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92)
- 2023(16939)
- 2022(14565)
- 2021(13543)
- 2020(11466)
- 2019(25932)
- 2018(25865)
- 2017(48761)
- 2016(26729)
- 2015(30071)
- 2014(29626)
- 2013(28919)
- 2012(26529)
- 2011(24021)
- 2010(24136)
- 2009(22350)
- 2008(22109)
- 2007(19583)
- 2006(17385)
- 2005(15253)
- 学科
- 济(100489)
- 经济(100359)
- 管理(85163)
- 业(76669)
- 企(66071)
- 企业(66071)
- 方法(41830)
- 数学(34872)
- 数学方法(34418)
- 财(28124)
- 中国(28085)
- 农(27953)
- 业经(25047)
- 地方(24858)
- 学(24485)
- 制(22678)
- 环境(21356)
- 技术(21140)
- 农业(18516)
- 理论(18476)
- 和(18053)
- 务(17637)
- 财务(17559)
- 财务管理(17524)
- 划(17323)
- 贸(17167)
- 贸易(17152)
- 企业财务(16621)
- 易(16589)
- 银(16292)
- 机构
- 大学(369994)
- 学院(369319)
- 管理(145631)
- 济(141315)
- 经济(137976)
- 理学(125191)
- 研究(124554)
- 理学院(123729)
- 管理学(121598)
- 管理学院(120919)
- 中国(92741)
- 京(80297)
- 科学(78480)
- 财(67967)
- 所(62010)
- 江(60358)
- 农(58213)
- 中心(56647)
- 研究所(56349)
- 业大(55015)
- 财经(53009)
- 范(50347)
- 北京(50157)
- 师范(49857)
- 经(47932)
- 院(46473)
- 州(45790)
- 农业(45043)
- 经济学(41444)
- 师范大学(40307)
- 基金
- 项目(254133)
- 科学(199841)
- 研究(187897)
- 基金(182361)
- 家(158934)
- 国家(157581)
- 科学基金(135510)
- 社会(117482)
- 社会科(111067)
- 社会科学(111036)
- 省(101245)
- 基金项目(97333)
- 自然(88049)
- 教育(85974)
- 自然科(85828)
- 自然科学(85806)
- 划(84368)
- 自然科学基金(84242)
- 编号(76810)
- 资助(73122)
- 成果(62534)
- 重点(57543)
- 创(55763)
- 部(55154)
- 发(54274)
- 课题(53869)
- 创新(51487)
- 制(48766)
- 科研(47997)
- 国家社会(47646)
- 期刊
- 济(161840)
- 经济(161840)
- 研究(109300)
- 中国(79559)
- 学报(58667)
- 管理(56028)
- 科学(54137)
- 财(53232)
- 农(52199)
- 教育(47511)
- 大学(44365)
- 学学(41332)
- 农业(35709)
- 技术(33005)
- 融(31527)
- 金融(31527)
- 业经(27100)
- 财经(25681)
- 经济研究(24125)
- 经(21878)
- 图书(21587)
- 问题(20535)
- 科技(19831)
- 业(19377)
- 资源(18179)
- 技术经济(17390)
- 版(17375)
- 理论(17170)
- 现代(16850)
- 实践(15724)
共检索到555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书伟 王士心 杨永梅
三江源区同我国东西部和流域上下游乃至全国都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态环境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下游经济社会发展。从实践来看,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价值补偿机制不合理是三江源区环境恶化的核心因素。在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生态环境建设补偿制度的经验,通过建立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价值体系理论及测算模型,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价值进行测算;立足于政府制度创新,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补偿制度进行的构建。旨在为清除不合理的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障碍提供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洪波 吴天荣
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试验区具有重大的生态、经济和政治意义。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为试验区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建议今后从设立财政转移支付科目、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改革资源环境税制等方面逐步推进试验区建设。
关键词:
三江源 生态补偿机制 试验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俊丽 盖凯程
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敏感脆弱区和生态功能区,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变化及人为破坏,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呈日益恶化的态势,对国家生态安全形成重大威胁。目前三江源区缺乏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难以有效调节生态保护者、破坏者、受益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探讨如何建立三江源地区多层次的生态补偿体系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三江源 生态补偿 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作全 王佐龙 张立 苏永生
本文以现代生态法文化观念为理论导引,在对传统生态法理论进行检视和对三江源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深度考证的基础上,以理论分析与实证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和可行性的法律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穆琳
我国实施的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限制了一些生态区域的发展,导致其与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这就引发了对生态补偿的潜在需求。但现行生态补偿机制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补偿效率较低。本文通过引入生态产品的概念,提出了以市场为主导,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生态产品交易来进行补偿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生态补偿 生态产品 市场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芬 张林波 李岱青 路俊伟 陈利军
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最有效的方式。本文从三江源区近60年的人口变化入手,分析三江源区教育和教育补偿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探索三江源区教育生态补偿的多元路径,建议制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完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提高义务教育补助、创建内地三江源班(校)。
关键词:
教育 生态补偿 三江源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财政部驻青海专员办课题组
三江源区是指黄河、长江、澜沧江发源地的青海省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及黄南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这里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群落结构简单,系统内物质、能量流动缓慢,抗干扰和自我恢复能力低下,是国家确定的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重点区域。这种定位,不仅是出于三江源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樊胜岳 赵丹华 徐裕财
通过"看不见的手",即由市场机制本身来解决生态环境退化的治理问题,是生态经济学着力研究的制度设计。本文从原来实行的生态单要素管理,转变为生态补偿的总量管理。将企业消耗的生态要素还原成一定类型的生态面积,然后根据区域生态总量及其新增量,确定企业的生态定额,进行配额控制。生态的需求和供给都为一定类型的生态面积。在生态建设和生态抚育中,通过竞争机制形成有效的市场价格,利用政府购买生态的方式,可以激发农民参与生态治理与保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生态建设效率,从而形成以政府调控为核心,以企业、农户和委托代理公司为三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框架。生态环境补偿市场的构建,是解决生态建设与生态消耗脱节问题的一种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燕
在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制度变迁中,补偿制度从无到有,目前已初步确立了政府主导的补偿制度,各地方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不少市场补偿的探索和尝试。对现有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反思是完善该制度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农业生态环境的现实反思过渡到制度反思,对环境保护力度与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进行效应分析,总结现有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 效应分析 制度反思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殷成龙 周强 刘峰贵 陈睿山 孟飞
国家公园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切实行动。然而,自然灾害是影响国家公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敏感,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差,一旦破坏,极难恢复。三江源地区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频发,对生态环境影响深远。为系统评估地震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近年来青藏高原多次地震灾害评估的基础上,构建了地震灾害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直接和间接影响的评估框架。基于此框架,以2021年青海玛多地震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基于遥感和GIS等方法,综合评估了地震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与生态基础设施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地震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平台的建设思路。结果表明:地震严重损害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设施和冰川、冻土、植被、地表、水系等生态系统要素的结构稳定性,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破坏;地震发生当年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达1492.67亿元,远超116.95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本文提出的评估框架及平台构建思路,可为评估未来地震对三江源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影响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于国安
2007年,山东省财政部门在南水北调沿线、淮河流域和小清河流域启动了生态补偿试点。2008年,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在全省所有重点流域全面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同时,建立了环境保护"以奖代补"制度,并在大汶河流域开展上下游协议补偿试点,初步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可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晓燕 毛旭锋 刘小君 尹心安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生态足迹方法研究计算了三江源区藏族牧民生命周期内消耗的草地生态足迹及其补偿标准,并结合研究区退化草地面积对移民的适宜数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维持一个牧民一生饮食消耗所需的草地面积为2.44 hm~2,维持基本收入所需草地面积为3.88 hm~2,二者总计为6.32 hm~2。人均补偿标准应该为(人均寿命-现实年龄)×草地单价×6.32。以退化草地面积为核算依据,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区需要搬迁的移民数量总计为3.70万人,所需资金总量约为39.35亿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凌蒙蒙 秦嘉龙
本文结合《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以环境会计、生态经济学和其他学科为基础,借鉴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调研的报告成果及现有的生态效益评价理论,对三江源区生态效益补偿进行财务评价,以期丰富生态评价理论,同时促进政府环保部门对过去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进行经验总结,提高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效率,为政府相关部门对三江源区未来生态建设的规划与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孔凡斌
流域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予以适当经济补偿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失衡、保护流域水资源生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和迫切需要。在简要回顾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研究和实践模式的基础上,以江西东江源国家级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为背景,分析了在江河源头区域实施生态补偿的现实必要性及其政策法律依据;根据"受益者补偿"的原则,确定了东江源生态补偿主体和受体;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和"工业发展机会成本法"测算出生态补偿标准总额为51 335.2万元;以水量、水质和用水效益三个指标为基础,建立流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成本分担模型并测算出流域下游地区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成本年分担份额为10 861.33万元,就东江源区域实施生态补偿应当遵循的原则和途径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 江河源头区域 东江源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建军 刘颖秋
流域生态环境补偿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界定了生态补偿机制和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内涵,分析总结了建立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法规依据。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建立京冀间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即建立以国家补偿为主、北京市补偿为辅的跨界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京冀间基于水量分配的水资源利用补偿机制和省界水体水质明晰的水环境保护补偿机制。针对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流域 生态环境 补偿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