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44)
- 2023(5046)
- 2022(4459)
- 2021(4302)
- 2020(3390)
- 2019(8009)
- 2018(7953)
- 2017(14048)
- 2016(8304)
- 2015(9391)
- 2014(9865)
- 2013(9547)
- 2012(9273)
- 2011(8490)
- 2010(8822)
- 2009(7913)
- 2008(8126)
- 2007(7388)
- 2006(6726)
- 2005(6106)
- 学科
- 济(33083)
- 经济(33040)
- 管理(19899)
- 业(18304)
- 地方(13678)
- 企(13478)
- 企业(13478)
- 农(11279)
- 方法(10535)
- 学(9565)
- 中国(8803)
- 数学(8529)
- 数学方法(8341)
- 农业(7945)
- 业经(7515)
- 财(7261)
- 地方经济(7180)
- 制(6394)
- 理论(6391)
- 环境(5867)
- 贸(5516)
- 贸易(5509)
- 教育(5261)
- 易(5196)
- 和(5065)
- 融(5034)
- 金融(5032)
- 银(4796)
- 银行(4777)
- 行(4558)
- 机构
- 学院(120736)
- 大学(118515)
- 研究(45238)
- 济(41338)
- 经济(40226)
- 管理(39297)
- 中国(33637)
- 理学(32778)
- 理学院(32164)
- 管理学(31280)
- 管理学院(31054)
- 科学(30948)
- 江(27715)
- 京(27315)
- 所(24798)
- 农(23734)
- 研究所(22587)
- 中心(20806)
- 财(20355)
- 范(20218)
- 师范(19974)
- 业大(18850)
- 农业(18551)
- 州(17896)
- 省(17305)
- 院(16374)
- 师范大学(16039)
- 北京(15976)
- 财经(15460)
- 技术(14889)
- 基金
- 项目(77503)
- 科学(59458)
- 研究(57132)
- 基金(53157)
- 家(47625)
- 国家(47205)
- 科学基金(38710)
- 社会(33441)
- 省(32498)
- 社会科(31327)
- 社会科学(31316)
- 基金项目(28418)
- 划(26990)
- 教育(26831)
- 自然(25491)
- 自然科(24805)
- 自然科学(24797)
- 编号(24635)
- 自然科学基金(24334)
- 资助(21318)
- 成果(21062)
- 重点(18748)
- 课题(18594)
- 发(18023)
- 部(16347)
- 江(16158)
- 创(15542)
- 年(14975)
- 性(14730)
- 科研(14586)
共检索到193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林 李凤霞 朱西德 张海东
利用三江源地区14个气象台站1962—2005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冷暖干湿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规律,探讨了其变化成因。研究表明:近44a来三江源地区气温等级由冷向暖转变,极端高温事件频繁发生,而极端低温事件则逐年减少,致使气温不断向着更高的均值状态持续增暖;尽管降水量干湿变化不甚显著,但降水的极端状况即严重干旱或暴雨事件均呈减少趋势,降水量的变化趋于稳定,降水变率减小;地形对极端气温、降水事件频次变幅的空间分布均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且对后者的影响更为显著;高原季风、厄尔尼诺事件及高原积雪等因子的年际振荡是三江源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次波动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冷暖 干湿 三江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游庆龙 康世昌 李潮流 闫宇平 燕士跃
利用三江源地区11个气象台站1961~2005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三江源地区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45年来,白天和夜间温度极端偏高的日数明显增多,分别以2.6d/10a和4.4d/10a速度在增加;白天和夜间温度极端偏低的日数显著减缓,分别以4.1d/10a和8.5d/10a的速度显著减少;年极端低温和极端高温分别以0.42℃/10a和0.29℃/10a的速度增加;白天和夜间温度极端偏高的日数增加主要发生在冬季和夏季,而白天和夜间温度极端偏低的日数减少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夜间温度极端偏低的日数减少趋势最为明显;长江源地区极端气温变化对区域增温的响应更为敏感...
关键词:
三江源 极端气温 最高和最低气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汤芸淇 汪凌霄 赵林 李艳 李智斌 刘世博 邹德富 王紫珊 刘童 丁嘉怡 赵建婷
近年来,青藏高原湖泊的快速扩张引起广泛关注,已有不少研究系统分析了大于1 km2的大型湖泊的变化动态,但对于面积较小的由于多年冻土退化形成的热融湖塘,其在大范围流域尺度上的分布及变化研究尚不多见。论文基于光学和雷达影像,系统分析了三江源区内湖塘(<1 km2)分布及其变化,以及与多年冻土之间的联系,并且首次揭示了湖塘底部融区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三江源区2020年代(2020—2022年)的湖塘面积达917.03 km2,湖塘总数为61608个。其中长江源区湖塘数量最多,达到48987个,黄河源区12459个,澜沧江源区最少。(2)相较于1960年代,2020年代三江源区域面积小于1 km2湖塘数量增加了76%,面积增加了13%。长江源区湖塘扩张明显,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部分湖塘萎缩。1960年代的湖塘有53%在2020年代依然存在。(3)三江源区80.9%的湖塘底部冬季存在融区,其中长江源有78.2%,黄河源有90.8%,澜沧江源有98.7%。在多年冻土区,有一半底部有融区的湖塘在1960年代就已存在,新增湖塘底部冬季较少存在融区,目前浮冰湖塘范围要远大于触底冰湖塘范围,可能会进一步加速多年冻土融化。研究结果可为分析多年冻土退化状态以及多年冻土退化与热融湖塘发育之间的联系提供基础,为高原地区热融湖塘碳排放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窦睿音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西部,是澜沧江、黄河、长江的发源地,也是全国生态系统的天然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利用1960~2013年三江源境内13个气象站点的月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样条函数插值法等气候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地区气温突变前后三个源区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并针对气候变化分别为三个源区提出可持续发展适应对策,结论如下:(1)三江源及其三个源区年及四季气候均呈暖湿化趋势。(2)三江源年气温发生突变后长江源北部降水明显增多;春季气温突变后,澜沧江源、黄河源冬南部降水明显增多;夏季气温突变后,长江源北部降水明显增多;秋季降水空间分布在气温突前变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海棠
保护和建设好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构筑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惠及千秋万代的大事,是当前及今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该文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中华水塔"、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促进三江源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维护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切实做好生态移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后续产业、加快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推进对外开放、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三江源 生态保护 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长进 董锁成 王国
该文在长江、黄河、澜沧江河源地区水资源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河源地区主要河流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分析了各干、支流河水的主要离子成分、水化学类型、河水的矿化度、总硬度、总碱度以及河水的主要微量元素组成。并根据中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和工农业生产用水标准的要求,对“三江”河源地区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三江”河源地区 河流水化学 水质评价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雅灵 林慧龙 周祯莹 魏祎梅
三江源的生态问题对全国生态和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三江源2000–2012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三江源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分配不均,其中耕地供给率最大,其后依次为林地、水域、草地、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按降幅由多到少依次为建筑用地40%、草地29.95%、耕地20%、林地14.81%、水域2%。另外,草地对生态承载力的贡献最大,年均贡献率达41%,其次为林地,为38%。三江源整体呈生态盈余,但盈余有下降趋势,且不同土地类型生态盈亏也存在差异,其中草地和林地为生态盈余,耕地和化石燃料用地为生态赤字,水域和建筑用地开始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
关键词:
三江源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余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素慧 贾绍凤 吕爱锋
本文基于人口与环境相关联的地理视角,运用最大化合成法、缓冲区分析法,研究三江源地区植被分布与人口、居民点的关系。研究表明:①从大的空间尺度看,居民点主要分布在NDVI条件好的区域;NDVI条件差的区域,居民点分布较少;②在几十公里距离范围内,植被盖度与离居民点的距离的关系是:居民点密度大的地区,随着距居民点距离的增加NDVI呈上升趋势;居民点密度居中的地区,随着距居民点距离的增加NDVI呈下降趋势;居民点密度小的地区,NDVI与距离居民点远近没有明显相关关系;③对典型牧业居民点小尺度范围内人口分布与NDVI关系的研究发现,距居民点2km范围内,由于人类的放牧活动造成了植被的退化,NDVI较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翀 李强 李忠峰
基于1999-2010年SPOT VEGETATION旬值NDVI数据,并结合偏相关分析、线性趋势等方法对三江源地区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气候因素进行了判断,从而利用主要气候因子进行线性拟合,进而得到残差趋势来反映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99-2010年三江源地区平均植被覆盖由东向西逐渐减小。12年间,植被覆盖呈改善趋势,平均变化率为0.047/10a。山地草原改善最为明显,其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常绿针叶林,亚高山、高山植被,矮半灌木荒漠改善趋势最不明显。黄河源区变化率最高,其次是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高寒荒漠草原区改善效果最差。②三江源地区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主要受气温影...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偏相关分析 残差趋势 人类活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高国力 陈龙桂 刘通 贾若祥
一、三江源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状况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高度为3335-6564米。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区内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干流长度分别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颜亮东 周秉荣 李晓东 李甫 张娟
利用三江源地区18个气象台站1961年以来观测的日、旬、月和年气温、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以及玉树站观测的太阳辐射资料,根据气候学原理,在充分考虑天文辐射、大气透明系数,日照百分率等影响太阳辐射因子的基础上,计算出三江源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然后以年太阳总辐射量作为一级(主导)区划指标,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日最高气温达10~15℃)以上期间的日数(利用佳期)作为二级区域指标进行分区,对三江源地区9个不同类型的太阳能资源区进行分区评述,同时计算了三江源地区粮食光合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农作物生长期光合生产潜力为26846.4kg/hm2;光温生产潜力为11812.4kg/hm2;气候生...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太阳能资源 区划 利用潜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春阳 陶泽兴 王焕炯 戴君虎
三江源地区的草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采用多种方法对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的9项服务价值逐项进行了评估,得出2000年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562.60亿元,其中价值最高的两种服务类型依次为气候调节和食物生产,分别达259.09亿元和111.68亿元,贡献率分别为46.05%、19.85%。按照草地类型划分,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服务价值分别为490.95亿元、64.68亿元,占总服务价值的87.42%和11.52%。虽然沼泽单位面积服务价值最高,为4230.77元/hm2,但在草地生态系统面积中所占比例较低,总价值相对很低。本文关于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的评估结果可以为制定区域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科学支撑。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草地 价值评估 三江源地区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志仪 马洪波
当前,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既有气候变化的自然原因,又有草场产权制度不尽合理、资源与环境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以及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不断转换等深层次的制度原因。应通过改革草场产权制度、加强法治建设、精简政府机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以及保护高原文化多样性等制度性措施,保证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安全,促进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祁栋林 李晓东 肖宏斌 周万福 苏文将 胡爱军 李璠
选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1964~2013年14个气象台站观测的基本气象数据,利用线性倾向性估计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等分析了三江源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和变化趋势,并以完全相关分析方法进行蒸发量上升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年蒸发量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其线性变化速率为30.1mm/10a,夏秋冬季蒸发量均呈显著上升变化,春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夏季和秋季蒸发量上升对年蒸发量上升贡献最大;逐月蒸发量变化趋势均增加,但幅度各异;冬季蒸发量在2011年发生了突变,其余各季和年均未发生突变.蒸发量月际变化规律明显,表现为双峰型分布,双峰出现在5月和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季节变化也十分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敏超 李迪强 温琰茂 栾晓峰
从凋落物层和土壤蓄水能力角度来定量评价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涵养水分功能;以三江源地区年径流量作为指标来评价其涵养水分功能;使用影子价格法评价其涵养水分功能价值。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植被凋落物和土壤涵养水源能力总计为1.646 9×1010t,涵养水源能力总价值为1.103 4×1010元,其中,植被凋落物涵养水源能力为1.55×108t,价值为1.039 8×108元;土壤涵养水源能力为1.631 4×1010t,价值为1.093 0×1010元。三江源地区年径流量为4.93×1010m3,价值为3.303 1×1010元。可见,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功能巨大。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水源涵养 价值评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