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79)
2023(7563)
2022(6392)
2021(5792)
2020(4430)
2019(10187)
2018(10008)
2017(18248)
2016(9962)
2015(10935)
2014(11032)
2013(11125)
2012(10831)
2011(10099)
2010(10457)
2009(9491)
2008(9355)
2007(8335)
2006(7852)
2005(7378)
作者
(30869)
(25783)
(25689)
(24179)
(16683)
(12643)
(11551)
(10132)
(9918)
(9520)
(9061)
(8877)
(8649)
(8405)
(8305)
(8032)
(7641)
(7629)
(7575)
(7300)
(6711)
(6454)
(6321)
(6084)
(5856)
(5815)
(5807)
(5791)
(5410)
(5121)
学科
(50772)
经济(50728)
管理(23876)
地方(23385)
(23165)
中国(17519)
(17034)
(14897)
企业(14897)
环境(12984)
地方经济(12941)
业经(12541)
农业(12253)
方法(11802)
(11094)
(10808)
数学(9866)
数学方法(9755)
(9111)
金融(9110)
(8427)
银行(8414)
(8322)
(8138)
贸易(8125)
资源(7923)
(7692)
发展(7676)
(7671)
生态(7663)
机构
学院(144496)
大学(139840)
研究(60131)
(59155)
经济(57843)
管理(49896)
中国(45301)
理学(41211)
理学院(40563)
管理学(39831)
管理学院(39567)
科学(38446)
(32985)
(31935)
(29641)
研究所(28948)
(28857)
中心(26862)
(25604)
(23128)
师范(22869)
业大(22222)
(22110)
农业(22056)
(21404)
北京(20770)
(20572)
科学院(19244)
财经(19033)
师范大学(18357)
基金
项目(94578)
科学(73828)
研究(70632)
基金(64969)
(57529)
国家(57000)
科学基金(47478)
社会(44260)
社会科(41846)
社会科学(41836)
(40338)
基金项目(34777)
(32900)
教育(30382)
自然(29157)
编号(28655)
(28366)
自然科(28268)
自然科学(28263)
自然科学基金(27696)
资助(25308)
成果(22975)
发展(22911)
重点(22704)
(22489)
课题(21865)
(19658)
(19496)
创新(18451)
国家社会(17799)
期刊
(80350)
经济(80350)
研究(46433)
中国(37951)
(27822)
学报(22800)
科学(22255)
管理(19598)
农业(19304)
教育(18858)
(17458)
(16843)
金融(16843)
大学(16597)
学学(15582)
业经(15377)
技术(12822)
经济研究(11599)
资源(11539)
(10586)
问题(10224)
财经(8870)
(7693)
(7676)
科技(7607)
世界(7154)
商业(7095)
现代(7085)
(7028)
(7025)
共检索到242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雅灵  林慧龙  周祯莹  魏祎梅  
三江源的生态问题对全国生态和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三江源2000–2012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三江源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分配不均,其中耕地供给率最大,其后依次为林地、水域、草地、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按降幅由多到少依次为建筑用地40%、草地29.95%、耕地20%、林地14.81%、水域2%。另外,草地对生态承载力的贡献最大,年均贡献率达41%,其次为林地,为38%。三江源整体呈生态盈余,但盈余有下降趋势,且不同土地类型生态盈亏也存在差异,其中草地和林地为生态盈余,耕地和化石燃料用地为生态赤字,水域和建筑用地开始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志仪  马洪波  
当前,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既有气候变化的自然原因,又有草场产权制度不尽合理、资源与环境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以及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不断转换等深层次的制度原因。应通过改革草场产权制度、加强法治建设、精简政府机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以及保护高原文化多样性等制度性措施,保证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安全,促进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窦睿音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西部,是澜沧江、黄河、长江的发源地,也是全国生态系统的天然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利用1960~2013年三江源境内13个气象站点的月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样条函数插值法等气候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地区气温突变前后三个源区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并针对气候变化分别为三个源区提出可持续发展适应对策,结论如下:(1)三江源及其三个源区年及四季气候均呈暖湿化趋势。(2)三江源年气温发生突变后长江源北部降水明显增多;春季气温突变后,澜沧江源、黄河源冬南部降水明显增多;夏季气温突变后,长江源北部降水明显增多;秋季降水空间分布在气温突前变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奥布力·塔力普  杨雯晶  阿里木江·卡斯木  
南疆地区生态系统原本较为脆弱,最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与各种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动,该地区环境形势逐年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应用生态足迹法对南疆地区2000至2014年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发现期间生态足迹趋于增长的趋势,但是生态承载力没有呈现变化,保持平稳的水平。从南疆各地区同一时期的生态足迹变化情况来看,各地区生态足迹趋于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生态足迹较高的地区有阿克苏地区,而较低的有克州和和田地区,其他地区的生态足迹也趋于不断增长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南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较差,生态系统支撑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奥布力·塔力普  杨雯晶  阿里木江·卡斯木  
南疆地区生态系统原本较为脆弱,最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与各种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动,该地区环境形势逐年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应用生态足迹法对南疆地区2000至2014年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发现期间生态足迹趋于增长的趋势,但是生态承载力没有呈现变化,保持平稳的水平。从南疆各地区同一时期的生态足迹变化情况来看,各地区生态足迹趋于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生态足迹较高的地区有阿克苏地区,而较低的有克州和和田地区,其他地区的生态足迹也趋于不断增长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南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较差,生态系统支撑能力呈逐年降低的态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辛毅  田旸  吴燕红  
生态足迹方法模型因其直观且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成为量化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今,该理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介绍生态足迹的定义、不足及方法的改进,总结其在国内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尺度、不同领域等方面的应用,提出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足迹模型,推进生态足迹理论在微观尺度的应用,使生态足迹理论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性,为少数民族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增林  郭建科  刘锴  
海岛地域经济类型作为劳动地域分工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其一般性,也有其特殊性。2004年长山群岛地区生态足迹为1.6825hm2/人,生态赤字为0.9338hm2/人,同时还输出高达25.4608hm2/人的生态足迹。淡水足迹为0.3150hm2/人,为整个大连地区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赤字惊人。作为开放的经济系统,长山群岛不仅通过本地消耗造成大量的陆地生态赤字,更通过向区外输出大量水产品,贡献了巨大的海洋生态足迹,这使得长山群岛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通过对长山群岛生态足迹结构的分析,文章认为海岛地区生态足迹状况是本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特点所决定的,更是其长期的劳动地域分工所形成的特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茆长宝  陈勇  程琳  
本文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对我国2006年各地区生态足迹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分析表明:①2006年全国人均生态足迹为1.22,由东向西逐渐递减。东部经济发达省区生物资源生态足迹显著高于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能源丰富的省区,能源消费足迹对人均生态足迹贡献明显。②东部地区,生物资源、能源消费以及人均生态足迹绝对值普遍较高,且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对人均生态足迹的贡献率普遍高于能源生态足迹;在中西部地区,两者对人均生态足迹的贡献率相当,但西部各省区的生物资源生态足迹与能源生态足迹的绝对值普遍较低。③2006年全国的生态赤字较为严重,达到0.72。中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明显高于东部,由东向西呈递增趋势。④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豫秦  王群超  
应用能值分析和本地生态足迹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方法进行改进,将可更新资源和社会生产消费中的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对本地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即对消费账户进行了贸易修正,更贴近实际。经过计算,得出浙江省2007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174 1hm2,人均生态足迹为3.946 2hm2,人均生态赤字为2.772 1hm2,万元GDP生态足迹为1.063 2hm2。根据计算出2000~2008年的各项指标,进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又以2007年为基准,与部分区域的相关指标进行横向比较,进而分析了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最后,结合浙江省实际,提出了发展雨水收集、潮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瑾  
文章利用能值生态足迹法,对江苏省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可再生资源的能值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协调性进行了计算和动态分析。得出结论:2001—2015年江苏省的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而人均能值生态足迹连年上升,且其上升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的能值生态足迹的增加,即煤炭、原油和电力等能源消耗较大。生态赤字呈现持续扩大的态势,生态系统处于生态环境的供给能力远小于人们生产和消费需求的一种严重失衡状态。生态承载力是有限的,重点在如何减少生态足迹。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波涛  
本文对生态足迹理论进行了综述,并测度了黑龙江省2000~2005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而得到了该省近几年的生态赤字和盈余状况,在此基础之上对黑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从2000~2005年以来,从具有弱可持续发展力逐渐演变弱不可持续发展力,可持续发展力整体上呈现恶化的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窦贻俭  苏慧  高超  朱继业  
生态足迹是定量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将生态足迹用于不同时间序列分析,以描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研究仅初始于不多的国外研究机构。通过对江苏省10年间生态足迹变化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来考虑人类及其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衡量在人类开发强度较大的江苏省,区域生态供给功能是否能满足开发和消费的需要,量化江苏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证实了研究区域江苏省的严峻形势。同时与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生态足迹研究成果比较,概述江苏省生态足迹赤字产生的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媛  黄翀  郑巍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省1990—2007年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进行计算,运用万元GDP、生态足迹多样性及发展能力测算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时间序列(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对生态赤字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甘肃省1990—2007年万元GDP呈速度减缓的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多样性整体变化趋势平缓;甘肃省2007—2017年的生态赤字有扩大化增长趋势,人均生态赤字可能达到2.733hm2,表明必须依靠提高生产效率及资源利用效率来增强生态承载力,建立甘肃省可持续发展模式。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长城  陈晓杰  张金亭  
2000 年以来,随着武汉城市发展的加快,城市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问题凸显。引进生态足迹及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分析武汉市 2008—2019 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变化,通过生态赤字、万元GDP 人均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可持续指数研究武汉市可持续性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9 年年间武汉市人均生态足迹总体表现为降低的趋势,由 2008 年的 3.106 6 hm~2/ 人下降到 2019 年的2.609 0 hm~2/ 人,同期人均生态承载力由 2008 年 0.197 4 hm~2/ 人下降到 2019 年的 0.129 4 hm~2/ 人,人均生态赤字亦表现为降低趋势。其中,化石燃料用地是人均生态足迹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而耕地为人均生态承载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足迹深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足迹广度呈平缓下降趋势。生态压力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可持续指数呈下降趋势,万元 GDP 人均生态足迹占比下降,总的来说,生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能力,但是存在较大生态压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红霞  张红娟  王新君  侯林春  
在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对开封市1999~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在时间序列上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生态的角度对开封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开封市的生态足迹大于其生态承载力,处于生态赤字状态,根据蒂斯德尔(C.Tisdell)等的观点1999~2008年开封市的平均生态赤字为0.75 hm2,从生态角度看目前开封市的发展属于弱不可持续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