据下,以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与环境会计相结合的理论视阈,构建三江源湿地生态补偿会计核算案例,进而分析三江源湿地生态补偿会计核算结果并评价三江源湿地生态权益增量与生态效益增量,最后就三江源湿地生态补偿现状提出参考性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保山  刘兴土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垦荒 ,挠力河流域湿地生态特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大量湿地被垦殖 ,湿地面积逐年减少 ;湿地资源的破坏 ,造成环境污染严重 ,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大降低 ;土地沙化、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 ;灾害性气候发生频率增加 ;动植物等多样性资源急剧减少。挠力河流域作为“北大荒”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也就很具有代表性了。伴随着新千年“北大荒”停止一切垦殖湿地、草地和林地的措施出台 ,挠力河流域也迎来了退耕还林、还牧、还湿的调整时期。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张静  
关键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佟守正  吕宪国  杨青  姜明  刘吉平  
选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中的VIP维普中文期刊网1989年~2003年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自1994年~2003年间,以三江平原为关键词,同时包括挠力河和别拉洪河等三江平原典型流域湿地公开发表的湿地研究论文为对象,分别对其加以分析归类。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该区以湿地农业和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为主;中后期以资源开发和自然环境变化为研究方向,生物多样性和流域治理领域研究明显加强;2000年之后,从资源开发到湿地环境变化、湿地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湿地结构、功能、湿地评价、湿地研究技术与手段、湿地保护和管理等各项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明显拓宽。论文对三江平原湿地科学的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永富  刘华  邹文涛  张怀清  
利用3期TM遥感数据、652块地面调查样地数据,湿地分布图、植被分布图及地形图数据,对三江源高寒湿地典型区近20年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地类的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河流、湖泊、低盖度草地、沼泽地等4种类型的面积呈下降趋势,中盖度草地、高盖度草地、河滩地、裸岩石砾地和沙地等5种类型的面积呈上升趋势。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沼泽地16.73%,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沙地123.58%。河流、湖泊、沼泽地和河滩地等湿地面积从1990年到2007年共减少40320.92hm2,占湿地总面积的11.18%,减少速度为每年0.66%。由此估计,如果不实施保护,大约在150年之后,该区域的湿地将全部消失。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崔保山  刘兴土  
近 50 年来,由于三江平原大面积开荒,使得湿地面积缩小,湿地水状况及水质的改变,湿地产品的不可持续开发以及外来物种的引入等,湿地退化和丧失的最根本原因是人口压力的变化,文章提出了对三江平原湿地进行可持续性管理方案,并从生态、社会、经济指标出发,探讨了湿地可持续性管理的对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博  邓伟  陶和平  于欢  李爱农  
采用多尺度滑动窗口算法,分析三江平原典型湿地的人为干扰空间格局,确定土地利用类型在建三江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受人为干扰度(pd)及干扰邻近度(pdd)。结果表明:1)2001—2006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多尺度的干扰格局分布有极大影响,耕地干扰比例高达37.94%。2)人为干扰度类型c1、c2在水域、林地和沼泽分布较广,干扰值较小;而水田和旱地占干扰度c7、c8的74.38%和61.76%,说明耕地是建三江区湿地生态系统主要人为干扰源。3)多尺度干扰邻近度证明人为干扰是在一定尺度上发生,当pd0.7且pdd>pd时,人为干扰对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必定产生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峰  刘华  鞠洪波  张怀清  邹文涛  
基于1977、1990、1997和2007年4期遥感影像,对三江源典型区湿地景观稳定性和时空转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7—2007年间河流斑块面积和数量的稳定性水平最高,其中1977—1990年间其特征稳定性指数接近于1,但结构稳定性较低。湖泊景观稳定性呈增强趋势,且表现最稳定。沼泽景观稳定性表现为减弱趋势,至2007年稳定性水平降到最低,呈现最不稳定状态。河滩地面积和数量稳定性水平低,变化不稳定,结构稳定性也始终处于最低水平。1977—2007年湿地转移趋势主要表现为:1977—1990年湿地与非湿地类型转换最为突出,1990—1997年、1997—2007年转换平稳。湿地转出类型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敖长林  刘芳芳  焦扬  陈瑾婷  
本文基于选择实验法的调查问卷数据,应用卡方检验及多项Logit模型,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受访者的选择行为过程,分析了不同特征的人群对湿地生态价值偏好的不同。分析表明,人们对"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属性的重视性最高,对其他属性的重视性次之。以人们对"遗产价值"属性选择作为参照,分别得到了其他属性选择相对于参照选择的不同回归结果,并对模型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有利于将三江平原湿地生态价值的整体与部分进行区别认识,掌握公众对不同属性的偏好以及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环保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至群  
黑龙江省现有天然湿地面积400多 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 原、大小兴安岭等地区;有湿地类型自 然保护区62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区8 处,是我国拥有国际重要湿地最多的 省份之一。 曾经的动植物天堂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 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冲 积平原和完达山以南的沼泽化冲积、 湖积平原形成的。这里有中国最大的 淡水沼泽湿地,面积为156万多公倾, 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从高等植物 到低等植物有1 200多种。其中乔灌树 种有100余种,苔鲜植物有260多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侯伟  张树文  张养贞  匡文慧  
以小尺度的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自1954年以来湿地的空间和时间退缩过程及其驱动力,重建了自1954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湿地面积由1954年的1149878hm2下降到2000年的277691.25hm2,由占总面积的45.85%下降到11.07%,仅仅是原来面积的1/4不到;而耕地面积由206003.5hm2增加到1440260.25hm2,由占总面积的8.21%增加到57.43%。同时指出,人类农垦活动是挠力河流域湿地面积退缩的主要驱动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秀娟  燕琴  刘正军  郗利华  王苑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其时空分布和变化对政府进行区域规划和决策起着重要作用。MODIS植被指数是区域植被覆盖度提取的重要数据源。利用2000年1月到2009年10月的MODIS 250m归一化植被指数16d合成产品(MODIS NDVI)和其他MODIS辅助数据估算三江源区的植被覆盖度并分析时空格局变化趋势。在混合像元二分模型的基础上改进了NDVI参数的确定方法,然后利用重构后的MODIS数据估算植被覆盖度。与2007年8月的野外采样点数据比较,估算精度是87.72%,相关系数r为0.889 7,表明该模型估算大面积植被覆盖度是可行的。将获得的植被覆盖度分为5个等级,从年最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红玉  李兆富  
湿地在流域中由于特殊的水理性质和地理位置而具有特殊的水文调节功能。但是流域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常常导致大量湿地丧失和退化,湿地水文调节功能遭到破坏。论文选择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流域为案例,详细分析了流域自20世纪60年代湿地开发以来河流流量的变化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流域年均流量在1965~1999年间呈持续下降趋势,但在不同的季节月均流量、最大和最小流量变化出现差异,最小和最大流量向极端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发现,下垫面条件变化和水利工程对年均径流和流量的影响分别占76%和16%;而降水和水利工程用水对春季径流量减少的影响分别占47%和56%;下垫面条件改变和水利工程排水对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春丽  佟连军  刘继斌  
通过对三江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6个村屯和实验区内5个村屯的310家农户家庭就退耕还湿和替代生计选择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在退耕还湿问题上,不同区域位置、年龄结构和耕地拥有量决定了他们对退耕还湿支持意愿的不同,表现在实验区内的农民和农民中的年轻人支持率要高,耕地在6~12hm2之间的农民支持率最低;农民反对退耕还湿的原因和农民接受退耕还湿的补偿选择都凝结着农民对现有耕地及补偿制度的思考。在替代生计选择上,当地居民没有明确的目标,多倾向于有保障的种植业调整。研究表明:农民对退耕还湿的支持主要取决于能否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并且与农民的收入来源和谋生能力有关;替代生计发展的不健全和不稳定,使得农民仍把土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