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03)
- 2023(10101)
- 2022(8446)
- 2021(8056)
- 2020(6492)
- 2019(14484)
- 2018(14260)
- 2017(26742)
- 2016(14955)
- 2015(16204)
- 2014(16633)
- 2013(16235)
- 2012(14911)
- 2011(13639)
- 2010(13741)
- 2009(12656)
- 2008(12910)
- 2007(11613)
- 2006(10237)
- 2005(9291)
- 学科
- 济(56024)
- 经济(55964)
- 业(40575)
- 管理(40175)
- 企(28940)
- 企业(28940)
- 方法(22825)
- 农(21351)
- 数学(18753)
- 数学方法(18501)
- 中国(16988)
- 地方(16895)
- 财(13965)
- 业经(13240)
- 农业(12950)
- 制(12800)
- 学(12068)
- 贸(12010)
- 贸易(12001)
- 易(11639)
- 银(11462)
- 银行(11451)
- 理论(11059)
- 险(10942)
- 行(10857)
- 保险(10850)
- 融(10096)
- 金融(10093)
- 务(9241)
- 财务(9221)
- 机构
- 学院(209164)
- 大学(202629)
- 济(76673)
- 管理(76569)
- 经济(74747)
- 研究(68985)
- 理学(64287)
- 理学院(63465)
- 管理学(62191)
- 管理学院(61780)
- 中国(56641)
- 科学(44994)
- 京(43904)
- 财(39297)
- 江(39199)
- 农(36656)
- 所(35531)
- 中心(33450)
- 研究所(32126)
- 财经(30606)
- 业大(30504)
- 范(29927)
- 师范(29574)
- 州(28729)
- 农业(28636)
- 经(27490)
- 北京(26912)
- 院(25338)
- 省(24767)
- 师范大学(23406)
- 基金
- 项目(137219)
- 科学(106581)
- 研究(100854)
- 基金(96839)
- 家(84898)
- 国家(84140)
- 科学基金(71354)
- 社会(62398)
- 社会科(58892)
- 社会科学(58872)
- 省(56578)
- 基金项目(51589)
- 自然(46474)
- 教育(46152)
- 划(45948)
- 自然科(45192)
- 自然科学(45178)
- 自然科学基金(44357)
- 编号(42004)
- 资助(40485)
- 成果(33449)
- 重点(31249)
- 发(30856)
- 课题(29926)
- 部(29147)
- 创(27899)
- 性(27142)
- 科研(26123)
- 创新(26020)
- 国家社会(25009)
共检索到321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增文 钟林生
研究探险旅游资源—产品转化适宜性,对探险旅游地的科学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基础理论演绎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借鉴国际上自然地区游憩规划与管理领域应用广泛的有效手段—游憩机会谱(ROS),着眼于区域尺度,建立了探险旅游机会谱(ATOS),进而研究了三江源地区探险旅游资源—产品转化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探险旅游机会谱可有效用于区域探险旅游资源—产品转化适宜性的研究",专业级历险探险旅游、较专业级涉险探险旅游、较业余级艰险体验探险旅游、业余级探秘探险旅游"4类探险旅游机会为探险旅游目的地的分区管理和提出探险旅游项目提供了科学根据。之后进行了三江源地区探险旅游机会序列分区,提出了青藏高原—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承财 钟林生 陈田
研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有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促进区域旅游与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对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海拔的变化,整个区域生态旅游资源与部分单体呈现垂直地带性;②随着经纬度变化,自然与人文类生态旅游资源均表现出水平地带性空间分异;③较多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在交通干线与主要河流沿岸;④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沿村镇及其周边地区呈现面状集聚与散点空间分异。基于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提出该区域旅游资源总体开发模式为空间梯度转移开发,并探讨了3类空间优先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的开发模式,分别为垄断性资源开发的独立景区模式、交通干线沿线资源开发的线路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粟维斌 钟泓
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桂林市旅游业不断发展,对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速度也在加快,因而对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估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因为通过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估,可以避免生态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从而有利于流域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文章运用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构建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适宜性进行评估,得出"一般适宜"的评判结果。这一结果表明,对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不能大规模地开发,只能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国忠 冯海霞
以浙江省11个地市为单位,以2003年7月~2004年4月完成的全省旅游资源普查所确定的全省所有21 126个旅游资源单体为对象,分别对各地市旅游资源的数量(包括丰度和密度)、品质、组合状况等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各地市间的横向比较。研究发现,环杭州湾旅游区的资源丰度最高,人文资源极为突出;金衢丽旅游区其次,自然旅游资源占明显优势;温台(温州,台州)沿海旅游区最低,但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比较平衡,自然景观相对突出。各地区所在地理区位特征存在一致性,各地市旅游资源丰度与密度的位次排序不一致。密度与丰度相比,位次上升最明显的是舟山、嘉兴、湖州;各地市旅游资源组合优势相对平衡,浙东、浙西南、杭州尤为...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地区比较 综合评价 浙江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艳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事件旅游成为国内发展旅游业的又一亮点。然而,由于我国事件旅游的开发起步较晚,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略显不足。文章在提出旅游资源事件价值概念的基础上从价值工程理论出发,构建了旅游资源事件价值的可算模型,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旅游资源事件价值的实现途径,希望能给事件管理人及旅游资源开发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旅游资源 事件旅游 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向明
自然旅游资源作为公共资源,很难避免会面临着"公地悲剧"的困境,它是自然旅游资源被破坏和滥用的根本原因。因此,正确认识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问题,对自然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然旅游资源价值问题是自然旅游资源研究的核心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形态,其是否具有价值曾引起学术界广泛争论。本文首先从自然旅游资源价值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入手,运用不同价值理论阐释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来源问题。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构成与外部性,并分析了影响自然旅游资源旅游价值的主要因素。最后从4个方面探讨了自然旅游资源价值的实现途径问题:1)把自然旅游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对自然旅游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傅鸿志,夏健红,尹德涛
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单位,分别对各市旅游资源的、数量(包括丰度和密度)、组合状况、可达性、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及市际间横向比较。大连市、沈阳市综合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本溪市、丹东市、营口市、鞍山市、锦州市综合旅游资源水平较高,抚顺市、辽阳市、阜新市、葫芦岛市综合旅游资源水平一般,朝阳市、盘锦市综合旅游资源水平较低。全省各市综合旅游资源水平与旅游总收入还有一定的差异,反映出旅游开发和管理现状及潜力。
关键词:
辽宁省 旅游资源 市际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拓庆阳 赵凯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以陕西省11个地市为单位,以2003年8月—2009年9月完成的全省旅游资源普查所确定的全省所有9972个旅游资源单体为对象,分别对各地市旅游资源的数量(包括丰度和密度)、组合状况和整体优势度进行综合评价及各地市间的横向比较,结果表明,关中旅游区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最为明显,旅游区旅游资源平均品质最高,且旅游区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最为集中,分布较均衡;陕北旅游区次之,旅游资源优势度和品质有上升趋势;陕南旅游区最低,人文旅游资源与自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地区比较 综合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华盛 程春洁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范围的15个县区为例,选取旅游资源丰度、资源品质、资源吸引力等指标,利用SPSS进行了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范围包括云阳、开县、丰都、石柱、涪陵、长寿、巴南和渝北8个区县,范围广泛,大多位于"三峡旅游的序曲段",是三峡旅游发展的"短板"。研究认为,三峡库区旅游发展适宜以重庆主城、万州和武隆等旅游发展增长极为节点,构建"三点三片一带"的旅游空间格局。三个旅游资源非优片区的发展方向分别是:以主城客源为依托,重点发展主题休闲旅游;与武隆互补联动,重点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以万州为中心,重点发展观光体验旅游。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小梅 罗正霞 李生梅
三江源区独特的旅游资源彰显了旅游经济发展的价值及突出的比较优势。然而,在区内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发展旅游产业,并非仅仅是资源的简单开发就能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本文基于旅游资源开发独特的生态环境背景和突出的环境问题,从战略角度对如何寻求一条科学的旅游发展之路,改善源区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了统筹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晖 赵凯 朱雪 杨树华
"三江并流"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面临着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艰难抉择。本文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十大核心景区之一——月亮山景区为例,研究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景观生态规划模式、规划与管理结合的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贾铁飞 冯亚芬 张振国
根据68处4A级景区所依托的主要旅游资源,将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的时空结构概括为4种类型:周末型———圈层结构、节假日型———多节点结构、四季型———面状结构及其它时间型———单节点结构;由此提出该地区旅游产品亦构建为具有更加精细市场针对性的4类产品类型:周末型、节假日型、四季型和单节点型;认为通过旅游资源与产品的时空结构分析,可以促进区域旅游资源的集约化开发,改变目前“长三角”地区旅游产品开发粗放的现状,推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旅游资源 时空结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辛建荣
一、三峡地区旅游资源评价 长江三峡作为中国十大名胜之一,早已驰名中外,为世人所倾慕。但目前尚未开展对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全面评价工作。本文仅就其科学、文化方面的价值做一概略评价。 1.科学价值 三峡地区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当首推地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文正敏
自然旅游资源较丰富,地质构造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岩石、地貌、水文景观奇特,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旅游资源很丰富,木楼、风雨桥、瓦盖亭独具特色,壮、侗、苗、盘瑶、花瑶、红瑶等的婚恋习俗、服饰、歌谣舞蹈、手工艺品等各具本民族特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