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50)
- 2023(11374)
- 2022(10255)
- 2021(9752)
- 2020(8210)
- 2019(19178)
- 2018(19156)
- 2017(36567)
- 2016(20178)
- 2015(22734)
- 2014(22964)
- 2013(22777)
- 2012(21073)
- 2011(18957)
- 2010(18896)
- 2009(17330)
- 2008(16683)
- 2007(14466)
- 2006(12757)
- 2005(11195)
- 学科
- 济(81281)
- 经济(81153)
- 管理(55986)
- 业(53307)
- 企(43448)
- 企业(43448)
- 方法(37119)
- 数学(32245)
- 数学方法(31862)
- 农(22759)
- 地方(21058)
- 中国(20318)
- 学(19933)
- 财(19714)
- 业经(17422)
- 制(15502)
- 农业(15468)
- 贸(13719)
- 贸易(13710)
- 易(13183)
- 和(13082)
- 理论(12829)
- 环境(12718)
- 技术(11895)
- 银(11263)
- 务(11247)
- 银行(11216)
- 财务(11183)
- 财务管理(11158)
- 融(11109)
- 机构
- 大学(286970)
- 学院(284340)
- 管理(113466)
- 济(108499)
- 经济(106039)
- 理学(98742)
- 理学院(97536)
- 研究(97097)
- 管理学(95752)
- 管理学院(95251)
- 中国(70191)
- 科学(63138)
- 京(62218)
- 所(49595)
- 财(49472)
- 农(48707)
- 江(45800)
- 研究所(45579)
- 业大(45331)
- 中心(43610)
- 财经(39622)
- 范(39167)
- 师范(38791)
- 北京(38597)
- 农业(38080)
- 经(35892)
- 院(35381)
- 州(34154)
- 师范大学(31689)
- 经济学(31515)
- 基金
- 项目(201015)
- 科学(156815)
- 研究(145008)
- 基金(144842)
- 家(127151)
- 国家(126111)
- 科学基金(107424)
- 社会(89699)
- 社会科(84674)
- 社会科学(84651)
- 省(78853)
- 基金项目(78218)
- 自然(71545)
- 自然科(69756)
- 自然科学(69737)
- 自然科学基金(68473)
- 划(66455)
- 教育(65826)
- 资助(59277)
- 编号(59224)
- 成果(47903)
- 重点(45199)
- 部(43963)
- 发(42456)
- 创(41183)
- 课题(40830)
- 科研(38519)
- 创新(38401)
- 教育部(37173)
- 大学(36836)
- 期刊
- 济(120370)
- 经济(120370)
- 研究(82450)
- 中国(53534)
- 学报(48641)
- 科学(44480)
- 农(43605)
- 管理(40443)
- 大学(36065)
- 财(35897)
- 学学(33943)
- 教育(31373)
- 农业(30078)
- 技术(23366)
- 融(22386)
- 金融(22386)
- 业经(19966)
- 财经(18841)
- 经济研究(18053)
- 经(15880)
- 问题(15707)
- 图书(15545)
- 业(15536)
- 资源(14819)
- 科技(14435)
- 理论(14061)
- 版(13309)
- 技术经济(13149)
- 实践(13030)
- 践(13030)
共检索到411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素慧 贾绍凤 吕爱锋
本文基于人口与环境相关联的地理视角,运用最大化合成法、缓冲区分析法,研究三江源地区植被分布与人口、居民点的关系。研究表明:①从大的空间尺度看,居民点主要分布在NDVI条件好的区域;NDVI条件差的区域,居民点分布较少;②在几十公里距离范围内,植被盖度与离居民点的距离的关系是:居民点密度大的地区,随着距居民点距离的增加NDVI呈上升趋势;居民点密度居中的地区,随着距居民点距离的增加NDVI呈下降趋势;居民点密度小的地区,NDVI与距离居民点远近没有明显相关关系;③对典型牧业居民点小尺度范围内人口分布与NDVI关系的研究发现,距居民点2km范围内,由于人类的放牧活动造成了植被的退化,NDVI较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翀 李强 李忠峰
基于1999-2010年SPOT VEGETATION旬值NDVI数据,并结合偏相关分析、线性趋势等方法对三江源地区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气候因素进行了判断,从而利用主要气候因子进行线性拟合,进而得到残差趋势来反映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99-2010年三江源地区平均植被覆盖由东向西逐渐减小。12年间,植被覆盖呈改善趋势,平均变化率为0.047/10a。山地草原改善最为明显,其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常绿针叶林,亚高山、高山植被,矮半灌木荒漠改善趋势最不明显。黄河源区变化率最高,其次是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高寒荒漠草原区改善效果最差。②三江源地区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主要受气温影...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偏相关分析 残差趋势 人类活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秀娟 燕琴 刘正军 郗利华 王苑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其时空分布和变化对政府进行区域规划和决策起着重要作用。MODIS植被指数是区域植被覆盖度提取的重要数据源。利用2000年1月到2009年10月的MODIS 250m归一化植被指数16d合成产品(MODIS NDVI)和其他MODIS辅助数据估算三江源区的植被覆盖度并分析时空格局变化趋势。在混合像元二分模型的基础上改进了NDVI参数的确定方法,然后利用重构后的MODIS数据估算植被覆盖度。与2007年8月的野外采样点数据比较,估算精度是87.72%,相关系数r为0.889 7,表明该模型估算大面积植被覆盖度是可行的。将获得的植被覆盖度分为5个等级,从年最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海棠
保护和建设好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构筑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惠及千秋万代的大事,是当前及今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该文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中华水塔"、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促进三江源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维护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切实做好生态移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后续产业、加快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推进对外开放、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三江源 生态保护 建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颖 章超斌 王钊齐 杨悦 李建龙
采用1982-2012年的多源遥感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分析了三江源保护区不同时期代表性河流源区不同类型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动态,并研究了草地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三江源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全区草地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8.73%,黄河源草地覆盖度最高(65.45%),长江源最低(4.25%),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平原草原、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59.86%、57.39%、39.50%、33.70%和14.13%;31年间全区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志仪 马洪波
当前,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既有气候变化的自然原因,又有草场产权制度不尽合理、资源与环境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以及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不断转换等深层次的制度原因。应通过改革草场产权制度、加强法治建设、精简政府机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以及保护高原文化多样性等制度性措施,保证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安全,促进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颜亮东 周秉荣 李晓东 李甫 张娟
利用三江源地区18个气象台站1961年以来观测的日、旬、月和年气温、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以及玉树站观测的太阳辐射资料,根据气候学原理,在充分考虑天文辐射、大气透明系数,日照百分率等影响太阳辐射因子的基础上,计算出三江源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然后以年太阳总辐射量作为一级(主导)区划指标,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日最高气温达10~15℃)以上期间的日数(利用佳期)作为二级区域指标进行分区,对三江源地区9个不同类型的太阳能资源区进行分区评述,同时计算了三江源地区粮食光合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农作物生长期光合生产潜力为26846.4kg/hm2;光温生产潜力为11812.4kg/hm2;气候生...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太阳能资源 区划 利用潜力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杜国明 刘彦随
研究目的:剖析黑龙江省垦区居民点体系优化经验,总结其可供借鉴与推广价值。研究方法:以建三江管理局的七星、大兴、创业三个农场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实地考察法、空间分析法和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第一,经过对居民点体系的空间结构与规模结构的优化,4年内居民点个数、面积减少,促进了居民点用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更便捷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第二,居民点体系优化措施包含居民点体系的空间优化、优化过程的有序组织和耗费资金的多方筹措三个方面。研究结论:清晰的土地及房屋产权、多源的融资渠道、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农业现代化和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农业附属设施的建设以及合理的路网建设是黑龙江垦区居民点体系优化进程在短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肖建设 颜亮东 校瑞香 李晓东
利用风云系列静止气象卫星可见光通道的行星反照率和红外通道亮温,依据地球-大气系统的物理模式反演得到三江源地区太阳总辐射。本文在Dedieu模式的基础上,考虑了高程、气溶胶、云和水汽的变化对晴天地表太阳辐射的影响,同时结合2005年-2007年玉树、玛沁两站地面实测辐射资料对模型参数修正,反演得到了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反演数据与地面辐射站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小时、日辐射相关系数达0.92以上,晴天两者的差别在5%以内,绝对误差在2MJ/m2以内。小时太阳总辐射时间尺度上开口向下抛物线,最大值在中午13时左右,最小值出现19时;日太阳辐射波动变化,日最大值约为42.50MJ/m2,最小值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佳 钟林生 成升魁
近年来,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呈现出从区域经济效应为主向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效应并重发展的态势,研究视角也开始从贫困地区向贫困人口转换。本文在分析以藏族为主体的典型民族贫困地区——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贫困与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探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行为。研究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正面效应感知明显而负面效应不敏感,对发展旅游总体上持支持态度,具有较高参与热情;不同人口特征的居民参与机会和能力在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态度和参与意向上有显著差异;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正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怡 刘华 赵峰 马永康 刘浩栋
[目的]针对高分六号影像数据面向植被类型、特别是湿地植被信息识别的最佳波段组合进行研究,为高分六号数据在湿地资源监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基于高分六号影像数据,结合当地植被特点,开展保护区植被类型识别中的最佳波段组合研究。从影像信息特征、最佳指数因子以及光谱特征曲线和地物可分性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获取基于GF6/WFV数据的三江保护区植被类型识别的最佳波段组合。同时,通过对比实验,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样区的植被类型进行信息提取,证实了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波段组合4(R)-5(G)-1(B)识别植被类型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89.15%,Kappa系数为0.846 3。[结论]波段组合4(R)-5(G)-1(B)为三江保护区植被类型识别的最佳波段组合。本研究可为东北地区湿地保护区的退耕还湿工程监测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长进 董锁成 王国
该文在长江、黄河、澜沧江河源地区水资源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河源地区主要河流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分析了各干、支流河水的主要离子成分、水化学类型、河水的矿化度、总硬度、总碱度以及河水的主要微量元素组成。并根据中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和工农业生产用水标准的要求,对“三江”河源地区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三江”河源地区 河流水化学 水质评价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雅灵 林慧龙 周祯莹 魏祎梅
三江源的生态问题对全国生态和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三江源2000–2012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三江源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分配不均,其中耕地供给率最大,其后依次为林地、水域、草地、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按降幅由多到少依次为建筑用地40%、草地29.95%、耕地20%、林地14.81%、水域2%。另外,草地对生态承载力的贡献最大,年均贡献率达41%,其次为林地,为38%。三江源整体呈生态盈余,但盈余有下降趋势,且不同土地类型生态盈亏也存在差异,其中草地和林地为生态盈余,耕地和化石燃料用地为生态赤字,水域和建筑用地开始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
关键词:
三江源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余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汤芸淇 汪凌霄 赵林 李艳 李智斌 刘世博 邹德富 王紫珊 刘童 丁嘉怡 赵建婷
近年来,青藏高原湖泊的快速扩张引起广泛关注,已有不少研究系统分析了大于1 km2的大型湖泊的变化动态,但对于面积较小的由于多年冻土退化形成的热融湖塘,其在大范围流域尺度上的分布及变化研究尚不多见。论文基于光学和雷达影像,系统分析了三江源区内湖塘(<1 km2)分布及其变化,以及与多年冻土之间的联系,并且首次揭示了湖塘底部融区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三江源区2020年代(2020—2022年)的湖塘面积达917.03 km2,湖塘总数为61608个。其中长江源区湖塘数量最多,达到48987个,黄河源区12459个,澜沧江源区最少。(2)相较于1960年代,2020年代三江源区域面积小于1 km2湖塘数量增加了76%,面积增加了13%。长江源区湖塘扩张明显,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部分湖塘萎缩。1960年代的湖塘有53%在2020年代依然存在。(3)三江源区80.9%的湖塘底部冬季存在融区,其中长江源有78.2%,黄河源有90.8%,澜沧江源有98.7%。在多年冻土区,有一半底部有融区的湖塘在1960年代就已存在,新增湖塘底部冬季较少存在融区,目前浮冰湖塘范围要远大于触底冰湖塘范围,可能会进一步加速多年冻土融化。研究结果可为分析多年冻土退化状态以及多年冻土退化与热融湖塘发育之间的联系提供基础,为高原地区热融湖塘碳排放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游庆龙 康世昌 李潮流 闫宇平 燕士跃
利用三江源地区11个气象台站1961~2005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三江源地区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45年来,白天和夜间温度极端偏高的日数明显增多,分别以2.6d/10a和4.4d/10a速度在增加;白天和夜间温度极端偏低的日数显著减缓,分别以4.1d/10a和8.5d/10a的速度显著减少;年极端低温和极端高温分别以0.42℃/10a和0.29℃/10a的速度增加;白天和夜间温度极端偏高的日数增加主要发生在冬季和夏季,而白天和夜间温度极端偏低的日数减少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夜间温度极端偏低的日数减少趋势最为明显;长江源地区极端气温变化对区域增温的响应更为敏感...
关键词:
三江源 极端气温 最高和最低气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