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67)
- 2023(9773)
- 2022(8187)
- 2021(7465)
- 2020(6287)
- 2019(14389)
- 2018(14317)
- 2017(27123)
- 2016(14682)
- 2015(16709)
- 2014(16771)
- 2013(16631)
- 2012(15282)
- 2011(14060)
- 2010(14664)
- 2009(13633)
- 2008(13146)
- 2007(11692)
- 2006(10665)
- 2005(9549)
- 学科
- 济(85954)
- 经济(85883)
- 管理(39809)
- 业(33155)
- 方法(31675)
- 数学(28469)
- 数学方法(27915)
- 企(26580)
- 企业(26580)
- 地方(24035)
- 农(18021)
- 中国(17883)
- 学(17365)
- 业经(15494)
- 地方经济(14836)
- 环境(14429)
- 财(12106)
- 农业(12065)
- 和(10954)
- 理论(10900)
- 制(10629)
- 划(9782)
- 融(9750)
- 贸(9748)
- 金融(9747)
- 贸易(9739)
- 资源(9404)
- 发(9390)
- 易(9259)
- 经济学(9218)
- 机构
- 学院(216300)
- 大学(212764)
- 济(94628)
- 经济(92733)
- 管理(81348)
- 研究(77696)
- 理学(69450)
- 理学院(68602)
- 管理学(67053)
- 管理学院(66669)
- 中国(57589)
- 科学(48570)
- 京(45953)
- 财(39803)
- 所(39776)
- 江(38319)
- 研究所(36335)
- 中心(34671)
- 农(34642)
- 业大(31880)
- 财经(31382)
- 经济学(29113)
- 院(28585)
- 范(28567)
- 北京(28345)
- 师范(28301)
- 经(28126)
- 州(26893)
- 农业(26548)
- 经济学院(25733)
- 基金
- 项目(144673)
- 科学(113340)
- 研究(103929)
- 基金(102859)
- 家(90299)
- 国家(89515)
- 科学基金(76416)
- 社会(66444)
- 社会科(63009)
- 社会科学(62986)
- 省(59306)
- 基金项目(53720)
- 自然(49232)
- 划(48437)
- 自然科(47918)
- 自然科学(47907)
- 教育(47109)
- 自然科学基金(46939)
- 资助(43312)
- 编号(41556)
- 重点(33530)
- 成果(32750)
- 发(32670)
- 部(30358)
- 课题(30090)
- 创(29193)
- 创新(27473)
- 国家社会(27225)
- 科研(26957)
- 计划(26289)
共检索到330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卫芳 杨改河
【目的】针对三江源生态移民和玉树灾后恢复重建中出现的问题,构建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庭院生态经济模式,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方法】在实地调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活习俗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三江源庭院生态经济模式的基本原理,构建了以太阳能辅助沼气系统为主的庭院生态经济模式,并对其成本和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三江源区庭院生态经济模式有效地将三江源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农户联系起来,庭院生态经济系统总体成本为7~8万元,核定使用寿命为20年,年收入为8万元,经济效益可观。根据估算,20m3的沼气池每年可以产生1 000m3的清洁的生物燃气,太阳能加热装置每年可以转化35 000~4...
关键词:
三江源区 庭院生态经济模式 效益评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富瑞 张天兴 马富裕 夏文生 惠建庄 汤其林
庭院开发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振兴农村商品经济的主要途径,也是农业区域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典型开发乡、村、户的调查与分析研究,对商水县庭院经济发展变化特点,开发模式和主要经验进行了总结,对推动我省平原农区庭院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庭院经济 种植业 养殖业 农副产品加工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凌蒙蒙 秦嘉龙
本文结合《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以环境会计、生态经济学和其他学科为基础,借鉴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调研的报告成果及现有的生态效益评价理论,对三江源区生态效益补偿进行财务评价,以期丰富生态评价理论,同时促进政府环保部门对过去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进行经验总结,提高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效率,为政府相关部门对三江源区未来生态建设的规划与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正法 钱长发 莫继荣 梁称福 顾振蕙 王培松
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并分析了四湖湿地农区综合型农村庭院经济模式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对该系统的观测、研究和分析的结果表明:系统年输人的总能量为5278414817kJ,能量的输入密度为46560094860kJ/hm ̄2;系统的年输出总能量为139030565kJ,能量产出的密度为1237477214kJ/hm ̄2。系统内各种能量转化率为:系统总能量转化率是2.64%;太阳能利用率为1.26%;人工辅助能的相对转化率为72.81%。该系统中的庭院资源得到了合理开发利用,从结构上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和循环利用。
关键词:
庭院经济,模式,能量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蔺海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业向市场经济转轨,庭院经济在农村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有其特殊的贡献。本文着重就庭院经济在我国内陆绿洲区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及效益作一评价。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秦嘉龙 刘玉
文章简要介绍了2005年至2011年三江源湿地的改善状况,采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支出法、替代费用法、影子工程法和条件价值法等评估方法,评估2005年和2011年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效益增量为3 614.79亿元。同时,在引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资金数据下,以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与环境会计相结合的理论视阈,构建三江源湿地生态补偿会计核算案例,进而分析三江源湿地生态补偿会计核算结果并评价三江源湿地生态权益增量与生态效益增量,最后就三江源湿地生态补偿现状提出参考性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嘉龙 尹晓英 曾永良
在现有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将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运用到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中,通过对三江源地区11个水土保持示范县(市)2006~2012年期间的水土保持投入与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有效性分析和投影值分析,了解各县(市)之间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相对有效性的差异,并找出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相对效率较弱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其今后治理工作的重点和相关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对三江源区未来水土保持的规划与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三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中彦
立体化、生态化、高收益的庭院经济生态模式是以生态学为依据,以庭院土地资源为基础,生产商品化,高效益为动力,充分利用家庭剩余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力,太阳能、沼气能、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池塘水面、小果园等立体种养为手段,从事劳动集约化,生态循环良性化的农业生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云正明
本文根据多年以来调查,研究积累,总结提出了对农村庭院开发利用(庭院经济)类型划分的意见。包括:类型划分的原则,从三个不同角度(生物生态方面、产业类型方面和经营方式方面)的分类方法,並对各种分类的主要内涵做了简要阐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郅妮娃 秦嘉龙
在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和可持续发展观广泛推广的背景下,环境会计和绿色会计的研究受到了相关学者的日益重视。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数上市公司进行了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会计信息披露,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完善环境会计体系服务。本文从生态效益补偿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原则、内容与方式四个方面构建三江源生态效益补偿会计信息披露框架,并结合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一期工程进行应用分析。
关键词:
三江源 生态效益补偿 会计信息 披露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曾永良 秦嘉龙
本文从宏观的角度,以各级政府或水土保持相关部门为会计主体,借鉴微观层面的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将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同时,以三江源区水土保持示范县之一的共和县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对其2006~2010年各年的水土保持投入和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了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
关键词:
三江源 水土保持投入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洪志生 余文梦 夏翠珍 周立华
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需求提升了生态生产力的价值位势。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数字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进步改变了生态生产力要素基础。生态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薄弱的三江源地区将有更大优势释放生态生产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考虑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系列技术的突破和支撑作用,提出了绿色创新理念引导和数字与绿色技术赋能的新时代生态生产力观。基于新时代生态生产力的劳动主体融合性、自然要素多维性、劳动资料高阶性、价值产出时代性等特征,构建基于区域特色资源的产业创新模式:依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应用绿色技术赋能价值创造、引入平台模式促进价值实现。以此为框架,进一步分析三江源区特色资源利用的产业创新实践和进一步的创新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洪志生 余文梦 夏翠珍 周立华
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需求提升了生态生产力的价值位势。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数字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进步改变了生态生产力要素基础。生态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薄弱的三江源地区将有更大优势释放生态生产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考虑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系列技术的突破和支撑作用,提出了绿色创新理念引导和数字与绿色技术赋能的新时代生态生产力观。基于新时代生态生产力的劳动主体融合性、自然要素多维性、劳动资料高阶性、价值产出时代性等特征,构建基于区域特色资源的产业创新模式:依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应用绿色技术赋能价值创造、引入平台模式促进价值实现。以此为框架,进一步分析三江源区特色资源利用的产业创新实践和进一步的创新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子美 张爱儒
产业生态化是以产业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的新型产业发展观和产业发展模式,其实质是产业系统生态化;三江源生态功能区生态极其脆弱、生物多样性独特,生态承载力有限;文章通过系统动力学理论模型构建、数据检验、仿真假设分析,证明在三江源生态功能区仿照自然生态系统,构造生态产业体系,选择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实现三江源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国靖 汪贵斌 封超年 曹福亮
通过实地调查,对江苏银杏林下经济模式进行分类,按生产方式分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2种类型,按经营模式将林下种植分为银杏-农作物、银杏-苗木、银杏-经济树种、银杏-中药材,林下养殖分为银杏-家禽、银杏-家畜,并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中5种林下经济类型中的5个典型模式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济效益较好的是银杏-草鸡模式,生态效益较好的是银杏-玉米模式,社会效益较好的是银杏-杭白菊模式,综合效益较高的是银杏-杭白菊模式;银杏-杭白菊、
关键词:
银杏 林下经济 模式分类 效益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