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39)
2023(7514)
2022(6386)
2021(5824)
2020(4740)
2019(10587)
2018(10048)
2017(18293)
2016(10250)
2015(10872)
2014(10483)
2013(10138)
2012(9416)
2011(8368)
2010(8020)
2009(7296)
2008(7271)
2007(6014)
2006(5161)
2005(4412)
作者
(33800)
(28469)
(28192)
(26373)
(18161)
(14289)
(12336)
(11190)
(11127)
(10098)
(9967)
(9749)
(9623)
(9116)
(9016)
(8921)
(8658)
(8421)
(8418)
(8264)
(7596)
(7000)
(6729)
(6562)
(6453)
(6393)
(6381)
(6231)
(6032)
(5838)
学科
(37931)
经济(37889)
管理(26322)
(25966)
(19286)
企业(19286)
方法(15619)
数学(14117)
数学方法(13973)
地方(12609)
(12292)
(11352)
(9706)
(9348)
贸易(9342)
(9050)
中国(8907)
农业(8683)
业经(8566)
环境(7348)
地方经济(6432)
(6374)
(6164)
财务(6161)
财务管理(6150)
技术(6116)
企业财务(5814)
(5419)
(4948)
金融(4947)
机构
学院(142343)
大学(140234)
研究(55010)
(52433)
经济(51492)
管理(50083)
理学(44332)
理学院(43695)
管理学(42668)
管理学院(42446)
(42051)
科学(41146)
中国(37982)
农业(33969)
业大(32862)
(30911)
(30509)
研究所(29065)
(27689)
中心(24204)
农业大学(22587)
(21938)
(21139)
(20095)
(19184)
科学院(18962)
(18150)
实验(17855)
(17463)
财经(17361)
基金
项目(110283)
科学(84399)
基金(79855)
(76223)
国家(75657)
研究(67603)
科学基金(61876)
(45447)
自然(44964)
自然科(43846)
自然科学(43825)
基金项目(43429)
自然科学基金(43034)
社会(42855)
社会科(40633)
社会科学(40620)
(38674)
资助(31319)
教育(29214)
重点(26296)
计划(25492)
(24338)
科技(24108)
编号(23985)
(23239)
(22422)
科研(22359)
创新(21946)
(21398)
(20167)
期刊
(52592)
经济(52592)
学报(38357)
(36315)
研究(32344)
科学(30753)
中国(26661)
大学(26244)
学学(25762)
农业(24603)
管理(16330)
(16156)
(14719)
业大(11943)
农业大学(9934)
业经(9873)
(9799)
金融(9799)
(9783)
资源(9618)
科技(8967)
林业(8914)
技术(8791)
经济研究(8726)
财经(7821)
教育(7666)
中国农业(7391)
问题(7327)
自然(7259)
(6618)
共检索到197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魏希杰   冯廷旭   德科加   向雪梅   钱诗祎   林伟山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畜种养殖地区,研究饲草的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变化对提高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禾本科与豆科饲草组成的4种混播组合,设置3种不同混播比例以及单播对照处理,以期探明禾豆混播后饲草养分品质变化规律及混播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混播组合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比单播燕麦(Avena sativa)处理降低了0.03%~16.87%,比单播小黑麦(×Tritical Wittmack)降低了0.09%~21.4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比单播燕麦降低了0.01%~17.53%,比单播小黑麦降低了0.04%~20.65%。粗蛋白含量最高比单播禾本科处理提高了15.58%~31.53%,粗脂肪最高比单播禾本科提高了0.09%~26.83%,饲草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比单播禾本科处理提高了31.33%~49.68%。不同混播比例下饲草土壤养分全磷、全钾、全氮、有机碳含量均低于单播禾本科处理,有效提高了饲草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速率,土壤养分整体含量相对均衡。综合混播组合及混播比例的饲草品质与土壤改良效果,燕麦+饲用豌豆(50:50)处理较优,适宜在高寒地区推广应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倪旺  王斌  王腾飞  邱雪峰  李满有  冯琴  兰剑  
为探究不同播量拉巴豆(Dolichos lablab)与甜高粱(Sorghum dochna)混播后对混合饲草青贮品质的影响,分析了甜高粱单独播种(播种量为22.5kg·hm~(-2))青贮(S_0),不同播种量拉巴豆(S_1、S_2、S_3、S_4分别为22.5、45.0、67.5和90.0kg·hm~(-2))与甜高粱混播后的混合饲草青贮,室温(约25℃)发酵60 d后测定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结果表明:甜高梁单播的鲜、干草产量均最高,分别为75.61和23.04t·hm~(-2)。混播处理组混合饲草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粗蛋白含量则显著提高(P<0.05)。混播处理组的混合饲草青贮饲料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单播甜高粱青贮饲料,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单播甜高粱青贮饲料(P<0.05)。与S_0处理相比,S_2处理显著增加了乳酸含量,同时显著降低了乙酸和丁酸含量(P<0.05)。综合鲜干草产量、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播种量为45.0kg·hm~(-2)的拉巴豆与播种量为22.5kg·hm~(-2)甜高粱混播的混合饲草调制青贮饲料最为适宜。这为宁夏地区豆禾混播饲草的青贮饲料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明新   陈科宇   李成先   黄青东智   张静   谷强  
土壤真菌群落在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草地退化对不同生长期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三江源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草原退化对植物不同生长期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三江源区高寒草原不同生长期土壤真菌群落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草原退化显著降低了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在不同生长期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 <0.05),表现为生长季初期较低,末期则较高;草原退化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影响不显著(P> 0.05),但显著改变了不同生长期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P <0.05);相比于原生草原,退化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植物群落特征表现出更强的相关关系,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显著影响退化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P <0.05)。研究结果表明,草原退化改变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增强了土壤真菌群落的资源限制。因此,针对植被群落的修复将有利于退化高寒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的恢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巧红   杨艳   李袁泽  
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养分流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对微生物活动在高寒草地退化和恢复期间的响应知之甚少。因此,为明确草地退化与人工恢复如何影响土壤资源获取酶活性和微生物养分限制,我们在三江源区选取了不同的退化程度(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和恢复年限(3、8、13和19年)的高寒草地,采集0-10 cm的土壤样品,探究资源获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的响应,并对微生物养分限制状况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伴随退化程度加深,碳、氮、磷获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随着恢复年限增加,碳获取酶活性显著减小,而氮、磷获取酶活性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且均在恢复13年降至最小值(P<0.05)。酶化学计量分析表明,草地退化使微生物碳限制显著加剧(P<0.05);在人工恢复措施介入后,微生物碳限制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微生物氮限制则显著增加(P<0.05)。方差分解分析与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资源获取酶活性受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以及微生物量的共同影响,微生物养分限制则受到土壤全量养分与微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高寒草地退化会加剧微生物碳限制,恢复初期施肥、补播等措施会减缓养分限制,但是之后的围栏封育措施会让微生物陷入相对严苛的养分限制,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才能得到缓解,因此针对长期围栏封育的恢复草地,适当的养分输入更 有利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晓东  赵斌  王瑞  朱斌  季昌好  
为探讨播期对不同品种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4个播期(因素A),以4个多棱饲料大麦品种(因素B)为材料,比较分蘖期饲草及成熟期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播期对饲草产量影响较大,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小。早播能增加刈割次数,提高饲草产量,其中播期A1(9月30日)饲草鲜质量(12.44 t/hm~2)和干质量(1.49 t/hm~2)最高。品种间饲草及籽粒产量差异均显著。品种B2(皖饲啤14008)饲草鲜质量(10.51 t/hm~2)和干质量(1.38 t/hm~2)最高,籽粒产量(1.82 t/hm~2)居第2位,品种B1(扬饲麦1号)籽粒产量最高(3.58 t/hm~2),饲草鲜质量(9.00 t/hm~2)和干质量(1.17 t/hm~2)居第2位,两者均可作为饲草及籽粒兼用型品种。播期对饲草品质影响较大,对籽粒品质影响较小。播期间饲草品质除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他性状差异均显著,其中播期A2和A4相应性状值较高。品种间饲草品质基本无差异,参试材料均可用作优质饲草。品种间籽粒品质差异明显,其中品种B2蛋白质含量最高,品种B1淀粉含量最高,表明可以选择品种,改善饲料品质。播期与品种间互作对饲草产量有一定影响,对其他性状基本无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冬麦区选用皖饲啤14008或扬饲麦1号,于9月30日播种,能实现优质饲草与籽粒兼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关正翾  娜尔克孜  朱亚琼  郑伟  刘岳含  艾丽菲热  
为阐明混播方式对燕麦(Avena sativ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型豆禾混播草地混播优势的影响,在新疆昭苏盆地采用同行混播、异行混播与不同豆禾比的播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利用牧草产量、营养物质产量和籽粒产量等指标分析混播方式对生产性能优势的影响,以不同混播方式下土壤养分变化与生产性能的内在联系为依据,探讨生产性能优势获得的途径。结果表明,1)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可获得混播优势,其中同行混播+豆禾比50∶50、异行混播+豆禾比50∶50和同行混播+豆禾比75∶25组合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优势明显,生产性能较高。2)混播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量养分影响较小,单播燕麦具有较高的土壤浅层速效磷含量,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作用可增加土壤氮素养分的供应,而同行混播方式则有利于土壤碱解氮的积累。3)以混播群体结构作为控制因素时,牧草和粗蛋白产量依赖土壤氮素养分,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以混播比例作为控制因素时,高箭筈豌豆混播比例下(80%和100%),土壤氮素养分可负向影响牧草和粗蛋白产量、牧草产量优势,否则则为正向影响,土壤速效磷含量负向影响牧草和粗蛋白产量、产量优势,正向影响种子产量优势,与混播比例无关联。因此,在冷凉牧区进行燕麦+箭筈豌豆型混播草地建植时,采取同行混播+豆禾比75∶25的混播组合既能提高土壤肥力,还能收获牧草产量和品质较优的草产品。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小军  曹文侠  王世林  李小龙  李文  刘玉祯  王辛有  
在河西走廊绿洲边缘区,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组成的5种混播草地为对象,研究不同组合对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豆禾混播不同程度提高了草地牧草产量,其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混播组合的产量最高,与其他混播及单播相比,建植第1年产量提高了4.8%~92.5%,第2年提高了7.9%~134.9%,第3年提高了11.0%~313.6%。2)所有组合的混播草地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其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组合的土地当量比最高,且随建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并趋于稳定。3)豆禾混播不同程度提高了牧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半纤维的含量与单位面积可消化营养物质产量,"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组合的品质在所有混播组合中最优。4)通过TOPSIS模型对各处理的产量和品质的各项指标综合评价显示,"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组合与理想混播组合的贴合度最高,是适合在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推广种植的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组合。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碧颖  王毅  刘苗  曾涛  
为了探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对高寒草地的影响,2016年在三江源高寒草原选取4个不同高原鼠兔密度梯度的采样点取样,分别对植被群落特征、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与高原鼠兔密度梯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整体上随鼠兔密度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但适量的高原鼠兔能够改变草甸植物群落的组成。2)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随着高原鼠兔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其根茎比整体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梯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3)不同土壤属性及其在不同土壤深度上对鼠兔种群密度梯度的响应差异显著,在0–20 cm的土壤中,多数土壤属性值随鼠兔种群密度梯度的增加呈现波动状递减趋势;无鼠兔采样点与高密度和低密度鼠兔采样点的土壤属性整体上差异显著,而与中密度鼠兔采样点的土壤属性值趋于近似。4)通过对所有采集的土壤性质指标与根茎比做热度图分析,发现土壤因子是影响植物根茎比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适度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改变草原的植物群落结构,改善土壤营养,为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董志晓  何润濠  况鉴洋  聂聪  杨建  苟文龙  马啸  
为探究成都平原地区玉米(Zea mays)与拉巴豆(Dolichos lablab)间作的最佳比例及其对混合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将‘德美亚一号’玉米分别与不同密度的‘润高’拉巴豆进行间作,对适宜收获时期玉米的农艺性状以及混合饲草的鲜、干草产量和饲草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混合饲草的鲜草产量增加部分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拉巴豆播量的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茎叶比等指标较玉米单播处理有所降低,混合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体外消化率和干鲜比等指标高于玉米单播处理。其中,52 500株·hm~(-2)玉米间作112 500株·hm~(-2)拉巴豆处理的混合饲草鲜草产量最高,为63 711.86 kg·hm~(-2),与单播玉米处理相比净增收20 081.69CNY·hm~(-2),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将鲜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112 500株·hm~(-2)拉巴豆与玉米间作的隶属函数值最高,为0.83,此处理下混合饲草综合评价最佳。综合分析表明,在成都平原地区,52 500株·hm~(-2)的玉米与112 500株·hm~(-2)的拉巴豆间作处理是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的最优种植模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连云  
利用青海省三江源区兴海县牧业气象站1999-2016年高寒草原土壤湿度、牧草生育期资料,分析了高寒草原土壤湿度的年、季变化特征以及牧草生长季不同生育期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寒草原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土壤湿度均随年际延长呈增加趋势,春季除40-50 cm土层外,其他各层土壤湿度均随年际延长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高寒草原牧草生长季的土壤相对湿度随年际延长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且与生长季降水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令  贺慧丹  未亚西  杨永胜  罗谨  李红琴  李英年  周华坤  
为探讨三江源农牧交错区植被群落演替、土壤固碳及水源涵养能力对退耕还草措施的响应,以青海省过马营镇退耕还草封育示范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实地监测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地经退耕还草措施后,植被群落演替、土壤固碳及持水能力的变化状况。结果显示,1)退耕还草11年后,其植被群落盖度、平均高度、植物分层及地上生物量均达到原生植被水平;而Shannon-Wiener群落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达到原生植被的80.9%和97.5%。2)退耕还草11年后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彩弟  张春平  俞旸  刘玉祯  杨增增  冯斌  张小芳  张雪  杨晓霞  董全民  
为筛选适合青海高寒牧区一年生饲用牧草品种及其种植模式,于2020年在青海巴卡台农牧场开展了不同品种蚕豆(Vicia faba)、饲用油菜(Brassica napus)单播及其与燕麦(Avena sativa)混播处理下的生产性能、营养品质、经济效益及土壤养分变化研究,并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各处理饲草干草产量在1 378.56~2 836.46 g·m~(-2),与燕麦混播提高了干草产量,其中‘华油杂62’+燕麦混播、‘饲油2号’+燕麦混播处理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2 836.46和2 668.76 g·m~(-2)。‘青海13号’单播、‘2005-00’单播处理饲草粗蛋白含量达20.13%和18.3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05)。蚕豆单播处理0-20 cm层土壤全氮、全磷、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油菜单播草地(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牧其尔  王志军  贾玉山  张永虎  温蕊  包健  格根图  
为确定饲草谷子(Setaria italica)调制青贮的最适生育期,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用‘118’饲草谷子为供试品种,分别在其灌浆期、乳熟期和蜡熟期时收获,调制成小包装青贮饲料,厌氧发酵60 d后,对比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组成。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青贮饲料中的干物质含量逐渐增加,然而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呈降低趋势,乳熟期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2)青贮后,乳酸菌的数量有所增加,其中乳熟期处理组数量最多,各处理组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霉菌、酵母菌和一般好氧性细菌。3)不同生育期的pH均较高,且乳酸含量偏低,但均未检测到丁酸的存在。4)利用隶属函数值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现为乳熟期>蜡熟期>灌浆期。虽然不同生育期的青贮品质存在差异,但青贮品质未达到高品质青贮饲料的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添加青贮添加剂是改善饲草谷子青贮品质,减少营养物质损失的有效手段。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文义  邵全琴  刘纪远  肖桐  
以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退化坡面为研究对象,从草地类型、鼠害和自然因素如水蚀、风蚀、冻融作用这一角度上探讨发生在不同退化程度上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特征,对明晰高寒地区退化草地的碳变化机理和全球气候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同一侵蚀环境条件和退化程度下,以小嵩草、矮嵩草为优势种高寒草甸比以紫花针茅为优势种的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蓄存能力高。轻度退化程度受水蚀影响的高寒草甸曲麻河乡QMH1坡面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是相距3.5 km高寒草原曲麻河乡QMH2坡面的2.2倍(P<0.01);轻度退化程度受风蚀影响的高寒草甸五道梁WDL坡面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是高寒草原不冻泉BDQ坡面土壤有机碳含量的3.8倍(P<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峰   米文博   李文   刘文辉  
研究燕麦(Avena sativa L.)与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 L.)、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蚕豆(Vicia faba L.)在高寒不同生态区混播草地的生产性能,探讨适宜各生态区的最佳种植模式,为在高寒不同生态区一年生人工建植混播草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各混播组合间,燕麦/饲用豌豆组合的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10.56 t·hm~(-2)和16.15%;3种混播组合的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粗脂肪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介于燕麦单播和饲用豌豆、箭筈豌豆、蚕豆单播之间。2)各生态区间,燕麦和3种豆类的平均株高均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门源的干草产量最高,为9.78t·hm~(-2);除贵南外,粗蛋白含量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贵南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7.69%。3)通过综合评价,得出适宜各生态区种植的混播组合分别是:祁连山流域门源和湟水谷地湟中的燕麦/饲用豌豆组合、三江源区贵南的燕麦/蚕豆组合、环青海湖区共和的燕麦/箭筈豌豆组合,干草产量分别为13.00和10.63、10.59、10.73 t·hm~(-2),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4.65%和16.11%、13.56%、12.01%;各生态区最佳混播组合的干草产量较燕麦单播分别增加了48.62%(门源)、23.18%(湟中)、22.84%(贵南)、47.80%(共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